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3-6岁妈妈不可不知的育儿心理学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李丽 出 版 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5-1 版 次:1 页 数:200 字 数:176000 印刷时间:2011-5-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205070731 包 装:平装 编辑推荐这是一本写给家长的心灵读本,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身边随时都在发生的实例,而且从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的角度给予了专业的指导和建议。这本书没有说教,就像一个朋友在你身边娓娓道来一些你所不知道的与孩子有关的成长心理故事,很温馨,也很暖心。 内容简介6岁前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多的品行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都是在这一阶段。本书的作者是心理师,也是该年龄段孩子的母亲,针对3-6岁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帮助家长分析了孩子在幼儿园生活、性格塑造、性教育、学习兴趣、潜能开发、品行习惯等方面问题,就像一个朋友在你身边娓娓道来一些你所不知道的与孩子有关的成长心理故事,很温馨,也很暖心。 这本书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是用专业的视角,给妈妈们提供了心理障碍的早期表现或者说是可能导致的因素。让妈妈们在孩子早期的教育中能做到鉴别和提醒,知道在孩子发展的阶段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而避免将来留下不可弥补的遗憾。 这是一本与妈妈们贴心贴肺的育儿心理书,一本让妈妈们智慧并轻松起来的行动指南。 作者简介李丽,一个4岁女孩的妈妈。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媒体资深人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儿童沙盘师。曾任健康863心理网主编,现为12355北京市青少年咨询台咨询老师,并为《孕妈咪》、《心理医生》等杂志提供心理类稿件。致力于将心理学造福于当代人们的生活,热衷于对婴幼儿、青少年、女性等心理领域的探索。 曾出版《全世界都在读的心理学故事》、《超级解压》、《好心情离不开心理学》、《0-3岁,妈妈不可不知的育儿心理学》等心理科普类读物,被各大网站以及心理类专刊杂志转载。 图书目录第一章 3~6岁,幼儿园社会生活期 真正送宝宝上幼儿园了,很多妈妈才知道宝宝不是那么好送出去的,首先是每天早上撕心裂肺地哭闹,让你啥心情都没有了,等你狠着心硬是把他送到了幼儿园门口,宝宝又抱着你的腿不肯撒开,直到你强行掰开他的手……当幼儿园老师把撒泼打滚的他好不容易抱起来,他声嘶力竭地哭着,小手直直地向你伸着,一副要上刑场的样子。你泪眼婆娑地看着他吧,实在不忍心,但是转回头不去看他吧,孩子会不会觉得我这当妈的太狠?煎熬啊! 上幼儿园之前要做好哪些心理准备 大小便与宝宝的羞耻心紧密相连 上全托幼儿园到底合适不合适 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怎么办 孩子在幼儿园胆小不合群怎么办 孩子在幼儿园受了欺负怎么办 孩子在幼儿园是个 “小霸王” 让孩子在打打闹闹中培养社交能力 要不要给孩子换一家幼儿园 总爱打小报告的孩子的心理特点 第二章 3~6岁,性格塑造的“水泥期”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因此,人们往往把3~6岁称为性格塑造的“水泥期”,一个人的性格在人生的初期就已经基本定型了。性格没有好坏之分,不同的性格,都有不同的优势和相应的劣势,因此,不要刻意去改变孩子的“性格。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不良情绪性格的人会使人的心理活动失去平衡,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也会让人在社会生活中适应不良。因此,如果情绪兴奋性太强或者太弱,适应环境的能力就会比较差,容易影响到身体的健康。因此,那些脾气暴躁、极端自卑、害羞自闭等性格特征的孩子需要我们大人多加以关注,适当给予调试,以免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孩子的性格需要接纳不需要“改变” 不同气质的孩子该如何分别培养 对爱发脾气的孩子进行情绪管理 慢性子的孩子该如何调教 巧用“行为暗示”来培养孩子自信 孩子爱“臭美”会不会滋长虚荣 注意孩子发出的嫉妒信息 孩子事事都要争强好胜,这是好还是坏 孩子缺乏竞争意识该怎么办 第三章3~6岁,性教育的最佳期 对于性,有些家长是难以启齿的,有的甚至认为这是“下流”的,更不要说回答孩子的性疑问或者与孩子讨论相关问题了。即使觉得有性教育的必要,自己也能躲就躲,把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了。