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汶上宝相寺 |
释义 | 宝相寺历史山东汶上,古称中都。东临曲阜,西接梁山,北枕泰山,南靠微山湖,为古代文明发祥地,历史上以儒、释文化圣地而著称于世。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宝相寺就位于汶上,千年来是帝王将相、名流墨客礼佛观光的风水宝地。 宝相寺 据《汶上县志》记载:“宝相寺在县治之东,始号昭空寺,宋咸平五年改今名。”宝相寺始建于唐代,占地约25亩,整个寺院建筑协调、错落有致、气势磅礴、塑技高超、栩栩如生,为世所罕见。唐太和年间,曾铸一大钟。宋史云:宋真宗禅封泰山,途经中都,驻跸宝相寺中。相传,古中都佛教盛行广传,全县寺院达三十余处。1994年3月15日,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宫内出土141件佛教圣物,轰动一时。圣物中有稀世罕见的佛舍利;有千年难得一观的石刻弥勒佛造像、银佛像和水晶宝珠;还有放置舍利的石匣、金棺、银椁以及净瓶、玛瑙、玉石坠、七宝瓶等无价珍品。这批圣物不仅保存完整,而且有石刻铭文。 汶上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该地在殷商(公元前17世纪初至前11世纪)称厥国,周代(公元前11世纪至前256年)称中都邑,公元1208年,因汶水在上(北),更名为汶上。上历史文化非常丰厚。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公元前501年初仕中都宰。公元742年,诗仙李白漫游中都,留下了《别中都的府兄》等脍炙人口的诗篇。汶上现存有许多名胜古迹,汶上发掘的北辛文化遗址和细石器文化群距今约1万-1.5万年。文庙建筑群,始建于唐代,堪与曲阜孔庙媲美。县城西北隅的宝相寺是从唐朝始建的千年古寺,历经千载香火不衰,成为帝王将相、名流墨客礼佛观光的风水宝地,是齐鲁大地上的古寺名刹。其标志性建筑是寺北端的太子灵踪塔,1994年3月15日,在葺修塔体时,在塔宫内发现了佛骨、佛舍利等141件佛教圣物,经专家鉴定均为国家一级文物。佛教文物的出土,轰动了全国,震惊了世界。佛骨、佛舍利珍藏在石匣内,有金棺、银椁层层相套,银椁由银条封箍,上放水晶牟尼串珠,黄绢覆盖,金棺安放在精美的银座上,前后有银菩萨、水晶瓶七宝净水瓶、跪拜式捧真身菩萨等。宫室南壁、四壁各有墨书题字,石匣上刻有铭文,此为瘗藏佛教圣物的时间和人证。面世正值1994年3月15日,与瘗藏时隔整整882年,适合佛教界阴入阳出之说。1994年6月3日,新华社以“汶上将成为第二个法门寺”为题,用六种文字向海内外播发了消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自此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前后,有“佛光”奇观显现,为太子灵踪塔增添了更加神秘的色彩,参拜僧俗络绎不绝,每年吸引20多万国内外游客前来礼佛观光,并呈逐年增多之势。另有国家一级文物“文殊般若碑”被存放在新建的百米碑廊中。自1995年起,宝相寺开始恢复建设,现已建成供奉殿、中都博物馆(佛教圣物展示馆)、碑廊、地宫、僧院、浮雕牌坊,依照中都佛苑景区规划作为中轴核心的宝相寺,自南而北依次为大门、照壁、苦海普渡、天王殿、大雄宝殿、僧舍、地宫、碑亭、太子灵踪塔、世界广场、琉璃涅盘透彻佛、十二大弟子像等,现在大雄宝殿也开始施工,其它景点项目已在运筹之中。汶上东北部的水牛山摩崖石刻,向为书法家所欣赏。 宝相寺现存建筑供奉殿,为90年代由文物管理处所建,寺内最独特的建筑是太子灵踪塔。塔为青砖,八角十三层楼阁式建筑,第三层飞檐下饰以陶制莲花图案。底层东、西、南各设一券门佛龛,原有佛像。