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阇提首那尊者 |
释义 | 阇提首那尊者:五百罗汉第叁拾玖尊 阇提首那,译作“愿勇”。《涅盘经》所说十仙之一。 尊者曾为古印度外道十大仙人之一,入山苦修,获得外道果位,具有五种神通力。据《成唯识论了义灯》卷二本、《慧琳音义》卷二十六等载,阇提首那曾造《三弥叉论》。三弥叉意译为“观察”,又称二十五谛,按照二十五谛修练,以求获得智慧。执著涅盘是无常,所说属于邪见外道。据《涅盘经》三十九载,佛陀志尊者论议二+五谛与佛法的优劣,尊者理屈词穷。佛陀为说四真谛法,即得正见而皈依佛法,由憍陈如《参见本书第1尊)为之剃发,下手时须发与烦恼俱落,于坐处得阿罗汉果。 生平阇提首那尊者,译作“愿勇”,原为古印度外道十大仙人之一,后来受到佛祖感化皈依佛教。“提首那”是忏悔的意思。 在佛祖出世之前,阇提首那已经是一个得道仙人。他居住在深山之中,秘密修炼功法,最后获得了五种神通,成为一个法力高强的仙人,后来又编造了《三弥叉》一书。书中载录了种种外道修行方法,此书传播于世,不少人受到此书的蛊惑。 佛祖得道之后,决心扫除种种障碍,用佛教教化众生,建立一个佛教统一的世界。而世上流行的各种歪理邪说,是他最不能宽容的。 为收服阇提首那,佛祖只身进入他所藏匿的深山。阇提首那自恃本领高强,提出要与佛祖比功法。他轮番施展了自己的五种神通,可都被佛祖一一化解。见佛祖法力无边,自己不是对手,他有提出与佛祖辩论,他以《三弥叉》为依据,大谈歪理。他哪里知道,在佛祖眼里,他的理论破绽百出,根本不足一道。佛祖一针见血,从头到尾将他的谬误数说了一遍,使他羞愧得无地自容。 佛祖见他有悔改之意,便向他讲述了佛法的种种妙义。阇提首那听后幡然醒悟,立刻拜服在佛祖脚下,从此皈依佛教。由于阇提首那闻道而生悔改之心,能够迷途知返,成就正果,所有又被后人称作“忏悔罗汉”。 尊者法相:尊者法相所现为怒然正坐,右腿盘曲于座上,右手置于右腿之上,左手于左腿上执灵兽。 尊者双眉竖立,怒目圆睁,极具威力。尊者极具悟性,能改邪规正,修行佛法,轻易证得阿罗汉果。 禅诗:博学忠诚尽职责,多才多艺创家业。 石坛对坐话松风,鹤唳一声山月升。 偈解:博学忠诚,而且能尽职责,才能凭借自己的才艺创造家业。 得此偈者,内在修为尚有不足,万事不可冒进,要顺其自然,即使务虚也不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