词条 | 北海及团城 |
释义 | 北海及团城是明清两代皇家园林,在北京故宫西北,占地面积约70万平方米。北海的水泊原为永定河一段故道积水而成,它是中国现存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置精美的宫苑之一,明清两代进行多次修葺、扩建、添建和改建。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北海及团城 相关景点:琼华岛 永安寺白塔 画舫斋 地理位置:北京故宫西北 面积:70万平方米 简介概要据50年代后在旃坊寺西街与今北海中学出土的开成三年(838)“周元长墓志铭”和会昌六年(846)“蔡氏夫人墓志铭”所记,北海一带在唐代时为幽州出都县的龙道村,辽升幽州为南京后,成为辽代帝王的郊外园囿。金建行宫,元代建大都,这里遂成皇城内的帝王禁苑。其中规模较大的是清顺治八年(1651)和乾隆年间的改建,从而奠定了今天北海的基础,成为一座寓宫室、第宅、寺庙和园林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帝王宫苑。 历史文化北海先后历经辽、金、元、明、清五朝的兴建,历史悠久且重建时承袭较多。它始建于辽代,当时位于辽南京城的东北郊外,附近风景秀丽,于是统治者便疏浚水系,仿照蓬莱仙境建造了瑶屿行宫。金大定十九年(1179年)起,在瑶屿行宫的基础上叠石造山,修建了 广寒殿,同时将湖泊称为“西华潭”,瑶屿改名为“琼华岛”,将整座离宫命名为“大宁宫”(后来又改称“万宁宫”)。元代以琼华岛为中心规划了大都城,在中统三年(1262年)、至元四年(1267年)和至正八年(1348年)三次扩建琼华岛,将山命名为“万寿山”(或“万岁山”),湖命名为“太液池”。同时还在太液池的东岸修建了大内皇宫,在西岸建造了隆福宫和兴圣宫,构成一座巨大的宫苑——“上苑”。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王朝定都北京后,在太液池以东建造了皇宫紫禁城,并向南拓展水系,形成中海、南海,与北海一起合称“西苑”,划入皇城的范围。万历七年(1579年),广寒殿倒塌,此后一直没有修复,直到清顺治八年(1651年),才应喇嘛所请,在广寒殿旧址上兴建了白塔,并将岛南部的宫殿改建为永安寺。乾隆六年(1741年)起,北海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扩建,除了在琼华岛的四面广建庭轩楼榭外,还在太液池的北岸和东岸增加了许多建筑群,形成今日的格局。 清末光绪十一年(1885年),慈禧太后又动用海军军费增修过北海。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对北海有过较大的破坏,两年后进行了重建。 中华民国时期,按《清皇室优待条例》,北海先是成为爱新觉罗溥仪的私家财产,后来1925年起辟作公园,但一直没有对公众开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南海成为了中央政府的驻地,北海作为公园开放。1961年,北海及团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69年至1979年,北海公园以“保护中南海安全”为由关闭,禁止游人入内。1979年后北海公园重新对公众开放。1996年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后备。 北海介绍布局继承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传统,在水中置岛屿,用桥堤同岸边相连。在岛上和沿岸布置建筑物和景点。水面占一半以上,景观比较开阔。园内以琼岛为全园中心,岛上建 筑以白塔为中心,分四面布局。塔是清顺治八年(1651)在原广寒殿旧址上建造的。从山脚至塔顶高62.8米,前有琉璃小阁一座,名善因殿。登高远眺四方,园景尽收眼底。南面为永安寺,寺随山势而建,高低错落,黄瓦红墙。再南为永安桥(原为太液桥),系元初所建,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将中孔木板改石券洞,过桥连接团城。东面树木成荫,建筑有智珠殿、慧日亭和被誉为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阴”幢形碑等。西面有静憩轩、庆霄楼、悦心殿、水精域、甘露殿、琳光殿、蟠青室、一房山、亩鉴室、阅古楼等。庆霄楼、悦心殿位于西麓半山腰处,为帝后“理事引见”和观赏风景之处。庆霄楼为青瓦重檐歇山顶,上层面阔五间,四周围廊,下层为五破七间。