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保罗·路德维希·冯·克莱斯特 |
释义 | 保罗·路德维希·冯·克莱斯特 Ewald von Kleist (1881-1954) 陆军元帅。职业军人,没有明显政治立场。1900年开始服役。1913年军事学院毕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是骑兵。战后在国防军骑兵部队任职。希特勒上台后,提升至军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为盟军所俘。1946年作为战犯,先后移交南斯拉夫和苏联。被判15年徒刑,后死于苏联狱中。 基本信息克莱斯特生在德国一个贵族家庭,毕业于一所德国军事学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任陆军中尉和近卫骠骑兵第一团上尉连长。1938年被免职,退入预备役。不久又应召入伍,1939年,指挥坦克军,入侵波兰、法国和南斯拉夫,以实施闪电式的突击著称。1941年6月任闪击苏联的第一坦克集群(10月改番号为第一坦克集团军)司令,为德军南路主要突击力量。率先攻打基辅,进占乌克兰,攻取罗斯托夫。同年底在苏军反击下败退。1942年调任进攻高加索方向的A集团军群司令。曾率部进抵高加索山麓。1943年获元帅衔。苏军反攻后再次败退。1944年春,因弃守克里米亚,败于南布格河,并同希特勒发生分歧,被解职并退役。 后历任: 1928年,任骑兵第二师参谋长 1931年,任驻波茨坦的步兵第九团团长 1932年,任骑兵第二师师长,晋升为少将。 1936年,任驻布雷斯劳的第八军军长,晋升为中将 1938年,被要求免职退役。 1940年,重新人伍,第一坦克军军长、A集团军群的坦克集群司令,荣获骑士十字勋章,并晋升为上将。 1942年9月,接替李斯特元帅为A集团军群总司令,并晋升为元帅军衔。 1944年3月,被希特勒解除一切职务并退役。 战争结束后,克莱斯特作为战犯被判处15年监禁,1954年病逝于苏联弗拉基米罗夫卡监狱。 早年经历克莱斯特出生于被誉为剑与琴、天才与智慧、伦理道德与节俭质朴的克莱斯特家族。克莱斯特于1881年8月8日生在德国布劳恩非尔斯的一位教授家中。他的祖先本是军人世家,其高祖曾是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麾下的元帅;其曾祖父、祖父也多是勇敢的军人。他本人高中毕业后,被送往野战炮兵第三团任见习军官,一年后升为少尉;1906年任营副官,一年后任团副官,1910年再升为中尉,并考入军事学院深造。1913年军事学院毕业,次年以近卫骠骑兵第一团上尉连长的身份投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参加的首次重要战役是坦能堡会战。1916年任职于第17军司令部,1917年调任近卫骑兵师首席参谋官。同年11月,该师奉命开往西线,先后参加了兰斯、香宾、马斯河战役。德意志帝国崩溃后,克莱斯特上尉加入义勇民团,以后进入国防部步兵第六指挥部,1921年7月晋升为少校,1922年起在汉诺威的骑兵学校任战术教官,1926年晋升为中校,1928年任驻布雷斯劳骑兵第2师参谋长,次年任第3师参谋长并晋升上校。1931年任驻波茨坦的步兵第九团团长,次年升任骑兵第二师师长,军衔也升为少将。希特勒上台后不久,军衔又被提为中将。1936年,由于纳粹党政府大力扩充军备,克莱斯特晋升骑兵将军,担任驻布雷斯劳的第八军军长。1938年,鉴于克莱斯特参与了反对纳粹党和希特勒本人的密谋活动,他被要求免职退役。