北面券门洞通塔内,有螺旋式台阶达于塔顶。塔刹呈葫芦状,上置三股钢叉,覆以黄色琉璃瓦,金光耀目,俗称“黄金塔”,通高45.5米,精工细作,古朴典雅,造型优美而雄伟。此塔约为唐太和年间所建。本寺重要文物有佛舍得,据传为公元前400年之物,系镇寺之宝。还有舍利子936粒,由赵匡胤第五代孙赵世昌从嘉王宫迎请而来。寺内重要植物是柏抱松,由当时的文物管理所所长刘怀荣于80年代亲植于此。 宝相寺,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从汶上现存北魏铜鎏金佛造像、东魏石刻弥勒造像、北齐文殊般若碑和水牛山摩崖斗字刻石等大量佛教遗存资料记载,宝相寺原名昭空寺,初建应在南北朝时期,已有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在北宋时期是著名的皇家寺院,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宋真宗封禅泰山,归途经曲阜、过中都时,御赐昭空寺为宝相寺,并住跸宝相寺。寺内的太子灵踪塔建于熙宁六年至政和二年(公元1073-1112年),是由京师赐紫僧知柔和主管佛教的副功德僧云太亲自监造、仿照京师开宝寺灵感塔(今开封铁塔)建造的一座典型的皇家佛牙塔(宋真宗尝迎“道宣佛牙”至开宝寺灵感塔供奉),符合《大般涅盘经后分·遗教品第一》的记载: 佛告阿难:佛般涅盘,荼毗既讫,一切四众收取舍利,置七宝瓶。当于拘尸那伽城内四衢道中起七宝塔,高十三层,上有相轮,一切妙宝间杂庄严,一切世间众妙华幡,而严饰之。四边栏楯,七宝合成,一切装校,靡不周遍。其塔四面,面开一门,层层间次,窗牖相当,安置宝瓶如来舍利,天人四众,瞻仰供养。 1938年,日本侵略者炮轰宝相寺、血洗黄安街,千年古刹夷为平地,塔刹相轮遭劫;1947年内战,塔身受到炮弹重创;1958年,寺院内北魏“太和三年(公元479年)”造万斤精铁大钟被砸烂炼钢;文革初期,塔基台栏楯被盗挖破坏;七十年代初,裸露的塔基清理后用水泥裙保护起来,地宫宝藏幸运躲过了那个疯狂年代。直至1994年修塔、剔除水泥裙时,才意外发现了塔基底部的地宫入口,在塔宫内发现了金棺、银椁、佛牙、舍利、跪拜式捧真身菩萨等141件佛教圣物。佛教文物的出土,轰动了全国,震惊了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进行了报道。《人民日报》头版显著位置刊发这一消息,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播放了汶上佛教圣物显世的新闻,各地报纸、电台也相继转载传播。另有每年3月15日前后,宝相寺太子灵踪塔都有“佛光”祥瑞的显现,为宝相寺增添了更加神秘的色彩,参拜僧俗络绎不绝。 宝相寺博物馆宝相寺中都博物馆是1998年9月竣工落成的, 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双层双檐楼阁式建筑,双拱彩绘,雕梁画栋,高21米,占地2800平方米。博物馆气势恢宏,造型独特,设施完善,功能齐全。馆内分东西两个展室,东边第一展室为汶上出土的历代文物,西边第二展室为太子灵踪塔出土的佛教圣物,就现有馆中展品而言,是山东省县级博物馆中馆藏文物量最多的博物馆之一,文物展品上至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古龄齿象牙化石,下至近代文物,展品丰富多彩,琳琅满目,尤其是细石器、陶瓷器、太子灵踪塔面世的佛牙、舍利等佛教界至高无上的圣物,成为馆藏文物的一大特色。“中都博物馆”匾额是中国著名书法家、中国汉画像石学会会长、红学会会长冯其庸先生题写的。当你进入博物馆时,大批珍贵的历史文物,将带你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史,领略一下推开历史之门的沉重和喜悦。 