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翎子
释义

翎子,也叫雉尾,俗话就是野鸡尾巴,尺寸很长很长,最长的要到二米左右,一般也要到一米四五、一米六七的样子。两根大野鸡翎子,插在头上,作为头上的装饰品。凡是头上戴雉尾的小生,一般都是雄健,英武,扮相很英俊,气势很盛的青年角色。

翎子简介

翎子,也叫雉尾,俗话就是野鸡尾巴,尺寸很长很长,最长的要到二米左右,一般也要到一米四五、一米六七的样子。两根大野鸡翎子,插在头上,作为头上的装饰品。凡是头上戴雉尾的小生,一般都是雄健,英武,扮相很英俊,气势很盛的青年角色。

解释

①清代官吏礼帽上装饰的表示品级的翎毛。

②戏曲中武将帽子上所插的雉尾。

③春秋战国时期武将头盔上所插的野鸡翎。

其他

在上海话中"翎子"有"暗示"的意思,暗示别人做某事叫“划翎子”给他,别人懂你的意思按照你的暗示去做叫做“接翎子”。

翎子的技巧训练

翎子的技巧训练,共分两步一是翎法,二是翎子的基本造型

关于翎子的技巧

晃翎

依靠头部的动作,使翎子形成姿态,并有一定动向的晃动为晃翎。晃翎又称为“涮翎”。

慢晃

准备姿势:双手叉腰,左丁步站好。

方法:头稍向前低,头较慢地从前方先晃至左肩部位,顺势自左向后稍仰头,随即从后向右移动,再从右肩部位回到原来位置。随着头部的这种动作,头上的领子也随之形成圆圈形式的晃动。

提 要:

(1)刚练时,不要贪多,要逐步增加晃动次数,要做到意领形随。

(2)颈部要放松,若僵劲圈就不易晃圆

(3)要立直,要有一股擎劲,不能扣胸、塌腰,没有腰部的协调配合,动作就会不好看。要左右练习。

这种动作,常用于表达人物得意洋洋时的摇头晃脑。

快晃

与慢晃的动作相同,只是头部晃动的速度要快,因而那头上的翎子犹如疾风吹柳似的快速卷成圆圈。

配带翎子

在中国戏曲界统称为“翎子”的物品,是一种在某些人物角色的头盔上所要插戴的装饰物——雉鸡的尾羽。在中国山西的一种地方戏蒲剧中,有一种特技叫做翎子功。就是用这种装饰物配合身法动作,来完成的一种特殊表演技巧。 古时候的官员官帽上佩戴的就是翎毛,并由翎毛能看出等级高低的。

戴翎子的戏曲人物

关于戴翎子的问题, 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京剧知识手册》中对这个问题做了如下的解释:“在京剧舞台上,翎子是怎么用法呢?一般地说, 文职官员和一些庄严老成的或正统王朝的大将、元帅不用翎子。比如岳飞、秦琼是将帅,可他们头上不戴翎子。那么,哪一种角色戴翎子呢?大致归纳有这么几种人物 :

第一种是英俊、雄武的 青年将帅。如吕布、周瑜、杨宗保、杨再兴等。

第二种是一些刚健婀娜、武艺高强的女将。例如穆桂英、樊梨花、刘金定、扈三娘一类的角色。

第三种是汉族以外的所谓番王番将。 例如《七擒孟获》里的孟获,《挑华车》里的金兀术等。

第四种是古代的起义首领或 草莽英雄,俗称山寨大王的。例如《瓦岗寨》里 的程咬金,《战太平》里的陈友谅 ,水浒戏里的宋江、卢俊义以及《连环套》里的窦尔敦等。

第五种是神仙、妖魔鬼怪。比如《金钱豹》里的豹子精,《三打白骨精里》的白骨精,《泗州城》里的水母以及《闹天宫》里的巨 灵神等。

第六种是属于非正统王朝的一些武将。比如曹操、孙权,不被民间看作正统,他们手下的将官比如《定军山》里夏侯渊,《走麦城》里的吕蒙都戴翎子。

第七种是很特别的——戏里的刽子手。如《六月雪》里法场的刽子手。还有草鸡大王(不是真正起义的领袖,而是站山为王祸害百姓)。只插一根翎子。这是一种含有 贬 义的处理

草莽英雄

身份一般是草莽英雄或神仙精怪,比如扈三娘、铁扇公主。要不就是相对于正统人物而言,形象洒脱不羁的角色。

比如

周瑜和吕布。在蒲剧对这两个戏曲人物的表演设定中,不仅是要像其他戏曲角色那样,用手舞动翎子,还要不动手只凭身法控制就能耍出各种花样,从而表现出多种姿势和不同的情态。

