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滕代远
释义

滕代远(1904—1974),湖南省麻阳县人,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7年任中央军委参谋长。1942年任八路军参谋长并参与北方局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常委。1948年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参与组织指挥邯郸战役。并随刘伯承、邓小平率野战军主力挺进大别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铁道部部长。1974年12月1日在北京病逝。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领导者之一、新中国人民铁路事业的奠基人。是中共第七、八、九、十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

中文名:滕代远

别名:唐大元、李光

国籍:中国

民族:苗族

出生地:湖南麻阳

出生日期:1904年11月2日

逝世日期:1974年12月1日

职业:无产阶级革命家

毕业院校: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领导者之一新中国人民铁路事业的奠基人

夫人:林一

个人简介

滕代远(1904年11月2日-1974年12月1日) 苗族,湖南麻阳人。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领导者之一、新中国人民铁路事业的奠基人。

人物概述

滕代远(1904—1974) 湖南麻阳人。早年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24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长沙近郊区区委书记、农民协会委员长。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省农民协会委员长,中共湘东特委书记,湘鄂赣边特委书记。1928年7月,与彭德怀、黄公略等领导平江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任军党代表兼第十三师党代表,参与领导开辟湘鄂赣边革命根据地。同年12月,红五军与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会师井冈山后,任红四军副党代表。1930年6月,任红三军团政治委员。1933年,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武装动员部部长。曾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4年夏,到苏联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并入列宁学院学习。1937年回到新疆。1938年1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1940年5月,任抗日军政大学总校副校长兼副政治委员。1942年8月,任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中共中央代表,主持八路军新疆办事处工作。1938年1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参与组织领导敌后游击战争。后奉命去晋西北地区统一指挥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进攻,巩固和发展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40年5月调任抗日军政大学副校长兼副政治委员,培训了大批军政干部。1942年8月起,任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参谋长,参与指挥部队反击日军“扫荡”和“蚕食”。1944年与副参谋长杨立三提出开展增产节约的“滕杨方案”,在机关部队推行,为战胜严重困难,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5年12月,参加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工作。后被派往重庆、南京,协助周恩来与国民党代表进行谈判。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参与指挥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内线进行反攻作战,领导人民武装建设,并指导军工生产。1948年5月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11月任中央军委铁道部部长,后兼任铁道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领导军民恢复铁路交通,为保障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为铁道兵的创建和人民铁道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著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常务委员。同年12月,参与北平军调处工作。不久赴重庆、南京,协助周恩来与国民党代表谈判。1948年5月,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中共中央华北局常委。11月,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部长,后兼任中央军委铁道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任铁道部部长。1964年12月至1974年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是中共第七、八、九、十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

人物年表

1924年10月 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10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 中共湖南省委委员、省农民协会委员长、中共湘东特委书记、湘鄂赣边特委书记

1928年7月 任军党代表兼第十三师党代表

1928年12月 红四军副党代表

1930年6月 红三军团政治委员

1933年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武装动员部部长

1934年 入列宁学院学习

1938年1月 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

1940年5月 抗日军政大学总校副校长兼副政治委员

1942年8月 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

1948年5月 华北军区副司令员、中共中央华北局常委

1948年11月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部长

1964年12月至1974年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人物生平

1923年

考入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与进步同学组织麻阳新民社,创办《锦江潮》。

1924年

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春加入国民党,同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参与领导进步学生运动。

1926年

任青年团平江县委书记,后调长沙近郊任农民协会委员长、郊区区委书记,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农民武装。

1927年

马日事变后脱离国民党,坚持地下斗争。8月任湖南省委委员、省农民协会委员长。不久,任湘东特委书记,兼醴陵县委书记。

1928年

6月任中共湘鄂赣边特委书记。7月22日,与彭德怀、黄公略等发动和领导了平江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任党代表,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1928年12月初率红军主力到达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编为红四军第三十三团,任红四军副党代表兼团党代表。

1930年

5月,红五军扩编为红三军团,任政治委员。1930年8月,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在浏阳县会师,成立了红一方面军,任副总政治委员兼三军团政治委员。

1931年

11月在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33年初调任中央军委武装动员部部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战争。曾获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二等红星奖章。

1934年

9月赴苏联学习,出席了1935年7月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1937年春回到新疆。12月到达延安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

1939年

冬晋西事变后,奉命赴晋西北地区指挥反顽斗争,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发动和巩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1940年

5月,任太行山抗大总校副校长兼副政委,同时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常委,为党培养了大批干部。

1942年

5月任八路军参谋长,同时继续参与北方局的领导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常委。参与指挥上党战役和平汉战役。

1945年

12月参与了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工作,并奉命在北平设立八路军办事处。不久又奉命去重庆、南京,协助周恩来与马歇尔、张治中的谈判。

1946年

6月回晋冀鲁豫军区,率部分兵力担任内线作战,收复失地,扩大了解放区。

1948年

5月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中共中央华北局常委。11月任中国工农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部长。1949年兼任中央军委铁道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任铁道部部长。

1954年

9月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委员。

1965年

在第四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上被选为副主席。他是中共第七至十届中央委员。长期主持铁道部门工作,为新中国的铁路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受到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迫害。