昔日每逢腊月节,帝后登楼观赏冰嬉、雪景。阅古楼位于琳光殿之北,坐东朝西,正面呈半圆形,楼分上、下两层,共25间,壁上嵌 495方御制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书法、镌刻精美绝伦。北面有酣古堂、写妙石室、看画廊、盘岚精舍、延南薰、嵌伇室、铜仙承露盘、一壶天地亭、小昆邱亭及东起倚晴楼西至分凉阁、中有碧照楼、远帆阁、漪澜堂、道宁斋、晴栏花韵和65间延廊组成的建筑群。此外山上尚有早年塌毁的亭、廊、牌坊遗址等。岛上和白塔山前的太湖石,多玲珑剔透,为金朝从北宋汴梁皇家园林“艮岳”拆运而来。其他地区的黄太湖石多为清乾隆年间运来。 东岸有濠濮涧、画舫斋、蚕坛等。濠濮涧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是一座三面临水的水榭。入口处有一座曲尺形石平桥及仿木结构石坊,幽静别致。画舫斋又称水殿,位于 东岸土石山林间,原为皇帝行宫,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门内正中为一方形水池,四面廊屋环绕。主体建筑画舫斋面阔五间,灰筒瓦歇山顶,前出轩,后带抱厦。整座庭院布局紧凑,建筑精巧,雕梁画栋,为北海的园中之园。北岸由东往西分别为静心斋、天王殿、九龙壁、快雪堂、阐福寺、万佛楼、极乐世界(原称小西天)等。静心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为北海中最引人入胜的园中之园。它的正门与琼岛隔水相望,东侧护以短花墙,使内外景交融。斋内主要建筑有镜清斋、沁泉廊、画峰室、抱素书屋、韵琴斋、枕峦亭、罨画轩、叠翠楼等。斋内太湖石叠山颇为壮观。九龙壁原为一寺院的迎壁,两面各镶嵌九条彩龙,清乾隆十一年 (1746) 重新建成。五龙亭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今貌为清顺治八年(1651)改建而成。五亭突入湖中,各以石桥与岸相连,左右各二亭,呈对称式。五亭之间又以石曲桥相通,宛似游龙横卧岸边。天王殿、万佛楼、极乐世界为园内佛寺建筑。 团城介绍位于北海南门西侧。元代时为一小屿,明代重修时筑城墙,并将东南二处水面填为平地,基本上形成现在的规模和四周环境。清康熙十九年(1680)重建承光殿,将原半圆殿改成十字 形平面。乾隆年间进行较大的修建,增建了玉瓮亭。今天的团城,基本上就是乾隆年间修建后的建筑群。它的平面呈圆形,周砌城砖千仞壁立的小城。城台高出地平 4.6米,周长 276米,面积4553平方米。东、西两侧城墙下各有随墙门一座,上建门楼,东为昭景,西为衍祥,入门可沿蹬道登至城顶台面。蹬道处各设罩门,城台上建筑布局采取对称中兼以园林的布局手法。承光殿 为全城台的中心,其南有玉瓮亭,其北为敬跻堂,组成了城台的中轴线。两侧对称排列,有古籁堂、余清斋东庑和西庑等。朵云亭、镜澜亭高踞假山上。整座城台黄瓦红墙。金碧辉煌的古建群间,遍植了数十株苍松翠柏。承光殿中间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四面各推出抱厦一间,整个平面呈十字形。南面有月台一座。正中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抱厦为单檐歇山卷棚式,覆以黄琉璃瓦绿剪边瓦顶,飞檐翘角。上檐重昂七跴斗栱,下檐及抱厦重昂五跴斗栱。殿内施大点金旋子彩画。玉瓮亭内玉瓮为元代作品,体积大,雕刻精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对北海及团城的保护非常重视。50年代初,疏浚了湖底,清除淤泥11.6万立方米,清除园内垃圾近 1万立方米,并护砌驳岸,改铺路面。1954年 ,由于拓宽金鳌玉蝀桥,发生了拆除团城南部的问题,周恩来亲自到团城实地考察,最后决定保留。他还指示在团城北面修一座台阶,把团城和北海连接起来,但不要拆墙挖洞。1953年以来,国家先后拨款近2000万元对所有古建筑基本上都进行了修葺,在高大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改装电路和管道,避免引起火灾。同时修建污水管道,截流36个流入湖内的污水源。1984年起,对全园古建筑进行了近景摄影和测绘,逐步建全档案资料。现设有专门机构负责保护和管理工作。 旅游景点琼华岛琼华岛位于北海的中偏南部,太液池中,是整座园林的核心。金代称琼华岛,元代曾一度改名为万寿山。“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荫”指的就是湖心的琼华岛。琼化岛上的白塔也成为北海形象的代表。