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戛纳 |
释义 | 戛纳(Cannes),是法国南部的一个市镇,位在滨海阿尔卑斯省的蔚蓝海岸地区,邻近地中海,人口约70,000人,是戛纳电影节的所在地。戛纳也以其优美的沙滩为名。戛纳的周边区域已发展成一个高科技的重地,Sophia-Antipolis的科技园区就位在戛纳后方的山丘上。戛纳电影节于每年5月举办,它是全球电影业的重要盛会。 中文名称:戛纳 外文名称:Cannes 别名:坎城,康城 行政区类别:直辖市 所属地区:法国卡昂 政府驻地:滨海阿尔卑斯省 电话区号:33 地理位置:法国卡昂 面积:19.62平方公里 人口:70000人(2005年) 方言:法语 气候条件:地中海气候 著名景点: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 机场:尼斯国际机场 现任市长:Bernard Brochand 读音读音为jiá nà。 戛”只有一个读音jiá,《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还特别提示:“不能读成gā”。因此,“戛纳”就应该念成jiá nà。 戛纳”是个外来词,英语中写为Cannes,译成“凯纳”较为接近原读音。现在,一部分人按照“戛”的标准读音,将“戛纳”读成jiá nà,一部分人则按“戛”的误读,将“戛纳”读成gā nà。所以要么念jiá nà,要么把读音为jiá的“戛”改为读音为gā的“嘎”。可是,既然当时译成戛纳,就应该念成jiá nà。 简介戛纳(Cannes)是法国东南部城市,欧洲有名的旅游胜地和国际名流社交集会场所,因国际电影节而闻名于世。位于尼斯西南约26千米,濒地中海,是阿尔卑斯滨海省政府省政府会。人口7.1万(1975)。这里海水蔚蓝、棕榈葱翠,气候温和,风光明媚,与尼斯和蒙特卡洛并称为南欧三大游览中心。戛纳拥有世界上最洁白漂亮的海滩,海滨建有游泳场。是度假的好场所。棕榈树海滨大道沿海岸伸展,道旁多豪华旅馆。戛纳国际电影节所在地。为旅游地。戛纳主要景点有:海滨大道、老城区、11世纪城堡等。 世界上著名的“戛纳电影节”,被誉为“电影界的奥运会”。戛纳电影节一年一次,它颁发的金棕榈大奖被公认为电影最高荣誉之一,电影节的建筑群坐落在500米长的海滩上,其中包括25个电影院和放映室,中心是6层高的电影节宫。 法国东南部的沿海小镇戛纳,和其他蓝色海岸地区的闲适安静不同,它虽然也拥有蔚蓝迷人的海岸线和法国南部明亮阳光下的棕榈树,但戛纳更像是一个社交不断的城市。每年2月有金合欢节(注:当地盛产的经济类花卉,代表信赖),5月有国际电影节,另外还有国际赛船节、国际音乐唱片节、含羞草节等。一年中,无论你什么时候来戛纳,总会在这里遇到大型活动。当然,在诸多活动中,令戛纳蜚声全球的还是每年5月为期两周的国际电影节。 历史背景在中古世纪时,戛纳是Lérins修道院(en:Abbey of Lérins)的封建属地。直到19世纪早期,戛纳成为一个农渔业的小村落,在Suquet山丘的人口密度相当高。1830年代开始,法国及外来的贵族逐渐在此建立他们的度假小屋,因此戛纳渐渐成了一个度假村。 亨利·彼得·柏罕(Henry Peter Brougham,1778年-1868年)是负责戛纳发展的领主,当时他是一位倍受尊崇且颇有才能的英国政治家,1834年在前往意大利的途中,发现了戛纳。买下Suquet山丘西边的土地之后(现今为进戛纳的必经之路),柏罕靠着在法国政治圈的门路发展其余的土地。 此滨海村落的发展带动当地企业发展以及有轨电车的兴建。戛纳电车之后于1899年启用,而戛纳车站更早于1863年启用。 戛纳交通航空在巴黎机场可以乘飞机到尼斯,尼斯机场及市区有各种交通可到戛纳。 铁路戛纳到尼斯,车程40分钟。戛纳到马赛,车程2小时,需要预订。 公路每半小时有一班大巴往返于戛纳和尼斯市区,车程1.5小时。每半小时有一班巴士往返于戛纳和尼斯机场之间,车程45分钟。 戛纳景点从苏给区的老城开始参观戛纳是个不错选择。在错综复杂的街巷间行走,你的步伐很容易在高低错落间迷失。每个转弯都会有风景。当然,最好的观景台是在老城最高处的钟楼,从这里,戛纳的迷人与地中海的蔚蓝会让你暂时忘记呼吸。 米拉玛空间(Espace Miramar)是一个高品质的文化驿站,主要用于图片展示,也经常放映电影,这里每年会举办六次展览。米拉玛空间的展览主要与电影有关,大而化之的说法就是视觉艺术。 