后来,因为发动世界大战的需要,根据1939-1940年的动员计划,克莱斯特重新人伍,并被任命为赖歇瑙的第10集团军属下的第一坦克军军长。 二战期间波兰战役纳粹德国入侵波兰后,克莱斯特的装甲部队迅速突破了克罗伊茨堡以东的波兰防线,挺进至布格河,在拉多姆附近与来自北线的古德里安第二坦克军合围了波兰军队。装甲部队独立作战获得胜利,这在德国军事史上还是第一次,克莱斯特和古德里安以装甲兵一线指挥官的身份获此殊荣。 法国战役1940年纳粹德国攻击西欧国家时,克莱斯特出任A 集团军群的坦克集群司令,总共统辖2000辆坦克,共有5 个坦克师和1个步兵军(共5 个摩托化师),成为该战役的突击主力。5月10日,攻击开始,当博克的B集团军群猛烈地冲向荷兰与比利时的阵地时,龙德施泰特的A集团军群也攻向了南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前面突进的是克莱斯特的坦克集群。克莱斯特以古德里安的坦克军担任第十二集团军为前卫。摧毁了卢森堡边界的障碍构筑。进攻第一天晚上就突破了比利时军队的边界防御。接着迅速向蒙特梅攻击前进,沿途克服了种种障碍,通过了狭窄难行的山路,渡过了很深的塞穆瓦河,于12日晚,3个坦克师的先遣部队齐抵马斯河,夺取了该河东岸的色当。在摩托化师进抵马斯河后,克莱斯特立即命令已到达马斯河西岸的古德里安坦克军向西、南两个方向分兵前进。另一支由莱因哈特将军率领的坦克军奉克莱斯特的命令于5月13日在蒙特梅稍往北处强渡了马斯河。其他摩托化师已开进到迪南、蒙特梅和色当附近。由于克莱斯特装甲部队的神速进展,为德军第四、第十二集团军创造了极佳的进攻条件,粉碎了法军防御作战的企图。法军第二集团军曾企图由南突入色当附近的登陆场地域,被德军坦克第十师的顽强防御所阻止。24日,正当克莱斯特的坦克部队进抵圣奥梅尔和格拉夫林两市之间的阿河一线,并派出先头坦克部队向贝蒂讷和朗斯进行侦察,准备沿拉芒什海峡向英军和法军进攻时,却接到了希特勒停止前进的命令。克莱斯特对此感到莫名其妙,眼睁睁地看着英法军队逃脱了被歼灭的境地。德军右翼这时调整下部署。在雷泰勒以北第十二集团军后方,组建了由古德里安将军指挥的坦克集群,下辖四个坦克师、两个摩托化步兵师。从亚眠、佩罗纳登陆场发起进攻的两个坦克军,合编成一个坦克集群,由克莱斯特指挥。 6月5日,克莱斯特的坦克部队遇到了法军的顽强抵抗。德军坦克向法军防御阵地发起数个波次的强击,都无法楔入进去,而法国空军却对德军集中的坦克队形实施了猛烈空袭,使克莱斯特遭到不小的损失。6日,克莱斯特指挥自己的坦克终于突破了法军阵地,两个坦克军继续向南挺进,开入贡比涅、努瓦永地域。9日,突破贡比涅法军防御。此时,克莱斯特接到德军统帅部的决定,把部队前调,在兰斯以西向南进攻。11日,迅速前调的克莱斯特坦克集群各先遣支队在蒂耶里堡地域抵达马恩河,并占领了战略要地兰斯。随后,继续向南越过里昂而到达伊泽尔河。6 月22日,法军宣布投降。随即,克莱斯特荣获骑士十字勋章,并晋升为上将。 巴尔干战役1941年春,意大利桶了巴尔干这个娄子,希特勒为控制住巴尔干半岛的局势,决定采取军事行动。利斯特的第12集团军集结于保加利亚西部边境。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兵团就配属于该集团军。1941年4月8日,克莱斯特率部从索非亚西北越过南斯拉夫边境,对南斯拉夫第五集团军南翼实施进攻。在炮兵和航空兵强大火力支援下,德军坦克第一集群沿索非亚一尼什铁路两侧迅速推进,第一天就完成了突破,击溃南军主力第五集团军,9日晨,德军坦克冲进了尼什市,立即沿摩拉瓦河谷继续北进。