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蚌埠五中 |
释义 | 蚌埠五中简介坐落在美丽的淮河之滨的蚌埠第五中学,是一所深受珠城人民信赖的市级示范中学。学校始建于1911年,原名蚌埠宝阴学堂,意为宝贵光阴读书之意。1957年正式命名为蚌埠第五中学。从宝阴学堂的成立到蚌埠公立第一高等小学校、华大小学、华大中学、蚌埠市第二初级中学,再到现在的蚌埠五中,历经100个春秋。100年的风风雨雨 ,五中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用智慧和心血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后,蚌埠五中的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78年许松同学在中考中取得蚌埠市第一名,王丰华同学以安徽省高考理科状元的成绩进入“中国科技大学”,1981年金志江同学又以优异成绩取得蚌埠市高考理科状元。 进入21世纪,随着祖国建设的蓬勃发展,蚌埠第五中学亦与时俱进,在教育教学上又迈上了新的台阶,2002年学校成为“蚌埠市示范性普通中学”。学校秉承“厚德 诚朴 博学 慎思”的校训,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特长学生,造就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为目标,确立了“创一流初中,办优质高中,打造一所人民群众满意的安徽省示范中学” 办学新思路。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共同努力,营造着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提升办学品位,实现办学目标,关键是领导。学校致力于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 “ 勤政 廉洁 团结 民主”的干部队伍,带领广大教师,一心一意搞教学,聚精会神抓质量,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161人。师资力量雄厚,多年来,先后培养出安徽省特级教师3人,安徽省教坛新星3人 ,安徽省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蚌埠市学科带头人4人,蚌埠市教坛新星18人,蚌埠市中青年骨干教师8人。 蚌埠五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团结奋进的校领导班子带领下,全校师生共同努力,教育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中考成绩辉煌,2003至2010年省示范高中计划内录取过千人,每年录取率均位于全市前列,累计有17人取得全市中考前十名的好成绩,2003年、2005年彭闱砚、张玉祥分获蚌埠市中考状元。2005年、2008年张玉祥、范昌瑞在二中理科实验班录取考试中分获皖北片第一名。张玉祥同学还在2008年的高考中获得蚌埠市高考理科第一名。学校高考本科录取人数也逐年攀升,本科录取人数连续多年居市级示范中学前列。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先进体育传统学校”、“安徽省家教名校”、“安徽省绿色学校”、“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校”、“蚌埠市文明单位”、“蚌埠市德育示范校”等。 蚌埠五中教师教师队伍 蚌埠五中现有教职工16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53名,工勤人员8名。一线教师149名, 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6名,中学一级教师60名,中学二级教师47名。 语文教研组(27人): 组长:邓 艳(一级教师) 李心超(高级教师) 李 云(高级教师) 雷艳玲(高级教师) 朱存军(高级教师) 余德翠(一级教师) 刘 伟(一级教师) 陈明强(一级教师) 李 萍(一级教师) 王 悦(一级教师) 牛作贤(一级教师) 王 萍(一级教师) 李青芝(一级教师) 江丽平(一级教师) 邹 芳(一级教师) 周婷婷(一级教师) 赵联胜(二级教师) 宋超岭(二级教师) 李 勇(二级教师) 储昭才(二级教师) 王 瑶(二级教师) 王海燕(二级教师) 王雅静(二级教师) 刘 磊(二级教师) 张成伟(二级教师) 翟蕾艳(二级教师) 彭晨威(教 师) 数学教研组(26人): 组长:李开红(一级教师) 张建华(高级教师) 朱宏宾(高级教师) 陈 跃(高级教师) 陈惠莉(高级教师) 吴中琰(高级教师) 郭建忠(一级教师) 吴 涛(一级教师) 彭 斌(一级教师) 胡 波(一级教师) 唐杰珺(一级教师) 代 峥(一级教师) 王克政(一级教师) 支 军(一级教师) 刘 娜(二级教师) 王泽菊(二级教师) 信红品(一级教师) 郭 丽(二级教师) 杨明正(二级教师) 李 晶(二级教师) 曹曼曼(二级教师) 王慧娟(二级教师) 常 敬(二级教师) 王 莉(二级教师) 李慷慨(二级教师) 曹小琴(二级教师) 英语教研组(24人): 组长:刘道启(一级教师) 王秀春(高级教师) 吴晓芳(高级教师) 杨晓梅(高级教师) 孟桂华(高级教师) 王屹岭(高级教师) 吴守长(一级教师) 陆明岩(一级教师) 江和蓉(一级教师) 陈志娟(一级教师) 宋红薇(一级教师) 张 熙(一级教师) 杨 