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AT-2反坦克导弹 |
释义 | 基本情况 该弹是苏联自行研制并装备部队使用的、拥有首批机载型号的第一代重型反坦克导弹,由位于莫斯科的努杰尔曼(Нудельман)机械制造设计局,于5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1962年开始服役,装备苏联的БРДМ装甲战车。随后,其机载改进型分别于1968和1969年开始服役,装备苏联的各型武装直升机。该弹已经停产,但仍在服役,并曾大量出口亚、非、拉及东欧各国。 该弹的系统代号和命名为2К8(ПУР-62)“趾骨”(Фаланга),陆军使用代号3М11/9М17。西方和北约集团按照自行确定的对苏联武器装备的命名规则,给予该导弹的编号和命名为AT-2“蝇拍”(Swatter)。 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弹采用鸭式气动外形布局,2片三角形小舵面位于弹体头部后方两侧,4片呈X形配置的切梢三角形大弹翼分布在弹体中后部,每片弹翼后缘各有1片横滚控制副翼。聚能破甲战斗部和触发引信位于导弹的前舱,穿甲厚度500mm。固体火箭发动机位于导弹的后舱,2个喷管位于弹体两侧的2片弹翼之间。在弹体两侧下部弹翼的翼根处各有1个光学跟踪用的很长的发光管,从翼根延伸到接近弹体尾端,供直升机或装甲战车射手对发射后的导弹进行跟踪控制。无线电指令控制装置位于弹体尾部。该弹在总体性能上属第一代反坦克导弹范畴,主要缺点是射程短,但战斗部重量大,其改进型的精度等性能有所提高,故仍有一定使用价值。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最大射程 3km(AT-2A/B) 4km(AT-2C) 最小射程 0.5km(AT-2A/B) 0.6km(AT-2C) 最大速度 150m/s(AT-2A/B) 170m/s(AT-2C) 使用高度 最大过载 制导系统 人工无线电指令(AT-2A/B) 半自动无线电指令(AT-2C) 引 信 触发引信 战 斗 部 聚能破甲,29.4kg(AT-2A/B) 30kg(AT-2C) 动力装置 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 重 29.48kg(AT-2A/B) 31.5(AT-2C) 弹 长 1.163m(AT-2A/B) 1.160m(AT-2C) 弹 径 132mm(AT-2A/B) 142mm(AT-2C) 翼 展 0.66m(AT-2A/B) 0.76mm(AT-2C)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