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包种茶
释义

包种茶盛产于台湾北部,与冻顶乌龙茶并称为台湾两大茗茶,素有有北包种,南乌龙的说法。包种茶的由来,据日人井上房邦氏之调查报告指出,包种茶是由福建 泉州府安溪县人王义程氏所创制,仿武夷岩茶的制法制造安溪茶,并由他倡导及传授制法,当这种茶叶制成后,用方形福建毛边纸两张内外相衬,放入茶叶四两包成长方形之四方包,以防茶香外溢,包外盖上茶名及行号印章,称之为“包种”,然后运往福州加实香花出售,或经由厦门直接运销南洋,这是包种茶制造的开始,也是包种茶名称的由来。

简介

包种茶外观似条索状,色泽翠绿,水色蜜绿鲜艳带黄金,香气清香幽雅似花香,滋味甘醇滑润带活性。好的包种茶特别注重香气,这种高香味的茶,贵在开汤后香气特别浓郁,香气越浓郁代表品质越高级,入口滋味甘润、清香,齿颊留香久久不散。具有香、浓、醇、韵、美的特色。素有“露凝香”、“雾凝春”的美誉。

产地分布

台湾所生产的包种茶以台北文山地区所产制的品质最优、香气最佳,所以习惯上称之为“文山包种茶”。文山地区包括台北市文山、南港,台北县新店、坪林、石碇、深坑、汐止等茶区。约有2300多公顷,茶园分布于海拔400公尺以上的山区,环境特殊,尤以坪林地区山明水秀,气候终年温润凉爽,雪雾弥漫,土壤肥沃,故所产之包种茶品质特佳。

人们谈到台湾茶,总是“北坪林,南鹿谷”两大茶乡并称,或说“北包种、南冻顶”。文山包种茶是台湾的另一著名茶乡,盛产传统乌龙茶,属轻发酵清香型。

起源

包种茶的由来,据日本人井上房邦氏之调查报告指出,包种茶是由福建泉州府安溪县人王义程氏所创制,仿武夷岩茶的制法制造安溪茶,并由他倡导及传授制法,当这种茶叶制成后,用方形福建毛边纸两张内外相衬,放入茶叶四两包成长方形之四方包,以防茶香外溢,包外盖上茶名及行号印章,称之为“包种”,然后运往福州加入香花出售,或经由厦门直接运销南洋,这是包种茶制造的开始,也是包种茶名称的由来。

品质特征

水色蜜绿鲜艳带黄金,香气清香幽雅似花香,滋味甘醇滑润带活性,包种茶最注重香气,香气越浓郁质量越高级。

包种茶产于台湾北部,包种茶的制法只有在台湾特有。台湾所生产的包种茶以台北文山地区所产制的质量最优、香气最佳,所以习惯上称之为“文山包种茶”。文山地区包括台北市文山、南港,台北县新店、坪林、石碇、深坑、汐止等茶区。约有2300多公顷,茶园分布于海拔400公尺以上的山区,环境特殊,尤以坪林地区山明水秀,气候终年温润凉爽,雪雾弥漫,土壤肥沃,故所产之文山包种茶品质特佳。

外观品质

包种茶茶叶外观为条索状,色泽翠绿

技巧

包种茶原是福建制茶的特殊技巧,茶叶采摘下来后就在该地焙制成团茶,进贡京师。因宋代皇帝皆嗜饮茶,徽宗更是品茶高手,因此对茶的品质要求甚高亦带动了制茶技术的竞争,闽浙一带每年举办茶叶比赛,最盛时有二十二省六百余县参加,选出与赛中上 好品种二十余种,其中以武夷茶的香气、滋味最佳。所谓包种茶是武夷岩茶的制造方法之一。

据日人井上房邦氏之调查报告指出,包种茶是在距今一五0余年前由福建泉州府安溪县人王义程氏所创制,仿武夷岩茶的制法制造安溪茶,并由他倡导及传授制法, 当这种茶叶制成后,用方形福建毛边纸两张内外相衬,放茶四两包成长方形的四方色,放在炉中干燥,再选出其中品质最好的一种,出售时;也用方纸二张内外相衬包成放入茶叶四两包成长方形之四方包(每包四台两)或扁形四方包(每包半两),包外盖上茶名及行号印章,称之为包种,然后运往福州加入香花(有茉莉花、玉兰、树兰…等。)出售,或经由厦门直接运销南洋,这就是包种茶制造的开始,也是包种茶名称的由来。

影响

包种茶不仅开创了台湾茶叶的制茶史,更是创造出了山城小镇坪林的流金岁月。坪林位于台北县的东南,重山环绕,林木茂盛,山林中有一方平地,蜿蜒而过的是清澈见底的北势溪,沿溪两岸是苍翠的茶园。溪水如同两条绿带怀抱坪林。茶是坪林人的重要经济命脉,全乡90%以上的人从事茶业和与茶相关的产业。吴德亮先生称赞这里是“条条道路通茶园”。坪林的老街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茶贩行业。作为北台湾最为盛名的茶乡,传承的不仅是清香独具闻名于世的包种茶,而且是承载着台湾茶业文化与历史的特殊意义。

条形,轻发酵,香气清扬,是文山包种茶的特征。坪林人制茶坚持手工采摘、制作,发酵程度的拿捏,火候的控制,全靠的是制茶师傅的经验。包种茶独留古老制茶之风韵,那种入口清香、兰香、桂香化口的品质,使它成了台茶个性鲜明的一大茶类。