蕾(一级教师) 黄 艳(一级教师) 倪 欣(一级教师) 耿 敏(一级教师) 王 瑜(一级教师) 周 毅(二级教师) 孙雯雯(二级教师) 叶 强(二级教师) 潘淑娟(二级教师) 叶 琦(二级教师) 赵秀元(教 师) 刘思思(教 师) 物理教研组(13人): 组长:张跃文(高级教师) 何砚清(高级教师) 王赐德(高级教师) 孔 军(高级教师) 肖元刚(一级教师) 吴 迪(一级教师) 李大井(一级教师) 杨雪松(一级教师) 董 琛(一级教师) 蒋 培(二级教师) 程 亮(二级教师) 魏 峰(二级教师) 苗 蓓(二级教师) 化学教研组(11人): 组长:荣安平(一级教师) 张敏刚(高级教师) 蒋雪梅(高级教师) 蒋 丽(高级教师) 杨宏兵(一级教师) 陈允军(一级教师) 陈 鹏(一级教师) 陈 旭(一级教师) 马勇强(一级教师) 王俊华(二级教师) 丁雅静(教 师) 生物教研组(6人): 组长:沈 玲(高级教师) 王林宝(高级教师) 李晓伟(高级教师) 刘 颖(高级教师) 薛冰川(二级教师) 李艳君(教 师) 政治教研组(11人): 组长:王汝斌(一级教师) 孔 琪(高级教师) 黄建华(高级教师) 田 军(高级教师) 李玲玲(一级教师) 周国妍(一级教师) 蔡克靓(二级教师) 汤世海(二级教师) 孙同君(二级教师) 沈学颖(二级教师) 罗 婷(教 师) 历史教研组(9人): 组长:王天丽(高级教师) 邹晓杭(高级教师) 宋 文(高级教师) 潘振虹(一级教师) 季长征(一级教师) 房 伟(二级教师) 唐义春(二级教师) 王 恒(二级教师) 孙 军(二级教师) 地理教研组(7人):: 组长:端 瑞(二级教师) 沈 红(高级教师) 刘维树(一级教师) 钱秀华(一级教师) 王 芳(一级教师) 温旭东(二级教师) 徐 贞(二级教师) 体育教研组(7人): 组长:李志坤(高级教师) 张红艳(高级教师) 杨家勇(高级教师) 马承如(一级教师) 张 军(一级教师) 曹秀江(一级教师) 徐 良(二级教师) 音乐教研组(2人): 宋志忠(高级教师) 汪承芳(一级教师) 美术教研组(1人): 王 玲(一级教师) 信息技术教研组(5人): 陈礼松(一级教师) 史 敏(一级教师) 宋泉泉(一级教师) 朱 琼(二级教师) 潘宝石(二级教师) 蚌埠五中领导班子学校现任领导班子 张敏刚副校长(左一)、王林宝校长(左二)、孔琪书记(右二)、杨宏兵副校长(右一) 学校现任中层干部 办公室副主任杨明正(前左一)、教务处副主任朱宏兵(前左二)、工 会副主席李 云(前左三)、 总务处副主任张 军(前右三)、教务处主 任何砚清(前右二)、办公室主 任雷艳玲(前右一)、 政教处主 任朱存军(后左一)、总务处副主任陈 鹏(后左二)、教务处副主任陈礼松(后左三)、 团 委副书记代 峥(后右二)、教务处副主任吴 涛(后右一) 学校荣誉蚌埠五中地理位置安徽省蚌埠市治淮路832号 邮编:233000 蚌埠五中百年校庆2011年蚌埠五中将迎来百年华诞,热情的五中人邀您共享世纪庆典。从1911年到2011年,百年风雨,百年沧桑,百年大树,百丈深根,蚌埠五中一路走来,如一株参天大树,越发枝繁叶茂。回首五中100年,是一部薪火相传、风雨兼程的历史。我们总被老一辈五中人爱岗敬业、严谨治学、锐意进取、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激励着;我们总被老校友们胸怀理想、立志成才、刻苦学习、孜孜以求的崇高精神感动着。现在的五中人时刻铭记着“厚德 诚朴 博学 慎思”的校训,力争做拥有博大胸襟、高尚品德和诚信朴实的五中人;力争做博学多才、勤于思考和学思缜密的五中人。今天,继往开来的五中人迎来了百岁生日,我们无比激动,无比自豪。 几经沉浮 从始而今说不易 安徽省蚌埠市第五中学座落在美丽的淮河岸边。学校创建于上世纪初,从最初被命名为宝阴学堂,到后来的蚌埠公立第一高等小学校、蚌埠华中街小学、蚌埠私立华大中学、蚌埠市第二初级中学,直到如今的蚌埠五中,已有整整一个世纪的历史。百年的学校发展史,伴随着蚌埠百年的风雨,波澜壮阔,跌宕起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感慨万千。 1911年,地方上颇有名望的乡贤高万书出面牵头,由陆晋伯任先生,在团防局(现青年街85号)办起了学校,命名为清宣统宝阴学堂,蒋云卿任堂长。学堂仅一间教室,十几个学生,两名秀才(教师)。 1915年,西风东渐,全国各地诸多学校纷纷易名,宝阴学堂亦适时改名为蚌埠公立第一高等小学校。次年,学校迁至大马路,逐渐扩大,日益繁荣。然而,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乱世之中,安放不下一张平静书桌的岂止是华北?1938年2月,蚌埠沦陷于日寇铁蹄之下,蚌埠公立第一高等小学校停办,校址被伪教育厅占用。直至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校友陈贯吾多方奔走、广泛交涉,终于要回了被占用的校址,并于翌年开办华大中学。然而两年后,淮海战局紧张,学校再次停办。1949年元月,蚌埠解放,华大中学方迎来新生。一个月后,改名为蚌埠第二初级中学。此时的学校,只有一个班,30余人,拥挤在一间仅有20余平方米的破旧教室里上课。 刚解放的新中国,一切都是崭新的;刚解放的蚌埠,一切都是崭新的。1954年,学校迁至淮河之滨的治淮路,即现在的校址。1957年秋正式更名为蚌埠五中。在政府的关心下,两幢教学楼拔地而起;实验室、图书室、仪器室、大礼堂、办公用房、教师宿舍、师生食堂等一应俱全。设有三十多个教学班,容纳二千余名学生,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完全中学。五中为蚌埠市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为国家培养出大批的建设人才。