海滨大道的Malmaison展馆每年也会有三次大型展览,经常会有幸地被马蒂斯(Matisse)、毕加索(Picasso)、欧珍方(Ozenfant)等一些著名画家的杰作光顾。这里还展出一些20世纪和21世纪的现代派作品,比如米罗(Mir)和塞萨尔(Csar)。美术馆的静谧氛围很好地烘托出这些艺术作品的无穷魅力。 圣玛格丽特岛(Sainte-Marguerite)是个非常著名的要塞,这里就是传说中关押铁面人的岛屿。在这里的旅行就像是一次探险,能发现许多中世纪时期的遗迹。比如皇家要塞(the Royal Fort)、戛纳海洋博物馆(Muse de la Mer)、铁面人的囚室、考古洞穴等等。 戛纳美食戛纳占据了阳光、大海、橄榄园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因此这里的美食也是全法国最有名的之一。不大的戛纳城竟然有着300多家地中海菜肴特色的餐厅,金棕榈(Palme d'Or)、斯卡拉(Scala)、美丽的奥特罗(La Belle Otero)等二十多家餐厅被列入当地的导游手册中。 戛纳菜的口味偏重,多数菜肴的调味料加了:百里香、迷迭香、洋苏草、牛至、月桂、龙蒿叶、香葱、白蒜、橄榄油等。戛纳最有名的菜肴有:布丁摊鸡蛋(由本地的鱼和摊鸡蛋一起烹调而成的)、咸干鳕鱼和鱼泥 (鱼酱加橄榄油和蒜,再加上新鲜的蔬菜)、烩什锦(将笋瓜、茄子、西红柿、青椒、蒜、葱、橄榄油和大量的罗勒烧制而成的菜肴)、红酒焖牛肉。 戛纳住宿戛纳的酒店奢华昂贵令人瞠目。而电影节期间价格更是不菲,所以每年电影节时,戛纳的街头随处可以看到背着睡袋行走的欧洲人,随遇而安,乐在其中。 对于中国游客而言,租借一套公寓也是不错的选择。很多平时闲置不用的度假公寓,在电影节期间,房东都会招贴出租,多找几个伴,一起合租一套公寓,还可以自己做饭,又省下一笔不小的开销。 戛纳电影节一来到戛纳,你就会明白为什么电影节不选择时尚之都巴黎,却选择了仅有7万人的小镇戛纳。它精巧、典雅、迷人,拥有世界上最洁白美丽的沙滩和终年的阳光,白色的楼房、蓝色的大海、一排排高大翠绿的棕榈树构成一派绚丽的地中海风光,难怪最佳影片的大奖命名为“金棕榈奖”。 戛纳,法文是Cannes;香港称 "康城";台湾称 "坎城"; 戛纳国际电影节是世界最大、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也是世界四大电影节之一。1939年,法国为了对抗当时受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控制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决定创办法国自己的国际电影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使筹备工作停顿下来。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9月20日在法国南部旅游胜地戛纳举办了首届电影节。自创办以来,除1948年、1950年停办和1968年中途停断外,每年举行一次,为期两周左右。原来每年9月举行。1951年起,为了在时间上争取早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改在5月举行。1956年最高奖为“金鸭奖”,1957年起改为“金棕榈奖”,分别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此外,历年来还先后颁发过爱情心理电影、冒险侦探电影、音乐电影、传记片、娱乐片、处女作、导演、男女演员、编剧、摄影、剪辑等奖。 戛纳电影节因大海、美女和阳光(Sea Sex Sun)而被称为3S电影节。每年盛事期间,在著名的海滨大道及附近的海滩上都会有众多美女云集,期待着影界大腕、星探们的发掘,一圆她们的明星梦。 电影节的活动分为六个项目:“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会外市场展”。有两组评审委员分别评审长片和短片,“正式竞赛”的部分由各国电影文化界人士组成,其人选都是颇有声望的导演、演员、编剧、影评人、配乐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担任主席。非竞赛部分以提拔新人为主,其中“导演双周”及“一种注视”发掘了不少颇具潜力或业有成就的导演。 