克莱斯特把南斯拉夫第五集团军劈成了两半,一半退过了摩拉瓦河,一半仍留在河东。德军坦克穿过密集的南军部队,于4月11日晚从南进至距贝尔格莱德仅80公里处,在此与退却的南军第六集团军南翼遭遇,展开了激战。次日,将南军击溃。日终前,克莱斯特的先头部队已占领贝尔格莱德以南诸高地。4月12日,魏克斯的第2集团军所属装甲部队由西北进抵该地,17日,南斯拉夫军队被迫投降。4月23日,希腊军队投降,克莱斯特一路迅猛追击英国远征军,于27日进抵科林西斯湾,27日进入雅典,突进伯罗奔尼撒,大败欲登船逃脱的英国远征军。继之,克莱斯特的装甲兵团奉调马不停蹄地开往罗马尼亚。准备侵苏计划。 苏德战役在苏德战役中,克莱斯特指挥的第一坦克集群隶属于隆德斯泰特元帅指挥的南线德军,配置在德军第六、第十七集团军之间,担负突贯苏军在俄罗斯拉瓦和科韦利之间阵地,尔后经别尔季切夫和日托米尔进抵基辅地域的第聂伯河及其下游的任务。德军统帅部希望克莱斯特能从那里继续向东南挺进,以便向苏军后方实施突击,阻止苏军退过第聂伯河。1941年6月,在东线战役的第一周内,第6集团军和克莱斯特的装甲兵团到达达罗夫诺和卢茨克地区。他以600辆坦克同苏军布琼尼元帅指挥的2400辆坦克相对抗,先是在南面,接着又在北面击退了苏军猛烈的多次反冲击,苏联西南战区布琼尼元帅抵挡不住克莱斯特的进攻而被迫退却。7月4日,他率坦克第一集群进抵斯卢奇河以西地域。经12天激战,克莱斯特虽取得了不小战绩,但未能像预料的那样前出到战役地幅。5日,坦克第一集群在克莱斯特指挥下又向南方突进,开始对“斯大林防线”进攻。并在沃伦斯基新城及其以南地域突破成功,几天后进抵战役地区。夏季的暴雨使坦克部队遇到很大阻碍,克莱斯特在一个星期多的日子里,不得不一面在泥水里爬行,一面抗击苏军对坦克集群的猛攻,好不容易推进到白采尔科维,正打算转向东南进攻时,却被迫在苏军新增兵力的强大突击下分兵进行防御。直到德军第六集团军部队与坦克集群取齐后,克莱斯特才又继续向东南方向开进。他企图迅速在南布格河与德涅斯特河之间推进,包围向德涅斯特河退却的苏军集团,完成自己的任务。德军坦克第一集群在支援第六集团军向乌曼方向进攻的同时,击退了苏军多次反冲击,深远突击到苏军后方;于27日在东南切断了苏军退路。8月2日,它与在五一城以北实施深远推进的第十七集团军南翼会师,台围圈形成。8月8日,歼灭了台围圈内的10万多苏军。满怀喜悦的克莱斯特率胜利之师再向东南方向前进。以图追击未遭合围的苏军,把苏军兵力尽可能多的堵截住。他兵分三个纵队,分别经五一城沿南布格河,经基洛夫格勒向大工业中心克里沃罗格,由克列缅丘格以南地域向东南推进,击溃了第聂伯河以西地区的苏军残余兵力。8月20日前夺占了由切尔卡瑟到赫尔松的整个第聂伯河弯曲部,还在东岸夺取了两个登陆场。从1941年8月21日开始,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团军和德国第2集团军、第6集团军、第2装甲集团军一起参与基辅会战,到24日,该河以西直到河口尽落入德军手中。在25日的激战中,克莱斯特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附近击溃了苏军,建立了对下一步作战十分有利的出发阵地,德军坦克第一集群在9月10日从登陆场发起突然进攻,至16日在洛赫维察地域与坦克第二集群会师封闭了基辅、切尔卡瑟、洛赫维察合围圈。苏军为解救被围部队,一面组织兵力从东面向合围圈进击,一面命令合围圈内的部队突围。战斗非常激烈,德军出动了大量空军对增援的苏军进行了不间断的轰炸,以阻止其企图。德军坦克经反复突击,终于以重兵分割开合围圈内的苏军各集团军。会战于9月26日结束时,共有65万苏军被俘,884辆苏军坦克被缴获。