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眭九诚 |
释义 | 眭九诚,字凤仪,昭符公之十二世孙,生宋宁宗庆元己未五年(公元1199)二月十五日辰时,殁宋端宗景炎元年南宋宝庆元年(公元1276),享年78岁,宝庆乙酉(公元1225)科举人。为江西、湖南一带的眭氏始祖。 中文名:眭九诚 别名:字凤仪 国籍:中国宋朝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公元1199年(二月十五日) 逝世日期:公元1276年 成就:江西、湖南一带眭氏始祖 人物简介眭(sui)九诚,字凤仪, 昭符公之十二世孙,生宋宁宗庆元己未五年(公元1199)二月十五日辰时,殁宋端宗景炎元年南宋宝庆元年(公元1276),享年78岁,葬永新70都拿陂下车村梭罗树下,丙壬向。配肖氏,诰封宜人。与公合葬。宝庆乙酉(公元1225)科举人。任长沙府茶陵州知州,为官清廉。宋端平二年(1235)恩授奉直大夫。宋淳佑四年(1244)调江西瑞州府知府。舟过江西永新县拿陂村,危石损舟,即留拿陂圹背立宅家焉。为江西、湖南一带的眭氏始祖。配肖氏,生子五:念一、 念二、 念三、 念四、 念五 。 九诚公陵九诚公新墓位于江西省永新县高桥楼镇车岭背村,是其后裔为缅怀先祖集资新建,于2011年春落成。 先祖宏公、昭符公眭宏(一作弘),字孟 (?—前78)西汉鲁国蕃县(今山东滕县西南)人,汉时从赢公受春秋以明经为议郎从孝宣帝即位,征为朗不赴。弟子百余人,著名者多。惟严彭祖颜安乐为最。元凤三年推《春秋》之意言:汉家尧后,有传国之运。汉帝宜谁差天下,求索贤人,禅以帝位,而退自封百里,如殷、周二王后,以承顺天命。”孟使友人内官长赐上此书。时,昭帝幼,大将军霍光秉政,恶之,下其书廷尉。奏赐、孟妄设袄言惑众,大逆不道,皆伏诛。后五年,孝宣帝兴于民间,即位,征孟子为郎。 眭昭符,原名眭匡符,字隆祖,汉儒宏公三十四代孙。赵州高邑东监村(今河北省高邑县东富村)人,生于五代时期的后唐同光元年(923年)。他于后晋天福七年(942年)考取了南唐进士,南唐保大元年(943年)为常州刺史。他胆识过人,为政宽简,政绩卓著,深得人民爱戴。《南唐书》记载:“常州地处吴越之冲,屡交兵,城邑荒残,昭符为政宽简,招纳逋亡,未几随富。”因为他卓越的政绩,因而深得中主李璟的器重。公元958年,南唐与后周作战失利,被迫对后周称臣,这时候,作为附属国,搞好与后周的外交关系就显得极为重要,李璟首先想到的就是眭昭符,派他作为进奏使。据史书记载:眭昭符不辱使命,很有气节,周以高官厚禄诱惑,不受;宋对他施加淫威,不惧(公元960年,宋灭后周,南唐自然过渡为宋的附属国)。他不卑不亢,尽职尽责,只是宋建隆初,改匡符为昭符,以避上名,北人甚敬之。他以他的胆识和才智,屡次挽救南唐的危亡。 公元975年,南唐被宋灭后,他怀念古国,耻作宋臣,53岁时辞官未回高邑老家,挈家下到丹阳,卜居城南董庄妻家,开辟了丹阳眭氏一脉,通过长期的繁衍发展,逐渐跻身于本邑望族之列,成为江南眭姓的始祖。 九诚公后人眭九诚的七世孙眭彰仁由江西省永新县迁到湖南省的东安县石期市,安居落户经营商业,人口繁衍。其九世孙眭相蒉在明朝正德年间卜居于零陵县名山岭村,直到现在发展到二十七个村庄,九百三十三户四千二百三十九人。迁移到宁远县的已有八代人了,居住在六个村中,总人数约有六百余人。以后又发展到衡山、新田、道县、湘乡、湘潭、祁阳、江永、南岳、衡东、衡阳,江华等县。其十五世眭元祥于清初携子孙十七口迁蜀绵州安县陈家沟立宅(今绵阳江油市阳明村)繁衍至今近三百余人,元祥公第十三世孙眭军于2010年10携族谱及世袭表到永州零陵县寻根问祖接上了分别三百多年的眭氏血脉,至此九诚公后人除五子念五失考外,已基本找到,为编修《眭氏全国通谱》奠定了基础。 眭氏家族族旗眭氏家族的族旗族旗是由:眭 军设计,经眭三、眭文杰校正,再由眭煜华、眭玉龙二位长者通过审核。五人历时近一月完成。族旗是根据中国传统文化色泽的为主,以红黄两种颜色作为旗帜的背景和标识。标识图位于旗帜的正中。标识图图案由一个汉字“眭”及眭字的汉语拼音“sui”和一弯明月组成,其中“S”采用的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口含一日,“U”采用的是象形的山体,“i”采用的是五星和竹组成,日、月、星代表着宇宙,龙、山、竹世间万物及生灵,总的结构即为大包容、大和谐。旗帜的形状为国际标准矩形,长宽为“黄金分割点”比例(即:宽/长=长/(宽+长)=0.618)。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