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鲍国华 |
释义 |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姓 名: 鲍国华 出生年月: 1976年11月 政治面目: 中共党员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文学院党委委员 最终毕业学校:北京师范大学 毕业时间: 2005年7月 学历情况: 研究生 学位情况: 文学博士(博士后出站人员) 主要担任课程: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学术史 主要研究方向: 鲁迅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学术史 主要科研项目: 1. 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主持人:《现代中国小说史学的兴起》,2008---2010年,8万元 2.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基金社科项目主持人:《鲁迅辑校古籍研究》,2005---2007年,1万元 3. 教育部“十五”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199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主持人:王国绶教授),2006—2009年,子项目负责人。 4. 天津市“十一五”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主持人:《二十世纪天津文学期刊研究》,2006—2009年,1.2万元 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一等奖)主持人:《现代中国小说史学的发生》,2007年,5万元。 主要学术成果: 1、论文 《论〈故事新编〉的消解性叙述》,《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12期。 2、论文 《论鲁迅清末民初小说观》,《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第3期。 3、论文 《论〈台北人〉的上海形象》,《华文文学》2003年第6期。 4、论文 《关于〈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几则笔记》,《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12期。 5、论文 《论胡适的清末民初小说观及其历史意义》,《励耘学刊》第一辑,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年4月版。 6、论文 《自然人性的哀歌——沈从文〈夫妇〉的文本解读》,《名作欣赏》2005年第6期。 7、论文 《“小说史家鲁迅”研究的历史回顾》,《鲁迅研究月刊》2006年第2期。 8、论文 《1980年代以来鲁迅小说史学研究的历史回顾》,《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第2期。 9、论文 《鲁迅“中国小说史研究”系年》,《新国学研究集刊》第四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 10、论文 《〈中国小说史略〉的版本演进及其修改的学术史意义》,《鲁迅研究月刊》2007年第1期。 11、论文 《新发现:〈中国小说史略〉新潮社再版本》,《新文学史料》2007年第1期。 12、论文 《〈中国小说史略〉与中国小说史学的发生》,《现代中国》第九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 13、论文 《〈中国小说史略〉的学术准备》,《汕头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14、论文 《孙犁〈芸斋小说〉论》,《细致的雕塑:世华微型小说评析》,台北:唐山出版社2007年4月版。 15、论文 《冯骥才〈俗世奇人〉论》,《细致的雕塑:世华微型小说评析》,台北:唐山出版社2007年4月版。 16、论文 《近二十年鲁迅诗歌研究述评》,《1981—2005:多维视野中的鲁迅研究》,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9月版。 17、论文 《近二十年“鲁迅小说史学”研究述评》,《1981—2005:多维视野中的鲁迅研究》,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9月版。 18、专著 《〈繁星〉〈春水〉导论》,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19、专著 《回眸与前瞻:天津文学面面观》,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10月版(合著,撰写第二章)。 20、教材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主编:王国绶教授),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7月版(参编,撰写导读27篇)。 2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书系”《中华文化人生亲证》,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参编,撰写第二章)。 22、专著《鲁迅小说史学研究》,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6月版。 主要奖项: 1、2005年11月,论文《1980年代以来鲁迅小说史学研究的历史回顾》,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首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2、2006年11月,论文《近三十年鲁迅诗歌研究的历史回顾》,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3、2006年5月,天津师范大学第八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4、2006年11月,天津市高校第八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5、2008年10月,获天津师范大学“师德标兵”称号。 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近代文学学会近代小说分会理事、天津市河西区青联委员 鲍国华教授为人儒雅,授课风趣,学识渊博,他的课场场座无虚席,深受同学的喜爱和尊敬。他将文学与历史结合,动人地表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风采。他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后,师承学者陈平原先生,在现代文学这一领域,可谓是一颗新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