克莱斯特在此战中的指挥作战能力,深受希特勒的赞赏。 当曼施坦因的第11集团军指向克里米亚时,克莱斯特所部在第涅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实行强行渡河,歼灭苏军5个师,并在亚速海会战中与第11集团军共同歼灭苏军两个集团军。 由坦克第一集群改称为坦克第一集团军的克莱斯特部队,向东追击溃退的苏军残部,会同第十七集团军南翼强渡了北顿涅茨河,10月20日以一部夺占了位于重要工业区中心的斯大林诺市,另一部推进到塔甘罗格。随后它又碰上了艰难的雨季,陷入泥泞难以自拔,坦克都成了爬行的乌龟。等它到达罗斯托夫以北地域时,已是11月中旬。严寒这时候来临了,克莱斯特的车辆一台又一台地抛锚在路上,冻得没法发动。当该坦克集团军右翼一个军开始向罗斯托夫进攻时,苏军三个集团军 在苏联元帅铁木辛哥指挥下转入了反攻,打退了德军坦克第一集团军的翼侧部队使其失去掩护,迫使该集团军放弃了夺占的罗靳托夫,退到了米乌斯河对岸。这一仗,克莱斯特是头一回品尝大败的滋味,一下子损失了200多辆坦克和许多火炮,伤亡了2万多人。苏军强有力的反击下退出罗斯托夫的责任,由下此命令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龙德斯泰特元帅承担了,他因此被希特勒免职,赖歇瑙元帅接替了他的职务。希特勒命令停止一切退却,而赖歇瑙也守不住原来阵地,被迫退至米乌斯河一线。而赖歇瑙也守不住原来的阵地,被迫退至米阿斯河一线。 1942年夏季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德军初期进展顺利,歼灭苏军25万。到顿河一线时,德军已成强弩之末,而第6集团军仍然突进至斯大林格勒城区。并在此之前,德军兵分两路,B集团军群由博克元帅指挥继续向斯大林格勒突进,A集团军群由利斯特元帅指挥则深入高加索准备对苏军进行新的攻势。克莱斯特的第一坦克集团军隶属A集团军群,担负从伊久姆地域向北顿涅茨河与顿河之间实施突击的任务。6月28日进攻开始,克莱斯特从有利的出发阵地一举突破了防御,进入追击。其南翼沿北顿涅茨河推进,7月10日夺取了米列罗沃地域。随后;克莱斯特率军折向东南,月底前已进至新切尔卡斯克和齐姆良斯卡亚之间的顿河沿岸。战争现在进入了决定性阶段。斯大林命令铁木辛哥停止任何退却;苏军面前只有一个选择:或是胜利,或是死亡。在顿河下游防守的苏军无法击退德军的猛攻。德军坦克第一集团军配合第十七集团军于7月22日再次攻克罗斯托夫,强渡了顿河。但克莱斯特的左翼部队却被苏军激烈的抗击阻在顿河边上,经较长时间的战斗才过河会齐。7月的最后几天,德军渡过了马内奇河;8月8日切断叶伊斯克一巴库铁路,进抵库班河,夺取了迈科普石油区。克莱斯特的成功除了他的指挥才能和部队的善战外,也因为坦克第四集团军的一些部队调入了他的编成,加强了其战斗力量。9月初,斯大林格勒地域日益加剧的紧张局势已在高加索战线表现出来,克莱斯特不得不把自己很大一部分高射炮兵、数个摩托化师和所有配合作战的航空兵再交给坦克第四集团军。10日,希特勒将与他意见不合的A集团军群总司令利斯特元帅免职,自己瞎指挥了3个月之后才任命克莱斯特继任该集团军群总司令。1943年1月31日,克莱斯特被晋升为元帅。 克莱斯特元帅上任时,斯大林格勒的苏军继续向西纵深突破,高加索的苏军也向克莱斯特的A集团军群施加了重大压力。在苏军压迫下,A集团军群的正面已成一个经新罗西斯克、迈科普和纳尔奇克以南延伸到莫兹多克的大弧形局面。集团军群左翼与罗斯托夫的直线距离差不多有60公里,而当时苏军已进至距该市70公里处。