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蚌粉 |
释义 | 为蚌科动物背角无齿蚌、褶纹冠蚌或三角帆蚌等贝壳制成的粉, 性寒, 无毒, 目前医学上常用来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基本信息草药名: 蚌粉 【内容介绍】: 蚌粉 (《日华子本草》) 【异名】蚌蛤灰(《千金方》),蜃灰(《纲目》),蚌壳粉(《本草述》),蚌壳灰(《中国医学大辞典》)。 【来源】为蚌科动物背角无齿蚌、褶纹冠蚌或三角帆蚌等贝壳制成的粉。 动物形态详蚌肉条。 【采集】取蚌壳洗净,刮去黑皮,研成粉末或煅灰用。 生态环境1.栖息于风浪较平静的海湾中,泥沙、岩礁或砾较多的海底,以足丝固着生活于岩礁或石块上,以潮流通畅、水质较肥的海区生长较好。从低潮线附近至水深10m左右均有生长,通常在5m的深处较多。以硅藻为主食,适且生长温度在15-30℃之间,产卵期5-10月,生长速度较快,一般2年壳高即可达70mm左右。 2.栖息于潮间带低潮线附近,以足丝固着于岩礁缝际或珊瑚礁内,且多固着于背风浪的岩石基部。 3.多栖息于水深20m左右的海区,在60m的深处也能采到。 4.生境和分布同合浦珠母贝。 5.生活于淡水泥底稍带沙质的河湖中。 6.生活于江河、湖泊的泥底,行动迟缓。 7.生活于江河湖沼泥底。 化学成分各种河蚌的贝壳,常含微量的锶。 它们有强大的集积锶的能力,故水中有否被Sr污染,可由分析其壳中的Sr而知之。 参见蚬壳条。 药理作用加蚌壳粉喂养大鼠及小鼠,皆无增进体重的作用。 其吸收率为14.45%,绝对吸收量为12.67毫克,比磷酸氧钙组和对照组高,股骨X线片及钙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骨质钙化好,故蚌壳粉的钙有一定效用。 锶的作用与钙相类似,但较弱而毒性也较低。 以往认为其有毒性,可能与其中含有钡所致,锶很少吸收(主要在胃中吸收),血中之锶排泄也很快,如同时注入钙可促其排出,进入体内主要贮藏于骨胳中,能抑制骨的钙化。 只有放射性锶有临床用途。 性味①《日华子本草》:冷,无毒。 ②《纲目》:咸,寒,无毒。 归经入肺、肝、胃经。 ①《本草汇言》: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②《本草再新》:入肝、肺、胃三经。 功用主治化痰消积,清热燥湿:治痰饮咳嗽,胃痛,呕逆,白带,痈肿,湿疮。 ①《本草拾遗》:烂壳为粉,饮下,主反胃,心胸间痰饮。 ②《日华子本草》:治疳,止痢并呕逆;痈肿醋调敷。 ③《纲目》:解热燥湿,化痰消积。 止白浊,带下,痢疾,除湿肿,水嗽,明目,撩阴疮、湿疮、疿痒。 ④《医林纂要》:治顽痰,止咳嗽,清心保肺。 用法与用量内服:入丸、散。 外用:干掺或调敷。 选方①治痰饮咳嗽:真蚌粉(新瓦上炒红),入青黛少许,用淡虀水滴麻油数点,调服二钱。 (《内经类编试效方》) ②治积聚涎块,结于心腹之间,致令心腹刺痛,日久不愈,或干呕减食:蚌粉一两,巴豆七粒(去壳及膜)。 上二味同炒令赤.去巴豆不用,只以醋丸其粉,如梧子大。 丈夫脐腹痛,炒茴香酒吞下二十丸;妇人血气,炒姜酒下;败血冲心,童便和当归酒服;常服姜酒下。 (《世医得效方》炒粉丸) ③治痈疽赤色肿有尖头者:醋和蚌蛤灰涂,干者易之。 (《千金方》) ④治诸疮疽:川乌、蚌粉、草乌、海金砂、赤小豆、天南星各等分。 上为末,用生地黄汁调,涂患处。 (《普济方》消肿毒方) ⑤治脚指湿烂:蚌蛤粉干搽之。 (《寿域神方》) 临床应用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将蚌壳研粉置铜锅中干炒,待药粉呈黄褐色,腥味挥发殆尽后冷却过筛。 每服1~2克,白天每小时1次,1日12~14次,4~8周为一疗程。 治疗41例,服药14~79天不等。 结果上腹部疼痛消失者28例,减轻者7例;上腹部压痛消失者23例,减轻者6例;X线复查21例,龛影消失者9例,变形消失者1例,龛影缩小者6例。 用药禁忌 《本草汇言》:“诸病属脾肺虚寒而无火者,须禁用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