著名儿童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中的歌词“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水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描绘的正是泛舟太液池的景致。岛上建筑均依山而建,高低错落有致,大体可分为东南西北四个部分。 琼华岛的西坡山腰有琳光殿、甘露殿、水精域、蟠青室等组成的建筑群。其北侧的阅古楼是座皇家藏书楼,平面呈半月形,共有两层,上下共25间,左右合抱,内有螺旋楼梯。在楼内墙壁上镶嵌了《三希堂法帖》刻石495方,囊括魏晋以来134位书法家的墨迹精华,其中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等三件墨宝都堪称稀世奇珍,被乾隆帝誉为“三稀”。 山的北坡分为山麓和临水两部分。山麓建筑有抱冲室、一壶天地、酣古堂、盘岚精舍、得胜楼等。在山坡下,是临水而建的漪澜堂、道宁斋、碧照楼、远帆阁等一组亭台楼榭,风格参照了镇江的金山寺。其两侧有长300米的半圆形双层长廊,东西分别连接倚晴楼和分水阁,与太液池北岸的五龙亭、西天梵境等建筑隔水相望,交相辉映。在西北侧的山坡上还有乾隆时建造的仙人承露盘,是雕刻在蟠龙石柱上的一尊以双手承托露盘的仙人像,总高5.5米。 山的东坡建筑不多,有智珠殿、半月城和见春亭等。这一片林木成荫,怪石嶙峋,崖洞深邃,景色幽静。“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荫”就是指此,至今林荫内还保留着一块乾隆帝题诗的“琼岛春荫”幢形碑。 永安寺白塔清顺治八年(1651年)在万寿山上建造了白塔,故山又名白塔山。琼华岛的山坡的南麓以永安寺为主体,有山门、钟鼓楼、法轮殿、正觉殿、普安殿、善因殿等。所有殿宇均为歇山顶,并覆盖了黄、绿、蓝等各色琉璃瓦,从山顶俯瞰下去,色彩斑斓、蔚为壮观。 在永安寺的后部、琼华岛的最顶端,矗立着高达35.9米的白塔。它是一座覆钵式塔,外形与妙应寺白塔颇为相似,但更为秀丽。永安寺白塔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是在原广寒殿旧址的基础上修建起来的。康熙十八年(1679年)和雍正九年(1731年)两次因地震倒塌,后来都进行了重建。塔的基座是十字折角形的高大石砌须弥座,座上置覆钵式塔身。覆钵的正面有壶门式眼光门,内刻“十相自在”图案。塔身上有高大挺拔的塔刹。刹座是一个小型须弥座,其上置由十三重相轮组成的细长“十三天”刹身。十三天之上覆以两层铜制华盖,下层周边悬14个铜铃。塔的顶端是仰月和鎏金火焰宝珠组成的刹顶永安寺白塔上置有信炮,据《大清会典》记载起报警的作用,实际上是一个镇物用以补全风水。在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燃灯节),塔顶到山下都会燃灯,并请喇嘛举行法事,祈求国泰民安。在塔前的高台上还建有一座小殿,名善因殿。殿四周嵌砌琉璃砖制小佛455尊,殿中供千手千眼佛,又称镇海佛,传为镇守北海之用。在永安寺东还有两块石碑,分别是顺治八年(1651年)的《建塔诸臣恭纪碑》和雍正十一年(1731年)的《重修白塔碑》。 白塔周围和岛上的其他地方有着许多玲珑剔透的太湖石,是金朝时从北宋汴京(开封)的艮岳御花园内运来的。永安寺西的悦心殿是皇帝临时理政之所,殿后的庆霄楼为冬日观景的佳处。整个永安寺建筑群从山顶的白塔开始,房屋鳞次栉比,直达岸边的牌坊,再以堆云积翠桥跨过水面,与南面的团城遥相呼应。 东岸太液池沿岸可以依照地理位置和景致风格划分为东岸景区和北岸景区两部分,东岸和北岸的建筑大都为乾隆时所兴建。东岸自南向北依次有濠濮间、画舫斋、龙王庙和先蚕坛;北岸由东往西依次为静心斋、西天梵境、九龙壁、澄观堂、阐福寺、万佛楼和小西天等。 画舫斋画舫斋 画舫斋是东岸的主体建筑,又称水殿,坐北朝南,隐藏在土山石林之中。它原为行宫,门前一带是皇帝练箭的地方。门内正中为一方水池,四面廊屋环抱,精巧秀丽,别具一格。在庭院东部还有古槐一株,相传已有千年。 濠濮间濠濮间是一座三面临水的水榭,以假山等与外界相隔,内部小桥曲折,幽静别致,另成一番天地。 静心斋静心斋原名镜清斋,占地约1公顷,是北岸的主体建筑。这里始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为太子读书之处,后来因乾隆帝也常在这里养性,故又称乾隆小花园。它的正门与琼华岛隔水相望,四周有短墙环绕,南面为透孔花墙,可远观岛上的景致。斋内亭台楼阁围绕着荷池构建,四周堆叠太湖石景,颇为壮观。