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栎之役 |
释义 | 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中原的野望一直被强大的晋国遏制。秦国为了实现霸业,时常亲楚敌晋,并发生了一系列战事。其中,栎之役就是一场秦国大败晋国的战役。 起因栎之役,见于《左传·襄十一年》。 晋楚争霸中原,时常交战,并且还要求其他诸侯从属于自己。作为弱小诸侯的郑国夹在两大强国之间,不知何去何从。若是附属晋国,势必遭到楚国的攻击;若是附属楚国,势必被晋国侵犯。尽管晋国在城濮之战大败楚国,在一定程度上是比楚国强大,但是楚国也不是好惹的。假如附属于晋国,那么如何使得晋国着急于我郑国的事,从而使得楚国不敢犯郑呢? 郑国执政的子展有办法,他建议跟宋国起纷争,这样作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必定帅诸侯伐郑,那就跟晋国结盟,附属于晋国。如果楚国生气,发兵攻打郑国,那就又跟楚国结盟,附属于楚国。这样,晋国一定愤怒,并且发兵伐郑。如果晋国能够如此急躁,那我们郑国就可以顺势对楚国说人家晋国朝发夕至,我郑国弱小不敢敌对,只好屈服。而楚国因为晋国的缘故,必定不会再犯郑。 经过事情似乎本不该与秦国发生关系。 郑国边疆官吏奉命犯宋,宋发兵伐郑,大获全胜而返。郑国子展发兵抗击,入侵宋国。于是,作为中原霸主的晋国率诸侯伐郑。郑国连忙同晋国结盟。 楚国一听,这还了得,于是准备发兵。但是考虑到自己虽强,力量终究不够,便向秦国借兵。秦国发兵相助。伐郑。郑国又与楚国结盟,表示不敢违背楚子之命。 作为霸主的晋国听闻是宿敌楚国干的好事,愤怒不已,帅同诸侯伐郑。郑国派人到楚国说,晋国来犯我,您若是能够贿赂或者以武力退敌,我就服您。楚国没那个魄力。郑国顺势就与晋国结盟,附属于晋。 秦国发兵而来,听到这个消息,很不乐意,感情我白忙活了?不行。于是秦兵趁着晋国内部空虚进而攻入晋国。秦国秦庶长鲍先行抵达,晋国士鲂听闻消息,却轻视秦人,竟然不怎么防备。而秦国庶长武率兵从辅氏渡河,与鲍会师,与晋人交战。 结局由于士鲂等守将的轻敌心理,加上晋师主力尚未回国,结果秦兵在晋地栎大败晋人,凯旋而归。是为栎之役。 影响晋国将此败视作奇耻大辱,三年后,发兵伐秦,史称“迁延之役”。不过迁延之役没有胜败,反而是晋国六卿之栾氏死了栾针,成为日后栾氏覆灭的隐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