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吴履逊
释义

吴履逊,又名铁生,1903年出生于揭阳县曲溪镇篦路乡(今属揭东县),青少年时代就读于揭阳真理小学、汕头岩石中学,后考上了上海沪江大学。大学毕业后东渡日本,进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32年毕业后回国,时值“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正在民族危机迫在眉睫的生死关头,吴履逊来到上海,由潮籍抗日名将翁照垣的介绍,参加了以蔡廷锴为军长的十九路军,被任命为翁照垣将军的156旅炮兵营长。

1932年震动全世界的“一·二八”淞沪战争,在日军不宣而战之下爆发了。十九路军保卫祖国神圣领土,为保卫民族尊严,英勇抗敌,打响了抗日第一枪。吴履逊率领炮兵营全营战士,驻守淞沪炮台。淞沪炮台是保护大上海的重要堡垒,也是防御和抗击敌人进攻的重要军事基地。日本侵略军欲占领大上海,首先要占领闸北十九路军坚守的阵地;欲占领闸北,首先必须占领淞沪炮台,因此淞沪炮台是敌人进攻重点中的重点,在蔡廷锴将军的率领下,在翁照垣旅长的指挥下,吴履逊营长身先士卒,视死如归,号召全营战士:“誓死守住吴淞炮台,与炮台共存亡!”带领全营战士英勇杀敌,从1932年1月28日至3月1日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共击退日本陆海空三军的数十次进攻、使敌军伤亡惨重,敌军听到翁照垣、吴履逊两人的名字就胆战心寒。后来蒋介石强行下令撤退,十九路军无奈撤出大上海,吴履逊和全营战士含泪撤离淞沪炮台。

十九路军撤离上海被调到福建后,于1933年11月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公开号召反蒋和抗日。吴履逊被任命为革命政府委员之一。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大敌当前,国民党不得不起用抗战有功的前十九路军人员,吴履逊被调到第12集团军余汉谋部任922团团长,因歼灭大鹏湾登陆日军有功,升为潮汕驻军独立第九旅副旅长兼潮汕警备司令部副司令(旅长兼司令是华振中),独九旅在潮汕,实行比较开明政策,各行各业都拥护它。

日本投降后,吴履逊随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将军在北平接受日军投降、并被李宗仁委任为中将高参。因不满蒋介石的内战政策,于1948年辞官回揭阳奔父丧并定居于汕头市。

吴履逊深明大义,对内要求祖国统一,对外抵抗日本侵略者,1948年夏遭到喻英奇以莫须有罪名逮捕。事件发生后,海外潮人上层人士在香港举行记者招待会,谴责喻祸国殃民罪行,肯定吴的抗日功绩。广东行辕主任余汉谋被迫下令释放吴。1949年春吴定居香港。1974年夏在港病逝,享年74岁。港九榕江福利会同仁的挽联曰:“岐岭星沉,金瓯已著生前绩;双溪月落,青史永垂身后名。”表达对吴将军爱国爱乡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1:5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