坪林乡的茶艺也是久负盛名的,民间的品茶斗茶,成了当地茶人闲暇之余的休闲活动。

别值得一提的是,建于1997年的坪林茶业博物馆,主建筑是一座闽南茶乡安溪风格的四合院,博物馆后山是坪林乡生态观光园。

昔日的窘迫

关于包种茶史考,可供参考的文献无多,因为包种茶的兴起,仅百数十年之事。研究包种茶的制造方法,与乌龙茶之制造法相去不远,自粗制以至精制各种过程,虽有若干处理之差别,但技术处理可谓大同小异,由此可知包种茶之制造系脱胎自乌龙茶,是无须疑问的。这样亦可明白包种茶之制造方法仍然取法自福建。武夷岩茶与安溪铁观音的制法与品质,与其说是和台湾乌龙茶相像,无如说是和台湾包种茶更为接近。祇是福建在甚么时候开始有包种茶的名称,没有正确文献记录可资参考。

台湾从事包种茶的制造,据考许多文献所载均说系始自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盖以当时台湾之乌龙茶,遭受世界茶业不景气影响,再加以台北当时专制乌龙茶出口之五家洋行,认为台湾茶价昂贵,无利可图,乃一致中止收购,致使乌龙茶有行无市,陷于惨境。其后乌龙茶市况,日见衰退,大有“无人问津”一脉不振之势。此对台湾茶业之发展,显有莫大之打击。亦即清代台湾乌龙茶遭受厄运时期。当时台北一般茶商,鉴于乌龙茶之市况,自五家洋行中止收购以后,景气日衰,迫不得已,即将台北一带滞销之乌龙茶,大部份装运福州,悉数改制包种”茶,当时在福州通称为“花香茶」。此固为台湾乌龙茶改制包种茶之由来,亦实为台湾从事制造包种茶之先声。

发展简史

迨至光绪七年(1881),有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茶商吴福源氏(许多文献称为吴福老),因感到在福建改制包种茶获利不多,他为图厚利起见,遂带同技术工作人员渡台,在台北设源隆号专事制造包种茶;同时还有同府安溪县商人工安定及张古魁两人合伙组设建成号,亦经营包种茶。开始将茶经由台北之淡水运往其为集散地的厦门,再由厦门输往重要消费地的南洋诸岛。自是之后,一般茶户相仿制造,包种茶制造产量乃逐渐增加。到了光绪十一(公元1885)年,福建省安溪县地方,又有王水锦魏静二氏相继来台,在台北七星区南港大坑地方,悉心从事台茶研究,不论栽培或制造方法,加以研讨改进。一面提高产制技术,一面将其研究心得传教同业。特别将他们对包种茶之制造具有超越之技术,多方传授,并全力鼓励同业学习,遂使包种茶制造技术日见改进;到了日本占据台湾,日本政府为改进台茶,亦选择该地为包种茶产制研究中心,因此各茶区笃志农家遣送其子弟前往受其传教者甚多。

自1920年起,每年春秋二次,招集全省茶业界子弟,举行包种茶讲习会,由王魏二氏担任教师,热心教导。此时台北县农会及新竹县农会亦相继在该地方举行包种茶讲习会,分春秋二期,召集有关人员前往参加。这项工作,继续了十几年,是以本省茶业者,当时受教于王魏两氏者颇众。二氏对台湾包种茶产制技术之改进与贡献,其功甚伟。包种茶产区最早发达者,系台北县七星区(现阳明山管理局辖地),文山区次之。以制茶品质而论,则以文山区所产最优、海山、七星、基隆、新庄、淡水等地所产顺序渐次。至新竹方面(包括桃园,新竹二县)包种茶之发展,初期产区由台北扩展桃园中坜等地。祇是当时产包种茶数量无多。其后经十余年之推广,由于制造包种茶有利可图,农家对此发生兴趣,纷纷栽培制造,于是茶区遂扩展至大溪、新竹、竹东、竹南、苗栗各区;在这一带茶区,所产包种茶品质推竹东区为第一,而以竹南、新竹、苗栗、大溪、桃园、中坜、依序次之。

到了民国十九(公元1930)年前后,全省各产茶区域,皆能制造包种茶,产量逐年增加,输出数量且可凌驾乌龙茶之上。因此期中,日本占领我国东北数省,包种茶之市场除南洋一带外,有东北广大市场,是以产量输出遂年增多。本省光复后,乌龙茶大有“寿终正寝”之势,而此台湾第二种特色茶---包种茶,仍然可以稳扎稳打保持原有的大部份市场,虽然每年输出量比不上全盛时间那样的钜额,但亦没有像乌龙茶那般的惨淡,至少每年尚可以维持一百万公斤以上的输出量。而且包种茶每年在本省的消费量比其它茶种的数字亦较钜大。因为本省居民多数喜饮包种茶。是以包种茶在本省光复后没有像红茶或绿茶的一时走红,确实它是固步自封在走它原有的道路,虽不兴旺,却也不是到了惨败地步。

参考资料

1.喝茶的好处与坏处: 

扩展阅读:

1

如何如何泡好一杯茶:http://hi.baidu.com/%C8%FD%BA%C3%B2%E8%B7%BB/blog/item/eb4c8319c6151cd4c2fd780f.html

2

爱抽烟不喝茶 得肺癌风险高40倍:http://hi.baidu.com/%C8%FD%BA%C3%B2%E8%B7%BB/blog/item/1d6909f1775b7904a9d31137.html

3

乌龙茶还有这些神奇功效:http://hi.baidu.com/%C8%FD%BA%C3%B2%E8%B7%BB/blog/item/1f478a5aa8cb5902377abe31.html

4

台湾茶专卖:http://www.51twtea.com

开放分类:
台湾茶叶饮品茶文化茗茶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21次
最近更新:2012-05-17
创建者:一个厨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4: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