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窦利亚 |
释义 | 窦利亚,男,1957年出生于北京,自由诗人,现居北京南城。 窦利亚诗人窦利亚,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工作,已经有30多年,自“神州五号”飞天开始诗歌创作。先后在《诗刊》《词刊》《中国文艺》《世界文艺》《北京文学》《世界知识画报》《稻香湖》等刊物发表过许多诗作,并在全国性诗歌大赛中多次获奖。 目前,他在很多文化艺术单位任职:世界华人联合会(总会)诗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兼诗歌创作和研究首席诗人、北京拳笔陈翔国际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诗歌创作首席诗人、《中国文学艺术家学会》会员、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晶》——纵论著名诗人窦利亚的诗 2004年末的一天,我从自由市场买菜回家正好路过窦利亚妻子的花摊,突然我被窦利亚叫住:“张老师,我最近写了点诗,请您帮我瞧一瞧。”随手递给我一本诗稿,也就是今天读者所见到的一百二十八首。 我虽然一辈子喜欢诗,古典诗歌和新诗,英国的,印度的,德国的,智利的,特别是俄罗斯的诗读了不少。但是近十年以来我已经不看诗了。一则觉得没意思,二则身患糖尿病视力不济。当时我是硬着头皮接过诗稿的,因为我俩同在火箭研究院工作,对于他的情况了解个大概:曾插过队,打过铁,摔过跤。为人正直坦率,籍贯是北京青云店的。仅此而已。 然而在盛情难却的压力下,拜读诗稿之后却使我大吃一惊。一个文化不高的工人为什么会突然爆发,在短短的一两年中,在完全业余的情况下怎么会写出这么多的好诗呢? 2005年3月7日我为窦利亚写下这样的一段感想:“每当我聆听窦利亚的诗篇,就仿佛是当代“诗仙”向我走来。他豪情万丈,激情澎湃,他浮想联翩,意境深远;他常常是天来之笔,警句迭出。大有李白之遗风,李贺之鬼才。” 近年来,他的诗频频见于各种报刊。诸如《诗刊》、《世界文艺》、《中国文艺》、《北京文学》和《稻香湖》诗刊等等报刊先后发表了他的许多诗。 随之而来的就是好评如潮。 2004年元月,他写的《风能吹进土里》中的四首荣获第二届《华夏作家网杯》文学大赛优秀奖; 2004年八月,他写的《春天》在中华得雨杯短诗短文征文比赛中荣获优秀奖; 2005年十月,他写的《走进云蒙山》荣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文学书画摄影大赛一等奖。 2003年12月9日,河北的杨杨在《科技文摘》报上发表题为《精神家园的守望者》的文章称赞窦利亚。文章中指出:“走进青年诗人窦利亚的世界,除了一种深深的感动外,还有一种对诗歌的坚定信念——诗永远是我们灵魂的家园。”“这位天赋极高的诗人,因困境所限,他的视野难以拓展,缺少艺术的想象力和张力。但他的天赋和不懈的追求,终将使他脱颖而出。” 2003年12月29日,北京的于京旭在《劳动午报》上发表题为《从劳动中走出来的诗人》的文章,赞扬窦利亚的诗。文章中指出:“窦利亚,一位经历过太多人生坎坷却有着过人天赋的男子汉和诗人。他插过队打过铁。但他秉性刚强,生活的艰辛和重压都没有使他沉沦,骨子里与生俱来的豁达和浪漫,使他选择了诗歌。他为人豪爽、直率,窦利亚是老北京,秉承了北京人特有的大气,吃亏上当的事不少,但他却总是付之一笑。” 窦利亚说:“诗人是祖国的眼睛,这双眼睛审视着历史,讴歌着今天,憧憬着久远的未来。” 2004年2月8日,《财富时报》记者王文杰在《新生活》报上发表题为《擦去生活的泪痕》高度赞扬窦利亚的诗。文章中指出:“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诗意的时代。而青年抒情诗人窦利亚正翱翔于诗意的天空,为新世纪中国诗歌的繁荣辛勤耕耘。” “这位有着惊人艺术天赋的青年,和所有的同龄人一样,生活给了他太多的艰辛和苦难;插过队,打过铁……和许多同龄人不一样的是,他选择了诗歌。诗歌让他找到了精神的家园擦去了他生活中的泪痕。” “打开窦利亚的诗集……随着他的目光穿越,可以感受到他那颗鲜活跳动的诗心培育的美之希望和梦之天国。我们惊叹于物欲横流的今天他竟然开发出一片葱茏茂密的诗的净土。