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基本解释

觌dí 1.见;相见。 2.观察,察看。 3.显示,显现。

觌 拼音:dí jí 简体字:觌

“觌”字的粤语注音(粤拼)dik6,读“敌”字音。(是粤语读音,用普通话的谐音来读是不准确的)

部首:见,部外笔画:15,总笔画:22

五笔86&98:FLMQ 仓颉:GCBUU

笔顺编号:1212522125111342511135 四角号码:4681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9BF

词性

动词

字义

1. 见;相见[meet]

尔有觌于彼者乎?——曹植《洛神赋》

2. 又如:不觌(不见);私觌(私地里相见);觌体(见面;见到人)

3. 以礼相见 [meet with due respect]

大夫宗妇觌,用币。——《左传》

4. 又如:觌见(拜见;会见)

5. 显示,现出 [show]。如:觌武(炫耀武力。含有好战意味)

常用词组

1.

觌面dímiàn

(1) [see]∶看见

纵让烛觌面,也不伤他。——《镜花缘》

(2) [meet]∶见面;当面

西门庆与月娘尚气,彼此觌面,都不说话。——明·笑笑生《金瓶梅》

基本字义

dí ㄉㄧˊ

见“觌”。

相见:~面(见面或当面)。

基本结构

繁体字:觌

汉字首尾分解:卖见 汉字部件分解:卖见

笔顺编号:125441342535

笔顺读写:横竖折捺捺横撇捺竖折撇折

历史人物

孙觌(1081年-1169年),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

生于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辛酉[1],八岁时曾见过苏轼[2][3],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进士[4]。政和四年(1114年)中博学宏词科[5],为秘书省校书郎[6]。钦宗即位时,由国子司业擢为侍御史。当时蔡京等乱政,“挟继志述事之名,建蠹国害民之政,祖宗法度,废移几尽。”,后因争论太学生伏阙事,出知和州。不久,召试中书舍人。靖康之变时,金兵破汴京,曾草拟降书,有“三里之城,遂失篱藩之守;十世之庙,几为灰烬之余。既干汗马之劳,敢缓牵羊之请……上皇负罪以播迁,微臣捐躯而听命 ”之语[7]。高宗即位后,因写降书事被罢斥。因擅文词,又命为中书舍人。

建炎二年(1128年),知平江府(今江苏苏州)。建炎三年(1129年),出知温州,改知平江府,因扰民革职。绍兴元年(1131年),起知临安府(南宋都城杭州),又因盗用军钱被除名,操守屡遭非议,遭象州羁管。绍兴四年(1134年),始放还,后居太湖二十余年[8]。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卒[9]。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牍》传世。

English

see; interview; be admitted to audience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7:2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