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楠木渡镇
释义

楠木渡镇位于开阳县县城北部,乌江南岸,东与宅吉乡接壤,南与永温乡交界,西与冯三镇毗邻,北与遵义县尚稽镇隔河相望。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3公里,距省会城市贵阳131公里,历史名城遵义64公里。

乡镇概况

全镇总面积193.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947亩。辖8个行政村,275个村民组,总人口4.2万余人。全镇地势起伏较大,最高海拔1210.9米,最低海拔513米,平均海拔在900米左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最高气温37℃,最低气温-7.8℃,日平均气温15.5℃,无霜期280天以上,年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

自然条件

镇内四季分明,春风和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是开阳县乃至贵州省的优质烤烟基地、“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和瘦肉型猪生产基地。镇内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48.93%,是典型的天然氧吧。有铝、磷、煤、铁等矿产资源,其中铝钒土藏量3000万吨,年平均开采量为70000吨,烧结脱水矿54000吨。煤藏量4000万吨,年平均开采1.2万吨;此外铁锰矿、铁矿、磷矿藏量也较为丰富。镇内旅游资源丰富,乌江、洋水河、沙子河三条河流贯穿境内,奇峰连绵,水流时缓时急,形成天然喀嘶特景观。

经济发展

200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全镇各族人民和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下,完成农业总产值12305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64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5283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367万元,财政税收完成1157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 2958元。2006年,楠木渡镇党委、政府将认真执行上级的有关决议、决定,努力探索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预计2006年将实现财税总收入 125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17万元。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稳中有升,力争达到3135元。进一步加强涉农服务,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民心顺畅,为全镇的大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农业结构

农业产业结构初见成效,按照立足实际,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该镇按“优烟、扩畜、稳油、精粮”的思路,实施了4000亩烤烟开发工程,在做强做精烤烟产业上大做文章。规划并实施了黑桃湾、长沟、岔沟自然组专业养殖规范化,成功引进力天獭兔养殖公司助推养殖业的发展。

城镇建设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在县委、县政府的强力推动下,该镇积极落实“三轮驱动”战略,小城镇建设与管理日新月异,取得较好的成果。一是完成总投资300万元的临江大街建设;二是完成总投资110万元的楠木广场一期工程建设;三是完成总投资830余万元的楠木大道的建设;四是完成总投资450万元的自来水厂建设;五是加快了旧城改造力度,完成投资 350余万元的旧城街道硬化工程;六是有效进行临江新大街20000余平方米的土地开发,新修居民住房60000余平方米,拉动民间资金2000余万元进行城镇建设;七是完成计生综合服务楼、司法大楼等建设工程;八是新建了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交易市场;九是完善了环卫基础设施,新修垃圾池5个和1个垃圾填埋场;十是全镇新安装了路灯。通过管理,街道清洁了,垃圾做到日产日清,马路市场逐步规范,市民素质有了提高,形成良好的文明秩序,扎实推进了文明镇创建工作。

文教卫生

全镇现有完全中学1所,在校初中学生1992人,高中学生411人,中学教师125人;完全小学16所、教学点2个,小学生4882人,小学教师229人;幼儿园1所,幼儿166人,幼儿教师15人;附设幼儿班17个,在班幼儿461人。目前,九年制义务教育体系完善,高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稳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完成县政府下达的“村村通”工程23套,共计575户,完成率100%。完成有线电视联网150余户。全镇58个卫生室,设计免门诊6个,覆盖人口率100%。对该镇的村卫生室计划免疫接种人员进行培训4次,培训率100%,合格率100%。

民俗文化

楠木渡镇是省级先进文化镇、“龙花灯艺术之乡”,镇内以兴隆、福德两灯会为主的龙灯会,经常应邀参加省、市、县重大活动的表演。目前,我镇已将龙花灯文化的发展纳入“十一五”规划,将通过政策的扶持和引导,全力打造国家级“龙花灯文化艺术之乡”品牌。

黄木村以娱人和纳吉为主的“阳戏”,是楠木渡镇文化艺术的又一特色品牌。“阳戏”是傩戏系统中戏剧表演最趋完备的剧种,其前身是明朝洪武四年从浙江一带随军入黔的“元皇宝坛”,共有18坛,传承至今已有36代,且仅存此一坛,通常表演者需戴着古老面具表演,但是也逐渐演化为涂面化装表演。我镇的阳戏以其历史久远和保持较好的文化生态吸引了众多学术界、艺术界专家慕名前来我镇调查研究,在省、市、县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旅游观光

楠木渡镇原名马场镇,1935年,红军从镇内的茶山关、麻窝堡、楠木渡渡口等地突破乌江,攻打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2003年,为进一步宏扬红军长征精神,保护红色文化,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原马场镇正式更名为楠木渡镇。楠木渡镇茶山关渡口不但是红军战斗遗址,还是川黔古盐道之要塞,“黔山蜀水”古分疆之碑题立于崖畔,渡口西岸山势险峻,水面宽阔,乌江此域段水流平缓,河面宽200米,两岸重峦叠嶂,电影四渡赤水曾在此拍摄外景。1985年,茶山关渡口被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楠木渡镇“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将引资在大塘口(麻窝堡)修建旅游码头,并建立接待站;在楠木渡渡口建设旅游渡假区;在茶山关开发省级文物纪念地和茶山湖,充分利用我镇位于遵义红色旅游、谷撒河生态旅游、构皮滩水上旅游结合部的地源优势,挖掘旅游、餐饮业的发展潜力,积极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旅游、餐饮业,促进就业及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依托位于遵义红色旅游、谷撒河生态旅游、构皮滩水上旅游结合部的优势,大力发展楠木渡大桥“桥头堡”经济,集旅游、休闲、餐饮、运输等为一体,改善消费环境,逐步扩大消费需求,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境内旅游资源有山灵水沁,清凉幽静,处处透着粗犷与生机的大塘口峡谷山水胜景,有以古渡雄关著称的一水相连三大古渡风光(楠木渡、茶山关、大塘口),集灵山秀水于一身,有“黔蜀古分疆”之誉的乌江两岸原始植被,又是红军突破乌江的主战场之一,具有革命传统教育意义。厚重的黄木阳戏文化,多彩的龙花灯文化,激情的红色文化等完全有条件使文化旅游成为楠木渡镇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和优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9: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