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朊毒体感染 |
释义 | 朊毒体是一种不同于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的缺乏核酸的蛋白质感染因子,它不需核酸复制而能自行增殖。朊毒体的本质是蛋白质,对蛋白质强变性剂如苯酚、尿酸等的处理无耐受性,但却有不同于一般蛋白质的特征,即耐高温性和抗蛋白酶性。能使核酸失活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均对其无影响。传染源感染的动物和人。消化道感染、医源性感染。人群普遍易感。 疾病名称朊毒体感染 疾病概述临床表现:相似的共同表现为共济失调,肌阵挛,痴呆,阳性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征等。 临床特点:1、潜伏期长,可达数年至数十年;2、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3、病情进展迅速,可很快导致死亡。 实验室检查:1.脑脊液 2.影像学 3.脑电图 4.组织病理学 5.免疫组化技术 6.分子生物学技术 预后:极差,均为致死性。 治疗: 无特效治疗。对症,支持。 预防: 1.管理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疾病分类感染科 疾病描述朊毒体不同于人类至今发现的以核酸复制为遗传基础的任何病原微生物,是一种缺乏核酸、不需核酸复制而能自行增殖的蛋白质感染性粒子。朊毒体感染所致的朊毒体病,目前已知的包括有人类的克-雅病、库鲁病、杰茨曼-斯脱胎司勒--史茵克综合征、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等一类被称之为“传染性海绵奖脑病”的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性疾病,这类疾病可呈传染性、散发性或遗传性发生。人类的朊毒体病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主要病理学改变为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神经纤维的空泡样改变,且此种上病变极少伴有炎细胞浸润;潜伏期长,可达数年至数十年;病性持续进展并最终致死以及病变的发生都与朊毒体蛋白的异常代谢及由此所引起的PrP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积聚有关。 症状体征临床表现:目前已知的人类朊毒体病,患者多在经历较长的潜伏期后,表现渐进性的神经精神症状,并最终死亡。个病的临床特点分述如下: 1、克—雅病 本病是最常见的人类朊毒体病,多呈散发,平均发病年龄在65岁左右,性别构成明显差异。医源性克—雅病的潜伏期3—22年不等。多数患者以痴呆、行为异常起病,且进展迅速。患者的另一突出表现是肌阵挛,常由惊吓引发,并渐进加重。病情继续发展,多会出现锥体外系及小脑损害表现,包括行动迟缓、肢体僵直、眼球及肢体震颤和共济失调。典型表现往往是先出现痴呆后有共济失调。约半数患者尚可出现皮质脊髓通路的功能异常,包括神经反射亢进、身体强直等。部分患者可以视觉异常,如视野缺损、皮质盲和视觉丧失等为主要表现。患者大多在起病7—9个月后死亡。新变异型克—雅病已于近年被发现报道。本病可能是疯牛病传播于人的表现,其特点是:发病年龄轻,多在30岁以下;病程较长,平均约1个月左右;临床表现以感觉异常(如疼痛、感觉迟钝或麻木)和精神症状(如抑郁、焦虑及精神分裂)为主;与散发性克—雅病不同,肌电图及脑电图大多正常;神经病理表现为围绕以海绵状病变的、中心嗜酸性而周边苍白的广泛淀粉样斑块形成。 2、库鲁病 本病是最早被研究的人类朊毒体病,曾经仅见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部高地有食用已故亲人脏器习俗的土著部落,自从这一习俗被废止后已无新发病例。库鲁病潜伏期长,自4—30年不等,起病隐匿,前驱期患者仅感头痛及关节疼痛,继之出现共济失调、震颤、不自主运动,后者包括舞蹈症、肌阵挛等,在病程晚期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痴呆。与克—雅病相反,先有震颤及共济失调,后有痴呆是本病的临床特征。患者多在起病3个月—2年内死亡。 3、杰茨曼—斯脱司勒—史茵克综合征 本病是由于人朊毒体蛋白基因突变所致的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朊毒体病,发病年龄多在40—50岁,平均病程约5年,以小脑病变表现为主,如失调、步履蹒跚和不行障碍等,可同时伴有辩距障碍、构音障碍、肢体及眼球震颤等,痴呆仅在晚期出现甚至极少出现。本病少见肌阵挛。因人朊毒体蛋白基因突变不同致其表型差异,故本病也可有其他不同表现。 4、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 是一种家族性常染色体遗传朊毒体病,多在中晚年起病,病程约1年余。早期出现注意力障碍、易醒及思绪混乱,继进行加重失眠,常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如多汗、低热、心动过速及血压增高等。此外,尚可出现共济失调、肌阵挛、身体强直、神经反射亢进及构音障碍等运动异常的表现,多数患者伴内分泌异常。本病患者痴呆少见。 