但是,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孩子通常在有问题的时候都会向父母询问,如果父母能在孩子有性意识、性疑问时,就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那么孩子就能较容易形成健康的性态度和性趋向。但是如果父母在这个阶段教育不当,极易使孩子的性心理发展受到挫折,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有资料表明,患性变态的病人中,有88%的人在幼儿时期遭受过性困扰和折磨。因此,可以说,幼年时期的性教育不仅关系到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什么才是正确的“性教育” 如何面对“尴尬”的提问 妈妈应该告诉孩子的性知识 当你看到孩子在玩性游戏 孩子看到父母亲热该如何应对 看到宝宝“自慰”,妈妈不要惊慌 看“伪娘”是如何被家庭教养出来的 女儿讨厌妈妈喜欢爸爸该怎么办 不要让儿子成为妈妈的“小情人” 单亲父母更要与孩子保持界限 第四章3~6岁,学习兴趣培养的黄金期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通过长期追踪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智力发育50%是在4岁前完成的,30%是在4~8岁完成的,这一结论表明了0~6对婴幼儿期是人心理发展、认知能力等方面发展的敏感期。学龄前的教育非常重要,这也是现代父母普遍都非常认可的观点。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妈妈开始关注孩子的“学习”了,什么珠心算、识字、英语、舞蹈、钢琴……名目繁多的课程令妈妈们应接不暇,到底该学什么呢? 会说英语单词,会背很多诗≠学习能力强 妈妈要克服重量轻质和盲目攀比 妈妈让宝宝学习的态度要“淡” 学习兴趣比学到了什么更重要 该不该给孩子报“兴趣班” 如何发现孩子的特殊才能 孩子要不要从小就定向培养 游戏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方式 玩具是开发孩子智力的最好工具 第五章3~6岁,潜能开发的关键期 有的家长认为开发孩子的潜能就是让孩子多学知识,还有的家长认为开发孩子的潜能就是多给孩子报兴趣班,就得控制孩子,少让他玩耍,其实,这些都是误区。孩子学习知识与潜能开发并不是相同的事情,潜能开发也不意味着一定要花钱上各种兴趣班,而很多潜能的发掘又恰恰是通过玩耍开发出来的。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爱发散思维的孩子更可能具有创造力 尊重孩子的记忆特点来进行训练 让孩子调动全部感官去观察 思维是孩子智力的核心 好奇心越强求知越强烈 语言能力是大脑潜能开发的重要指标 故事对开发宝宝大脑的重要性 第六章 3~6岁,好品行和好习惯塑造的奠定期 幼儿时期养成良好的习惯,就犹如自然天生一样,会伴随人的一生。如一个孩子从小被教育垃圾不能随地乱扔,一定要扔到垃圾桶里,那么当他长大后,不随地乱扔垃圾便成了他不由自主要做的事情,当他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不舒服,看到别人不爱惜环境,也可能因为不舒服而去纠正和影响别人。 孩子不好好吃饭该怎么办 宝宝分房睡觉所带来的种种烦恼 “人来疯”的宝宝心里想的是啥 孩子喜欢插嘴该怎么教育 不要忽视孩子“帮倒忙”的机会 宝宝“经常说谎”不是品质问题 如何有效控制孩子看电视 孩子竟然对妈妈说“狠话” 孩子讨好大人会不会丧失自己的天性 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 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孩子的“财商” 第七章 3~6岁,孩子心理障碍的常见现象 孩子产生心理障碍有一部分原因是天生的因素所致,比如妈妈在当年怀孕时不小心患上了传染病,或者中毒、营养不良、腹部受到了冲击,孩子出生时窒息缺氧、难产或产伤,这些都可能造成后天的孩子的心理障碍。另外,3~6岁的孩子应该上幼儿园,感受集体生活和接受启蒙教育,可是有的孩子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上幼儿园,这样缺少集体生活感受和体验的孩子难免胆小、害羞,并且对一些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庭教育因素,有的家庭过分溺爱孩子,使孩子产生自私、骄横和唯我独尊的不良心理;有的家长动辄对孩子责骂和恐吓,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心生胆怯和抑郁;还有的家庭婚姻破碎或者父母感情不和,对孩子缺少关爱,使孩子从小就自卑、性格古怪;还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上理念不一致,让孩子不明是非,无所适从,严重会导致孩子的双重人格。 在幼儿园里总是坐不住——多动症 我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性身份识别障碍 他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孤独症 她走到哪里都要带着玩具小熊——儿童恋物癖 孩子说话口吃怎么办——语言障碍 孩子挤眉弄眼是因为控制不住——抽动症 孩子半夜总从噩梦中惊醒——睡眠障碍 离开妈妈就生病——分离焦虑 忽然变成了“小哑巴”——选择性缄默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