这里培养了驻法国文化参赞、著名翻译家张英伦博士,这里培养了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张志宏博士。 负重前行 卧薪尝胆谋一变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五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学校处于发展的低谷。 经过十年文革的浩劫,遭受重创的五中很快从低谷走出,连续创造奇迹:,1978年,高考恢复第二年,五中学生王丰华就以总分445分一举夺得蚌埠市高考理科状元,徐松同学则以321分获得全市中考第一名的优异成绩;1981年,金志江同学又以总分508分考出全市高考理科第一名的骄人成绩。五中的实力令蚌埠教育界啧啧称叹,五中成为无数学生和家长向往的学府。 通向辉煌的路总是充满曲折,从1982开始,蚌埠市开始划分重点高、初中学校,而五中成为非重点中学。生源质量下降,师资力量外流,这些因素客观上阻碍了蚌埠五中的继续发展壮大,五中,似乎又要走入低谷。“穷则变,变则通”,困难面前,五中人并未退缩或者坐以待毙,他们积极的投入教育教学的改革活动中。从1984年开始,在李文政校长的带领下,五中的教育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被市教育局定为学生思想教育试点学校;体育工作同样有声有色,学校女子排球队位居全省第一。1985年夏,学校女排还代表安徽省赴青岛市参加华东地区六省一市中学生女子排球赛,取得不俗成绩。1987年,李树模继任校长后,实验楼竣工投入使用,为学生创造了更好的学习环境。与此同时,学校响应“办学要办厂,办厂为学校”的号召,兴办体育器材厂,更成为办学之余的有益补充。 当时的五中,负重前行,卧薪尝胆,默默积蓄着力量,摸索寻求发展之路,他们不断地尝试,大胆改革,为未来五中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6年,学校进行内部机制改革的摸索和尝试,实行了岗位责任制,增强了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1991年,学校举办首届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这项比赛延续至今已坚定地走过二十年历程,为五中教师的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良好的内部机构,雄厚的师资力量,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蓄势待发 只为一飞冲云霄 1995年到2000年,颛孙元宗任校长主持工作,刘延银任书记。这段时间里,五中可谓蓄势待发。“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趁着国家经济发展的东风,领导班子果断决策,连续几个大手笔,学校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都有了较大的突破,复苏亦是发展,为以后的辉煌蓄积了强劲的势能。 1996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兴建的大礼堂被拆除。在此基础上投资459万元,建成两幢教师宿舍楼,63户教师喜迁新居,解决了教师蜗居的老大难问题。同年,学校领导班子赴南京考察,接着筹资38万元修建了多媒体教室,引进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在当时,不仅在全市首屈一指,也是全省第一家,领一时风气之先。 与此同时,学校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尤其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1996年,五中把“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引进学校,开市教育系统之先河。其中,理化生教研组成绩突出,获得了市“青年文明号”称号。理化生教研组的老师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很快便硕果累累:1997年,学生调查报告《珠城鱼类知多少》获全国第四届生物百项科技活动全国优秀奖;1998年,学校组织开展的《珍惜生命之水》活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科协的评选中荣获全国优秀组织奖;王逸娟同学在第九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上获项目三等奖,蚌埠五中被授予全市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称号。1999年《淮河干流蚌埠段水质监测》在全国第五届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评选中荣获二等奖;值得一提的是,五中在全市率先开展学校文化艺术节活动,自1997年延续至今共举办了十四届,既丰富了学生生活,又锻炼了学生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文化艺术节成为彰显校园文化一块响当当的品牌。 曙光照耀 终究盼得又一村 2000年,新世纪的曙光照耀着五中,数任校长不懈的努力开始显现成果。当年李新义担任校长,孔琪任支部书记。