疾病病因1、传染源 感染朊毒体病的动物和人是本病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 本病的传播途径尚不十分清楚,但业已证明的途径有:(1)消化道传播:进食朊毒体感染宿主的或加工物可导致感染本病。如库鲁病就是由于巴布亚—新及内亚东部高地的土著部落有食用已故亲人的脏器以示怀念的传播习俗而致该病在当地传播,而牛海绵状脑病,又称疯牛病,是因使用加工不当的动物内脏作饲料而致该病在动物中传播。(2)医源性传播:器官移植、注射尸体来源的人体激素等已被证明可引起克—雅病的医源性传播。 3、人群易感染 人对本病普遍易感,尚未发现保护性免疫的产生。 病理生理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朊毒体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朊毒体本身可自体外进入或因遗传变异自发产生,对于软然性朊毒体而言,朊毒体可经口、注射或外科手术进入人体,进入人体后的朊毒体侵入人脑组织的可能途径包括从感染部位直接经神经传递、先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复制然后经神经脊髓扩散以及血源性等不同途径。朊毒体致病的始动环节是PrPsc转化PrPc,使PrPc在中枢神经系统大量聚集。PrPsc如何导致神经细胞损伤有待阐明,有关研究提示:PrPc有神经细胞毒性,可引起神经细胞的凋亡;PrPc是可溶性的,转化为不可溶的PrPsc后,于脑组织内沉淀样斑块导致损害;PrPc与铜原子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具有类似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当PrPc变构成PrPsc后导致PrPc缺乏,使神经细胞SOD活性下降,从而对超氧化物等所造成的氧化损伤的敏感性增加,并可使神经细胞对高谷氨酸和高铜毒性的敏感增生、淀粉样斑块形成和神经细胞空泡变形,但几乎无白细胞浸润等炎症或免疫反应。病理损伤可出现在大脑皮层、豆状核、尾状核、丘脑、海马、脑干和脊髓等多各部位,这些空泡改变使得脑组织似海绵样,故而朊毒体病亦称“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诊断检查诊断:朊毒体病的确诊需依赖脑组织的病理检查,因此生前诊断较为困难。 (1)流行病学资料 进食过疯牛病可疑动物来源的食品,接受过来自可能感染朊毒体供体的器官移植或可能被朊毒体污染的电极植入手术,使用过器官来源的人体激素以及有朊毒体病家族史,均有助本病诊断。 (2)临床表现 虽然毒体病大多表现为渐进性的痴呆、共济失调及肌阵挛等,但不同的朊毒体病也有各自的特点如散发性克—雅病发病年龄较大,多先有痴呆后有共济失调,而新变异型克—雅病发病年龄较轻;库鲁病震颤显著,往往先有共济失调后出现痴呆;杰茨曼—斯脱斯勒—史茵克综合征多仅有共济失调等小脑受损表现少见痴呆;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以进行性加重的顽固失眠为特着。 (3)实验室检查 脑组织的海绵样病理改变及PrPsc阳性的免疫学检测确诊本病有重要意义。脑脊液中的脑蛋白14—3—3及脑电图PSWCs具有辅助诊断价值。PRNP序列碱基突变的遗传学分析则有助家族性朊毒体病的诊断。预后极差,以知病例无一例外均告死亡。 治疗方案治疗:对症及支持治疗可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但至今尚无有效的病原治疗。有报道认为刚果红、二甲基亚砜、酚噻嗪、氯丙嗪、分支多胺、磷脂酶C、抗朊毒体抗体及寡肽等可能对延缓病性有一定作用,但效果及适用性有待证实。 疾病预防预防:鉴于朊毒体尚无有效治疗,做好预防极为重要。目前尚无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1、控制传染源泉 屠宰朊毒体病畜及可疑病畜,并对动物尸体妥善处理。有效的杀灭朊毒体方法包括焚化、高压消毒132。C持续1h、5%次氯酸或1mlo/L氢氧化钠60min浸泡等;限制或禁止在疫区从事血制品以及动物材料来源的医用品的生产;朊毒体病及任何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曾接受器官提取人体激素治疗者、有朊毒体病家族进行家庭史者和在疫区居住过一定时间者,均不可作为器官、组织及体液的供体;对遗传性朊毒体家族进行监测,予遗传咨询和优生筛查。 2、切断传播途径 革除食用人体组织陋习,不食用朊毒体病动物肉类及制品,不以动物组织饲料喂养动物,医疗操作严格遵守消毒程序,提倡使用一次性神经外科器械。 安全提示预防: 目前尚无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1、控制传染源 屠宰朊毒体病畜及可疑病畜,并对动物尸体妥善处理。有效的杀灭朊毒体方法包括焚化、高压消毒等;限制或禁止在疫区从事血制品以及动物材料来源的医用品的生产;朊毒体病及任何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曾接受器官提取人体激素治疗者、有朊毒体病家族进行家庭史者和在疫区居住过一定时间者,均不可作为器官、组织及体液的供体;对遗传性朊毒体家族进行监测,予遗传咨询和优生筛查。 2、切断传播途径 革除食用人体组织陋习,不食用朊毒体病动物肉类及制品,不以动物组织饲料喂养动物,医疗操作严格遵守消毒程序,提倡使用一次性神经外科器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