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大街 |
释义 | 1 上海北大街北大街(North Street),是中国城市常见的街道名称。基于中国古代城市的设计格局,现代很多城市依然保留着这一街道称谓。一般来说,北大街多位于旧城区中心,因而发展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而在现代城市发展改造中又有可能最先改变,抑或呈现出潮流面貌。 ◎ 现存的“北大街”称谓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城市(县)中现今仍设有“北大街”称谓的包括:北京:丰台区北大街、怀柔区北大街、西四北大街上海:上海北大街 陕西:西安北大街、汉中北大街 江苏:无锡北大街 四川:成都北大街 山西:太原北大街 黑龙江:齐齐哈尔北大街 青海:西宁北大街 山东:烟台北大街 宁夏:石嘴山北大街 重庆:城口县北大街 广州:番禺区南村镇北大街 ◎ 上海北大街北大街,又称“一线街”,是上海市郊保存得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第一街,全长两里多路,其东起放生桥,西至美周弄的三百多十,是最富有代表性的明清建筑精华所在。这里,旧式民宅鳞次栉比,粉墙茨瓦错落有致,窄窄街道曲径通幽,石板条路逶迤不断,老店名店两旁林立,展现了一幅古意盎然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 北大街背靠漕港河,旁临放生桥,早在古镇形成初期,就以水陆两运称便,遂商贾云集,“贸易甲于他镇”。茶楼酒肆、南北杂货、米行肉铺,百业俱全,成为百年来兴盛不衰最古老的商业中心,时有“长街三里、店铺干家”之美称。如今街上还保存有百年老店“涵大隆酱园”,石库门墙,古风犹存;百年饭店。“茂苏馆”,老店新开,鱼虾蟹鳗、时鲜佳肴,一应俱全;还有沪郊最大的“古镇老茶馆”,沿雕花木栏楼梯,拾级而上,三十来张八仙桌,茶客天天座无虚席,在此“孵”环境、“泡”时间、“聊”见闻、“侃”变化,领略老茶馆那种特有风味。更有一些居住市区的人所鲜见的传统手工作坊店,竹篮、栲栳、藤椅、木桶……等竹木器具,不仅可一睹其“原汁原味”制作全过程,临走还能捎上几件作留念,着实使人回味无穷。最近政府又以免租减税,对外招商引资,一爿爿古董、陶瓷,花鸟、书画、土特产、工艺品,特色小吃等店铺相继开张,店招迎风招展,红灯笼高高挂起.真是人在街上走,“脚踏石板路,一步一店铺.抬头 一线天,古意扑面来”。 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北大街,连着一个“一造三修余 十万”的美丽传说,沿街石碑、雕刻、名人故居,又包含着一件 件掌故轶事,说来娓娓动听,引人入胜。然而漫步北大街,最 值得观赏的还是建筑、名店、古桥、弄堂。 北大街虽冠以“大”,其实宽仅三、四米,最窄处只二米而已,两边砖木结构小楼,滴水檐几乎相接,站在街心,仰面望天,只见青天一线,给人以“苍天无边若有边”之感,对街居民可推窗攀谈,握手道喜,互递物品,犹如一家人,气氛十分融洽,构成“一线街”奇特景观。 老街两旁民居,飞檐翘角,马山墙头,门面一式花格落地长窗,老式朱漆排门板,透出一派浓郁古朴典雅气息。特别是名医陈莲舫故居处,临街二层小楼,设有一排雕花栏杆长廊,外加雕花屋檐挡板镶嵌,花纹别致,刀法精细,独具匠心,充分体现出古代建筑师的构思之巧。在此,三朋五友,可倚街赏景,吟诗品茗,犹如时光倒流,不亦乐乎,北大街上还有二处耐人寻味的“三阳湾”和“轿子湾”,以高耸民居切割而成的九十度转弯,给人以疑是到了尽头处,拐弯却是另有天地、值得一看的是“三阳湾”一户民居与众不同,是此街唯一老式三层楼结构,外看平凡无异,入内却宽敞无比,再层层弯弯曲曲拾级 而上三楼,远眺漕港河、放生桥,只见帆影点点,湖光粼粼,尽收眼底。 “到了角里(朱家角别称)不看桥,等于角里勿曾到”。沿北大街自西向东行走,左边看弄,右边看桥,是再合适不过了。首当其冲,是市郊最大的放生桥,古朴凝重,气势雄伟。