戛纳电影节自创办之日起,就得到法国外交部、教育部、国家电影中心的支持和资助。除了1981年第34届电影节,因法国政局变动以及教皇保罗二世在电影节开幕这天遇刺的原因,法国政府当局无人参加开幕式外,一般每届电影节的开幕式上,都有一名法国部长级的官员亲自出席并致辞。在戛纳50岁的大典上,法国总统希拉克专程从巴黎飞抵戛纳致贺。这是戛纳半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有总统大驾光临。 金棕榈奖奖项简介金棕榈奖,前身为“金鸭奖”。“金棕榈奖”乃是戛纳电影节至高无上的大奖,相当于奥斯卡方面的“最佳影片”,因其奖杯为金制棕榈枝,故称“金棕榈”——这是由于戛纳这座法国南部的滨海城市,在金银两色的沙滩上到处种植着高大挺拔的棕榈树。从1946年第一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开始设置。 必须说明的是,短片单元还有一座金棕榈奖,相当于奥斯卡方面的“最佳真人短片”。但约定俗成的“金棕榈大奖”,仅指主竞赛单元的那枚棕榈枝(长片)。 金棕榈难于攻陷的程度毫不亚于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小金人。纵观其历史,“双金棕榈俱乐部”成员仅有五(六)位:弗朗西斯·福德·科波拉(美国)、比尔·奥古斯特(丹麦)、今村昌平(日本)、艾米尔·库斯图里卡(塞尔维亚,前南斯拉夫)、达内兄弟(比利时)。(这里计算的“双金棕榈”成员,不包括“金棕榈最佳短片奖”。) 大家耳熟能详的如:《德州巴黎》(维姆·门德斯)、《低俗小说》(昆汀·塔伦蒂诺)、《黑暗中的舞者》(拉斯·冯·特利尔)、《钢琴师》(罗曼·波兰斯基)、《华氏911》(迈克尔·摩尔)等,均为金棕榈大奖得主。亚洲首部获得金棕榈作品是1953年日本导演衣笠贞之助前辈的《地狱门》,华语电影唯一一部荣膺金棕榈奖的影片为陈凯歌的《霸王别姬》(1993年,与澳大利亚女导演简·坎皮尔执导的《钢琴课》并列)。 评委会(评审团)奖评委会奖(又称“评委会[评审团]特别奖”);不同于上述奖项,评委会奖(评委会特别奖)属于非常设奖项,地位类似“xx榜中榜”的传媒推荐奖,颁奖原因往往是个别评委因偏爱而为其争取的特殊表彰。近15年的获奖作品有:拉斯·冯·特利尔的《欧洲,欧洲》、大卫·柯南伯格的《欲望号快车》、科恩兄弟的《老妇杀手》、阿皮察朋·维尔拉瑟查库的《热带病》等。我国的获奖影片为:侯孝贤的《戏梦人生》和王小帅的《青红》——当然,其中不乏奖项平衡的作用。 “评委会大奖”系偶然诞生,只因为替一两部得不到金棕榈的佳作而倍感惋惜才临时设置,如今则演变为“最佳影片第二名”地位的常设奖项。与柏林电影节的评委会大奖如出一辙,旨在表彰仅次于金棕榈奖影片的“亚军”。 较之金棕榈奖作品集艺术价值、现实意义、社会意义于一身的高标准严要求,评委会大奖得主多为张扬个性、爱憎分明的“狠角色”。以华语电影为例,两部评委会大奖作品《活着》(张艺谋)、《鬼子来了》(姜文)均未拿到国内公映许可证,不无讽刺意味。印象较深的还有曾被冯小刚痛斥的《老男孩》(韩国,朴赞郁),“让人在生理上本能地抗拒”的评语一时引发话题。 此外,评委会大奖还有“金棕榈奖”前站跳板的意味。昆汀·塔伦蒂诺在凭《低俗小说》称霸前,借《落水狗》斩获评委会大奖;拉斯·冯·特利尔也曾于《黑暗中的舞者》问鼎的数年前,因《破浪》赢取评委会大奖。看来,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只要能在最后关头脱颖而出、跻身本届的竞赛行列,便有极大希望戴冠金棕榈。 最佳导演、影帝、影后、编剧奖与奥斯卡奖的设置区别在于: 第一、戛纳的演员奖,无主角、配角之分; 第二、戛纳的编剧奖,无原创、改编剧本之分。 马丁·斯科塞斯、科恩兄弟、迈克·汉尼克、亚历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等不同时代的世界级名导,皆有戛纳的最佳导演头衔入账;夺得该奖的华语导演为:王家卫(《春光乍泄》)、杨德昌(《一一》)。 凯萨琳·德纳芙、杰拉尔·德帕迪约、伊莎贝拉·于佩尔等本土演技大腕在戛纳封后封帝可谓平常,西恩·潘、霍莉·亨特、汤米·李·琼斯等好莱坞牛人也频频于此镀金。唯一的华语戛纳影后即“香港金像奖第一女星”张曼玉(《清洁》);华语戛纳影帝则有葛优(《活着》)、梁朝伟(《花样年华》)两位(貌似审美反差不小……)。 