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轫 |
释义 | 基本信息[rèn] [ㄖㄣˋ] (轫) 郑码:HEYS,U:8F6B,GBK:E9ED 笔画数:7,部首:车,笔顺编号:1521534 词性一<名> (形声。从车,刃声。本义:支住车轮使其不能转动的木头) 同本义 [a piece of wood serving as a brake to halt a carriage] 轫,碍车也。——《说文》 车不发轫。——《淮南子·兵略》。注:“车下支。”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吾至乎县圃。——《楚辞·离骚》 通“仞”。古时的一种长度单位 [an ancient measure of varying lengths] 掘井九轫而不及泉。——《孟子》 车轮 [wheel] 水渐轫以凝冱。——《文选》。李善注引颜延年《篡要解》曰:“车轮谓之轫。” 轫 词性二轫 rèn <形> 柔弱;懒散 [weak;sluggish] 通“韧”。柔软而坚固 [pliable but tough] 凡用兵者攻坚则轫。——《管子·制分》 轫 词性三轫 rèn <动> 引申为阻止 [block] 陛下尝轫车于赵矣。——《战国策·秦策》。注:“轫车,止仕也。” 遂以头轫乘舆轮。——《后汉书》 词源古人驾车,行进时,需要停车,御者拉紧缰绳,驾车的马就停步,车也停住了。车不用时,防止车轮滚动,则要在车轮前,垫塞物件加以阻挡。通常较为简便的,常用木头削成楔形,塞在轮下。这块木塞,古人称为轫。 用木头做成的车轫,因年代久远,不易保存。上世纪80年代,在秦始皇陵封土西侧的陪葬坑中发掘出土的两辆铜车时,在车轮附近发现了四件铜铸的车轫。每件各用两块长而宽,另两块短而窄的铜条构成一个四方框架;前后框条各长14.4厘米,宽13.2厘米,高0.6厘米,并有低矮足。框条中部特铸出凹缺。上下框条各长13.2厘米,宽7.2厘米。框条平面无凹缺。构成方框的内口径,长10厘米,宽7.2厘米。车轮置于凹缺处,阻止前后滚动,要比单塞一块楔形木头,稳妥得多。 车辆启动,必需取走车轫。所以古人往往把“启程”“出发”称做发轫。《夜读拾得录(一0二)·以头作轫》一文中,提到申屠刚劝谏汉光武帝刘秀,因陇蜀未平,不宜出游。曾以头作车轫,阻挡刘秀外出的车辆,用意甚明。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