在戏曲舞台上,有许多角色的头盔上都戴着翎子,像穆桂英、周瑜、梁红玉、孙悟空、白骨精等等人物就是这样。为什么要给这些人物戴上翎子呢?这对装扮角色的身份有着某些作用,如我们往往一见戴有翎子的角色,再加上他身上的装束,就能看出他们是能征善战的武将;如穆桂英虽然身为宋军统帅,但出身穆柯寨,故作为正面人物,却戴上翎子以示出身。

神仙精怪

剧中的神与妖戴上翎子,则会更显示出他们的神通广大,法力无边。

比如

孙悟空、白骨精

活翎子

作为蒲剧绝艺中要使用的翎子,翎身加上翎花、翎签,总长约近两米。演出时插在这种被称为紫金冠的头盔内。优质的翎子,在行话中被叫做“活翎子”。弹性大,韧性强,不易折损,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塌腰”,腰软的翎子不容易耍好。那就是死翎子了。有经验的行家挑选翎子时只需抓起来一捋,就能从手感和根根绒羽的复合状态,分辨出翎子的好坏。蒲剧名家雷俊生向人们演示了翎子功的奇妙:表现强悍傲慢的摆翎;表现悠闲喜悦的绕翎;潇洒的勾翎;轻巧的点翎;表现气急败坏时的抖翎;表现得意至极时的甩翎,又叫做凤摆尾的这种技巧如果练到极致,可以让翎尾精准的击中一点,叫做“缠腰打灯花”。

另一种意义

剧中人戴翎子还有另一种意义,就是番邦人一般的都戴翎子,以此来说明他们乃是外国人或少数民族。

长度

戏曲舞台上所用的翎子,是由雄雉的长尾制成的,一般在四至五尺间,还有一种非常讲究的翎子,是“六十四朵花”的尺寸。什么是“六十四朵花”呢?这就是在一根翎子上有探浅不同的花纹六十四节,其长度大约在六尺左右。可是:就现在各剧团所用的翎子来看,这种“六十四朵花”的翎子巳非常少见了。

翎子的颜色

斑斓美丽,把它配戴在头上不仅起到装饰的作用,而且演员还可以利用它体长、柔软、坚韧富有弹性的质地,依靠自己身体的一定动作,使翎子产生动势;还可以用手把它弯成各种形态,来配合加强自己的身段表演。那千姿百态的翎子技巧,对于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有着很好的渲染作用和美观作用。

郭彩萍

人物简介

梅花奖获得者晋剧优秀演员郭彩萍的翎子功,可谓精湛一绝。她在晋剧《小宴》中,运用了众多的翎子技巧,来刻画吕布这个勇中显骠、潇洒英俊而贪利好色、鼠目寸光的凡夫俗子形象,真乃令人称道。从人物一出场,她的翎子就有戏。吕布应王允之邀,到王允府上去试冠时,她在音乐的伴奏中,疾步扬鞭上场,当走到尸九龙口”时,右手举鞭、左手勒缰;头上的双翎晃成半圆圈犹如疾风摆柳,再配之脸上一副骄矜的亮相,正好把吕布骑在马上那种春风得意、摇头晃脑的神情表露无遗。在“惊艳”这段戏中,吕布在躬身还礼时,郭彩萍趁礼毕抬头之际,稍一晃头使单翎在貂蝉的颈上一抹,顺势又将翎尖绕回自己的鼻前,陶醉地猛然用鼻子吸气一闻,并向貂蝉投以一个挑逗的目光,这虽是无声的表演,却让观众看清楚这个轻浮骄横的吕布,在闻香涉艳时的贪婪神态。吕布换冠后,在王允、貂蝉的赞美声中,更是得意忘形、手舞足颁。此时郭彩萍运用了双手交替摸翎的。风展翅”,随后又耍出了双翎左右晃圈挑单翎的“丹凤朝阳”等姿态,真是美不胜收。尤其通过摆翎使翎尖各自绕成小圈的“风点头”,以及后面在镜中观看貂蝉时的双翎交替直立特技的运用,更是入木三分把吕布嗜色如命的本性,揭示得淋漓尽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9:5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