领导班子团结一致,锐意进取,把五中再次带入一个辉煌的时期。这一年,我市重点中学实行高、初中分离,初中实行划片招生,五中抓住这一机会,大胆提出了“初中创一流,高中创特色,创建市示范中学”的办学目标,全体五中人发出了“凝心聚力,求真务实,优化创新,誓创示范”的时代最强音。在创建过程中,五中形成了适应新世纪发展要求的办学理念:以学生的多元发展为本,用现代优质教育塑造能独立迈进新世纪的现代人,并制定了五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十个一”要求。经过三年励精图治,2002年5月顺利通过了市级示范中学的验收,实现了五中历史性的跨越。 为了教学环境的改观,学校拆除旧教学楼,建起了两幢五层的新教学楼,改建了学校大门,拆除校办工厂,建造了长廊和花园,美化了校园环境,并添加教学仪器,扩大实验室的规模,增加藏书量近3万册。2003年,五中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有四位同学中考获得全市前十名的好成绩,其中一人获中考状元。 继往开来 鲲鹏展翅翔天宇 2004年,王林宝重回五中任副校长并主持行政工作,2006年任校长;孔琪继任党支部书记,张敏刚、杨宏兵任副校长。新一届领导班子团结奋进,秉承“厚德 诚朴 博学 慎思”的校训。硬件上狠抓校园环境建设,软件上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发展如日中天。蚌埠五中,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如一只鲲鹏,展翅翱翔于寥廓的天宇。 为了扩大校园面积,为学校发展拓展空间,校领导日日夜夜不辞辛劳,不畏艰难的开始校内老平房拆迁工作。至2010年7月,学校建筑面积从1986年的9200平方米,扩大到20808平方米。为了改善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运动环境,校领导辗转奔波申请资金。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高大的综合实验楼代替了低矮的平房,宽阔的塑胶跑道将代替冷硬的水泥地面。班级逐年在增加,由1986年28个教学班,1636名学生,增至今天的46个教学班,2600多名学生。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如今拥有教职工162名。五中,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崇高道德情操的培养,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中。2005年5月24日,蚌埠市首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暨载体展示现场会”在五中召开,进一步推动了蚌埠市德育工作发展。2006年,蚌埠五中成为首批“市德育示范校”,2007年,成为首批“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校”。 “一位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一名好教师就有一群好学生。”五中领导、教师,站在时代的高度,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积极探索,锐意改革,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之路,逐步形成了自己“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 在“以教研推名师,以名师促名校”的理念推动下,学校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通过组内集体备课,集中研讨,个体上课,全组评课,教师逐步地独立驾驭教材,自如进行授课,在讲课中进步,在评课中提高。“传帮带”是蚌埠五中提高教师素质的又一有效做法。学校实行优秀教师带一名本学科组年轻教师的做法。力争在一年内有明显进步,能上校级公开课,两年上市级公开课。这种做法,让年轻教师有了前进的动力,学之有法,进之有辅,升之有望。不仅提高了年轻教师的业务水平,还为他们迅速成为名师奠定了基础。 除此而外,五中还制定实行了《教育科学研究室章程》、《学科集体备课制度》等,每年进行一次教学公开日活动,举行一次教学基本功比赛,开展一次教学工作研讨,召开一次德育工作研讨会。 一系列教学活动,为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夯实了基础;一系列的科研活动,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深刻的转变,教学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一支善思考、精业务、能科研、尚师德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162名教师中,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40多人,学校先后培养出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市级教坛新星18人,特级教师3名,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市级骨干教师8人,市“学科带头人”4人。