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禅和子 |
释义 | 和,谓和尚。宋苏轼《禅戏颂》:“已熟之肉,无复活理,投在东坡无碍羹釜中,有何不可!问天下禅和子,且道是肉、是素?喫得、是喫不得?是大奇大奇。一盌羹,勘破天下禅和子。” 中文名:禅和子 国籍:中国 民族:不详 职业:参佛人 信仰:佛教 内容简介和,谓和尚。宋苏轼《禅戏颂》:“已熟之肉,无复活理,投在东坡无碍羹釜中,有何不可!问天下禅和子,且道是肉、是素?喫得、是喫不得?是大奇大奇。一盌羹,勘破天下禅和子。” 材料引用《水浒传》第五十八回:“当日便收拾腰包行李,鲁智深只做禅和子打扮,武松装做随侍行者。”《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冯京﹞虽读儒书,却又酷好佛典,敬重释门,时常瞑目打坐,学那禅和子的模样。” 古代诗作七夕示内六首 宵来不独上层楼,嫁得黔娄缓问忧。岁岁飘零人易老,朝朝落拓岂无愁。疗饥空有诗成卷,入梦难寻酒满瓯。世态朦胧休更看,今宵伴汝两悠悠。 从来身世似浮舟,江水茫茫依旧流。自笑何如嘲俊骨,人言不复问灰头。仓皇有泪书高阁,责难无能逐智谋。抑郁难消凭纸笔,红凋绿瘦作吟讴。 自信曾经天地宽,银河疏浅奈秋寒。穷愁怕问无医药,日月难言惊跳丸。古笛宵吹成怪涩,寸心低语愿平安。与君同读东坡传,话到沧桑忍泪看。 七月有风风渐寒,鹊桥飞渡认漫漫。灯迷形影浑非我,蛙唱池河尽属官。夜色依人听落木,秋声催梦仰高竿。世间棋局知无分,博弈如何更不看。 百年何处不淹留,逝水悠悠载去舟。岂作君情惟梦里,须知我意满心头。自当贫贱生惭疚,总是飘零怕愤羞。囊问相烦劳苦事,依依执手泪轻流。 百年何事不相关,守得朝朝须尽欢。好梦能成呼美酒,心期未阻笑青山。他年且许陶朱富,此日先如张敞还。鹊影秋风应有问,人间岁岁话团圝。 城市之灯次韵牧斋《灯屏词十二首》 星光疏淡月倾斜,灯火高楼笼碧纱。舞得霓虹人似醉,中宵谁更放烟花。 花树路旁谁剪枝,月随灯影漫相移。嗟予不识茫茫意,依旧如人学蹙眉。 城中七月夜依稀,车载行人皆锦衣。灯火朦胧谁正唱?三更才去五更归。 欢声相伴笑声多,疑是铿锵泻九河。灯火阑珊何处是,美人公子正高歌。 林立丛楼一角天,路灯如眼不思眠。有人灯下昏昏睡,影落花间年复年。 车去无声勿复猜,车来不语不徘徊。一门旋转人何在?只见车来车又回。 灯明灿灿醉流霞,楼市朦朦尘与沙。或有诗人吟不尽,轻轻吐舌绽如花。 巷绕街环九曲回,城中处处有楼台。高墙铁栅灯明处,寂寂无声谁又来。 灯下谁人唱竹枝,灯旁草树又纷披。新开棋局高楼里,莫问谁人各执词。 疏月明灯俱在堂,阳台一唱意轩昂。因何俯瞰长街上,戏院深更正散场。 帘密遮深仲夏夜,鹏游蝶梦靡云旗。知他帘外灯如灿,笑我楼中弄楚丝。 明月青山灯火遥,阳台独坐又吹箫。那年那月浑如梦,唯有城中高架桥。 看人插花四绝句 丁香芍药各清姿,淡淡斜依青绿枝。明月窗前扶不住,薄寒风起乱撩时。 瓶花淡看问花心,何事缠绵作默吟。素手撩人浑不语,痴痴怯怯竟难禁。 青瓷渲染向花丛,浅淡扶疏造化工。灯影谁疑流水色,此时情思正瓶中。 人自清疏花自闲,婵娟对影更谁怜。凭君写入插花谱,人与花枝俱骋妍。 咏雁诗四首 谁向苍穹刺杳冥,千山暮雪未能停。斜阳已坠留残碧,古树斜飞认旧青。一片闲愁凭感触,此身遗恨怕镌铭。百年传诵问情句,到底几人真问情。 只影西风行路难,惊弓几度意阑珊。云层浮渺仙人梦,汀草阴森猎手欢。说得音书常自喜,想来风味又何堪。梧桐捡尽栖何处,合把苍凉遣汝看。 