顺便一提,唯一的华人最佳编剧奖由梅峰《春风沉醉的晚上》获得。 金摄像机奖、艺术贡献奖“金摄像机奖”即最佳处女作奖;“艺术贡献奖”主要表彰作品的映像价值,即艺术指导、服装设计、化妆等,相比奥斯卡对技术类奖项的细致划分,戛纳的态度明显不置可否。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和张艺谋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曾获艺术贡献奖,金摄像机奖至今尚无华语电影人摘取。 其他,如杰出贡献奖(“终身成就”性质)、国际影评人联盟奖、法国文化奖等均非主竞赛单元常设,故不赘言。 历届“金棕榈奖”获奖影片全纪录注:(倒序排列,以利于日后补充) 64、生命之树/The Tree of Life/(2011) 63、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Uncle Boonmee Who Can Recall His Past Lives/(2010) 62、白丝带/The White Ribbon /(2009) 61、墙壁之间/(Between The Walls )/ (2008) 60、四月三周两天/ (英文名缺)/ (2007) 59、风吹稻浪/ 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 (2006) 58、孩子 / L'Enfant / (2005) 57、华氏911 / Fahrenheit 9/11 / (2004) 56、大象 / Elephant / (2003) 55、钢琴师 / The Pianist / (2002) 54、儿子的房间/ Stanza del figlio, La / (2001) 53、黑暗中的舞者 / Dancer in the Dark / (2000) 52、永恒的一天/ Mia aioniotita kai mia mera / (1998) 51、樱桃的滋味 / Ta'm e guilass / (1997) 鳗鱼/ Unagi / (1997) 50、秘密与谎言 / Secrets & Lies / (1996) 49、没有天空的都市/ Underground / (1995) 48、低俗小说 / Pulp Fiction / (1994) 47、钢琴别恋 / The Piano / (1993) 霸王别姬 / Farewell my Concubine / (1993) 46、善意的背叛 / Goda viljan, Den / (1992) 45、巴顿芬克/ Barton Fink / (1991) 44、我心狂野/ Wild at Heart / (1990) 43、性,谎言,录像带 / Sex, Lies, and Videotape / (1989) 42、征服者佩尔 / Pelle erobreren / (1988) 41、恶魔阳光下 / Sous le soleil de Satan / (1987) 40、战火浮生/ The Mission / (1986) 39、爸爸出差时 / Otac na sluzbenom putu / (1985) 38、德克萨斯州的巴黎/ Paris, Texas / (1984) 37、楢山节考/ Narayama bushiko / (1983) 36、失踪 / Missing / (1982) 自由之路/ Yol / (1982) 35、铁人/ Czlowiek z zelaza / (1981) 34、影武者 / Kagemusha / (1980) 33、现代启示录 / Apocalypse Now / (1979) 铁皮鼓/ Die Blechtrommel / (1979) 32、木屐树/ L' Albero degli zoccoli / (1978) 31、我父我主 / Padre padrone / (1977) 30、出租车司机 / Taxi Driver / (1976) 29、烽火岁月志 / Chronique des années de braise / (1975) 28、窃听大阴谋/ The Conversation / (1974) 27、受雇者 / The Hireling / (1973) 稻草人 / Scarecrow / (1973) 26、通往天堂的劳动阶级/ La Classe