左边放生弄里古色古香牌楼拔地而起,相映成趣。行至中段,一座连着两岸小楼拱形吴家桥,高高耸起,桥缝中石榴花正怒放,云纹青石拾级铺就,似乎诉说着古老传说。对应的“泗径”弄,又连着一个早先慈门寺前“四金刚”的动人故事。不多久,一座拱形式样的牌楼迎面扑来,上有砖雕花卉,磨光水砖砌就,为古街又增添一道风景线,接着,一座青瓦披顶作棚,木质结构为主的廊桥闯入眼帘,整个桥形古朴典雅,玲珑剔透,游人芽弄堂,走木级,上廊桥,仿佛走进历史长廊。行至城隍庙,一座造型别致的新建拱桥,正对面又是一条美周弄,据说因“满洲人”曾居住于此而得名。 近年,吴邦国、黄菊、徐匡迪等领导先后亲临北大街视察,吴邦国还题了“全国历史名镇朱家角”几个大字。1991年上半年,市府决定将北大街修建成上海市郊第一条明清步行街,各路专家云集古镇,规划设计,描绘蓝图。原古镇十景之一的“韵桥渔乐”一组仿古建筑群,已在北大街、美同弄口拔地而起,老街上现代路灯改为古色古香的灯笼,还要增设三道风火墙,吊脚式的亭、台、檐、廊等,届时,北大老街必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八方宾客。 2 烟台北大街20世纪70年代拍摄的电影《侦察兵》,80年代拍摄的电视剧《秋海棠》,都选择烟台北大街为外景地,原因是北大街古朴的街貌和独具特色的临街建筑被拍摄者相中。 北大街于清乾隆15年(1750年)建成,烟台市诞生前最古老的街,历史上称为“烟台街”。1861年烟台开埠后,定名北大街,这条老街以建于明代的天后宫(大庙)为中心,向东西延伸,东到东河崖(今解放路),西至西河崖(今西南河路),全长1420米。 北大街是烟台早期最繁华的商业街,这里有瑞蚨祥等绸缎庄10家,有生生堂等药房7家,有福昌泰等杂货店5家,有德顺制伞厂等各类工厂8家,还有鸿记茶庄、百货、五金、糕点、酱园、饭庄、公司、商行、木瓦作坊等不胜枚举,烟台商会和一些行业公会也聚集在北大街,再加上与北大街纵横交错的菜市、草市、面市、饭市、鱼市、鸡鸭市、果木市等集市街道,使北大街成了烟台由渔耕村落走向商埠城市的源头。 北大街商铺林立,竞争激烈,但买卖公平,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信誉为先。据《烟台要览》记载:“至肆购物不需现钞,只留地址姓名即可将物携去,翌日自有人来按簿索值,谓之照帐”。瑞蚨祥的经营之道很有代表性,他们的作法是:笑迎顾客、热情服务、百问不烦、百拿不厌,欲购者帮助挑选,不购者以诚相待,还要彬彬有礼送到店外。昔日有民谣唱道:“北大街,东西长,中间有家瑞蚨祥,左边织云锦,右边织衣裳,云汉天章正当央”。 位于北大街中心、供奉妈祖的天后宫,是烟台市区妈祖文化的起源,北大街建成后,妈祖文化从天后宫延伸到街上,每逢妈祖圣诞日、仙逝日以及春节、元宵节、中元节,这里都要举行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活动,届时的北大街,人来人往,熙熙嚷嚷,当然也是商家创收的好时机。建国以后,北大街依然是烟台的商贸中心,并得到飞速发展,百货公司、供销合作社、新华书店和一些企事业单位,纷纷进入北大街,烟台首辆公交车,就穿行在北大街上。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北大街两侧的老建筑,逐渐被现代建筑所代替,到20世纪末,一条新北大街建成,虽走向未变,但却变短了,西端未变,东端只到桃花街为止,穿行于新北大街,只能见到协源昌绸缎庄旧址和天后宫戏台两处老建筑,古老的街貌已不复存在。 3 西四北大街规划将把这条街改造成现代化商业建筑,而胡同区域则给予保留,最终让大街变成国际一线时尚品牌大秀场,北京又一个高级商场聚集地。一位老人摇摇头说,“你看这条街北边的平安大街,我不希望我住了这么久的地方变成那个样子。” ◎ 正在消失的京华烟云西四北大街,因过去地处西四牌楼北侧而得名,这一带的街道、胡同建制在元代已基本成形,至明代这里便发展成老北京城一个重要的商业街道。光是看那些马市胡同、驴肉胡同的地名就可以想象昔日的繁华。 