光绪十一年(1885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增修了斋内建筑,将铁路引入北海,在斋门口设立小火车站。1900年车站被八国联军毁坏。1913年静心斋维修后成为北洋政府宴请外国使节的场所。 西天梵境西天梵境原名大西天禅林,建于明代,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重修后改为今名。山门前有一座精美的琉璃牌坊,门内为天王殿和大慈真如殿,供三世佛和十八罗汉像,殿周围有六十七间回廊环抱。 铁影壁位于九龙壁以西的澄观堂前,宽3.6米,高1.9米,壁身由一块中性火成岩雕成,双面雕刻有麒麟和云纹,因色彩和质地像铁,故称铁影壁。铁影壁为元代所造,原为元大都健德门外一古庙前的影壁,明初,由于北京城的北城墙向南移动,因此被移动到德胜门内护国德胜庵前(今铁影壁胡同内)。1947年铁影壁被移至北海公园现在的位置,1986年从铁影壁胡同找回原来的基座,得以复原。两面浮雕云纹、异兽等纹饰, 五龙亭人们在涌端亭里学习手语五龙亭在北岸的西部,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分别名龙泽、澄祥、滋香、涌瑞和浮翠。五亭临水而建,均为方亭,亭顶样式左右对称,亭与亭之间用S形平桥连接,龙泽、滋香、浮翠三亭又分别以单孔石桥与岸相连,形态优美,婉若游龙。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将五亭间的弧形木桥改为石桥,并装上了青石栏板和石柱,这些后于光绪二十六年早八国联军波坏,1974年照原样重修。 昔日这里是皇后、近臣观景垂钓的地方,现在这五座亭子成为市民自发的娱乐场地,这里有合唱团、手语角、舞蹈表演和民乐演奏等活动,人们以共同的爱好聚集在一起,自娱自乐,成为北海公园的一道活跃的人文风景。 小西天小西天又叫做极乐世界或观音殿。极乐世界建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是乾隆为其母孝圣皇太后祝寿祈福而修建的。大殿为方形攒尖顶,四面各有琉璃牌坊一座,四角置方亭,联以矮墙。建筑整体四面环水,意境优雅,气势宏伟,占地面积1246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方亭式建筑。殿北有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为皇太后祝寿而建的万佛楼,内有一万个金质无量寿佛,1900年全部被八国联军掠走,万佛楼后来也被拆除。 妙相亭在阐福寺北有一座北海植物园,这里种直着众多珍奇花卉,还经常举办赏花书法展览。植物园的西北角有一座亭阁式塔,参见妙相亭 承光殿承光殿内佛龛中供奉一尊用整块白玉雕成的释迦牟尼坐佛,高1.5米,重约2.5吨,相传是光绪二十年(1894年)明宽和尚从缅甸募化而来献给慈禧太后的。1900年八国联军曾劫掠北海的珍宝古玩,至今玉佛的左臂尚留有当时的刀痕。 玉瓮亭在殿前有一座玉瓮,名“渎山大玉海”,高0.7米,重约3500公斤,系用整块墨玉雕成,是中国现存形体最大的古代玉器。它的原材重达5吨,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将其雕为玉海,于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完成,运至大都,放于广寒殿内。大玉海颜色青绿,上雕龙螭象征蒙古汗,羊、鲤鱼、犀牛、海螺、河蚌、蟾蜍、马、兔等在波涛中参拜龙王。明代末年,广寒殿被烧毁,渎山大玉海流落民间。后被北京西华门外真武庙的道人发现,以为是一个普通石翁,遂带回作为咸菜缸。清代乾隆帝访得后以重金收购,置于团城建石亭保护,并且还亲笔撰写了两首诗歌铭刻在玉瓮上。 永安桥永安桥团城以北有曲尺形的永安桥与琼华岛相接。永安桥又名堆云积翠桥,其南侧与团城中轴线相对,北侧与永安寺中轴线相对,因两轴线有交错,故呈曲尺形。桥全长82米,有三孔券洞,面铺条石,坡度平缓,两侧有雕刻精美的栏板望柱。桥的南北各立四柱三间的木牌坊一座,绿瓦红柱,鲜艳夺目。南北牌坊的正间分别题额“积翠”和“堆云”,坊前各立石狮子一对,姿态雄伟。 金鳌玉蝀桥团城西侧的北海与中海之间有汉白玉的金鳌玉蝀桥,俗称北海大桥。桥为七孔拱券式,中心孔券面有浮雕的兽头,桥面原装栏板望柱,整个桥身犹如一条洁白的玉带。1958年为适应交通进行了改建,桥面从8.5米拓宽至34米,桥身加长为九孔150米。桥东西原各有牌坊一座,东名金鳌,西名玉蝀,也都在1958年为修建阜内大街拆除。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