在国家级、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还频频在“省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市教研工作会议”交流教科研经验。学校被市教育局授予“蚌埠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称号。近几年来,学校还先后申报并立项了十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其中,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课程标准组子课题《z+z智能教育平台·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和省级课题《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已顺利结题。 顽强奋进求发展,一片丹心育栋梁。五中人的努力,换来了教学成绩的累累硕果。2003至2010年连续8年,五中的重点高中录取率均位于全市前列,有17位同学取得全市中考前十名的好成绩,彭闱砚同学夺得2003年中考状元桂冠;张玉祥同学勇夺2005年中考和省理科实验班招生双第一;范昌瑞同学夺得2008年省理科实验班招生第一名。高考本科录取人数连续多年居市级示范中学前列,艺术类、体育类本科录取人数逐年攀升:2005年高考,理科的胡林胜、王成仁同学分别取得597分、581分的好成绩,达重点本科录取分数线,名列市级示范中学前茅;2007年高考,文科的夏莹同学以551分的成绩被安徽大学录取,为五中争得荣誉;2009年高考,文科的袁婷同学以572分的成绩名列全市前二十名。 蓦然回首,一块块闪光的牌匾见证着一路走来的荣耀:2002年5月,学校被评为蚌埠市示范中学;2002年8月,学校被评为安徽省家教名校;2004年5月,学校被评为安徽省绿色学校;2005年7月,学校被评为蚌埠市道德建设实践基地;2006年4月,学校被评为蚌埠市德育示范校;2006年6月,学校被评为蚌埠市平安校园;2007年,成为首批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校;2008年,学校被评为蚌埠市级文明单位……每一项荣誉都饱含着五中人的辛勤与智慧,都浸透着五中人的敬业与无私。 实践校训 愿景更辉煌灿烂 百年光阴荏苒、沧桑变化,当我们回望来时路,我们自豪,我们骄傲,因为正是包括你我在内的无数五中人铸造了五中今天的辉煌成就。今天的五中人,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厚德诚朴,博学 慎思”这一文化内含丰富的校训:我们胸怀宽厚,我们团结一心,我们诚信朴实,我们无私奉献,我们博学慎思。这一切聚合为“严谨、扎实、求真、创新”的教风,凝结为“刻苦踏实、好学多思、学有所长、全面发展”的学风,沉淀为“凝心聚力、敢为人先、踏实工作、奋发进取”的五中精神。 一百年长路当歌,一百年砥砺前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与时俱进的五中人必定会薪火相传,奋斗不息。为“创建省级特色示范中学”的更高目标而努力!共同开创五中更加辉煌的明天! 校庆于2011年10月5日在蚌埠大剧院开办10月5日上午,蚌埠五中举行建校百年庆典。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省政协原副主席战秋萍、市级老领导胡德新作为五中校友代表应邀参加校庆典礼。市领导王晓淮、杨宏春、薛惠祥出席庆典仪式。 典礼上,肖天作为校友代表向母校赠送了“生日礼物”——2008年奥运会中我国所有获得金牌选手的亲笔签名,并在致辞中感谢母校的培养,祝愿母校再创辉煌。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学院等单位纷纷发来贺信。庆典中,校友们各展才艺演出了自编自导的节目,作为献给母校的礼物。回忆起学校的美好岁月,最难忘是师恩厚重,最有趣是同窗之谊。当年风华正茂的老师,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者;当年青葱年华的学子,如今已成栋梁之才。当台上台下合唱起五中校歌《厚重五中 天宽路长》,很多校友眼中都噙满了热泪。 副市长杨宏春代表市政府向蚌埠五中喜迎百年校庆表示祝贺。他说,蚌埠五中历史源远流长,百年来培养了大量栋梁之才。希望五中以百年校庆为新的历史起点,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素质教育的样板、人才辈出的摇篮、崇实创新的典范,在新的百年焕发出新的活力,创造出更加灿烂辉煌的业绩,为蚌埠成为皖北核心增长极培育更多有用人才。 蚌埠五中始建于1911年,与蚌埠开埠同年,前身为宝阴学堂。百年来五易其名,两迁校址,1957年正式更名为蚌埠市第五中学。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后,该校的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都得到了长足进步,涌现出多个省市高考、中考状元。如今,该校已创建成为市示范中学,培养出一批全面发展的特长学生,造就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该校还先后获得“全国先进体育传统学校”、“安徽省家教名校”等称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