水流声冷几人过,罘网良弓空揣摩。敛翅无声欢梦杳,怅怀何事默思多。曾经天阔书成字,到底夜长愁作疴。肯问天公难自许,他生立命欲如何。 雨扫云沉东复东,雨停虹霁又惊风。青冥如此无边远,红日於斯不尽空。寒暖曾存挥写兴,去来难问逸劳功。劲飞无奈常栖落,夜色汀沙恐惧中。 人物说禅您知道「禅和子」的老祖宗是谁吗?没错!就是释迦牟尼佛。您知道释迦牟尼佛在还未成道之前,曾参学过吗?确实是!他曾经以六年的时间,到雪山上去参访各式各样的苦行修道人,也曾经历过最苦的修行法门,每日只食一麻一麦,色身只剩下皮包骨的情况。但是经过之后,他发现这不是解决生命答案的究竟的方法,于是洗净了身体,也洗净了身体上的污垢,接受了乳糜的供养,恢复了元气,坐在菩提树下修行禅观思惟,他对自己说,不搞一个清楚的话他不起座。不知经过了多少的时间过去了,就在有一天凌晨之时,东方升起了一颗启明星,佛陀睹明星而彻悟。 以他累积无量劫以来修行的功德力,而于这一世在娑婆世界成道,完成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佛果。佛陀证道之后,说了一句:「法尔如是」,但是对于障重垢重的众生,除了悲悯之外,他感觉到实在没办法说;因为说了,不会被人理解,而且没有办法接受。这个时候,幸而有梵天诸神请佛陀住世说法,请佛说法来度众生,佛陀才开始针对不同根器的众生,说不同的法门,这些都收集在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典当中;但除此之外,佛陀还有做一次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印心法门,说:「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阿难副二。」这就是灵山会上,佛陀拈花迦叶微笑的公案,也就是后世禅宗的由来 心心相印,而法的旨意却丝毫不差,这是要凭修养才能办得到的,所以禅宗首先要打破的,就是自我意识的执著,只要有丝毫的自我意识就是「魔」,而不是「觉悟」。所以古德常说:「直心是佛」,舍直心是佛者成魔,后世学佛的修行者,会把毕生投入禅之旅,为的是要体验佛陀的修行历程及心境体悟,才能完成相通于佛的证悟,否则如何完成灯灯不灭、薪火不断的传承呢? 这种专门从事于静虑法门的修行者,我们称之为「禅行者」,也可以称他们为「禅和子」。和是和气的和,因为这种修行人最随和,也可以说佛门行人中,禅和子通常是一个大修行人,不管文事武功,他都具备一身真功夫。禅和子在修行路上,对自己的要求相当高,缘于他们以禅道佛心为己任,由于这类禅和,必须是上上根器者,必须在三藏十二部文字之余,所谓禅通三藏,他还必须直契、直了佛陀的本怀。 所以说,于禅道佛心是真的,我们称之为禅和,不是的话,那就叫做「禅混」了。被叫做禅混是很丢人的,所以一位禅师可真要具备真修养的,那是千锤百链才成就的。禅门里面流行一句话说:「腊月三十一到,能否洒脱自在、来去自如呢?」什么是腊月三十?这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指的就是人生要咽气的那个时刻,真正禅和子的修养是洒脱自在的,他早就已具有了像罗汉尊者一样的境界,舍报自在、来去自如,不同的是他们虽同于有尊者的修养,却是道道地地的菩萨行者,以众生为念,身系娑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