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鳄梨日斑类病毒
释义

基本信息

学名 Avocado sunblotch viroid

英文名 Avocado sunblotch viroid(缩写:ASBVd)

分类地位 鳄梨日斑类病毒科(Avsunviroidae)鳄梨日斑类病毒属(Avsunviroid)

鳄梨日斑类病毒-分布

该病害原先被认为生理性或遗传病害,Horne等(1931)证明其可通过嫁接传播,因而很久以来被认为是病毒病,直到1979年才被证明是由类病毒引起的(Palukaitis等,1979;da Graca,1979;Dale等,1979;Thomas等,1979)在很多种植鳄梨的国家都有该病的发生,包括澳大利亚、以色列、秘鲁等拉丁美洲国家、南非、美国及委内瑞拉(Whitsell等,1952;Zentmyer,1959;Dale等,1982)。

鳄梨日斑类病毒-寄主植物

ASBVd自然条件下仅能侵染鳄梨(Persea americana Mill.),通过嫁接能传播至樟科(Lauraceae)的一些植物,包括鳄梨(P. Americana)、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锡兰月桂(Cinnamomum zeylanicum)及Ocotea bullata(da Graa 等,1980)。Desjardin等发现,通过嫁接还能侵染P. Indica,通过机械传播能侵染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和爪哇三七(Gynura aurantiaca)鳄梨是唯一提纯到ASBVd的寄主,实验繁殖寄主为鳄梨危地马拉系栽培种(如Hass品种)。

鳄梨日斑类病毒-危害情况

侵染鳄梨(Persea Americana),在果实上引起黄色、白色或粉红色的斑纹,有时水果上能形成下陷的火山口状病斑,病斑可为黄色、绿色和深红色,受害果实不能上市;还可以在茎、子叶上引起黄色、橙色或白色的下陷的斑或点(Whitsell,1952);叶片上引起褪绿和扭曲;受害植株仅比健康植株稍矮,但较难区分。

鳄梨日斑类病毒-形态特征

ASBVd是一条共价闭合的单链环状RNA分子,长247个核苷酸残基,分子量为0.8 x 105,碱基组成为G: A: C: U = 20.6: 27.5: 17.4: 34.4, 67%的碱基配对(Symons,1981)。ASBVd比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359个残基)、菊矮化类病毒(356个残基)要小,但它们具有18%的序列同源性(Gross等,1978;Haseloff等,1981)。

鳄梨日斑类病毒-生物学

序列登录号:

AF404074, AF404073, AF404072, AF404071, AF404070, AF404069, AF404068, AF404067, AF404066, AF404065, AF404064, AF404063, AF404062, AF404061, AF404060, AF404059, AF404058, AF404057, AF404056, AF404055, AF404054, AF404053, AF404052, AF404051, AF404050, AF404049, AF404048, AF404047, AF404046, AF404045, AF404044, AF404043, AF404042, AF404041, AF404040, AF404039, AF404038, AF404037, AF404036, AF404035, AF404034, AF404033, AF404032, AF404031, AF404030, AF404029, AF229828, AF229827, AF229826, AF229825, AF229824, AF229823, AF229822, AF229821, AF229820, AF229819, AF229818, AF229817, AF229816, AF229815, NC_001410, S74687, S73861, S73860, X13000, M31099, M31098, M31097, M31096 M31091, M31095, M31090, M31094, M31089, M31093, M31088, M31092, M31087, J02020,

鳄梨日斑类病毒-传播途径

ASBVd能通过花芽、接穗、树皮等嫁接传播(Whitsell,1952;Wallace,1958),自然的根接也能传播(Whitsell,1952);通过Semancik等(1968)办法,ASBVd能机械传播,但常规接种病毒的汁液摩擦方法则不能成功。潜伏侵染的植株极易种子传播(80-100%),被传播的后代植株也不表现症状;而显症的植株种传频率较低(< 5%),被传播的后代植株也表现症状(Wallace等,1962)。在实验条件下,甲虫(Apis mellifera)能导致低频率(1.8-3.3%)的花粉传播(Desjardins等,1979)。

鳄梨日斑类病毒-检疫与防治

检疫方法

鉴别寄主鉴定:将待测材料嫁接至鳄梨(P. Americana)Hass品种的幼苗上,2个月到3年后,嫁接苗木的茎干,子叶上显示黄色、橙色或白色的斑纹或斑点,叶片上有时能显示花斑和扭曲的症状。利用胚胎嫁接或高温(30-32℃)培养能加快症状的形成(Drake等,1974;da Graca等,1981)。也可通过一块在部分纯化的病汁液中浸润的刀具切割茎干来接种ASBVd(Desjardins等,1980)。生物学鉴定方法使用十分普遍,并成功地用来选择无毒地繁殖材料(Wallace等,1978),但该方法的缺点是需要的时间较长。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鉴定:ASBVd能从受侵染的显症或隐症的鳄梨树的叶片、叶柄、花芽组织以及茎干提纯到,类病毒存在于叶绿体组份,细胞质和线粒体组份中不存在(Mohamed等,1980)。提纯方法与其它类病毒相似(Palukaitis等,1980),先用提取缓冲液(2倍体积0.1M pH8.5的Tris-HCl,1M NaCl,1%的SDS,0.5%的DIECA,1g/10g组织的 PVP)温育磨粹的植物组织,酚氯仿抽提释放核酸,后用methoxyethanol抽取以除去植物组织中的多糖,上清液乙醇沉淀,经CF-11纤维素柱纯化即得到类病毒核酸粗提液。此粗提液经聚丙烯酰胺凝胶双向电泳后,环状的类病毒RNA条带与植物组织的RNA分开,环状的RNA具有侵染性(Allen等,1981),切下特异的类病毒条带,洗脱凝胶,得到高度纯化的类病毒核酸。纯化的核酸通过机械接种至鳄梨(P. Americana)Hass品种的幼苗上,观察其出现的症状进一步确认类病毒是否存在。

核酸杂交:由于鉴别寄主症状形成较慢,用标记的互补DNA作探针进行核酸杂交能较容易地鉴定ASBVd,其灵敏度较PAGE法高出1000倍(Palukaitis 等,1981;Allen 等,1981)。

RT-PCR:根据报道的序列合成专化性的PCR引物进行反转录PCR检测,其灵敏度高,快速简易,能同时处理多个样品,但易产生假阳性。

检疫措施:

禁止从疫区进口鳄梨及其相关的繁殖材料。

防治方法:

利用无毒繁殖材料:ASBVd能够通过种子传播,种植健康的繁殖材料是有效的防治措施。然而ASBVd在很多鳄梨品种上不表现出症状,因而选育繁殖材料时需用上述方法进行检测。

污染器械的消毒:ASBVd在无症带毒的田间植株上普遍存在,且易于通过污染的刀具传播至健康的植株,因此,已污染园地农事工具的彻底消毒对该病的防治十分重要。用5%地家用漂白粉(次氯酸钠)、1:1混合的2%的甲醛+2%的NaOH,或者6%的过氧化氢能有效灭活污染器械上的ASBVd(Desjardin等,1987)。

利用无症的耐病品种: Wallace(1967)认为无症品种被ASBVd侵染后产量损失较小,在疫区可以用来控制该病害。然而,无症的品种可作为ASBVd的初侵染源,对该病害的控制可能会进一步复杂化,因而有必要对此方法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7: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