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包场
释义

包场是通东地区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东临有名的国家中心渔港吕四港,西接开放城市南通。

动宾结构词语

预先定下一场电影、戏剧等的全部或大部分座位。支付货币 将全场暂时据为己有。

也可用于网吧、酒吧等营业性场所,在支付一定货币后某一时段内对相关物品的使用权。

地名

包场镇

位置

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镇。位于海门东北部。

名称典故

古名“江场”。后以其地多加工海盐之故更名为“盐包场”,又以其名不雅,去“盐”字而名为“包场”。现为海门第三大镇。

简介

包场镇位于海门东北的黄海之滨,被国家建设部等单位确认为“全国重点镇”。全镇总面积4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4338万亩。辖有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6万人。镇人民政府驻老通吕公路南侧。

境内335线直接宁通高速公路,南通机场和南通国际集装箱码头,南临宁启高速公路。包场是南通市工业重点镇,已经形成了通信光缆、铜材、橡胶、电碳和纺织等五大特色板块,其中光缆、橡胶、电碳是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生产基地。骨干企业通光集团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连续5年蝉联全国同行业前5强,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南回集团生产的再生胶,连续10年列全国同行业第一,南回牌再生胶被评为江苏省名牌产品。以南回集团为龙头的工业集中区拥有南回、米西林、大华、华联、宏泰等较大的工业规模的再生胶产品企业,是全国有名的再生胶生产基地。来自新西兰、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20多个外资企业发展势头强劲。通光牌通信光缆于2002年荣获“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后,2006年度又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实现该镇中国名牌零的突破,同时也标志着海门市中国名牌产品实现了零的突破。沿海万亩滩涂养殖场被国家农业部确认为全国农业科技示范场。农业龙头企业“炼堂农副产品(南通)有限公司”带动近万亩农田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万亩滩涂养殖、万头猪场、万亩蚕桑养殖、万亩四青作物打造了包场农业经济新优势,农村实力不断增强,农民收入不断提高,2006年全镇农民人均收入9017元。2006年,镇党委、政府奋力拼搏,掀起招商引资热潮,取得丰硕成果,全年注册外资2600万美元,实际利用到帐外资1253万美元;全镇实现工业现价产值79.4亿元,销售收入98.1亿元,工业利税15亿元,财政收入7260.7万元。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创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等多篇论文在《群众》杂志等省市级刊物发表,包场中学被晋升为国家级重点高中。2006年包场镇党委再次被海门市委被为“树一流形象、创一流业绩”好班子,镇被评为“海门市科技工作先进乡镇”“海门市工业经济先进乡镇”“海门市民营经济先进乡镇”“海门市法治建设先进乡镇”“南通市‘四五’普法先进乡镇”“南通市劳动力转移十佳乡镇”“南通市高效农业规模化先行乡镇”“南通市民营经济投入十强乡镇”“南通市技术进步十强乡镇”“南通市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先进乡镇”“南通市法制教育先进乡镇”“南通市文明乡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先进乡镇”“江苏省重点示范中心镇”“全国千强乡镇”包场与三星两镇于04年被国家建设部等评为全国重点镇。

历史渊源

包场镇作为一个集镇,历史确实不长,但包场镇作为一个行政区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中期,已有近千年历史。唐代末年,海门开始涨出海面,古称东布洲,包场镇所在的区域处于东布洲的西北缘,遍地沼泽。公元十一世纪中前期,东布洲与大陆相连,当时虽无包场之名,但其所在的陆地已经形成。北宋至和年间(1054-1055),海门县知县沈兴宗自吕四至余西筑捍海堰,与范公堤相连,人称沈公堤,从此揭开了包场镇的开发史和文明史。现存于沈公堤侧的太平山就是包场千年历史的见证。

太平山位于包场镇西北的河塘村,原是人工堆砌的土山,自古以来是当地渔民归航的坐标。相传古代某一天,海上漂来一尊观音石像,人们将其请上岸供奉于太平山。在南通和海门的多部清代史志中均记载:“太平山在江场,南宋时有石佛浮海而至,土人筑山供之。”观音石像至1966年仍供于庙内,“文革”中被砸而失踪。1992年,当地村民在附近河中发现,石像得以重见天日。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专家方长源先生专程来包场鉴定,认为其雕饰有宋代特征,年代不晚于明代,其材质为产于浙江的武康石。石像高约2米,重约1.5吨,十分罕见。鉴定结果印证了史料的真实性,至于“浮海而至”的说法,应该理解为用船将石像从浙江运来,因对观音的崇拜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包场镇西首原来还有座据称是建于明代的开福寺,其实,开福寺始建于唐代,因江水所逼于明代移建于此,直至1966年才彻底拆除。可以说,在包场的土地上,曾经分布着唐、宋、明、清各个朝代的历史文化遗存,其文化底蕴非同一般。

人们常说包场是“盐包场”,其实,它还是个“粮包场”、“富包场”。包场的前身是江场,江场的前身是江家便仓,便仓在古代是政府储备粮食的地方,江家便仓是江氏在此筑土城聚居而得名。《乾隆通州志》载:“江场即古之便仓,最富庶,自江日内逼,徙居余东,东偏先畴荡然。”就是说江场原来是海门最富饶的地区,因江水逼迫,东部土地沦丧才归余东场管辖。江场成为余东别地的原因正在于此。而发生在明代抗倭战争中的便仓之战更使江家便仓名震江淮。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倭寇大举进犯通州沿海,八月十六日,倭寇于江家便仓登陆劫掠,占据李秀才宅,明朝军队层层包围,战斗达二十天之久,直至九月六日,淮扬兵备张公景率援军赶到,才将倭寇全歼。仅隔一年,倭寇又犯便仓,知州喻南岳率民兵围剿,斩敌400余,残敌败走。包场人民的抗倭业绩也为包场的历史写上厚重的一笔。

现代包场

今日的包场,已成为通东地区的核心镇。依托通光,南回等企业和包场高级中学,包场吸引了不少非本镇人口前来发展。镇上有华联,百家惠,好人家等大型超市。包场农贸市场是通东地区最大的农贸批发零售市场。而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却长期被所谓的“包场娱乐城”垄断。

包场撤乡建镇已二十余年,我想包场的历史可概括为十六个字:“千年沧桑,百年兴衰,廿年奋斗,今朝崛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1:3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