这一诗界的奇迹,又一次证明了诗神不会死亡。” 2004年1月,四川的陈英在《中国文艺》上发表题为《窦利亚—锤炼诗艺的探索者》的文章赞扬窦利亚。文章中指出:“称诗人窦利亚是锤炼诗艺的探索者并不为过,在诗歌式微的物质时代,北京诗人窦利亚用他如破空之铮铮琴音讴歌着多彩的生活,弹奏出时代的和弦,颂赞着鲜活的生命。” “当前。许多人都在担心诗及诗人的出路。然而,对于孜孜不倦的探索者,无论出路多么成问题,我们的时代仍然走来了诗人窦利亚。”“他的诗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浪漫主义的。” 2004年6月《诗刊》报道了2004年4月在郑州由诗刊社主办的全国诗歌笔会。报道中指出:许多诗人都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与矿工在一起交流。来自北京的窦利亚激情澎湃的说:“这次活动太好了!它使我真正感到创作只有与生活同步,才能写出无愧于我们时代的大作品,才能传达出来自生活底层的群众心声。” 2005年1月,北京的胡凤山在《世界文艺》上发表题为《佳句迭出谱新篇》对窦利亚的诗称赞有佳。文章中指出:“诗人窦利亚……写诗如有神助,佳句迭出,意境开阔,气势磅礴,又细腻生动,读之,有股震撼力量。” 2005年4月8日,黑龙江的白曼在网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用诗歌复兴我们昂扬的心灵——读窦利亚的诗有感》的长篇文章。他这样描述窦利亚:“2005年春天,一个48岁的被媒体称为‘青年诗人’的人,带着他的‘风刹如刀’的余韵出现在我面前。他就是自杨立伟上天后才诗苗破土,诗龄刚不到两年的来自北京的窦利亚。”“于是,我的旁骛的目光才又一次投向诗歌的沃土。” 2005年,在第11期《中国文艺》上发表了来自河北的段飞的文章——《浅谈窦利亚诗集〈风能吹进土里〉的艺术特色》。文章在分析了窦利亚诗歌的艺术特色之后,这样评价窦利亚的诗歌:“我第一次读他的诗,心灵就为之一震。……他写诗虽然起步较晚,但初试身手,就不同凡响。他起点高,爆发力强,是一位非常有资质和潜力的诗人。” 窦利亚的一些优秀诗篇既继承了古典诗歌的精华,诸如意境、风格和韵味,又摈弃了古典诗歌的一些限制,诸如一些严格的平仄规定,字数工整等;既发扬了新诗具有的强烈时代感充满激情的优点,又摈弃了新诗一些完全西化无病呻吟散文化的毛病。在这里我不能不指出的是,有些句子写得很好,主题却不集中。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窦利亚的优秀诗篇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晶。超越时空、超越历史、超越国界。给新诗插上了理想的翅膀,给新诗带来了崭新的希望和憧憬。 张万金(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2006年3月26日 风 首魂化风头 翻滚日月 嘶叫与四季行程 于阴阳之间抖唱 冥冥间 视高而恐惧 在寒冬 尽感白而僵硬 稍纵即逝 软而绿的春奴 富有弹性的大地 风能吹进土里 一并舞起 挑逗春的欲望 2004年元月 荣获第二届《华夏作家网杯》文学大赛优秀奖; 窦利亚 名作<战马>战 马 鬃毛飘动 穿越风的嘶鸣 激情奔出的铁蹄 划下大地深情的烙印 知道自己天生的性格 明白自己远方的职责 眼光飞抵森林的深处 耳边掠过疆崖角鼓 与将士贴心的喘息 漫出戎马凸凹的时光 草根嚼出民族的脉搏 沃土回荡着马蹄的声音 起于感悟 终于智慧—序窦利亚诗集 汪兆骞 感谢诗的圣灵之光,照耀我在文学羁旅中,与诗人窦利亚相识。 一次全国性文学大奖赛的颁奖会,开在一年的结束和开始之间。在倾听暮鼓晨钟的交混回响中,作为评委主任的我,给获奖诗人窦利亚颁奖。 诗性和友情的浸漫,让我们从良知和禀赋面对文学的灵魂,面对诗的真容,后来我们有了忘年之交。 集中读他的诗,纯属偶然。那年,我正给新华出版社主编一套十五卷三百多万字的小说家散文丛书。好友李国文、刘心武、梁晓声、铁凝、毕淑敏、张抗抗等十五位小说家每人一卷。几个月在他们的散文稿海洋中徜徉,从爱国情愫到人类命运,从乡恋情结到精神归宿,从人生局限到终极价值,从伦理习俗到哲学思辨……读它们的散文,如同饕餮美的盛宴,让我的灵魂受到一次洗礼。