假如坦克第四集团军不能在罗斯托夫以东阻止苏军的推进,那么A集团军群的所有退路都会被切断。克莱斯特紧急将这种情况报给了统帅部,在参谋总长蔡茨勒的帮助说服下,希特勒才下了从高加索撤退的命令。克莱斯特以他的灵活机动指挥于1943年2月1日将整个陷于绝境中的A集团军群两个集团军(以第1装甲集团军为主,第17集团军大部仍然坚守库班半岛)拖了出来,避开了苏军的合围,只损失了很小的装备和物资。并以坦克第一集团军所属部队及时前出,以增强坦克第四集团军在马内奇河以南的防御,使退却部队能在罗斯托夫两侧渡过顿河。这些部队的及时赶到,正好还支援了陷入困境的霍利特集群。尔后,第十七集团军沿库班河两岸退到库班基地进行坚守。 1943年3月底,A集团军群又在哈尔科夫与塔甘罗克一线占领新阵地。由新编的第6集团军、第8集团军和第1装甲集团军编成了一个新的南方集团军群,曼斯坦因任司令。该集团军群在遭到苏军不停的反击之后,于8月间被迫退至第涅伯河一侧。 1943年9月中旬,由新的第6集团军和第17集团军编成了一个由克莱斯特指挥的A集团军群。在损失严重的情况下第6集团军得以顺利地撤至第涅伯罗彼得罗夫斯克附近。第17集团军也转移到了克里米亚半岛的刻赤,并坚守到了1944年4月,终因兵力消耗过大而被迫后撤。3月30日,希特勒召见了曼施泰因和克莱斯特两位元帅,在给他们佩戴上钻石双剑银橡叶骑士十字勋章的同时解除了他们的指挥职务。并由莫德尔元帅和舍尔纳上将取而代之。两个集团军群也分别改称为“北乌克兰”和“南乌克兰”集团军群。 克莱斯特最初退居于西里西亚过着安静的日子。当战争逼近德国边境时,他又迁居到下巴伐利亚的米特费尔斯。战争结束之后,克莱斯特被美国宪兵逮捕。1946年,他被引渡到南斯拉夫,以战犯罪被判刑15年;1948年又被引渡到苏联,关在莫斯科监狱的担任牢房里。1954年,被转移到弗拉本米罗夫卡的将官俘虏营,同年秋天死在那里。 战功简述波兰战役:如果不是因为他对国社的态度,不会在1938年就第一次被免职。在1939年波兰战役他应该就至少会是一位集团军级的指挥官。不过即使是作为军长,他仍然在波兰战役中表现出了很高的水准。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从北面的东普鲁士出发,至最后推进至布格河。作为大包围战役的北翼对波兰进行了包围。而克莱斯特的第22装甲军则是此次大包围作战的南翼,尽管波兰北部的交通不甚发达,但波兰的南部却更是崎岖的山地,尽管如此,克莱斯特仍旧率部到达,完成了德国这此史无前例的大胜。克莱斯特作为此次大包围作战的南翼,功不可没。 法国战役:很多人在法国战役结束后“论功行赏”,头功归曼斯坦因没有疑问,其他重要的都给了古德里安(第19装甲军)、魏特夏(第14装甲军)这两个在突破口处的两位军长。或者其他装甲部队指挥官霍特(第15装甲军)、赖因哈特(第41装甲军)、斯密特(第39装甲军)等人,或是给了更低级的某些装甲师师长(如隆美尔)等人。似乎都忘记了,在第一阶段色当突破口处指挥作战的更高级的A集团军群装甲兵团的指挥官是克莱斯特。关于古德里安为什么如此是说,比较感性的原因可能是:其一,他和克莱斯特的关系本来就很一般,因为作战的争论,关系更是不怎么样了。其二,古德里安与克莱斯特的参谋长蔡茨勒关系很差,从以后蔡茨勒当上陆军参谋总长后体现的更明显(但事后证明蔡茨勒也是一个优秀的参谋长)。法国战役,克莱斯特同样居功甚伟。 巴尔干战役:德军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占有优势,因此胜利也不算太辉煌。但在巴尔干这比波兰更加崎岖的山地中克莱斯特的装甲部队仍然长驱直入,证明了德国装甲部队是十分的优秀和克莱斯特的指挥有方。 