1974年

12月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教子之道

滕代远有5个儿子,长子滕久翔、二子滕久光、三子滕久明、四子滕久耕、五子滕久昕,除长子外其他4个儿子先后参军。

一次, 大儿子久翔央求向滕代远给自己在北京找个工作,滕代远沉思后对儿子说,按父子情分,应该在北京为你找个事做,但共产党的干部,只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绝没有以职权谋私利的权力,滕代远还反复叮嘱儿子:“家里有什么困难,要自己想办法克服,不要打我的牌子给国家添麻烦”,久翔不住地点头允诺。

1943年11月,滕代远的二儿子久光出生了。当时正是抗日战争由战略相持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是战争最紧张最艰苦的时期,日本侵略军不断对根据地进行大肆“扫荡”和“蚕食”,残酷的斗争使他们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只好把久光寄养在老乡家里。新中国成立后,久光被接回北京,进了一所干部子弟学校。在学校里,久光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很少与外界接触,使得这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有点忘乎所以了。滕代远认为这样下去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于是就把孩子转到一所普通学校。但久光淘气贪玩、不好好学习的毛病仍没有改掉。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滕代远夫妇决定把久光送到秘书的老家,一个山区农村去锻炼。离开了父母,久光逐渐增强了独立性,并有了可喜的变化。劳动的汗水改变了他贪玩的恶习,学习成绩也渐渐好起来。1962年夏秋之间,台湾国民党当局叫嚣反攻大陆。久光激于保卫祖国的义愤,自愿放弃继续升学的机会,报名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海军战士。

1964年夏,滕代远的三儿子久明高中毕业,正埋头苦读,准备参加高考。久明他想上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怕万一考不好,不被录取,求滕代远给老部下写封信。滕代远听后,断然拒绝。后来,久明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在久明准备上大学的前几天,滕代远给儿子写了一封信,信中他还抄录了陈毅1961年7月送儿子上大学时写的《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姗》的长诗中一些句子以勉励儿子。久明没有辜负父亲的殷切期望,后来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来,他当上连长,在边境作战中还荣立了三等功。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学校停了课。滕代远的四儿子久耕在父亲的支持下,来到白洋淀和狼牙山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直到1967年底他才回到北京,接着又报名参军。久耕离家那天,滕代远一遍遍地检查孩子的行装,还送给久耕一套《雷锋日记》和《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他叮嘱儿子:到了部队一定要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不要忘记革命前辈创业的艰难,向工农出身的战士学习,做雷锋式的好战士。久耕带着建设祖国边疆的激情与豪迈,带着对军旅生活的向往,高高兴兴地告别了父母,开始了新的生活。后来,他给家里写信汇报自己在部队工作学习的情况,在信中他表达了一肚子的埋怨。滕代远很快给久耕回了一封信,要求儿子“吃大苦,耐大劳,养成战斗作风”。在父亲的关怀与鼓励下,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又提了干。滕代远又在家信中告诫他,提干是组织上给你更新的任务,你应该比以前做得更好,当好普通一兵。因为工作需要,久耕的工作换了好几个地方,但是,不管到哪里,他都牢记父亲的教诲,工作更加努力,先后被国防科工委党委和海军评为“雷锋式的好干部”。久耕从部队转业后,到广东粤海石化储运公司任职,并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小儿子久昕1951年生于北京。可是,当孩子刚满16岁的时候,滕代远就支持孩子到内蒙古草原插队落户。学校发来登记表,久昕填完后请父亲审阅。滕代远拿起毛笔在家长意见栏内写下“完全同意,坚决支持”八个字。久昕在边疆期间,滕代远夫妇经常去信,勉励久昕在草原上扎根,好好经受锻炼。1970年,久昕光荣参军,成为一名铁道兵战士。1974年11月30日下午,病重住院的滕代远在弥留之际,与前来看望他的一位老同志兴奋地谈了两个多小时,茶几上的白纸写满了铅笔字,有人名还有地名,久昕在一旁听着也入了神。晚上,林一来到医院。滕代远的情绪仍然很激动,可惜的是,家人却无法听懂他的意思。后来他拿起铅笔,在纸上反复写着什么,可究竟是什么字,家人也看不懂。林一安慰他不要着急,慢慢写。滕代远好像听懂了意思,不再着急了。铅笔下显出的字终于让家人看清楚了一些,原来是“服务”两个字。

获得荣誉

曾两次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二等红星奖章。

他虽然长期担任解放军高级领导,但并未被授衔。在1955年1月29日,由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长罗荣桓署名,向中央军委呈报的《关于地方负责干部的军衔评定和授予问题的请示》中,建议“与军队有历史联系和与某一地区有联系的代表人物”的军衔,采取三种方式办理:滕代远当时在此报告中属于按可评军衔但不授军衔的第二种方式办理。这些人出现的先后次序为滕代远、李先念、谭震林、薄一波、邓子恢、张鼎丞、王世泰。见中国人民革命博物馆主办,军事史林杂志社出版的2006年第3期(总第190期)《军事史林》杂志“新中国开国将帅和64万校尉官诞生纪事”一文。

参考资料

1.滕代远资料 

扩展阅读:

1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zt/rdzt/050221yy/200512230005.asp

开放分类:
人物名人革命家将军苗族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23次
最近更新:2012-04-22
创建者:泣泣男孩
更多贡献光荣榜

辛勤贡献者:

半月沙川 

传递09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7: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