如今的西四北大街是北京著名的电子产品一条街,密集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电子商品店。为了迎接奥运会,所有店面从外观上看都被整修一新,但是商店内部大多有些破旧,与簇新的招牌形成强烈的对比。 和正街上的喧嚣相比,位于西四北大街西侧的一片胡同区就显得非常安静。几步之遥以外人声鼎沸,而胡同深处那些四合院里飘来的饭菜香,却让人恍若隔世、顿感生活的琐碎和宁静。这片胡同是西四北大街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历史建制,从南往北,一共八条胡同。每条胡同两侧密布着大大小小的老北京四合院,从1984年开始,这里就被纳入北京市胡同街道保护区的范围。 曾经,这些四合院里住着许多名噪一时的人物,西四北三条39号院是京剧名角程砚秋的故居,北五条7号院则是民国教育总长、著名藏书家傅增湘的旧居。家国风云、名伶往事、文艺春秋都曾在这里轰轰烈烈地上演。然而,这些都正在逐渐被人淡忘甚至抛弃。且不说大部分四合院的现状并不让人满意,只是在胡同里连续问了好几个人:“程砚秋故居在哪里?”得来的都是摇头或者迷茫。也许,即便建筑还在,但其余的一切都渐渐地被人忘却了。而更多的是连建筑都不复存在,比如燕京造纸厂旧址、长寿庵、清宁寺、当街庙…… ◎ 一场“夭折”的改造住在西四北头条的一位李大爷说,他在这个胡同的四合院里已经住了一辈子,“我总是担心自己住的那个小四合院会被拆了。”他的担心也许现在是有些多余,毕竟这片胡同区已经成了保护单位,但不拆并不代表着不会改造。2007年,西四北大街就一度被列入了改造计划。 去年6月,9家国际性建筑事务所在北京市规划馆展示了他们对西四北大街改造的方案,从当时的一些展览设计图片可以看到,该规划将把这条街改造成现代化商业建筑,而胡同区域则给予保留,最终让大街变成国际一线时尚品牌大秀场,北京又一个高级商场聚集地。 最先着急的是卖电子产品的老板们,他们担心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店是否还有生存的空间。住在四合院里的老居民也担心,住了几十年的地方会不会被拆迁,如果拆迁了他们住在哪里。 随后,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就这一规划举办了研讨会,多名从事老建筑保护的人对其提出了质疑。《中国文物报》上刊登了一篇文章,提出这个规划违背了2005年1月北京颁布的一个法规:北京城市的总体规划应该以居民为核心。“也就是说,任何改造规划都必须在征得居民的同意和意见之后才能进行,否则就是非法的。”致力于北京建筑保护的王军如此解释。 这场研讨会和质疑的声音让原本将进行的规划搁置了,直到现在也没有后续消息。电子商品店的老板和这里的居民稍稍地舒了一口气,“但是不知道会不会过段时间,又变着法子改造。”一位老人摇摇头说,“你看这条街北边的平安大街,我不希望我住了这么久的地方变成那个样子。” ◎ 尚保存北头条至北八条胡同:至今还保存着元代的胡同建制,两侧保留有大小不一的四合院,其中北三条11、19、39号院以及北六条7号院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保存完好。 西南口转角楼:始建于1894年,是慈禧太后为庆贺60岁大寿而兴建的庆寿工程。解放之后一直属于新华书店,但如今新华书店已经关闭,未来将如何亦不得而知。 ◎ 已消失东南口转角楼:和西南口转角楼一同修建,原建筑已不复存在,工商银行西四分行在这里修建了一座仿古建筑。 当街庙:在西四北五条东口,《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西四牌楼北,当年在甬路中间有一庙宇,坐南面向北,名当街庙,其址在石老娘胡同(今西四北五条)东口,庙供额森牌位。” 长寿庵:西四北八条37号院,明代建造。现已改为民居,几乎找寻不到当年的模样,除了保留的几间殿堂的屋顶,还能依稀分辨得出这里曾经的恢弘气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