operaia va in paradiso / (1972) 25、送信人 / The Go-Between / (1971) 24、风流医生俏护士(又名陆军流动外科医院) / MASH / (1970) 23、如果 / If.... / (1969) 22、1968年第二十一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因法国“五月风暴”而终断 21、放大(又名春光乍泄)/ Blow-up / (1967) 20、男欢女爱 / Un Homme et une Femme / (1966) 19、诀窍,如何得到 / The Knack-and How to Get It / (1965) 绅士现形记/ Signore & signori / (1965) 18、秋水伊人(又名瑟堡的伞)/ Les Parapluies de Cherbourg / (1964) 17、浩气盖山河(又名豹) / Il Gattopardo / (1963) 16、诺言 / O Pagador de Promessas / (1962) 15、维莉蒂安娜 / Viridiana / (1961) 长别离 / Une aussi longue absence / (1961) 14、甜蜜的生活 / La Dolce vita / (1960) 13、黑人奥菲尔 / Orfeu Negro / (1959) 12、雁南飞/ Letjat zhuravli / (1958) 11、四海一家 / Friendly Persuasion / (1957) 10、寂静的世界 / Le Monde du silence / (1956) 9、君子好逑(又名马蒂)/ Marty / (1955) 8、地狱门 / Jigokumon / (1954) 7、恐惧的代价/ Le Salaire de la peur / (1953) 6、奥赛罗/ The Tragedy of Othello: The Moor of Venice / (1952) 5、两分钱的希望 / Due soldi di speranza / (1952) 4、米兰的奇迹(又名米兰的奇遇) / Miracolo A Milano / (1951) 朱丽小姐 / Fröken Julie / (1951) 3、黑狱亡魂/ The Third Man / (1949) 2、幸福的设计 / Antoine et Antoinette / (1947) 1、铁路英烈传 / Bataille du rail, La / (1946) 戛纳电影节中的中国电影1993年陈凯歌导演的中国电影《霸王别姬》获金棕榈奖。 1997年香港导演王家卫执导的电影《春光乍洩》,入选影展竞赛部份,王家卫并夺得最佳导演奖,成为首位获得此奖项的华人导演。 第60届法国戛纳电影节将于5月16日开幕,组委会19日公布了角逐“金棕榈奖”竞赛单元的21部入围影片名单,王家卫导演的英语新片《蓝莓之夜》成为唯一入围的华人导演作品,这部影片也同时获邀作为电影节开幕影片在16日举行全球首映,这是戛纳电影节60年来第一次由华人导演的电影作为开幕影片。遗憾的是,在今年这份大牌导演作品云集的参赛名单上,曾经热炒有望入围的姜文新作《太阳再次升起》,以及侯孝贤的《红气球》均抱憾出局,华语影片提前告别本届“金棕榈”竞逐。 姊妹城市关系友好城市 墨西哥阿卡普尔科 美国 比佛利山(Beverly Hills) 摩洛哥Khemisset 西班牙 马德里 英国 伦敦Royal Borough of Kensington and Chelsea 日本 静冈县静冈市 缔约城市 瑞士Saanen的Gstaad 加拿大魁北克省魁北克市 以色列特拉维夫 意大利 佛罗伦斯 俄罗斯 莫斯科第一区 法国 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帕皮提 戛纳电影节2010年获奖名单金棕榈最佳影片奖 (Palme d'Or) : Loong Boonmee Raleuk Chaat (Uncle Boonmee Who Can Recall His Past Lives) 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 - 导演: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 (泰国/西班牙) 评委会大奖 (Grand Prix) : Des hommes et des dieux (Of God And Men) 人与神 - 导演:Xavier Beauvois 夏维尔·毕沃斯 (法国) 最佳导演奖 (Prix de la mise en scène) : Mathieu Amalric 马修·阿马立克 - 作品:Tournée (On Tour) 巡演 (法国) 最佳编剧奖 (Prix du scénario) : Poetry 诗 - 导演:Lee Chang-Dong 李沧东 (韩国) 最佳男演员奖 (Prix d'interprétation masculine) : Javier Bardem 贾维尔·巴尔登 - 作品:Biutiful 美错 (西班牙/墨西哥) & Elio Germano 埃里奥·杰曼诺 - 作品:La nostra Vita (Our Life) 我们的生活 (意大利/法国) 最佳女演员奖 (Prix d'interprétation féminine) : Juliette Binoche 朱丽叶·比诺什 - 作品:Copie conforme (Certified Copy) 合法副本(法国/意大利/伊朗) 评审团奖 (Prix du Jury) : Un homme qui crie (A Screaming Man) 尖叫的男人 - 导演:Mahamat-Saleh Haroun 马哈曼特·萨雷·哈隆 (法国/比利时/乍得) 金摄影机奖 (Camera d'Or) : Año bisiesto (Leap Year) 闰年 - 导演:Michael Rowe 迈克尔.罗薇 (墨西哥) 国际费比西影评人协会大奖(FIPRESCI Prizes)获奖名单: 主竞赛单元 : Tournée (On Tour) 巡演 - 导演:Mathieu Amalric 马修·阿马立克 (法国) 一种关注单元 : PÁL ADRIENN - 导演:Agnès Kocsis 艾格丝·柯西斯 (匈牙利) 导演双周单元 : Todos vós sodes capitáns - 导演:Oliver Laxe 奥利维耶.拉客斯 (西班牙) 一种关注单元(Un Certain Regard)获奖名单: 一种关注(安盟甘电影基金)大奖(PRIX UN CERTAIN REGARD-FONDATION GROUPAMA GAN POUR LE CINEMA) : Ha ha ha 夏夏夏 - 导演:Hong Sang soo 洪尚秀 (韩国) 评审团奖(PRIX DU JURY) : Octobre (October) 十月 - 导演:Daniel Vega 达尼埃尔·维加 & Diego Vega 迭戈·维加 (秘鲁) 最佳女演员奖(PRIX D’INTERPRETATION POUR LES TROIS ACTRICES) : Adela Sanchez 阿德拉·桑切兹, Eva Bianco 艾娃·比安科 & Victoria Raposo 维克多利亚·拉波索 [ from - Los Labios 唇 - 导演:Ivan Fund 伊万·方德 & Santiago Loza (阿根廷)] 导演双周单元(Quinzaine des Realisateurs)获奖名单: ART CINEMA AWARD : Pieds nus sur les limaces (Lily Sometimes) - 导演:Fabienne Berthaud 法比亚娜·贝尔多 (法国) PRIX SACD : Illégal - 导演:Olivier Masset-Depasse 奥利维亚.马森特.迪帕斯 (法国) Label Europa Cinemas / The Europa Cinemas Label : Le Quattro volte (The Four Times) - 导演:Michelangelo Frammartino 米开朗基罗·弗拉马提诺 (意大利/德国/瑞士) 国际影评人周单元(Semaine de la Critique)获奖名单: 评审团大奖 (Grand Prix) : Armadillo - 导演:Janus Metz 简纳斯.梅 (丹麦) 最佳剧本奖 (SACD) : Bi, dung so! - 导演:Phan Dang Di 潘党迪 (越南/法国/德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