1941年东线战役:与其他各路德军一样,克莱斯特也长驱直入,取得很多胜利,但他的胜利来的要艰难很多。古德里安自己的书中说的也很明确:其一,苏联西南方面军指挥官基尔波诺斯没有像西方方面军巴甫诺夫一样在德军进攻后惊慌失措,而是有效的组织了节节的抵抗。其二,苏联西南一面靠海,只能做一路的迂回而不能像中央的进行两路包围。其实还有一点就是苏联西南战区的兵力要比中央的要强不少。不过,尽管如此,仍旧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值得一提的是基辅战役,这次仍然是克莱斯特和古德里安合作,古德里安从北面,克莱斯特从南面进行了包围(此前说是克莱斯特跟古德里安混的这种说法是纯粹不负责的造谣)。最后获得了重大战果。在1941年底,克莱斯特像其他各路德军一样陷于停顿,而且他的失败还先一步到来。但最后古德里安等一大批将领被免职,但克莱斯特得以留任。 1942—1943年东线战役:1942年上半年还不算太紧张。到下半年,德军南线开始了夏季的攻势,先锋部队便是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和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团军,还有第6集团军、第2集团军。“外国部队”掩护侧翼。此次战役也就是斯大林格勒的前奏、德军进攻的阶段。战役初期进展顺利,克莱斯特推进至顿河。而后德军分兵两路,一路继续向斯大林格勒突进(B集团军群),一路深入高加索(A集团军群)。随着秋季第6集团军的处境每况愈下直至被围和A集团军群的进攻陷于停顿。战役相对平静了下来。 1943年1月,第6集团军的覆没已经再所难免。而克莱斯特的A集团军群却深陷于高加索中难以自拔,如果红军消灭了第6集团军,而后再切断了A集团军群的陆上交通线,那么A集团军群就会重蹈第6集团军覆辙。A集团军群不仅要和强敌做斗争,还要和时间赛跑,因为底6集团军覆没在即,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最后的结果,但克莱斯特仍然于1943年2月1日将整个陷于绝境中的A集团军群(以第1装甲集团军为主,第17集团军大部仍然坚守库班半岛)拖了出来,并只损失了很小的装备和物资。2月1日即是第6集团军彻底覆没的日子。尽管德国在这一战役中大败,但曼斯坦因和克莱斯特保全了剩下的部队,使德军免遭更大的、决定性的失败。引用利德尔·哈特书中的一段话:...德军从高加索的撤退能够成功也还是非常的侥幸。就时间、空间、兵力和天候等条件而论,它应该算是一项惊人的成就——克莱斯特因此而晋升元帅。 1943~1944年东线战役——防御战——第二次被免职:之后克莱斯特逐渐脱离了主战场,而去被放在不太重要的地方——指挥坚守在库班半岛和后来退入克里米亚的的德军部队。无用武之地的克莱斯特也终于于1944年3月30日和曼斯坦因一道被免职,并同时被授予双剑。有一点值得一提,那便是他的“库班之盾”这个特殊的荣誉。二战中希特勒为了对于特殊战役的特殊奖励,发布了这些,前后也只有纳尔维克战役纪念臂章、乌曼战役纪念臂章、克里米亚战役纪念臂章、德米扬斯克战役纪念臂章、库班战役纪念臂章、拉普兰战役纪念臂章。内心高傲的曼斯坦因在他的书中是如是结尾:...对于我而言,他的话也就代表我的僚属们对我的最后敬礼。他高声喊着说:“元帅,今天我已经把我们的胜利象征,‘克里米亚之盾’,从飞机上取下来了!” “库班之盾”虽然不像曼斯坦因一样代表克莱斯特胜利的象征,但对克莱斯特而言,同样意义非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