但心灵震撼的同时,也感到一种沉重和倦怠。为调整一下心理状态,信手抄起窦利亚早就送给我却未细读的诗集。在那个漫天飞雪的夜晚,我的心因诗而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是诗人不羁的灵魂,以及崭新的语言结构和意象营造自由灵动的抒情,让我意游八荒,神驰宇宙,心登瑰丽世界…… 美学观念多样化与审美特征发展的趋向性相并存的诗歌新格局,催生了窦利亚的横空出世。他的诗既不是香烟弥漫,虚玄飘渺的,所谓雅文学,也不是平民精神的草根文化,在诗坛,窦利亚的诗的存在是个异数,他的诗带有强烈的个人印记,从内容到形式,从意蕴到语言,都有着鲜明的个人气质,独特的个人味道。他来自民间,曾行走跤场,得意商场,又在赌场走了麦城,是个实实在在的平头百姓,但他的诗的骨子里,却是精神贵族和心灵的天使,这是窦利亚的文化生命符号! 凭借着他的极富个性雄崎奇崛的语言和形而上的宏大境界,开创了卓而不群的别样诗风,他的以人格魅力为内涵的精神意蕴,给诗歌提示了一个新的文化资源。 窦利亚是位笛卡式的我思故我在的豪迈万丈的诗人。他的诗有来自尼采式的思辨和屈原式的天问。《风能吹进土里》、《春天》、《日头》等诗篇,透露出关于人生存的思考,表现了诗人企图超越现实和历史的内心渴望。从反常的语言句式和对诗的复杂意义的追求中,我们捕捉到诗人激动不安的精神心灵和对心灵自由的向往,且有一种不屈的生命热情流宕于期间。他的诗于疏散、自由、狂放、无羁的流动中,显示了当代意识和生命个体对广阔文化疆域的欲望和追求。 《财富》、《征服岁月》等篇。世俗的困扰所产生的痛苦与脱俗的心志所伴随的自慰,构成了苍凉与激越相交的心像。从诗学的角度讲,诗的创作便是意象符号的系列组合,没有意象就没有诗。 窦利亚的诗有高昂格调者,似穿越前年颓垣断壁的金戈铁马、气吞山河,也另有一种沉静的情调,如《春天》、《走进云蒙山》等,如歌的行板,把思想和情感推到远处或拉到开阔地带,理性的力量与明朗俊逸情调结合得恰到好处。 窦利亚的诗,奇崛瑰丽的诗句,不断跌宕喷涌,强化了诗的思想深度,让人击节叫绝,荡气回肠。 读他的诗,你会发现他的诗有先秦青铜的朴拙苍古,有盛唐书画的洒脱奔放,有大明长城的厚重劲健,他把哲学世界诗化,让诗的触角躲进生活和万物表象的暂时性,进入了哲学的永恒性。始于感悟,终于智慧。信手拈来几句:“风把春天吹进土里”、“像鱼鳞一样翻飞,老海多么老,生命的份量,是太阳照出的老茧”、“春天的声音,是从草根叫出来的”、“压抑,造就了生命的契机”……有时,我为利亚过于挥霍天赋所赋予的想象力的哲思而惋惜,但有期盼读到诗人振聋发聩的奇思妙想。 窦利亚的诗,总是隐约显现一种不可知又无法抗拒的外在力量,而奇崛的想象带着万丈豪情穿越期间,蕴含着一种渴望爆炸的血质,一种曲高和寡的忧伤,一种傲视凡尘的孤高,一种骨与骨撞击的铿锵声。 时代按自己的美学走向雕塑诗人,诗人也是以自己的声音给时代打上烙印,经历太多艰辛的窦利亚选择了诗歌,诗也惠顾了窦利亚,为他的天才,提供了一个任意驰骋的广阔天地,使他能给诗史留下声音成为一种可能。 窦利亚闯入诗坛不久,其锐气逼人,让诗坛为之震惊。 好评如潮之际,作为在文坛混了一辈子的长辈,在充分肯定利亚诗的成就同时,又不能不指出其不足,这是我为人作嫁衣裳的职业习惯,也是对小友的殷切厚望使然。 夫假象过大,则与类相远,逸辞过壮,则与事相违。有时利亚不太注重诗的整体意象,而太多追求辞语的奇绝与诡异,这会损害诗的气象与意蕴,利亚的才力胜于功力,有些诗尚较轻浅,意象营造不俗,但缺乏丰富的精神容量,个别诗句还欠熨贴和圆润,须长久熏陶和锤炼,方能做到挥洒自如灵韵天成,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 以利亚的天资和灵悟,倘若努力向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学习借鉴更求丰富与精湛,相信他能不断有新的艺术拓展,从而在更高的文化层面上表现人类精神的传承与呼唤,也使诗思更加丰盈而深邃。 我刚刚从欧洲访问归来,一路车马劳顿,时差尚未倒过来,清明又去故乡为父母扫墓,原本不该伏案写作,但为了利亚不同凡响的诗作,也为了友谊,我还是欣然作序,也许这是一种未了的尘缘吧。 略陈管见,失当之评,利亚不必介意,离题谬误之论,方家哂之可也。是为序,时在丙戌年暮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