编辑本段石宝寺 宝相寺又名石宝寺,因建筑奇险,被誉为“云南的悬空寺”。为明正统年间鹤庆土知府高伦所建,初为道观,后来佛教兴盛,除玉皇阁外,大多庙宇均祀佛像,成为一个佛道合流的场所。寺建在佛顶山高耸险峻的悬崖上,盘岩层叠,云回雾拥,层层建楼,令人目眩心骇。 宝相寺坐西朝东,由箐底入石坊后,沿山凹的石阶登山,进山门而至天王殿、大雄宝殿均层层升高,弥勒殿与玉皇阁则凌空建造在深凹的崖窟内,凿石抬梁,有欲附不附之险,需从左右攀岩扶壁方能到达,从天梯上九十九级可登金顶,有石塔、“石宝灵泉”及金顶寺,登高览胜,趣味无穷。每年秋季的石宝山歌会在这里举行,届时,清静的山野成了白族欢歌的海洋。宝相寺以它的奇峰、典阁、泉瀑、歌会等编织成一幅动人的民族画卷。 徐霞客在其游记中称赞道:“惟仰见其上,盘崖层叠,云回嶂拥,如芙蓉十二楼,令人目眩心骇。” 寺有八景:密林藏寺、古桥石坊、鸟鸣幽谷、巉崖含阁、飞瀑垂帘、夕照宝崖、石宝灵泉、红叶似花。 山顶建有金顶寺,从箐脚到金顶寺,要攀数以千级的石台阶。 在金顶寺可观览剑海远景和宝相寺近景,使人心旷神怡。 前人在金顶寺留一联,助人游兴。联云:“蹑足登山上金鼎,剑海溪江奔眼底;翘首临岩瞻宝相,琼宫玉殿放毫光。” 太子灵踪塔建于熙宁六年至政和二年(公元1073-1112年),是由京师赐紫僧知柔和主管佛教的副功德僧云太亲自监造、仿照京师开宝寺灵感塔(今开封铁塔)建造的一座典型的皇家佛牙塔(宋真宗尝迎“道宣佛牙”至开宝寺灵感塔供奉),宝塔整体雄伟壮观,巍峨挺拔,结构坚固,底层是宋代比较流行的莲花座造型,塔身全部用青砖砌成,呈八角形,塔高为45米, 底座直径为10米,共13层,充分体现了宋代建筑风格,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尤其是第三层飞檐下饰莲花宝座,更体现了太子灵踪塔在佛塔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塔体东、西、南、北各设一券门佛龛,龛内供奉佛像,北面龛门为拜塔引路甬道,有螺旋式台阶达于塔顶,塔刹呈葫芦状,上置相轮,符合《大般涅盘经后分·遗教品第一》的记载 佛告阿难:佛般涅盘,荼毗既讫,一切四众收取舍利,置七宝瓶。当于拘尸那伽城内四衢道中起七宝塔,高十三层,上有相轮,一切妙宝间杂庄严,一切世间众妙华幡,而严饰之。四边栏楯,七宝合成,一切装校,靡不周遍。其塔四面,面开一门,层层间次,窗牖相当,安置宝瓶如来舍利,天人四众,瞻仰供养。 1938年,日本侵略者炮轰宝相寺、血洗黄安街,千年古刹夷为平地,塔刹相轮遭劫;1947年内战,塔身受到炮弹重创;文革初期,塔基台栏楯被盗挖破坏;七十年代初,裸露的塔基清理后用水泥裙保护起来,地宫宝藏幸运躲过了那个疯狂年代。直至1994年修塔、剔除水泥裙时,才意外发现了塔基底部的地宫入口。此后这一石破天惊的发现轰动世界。在塔宫内发现了金棺、银椁、佛牙、舍利、跪拜式捧真身菩萨等141件佛教圣物,同时还有九百余颗佛舍利同时出土——被中国佛教协会认定为“数量最大的佛舍利发掘”;出土的水晶舍利瓶和玻璃舍利瓶均为外国进贡的舶来精品,是当年皇家供养佛舍利的珍宝;发现的“双膝跪姿捧真身菩萨”是专门用来供奉佛牙的特别造像,著名学者、佛学家周绍良先生认为:菩萨呈跪姿,在佛教史上还是唯一的发现 规模 宝相寺景区占地1240亩,主要景观有:苦海、菩提树、须弥山、宝相寺、地宫、太子灵踪塔、琉璃境界透彻卧佛、蓝毗尼园、菩提伽耶、鹿耶苑、南海、观音院、东海、东瀛佛教、东方三圣、佛教文化博物馆、塔林、西方三圣、舍卫城、阿育王柱、南传佛教文化、藏传佛教,在景区内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四个方向有佛祖四大护法天王,即持国天王、多闻天王、广目天王、增长天王。 宝相寺景区特点宝相寺的景观很有特点。它以寺附崖窟,高峻险奇,令人难以忘怀。山腹的大殿依崖而建,每天雨天,山水四漫,飞瀑直下,直落寺前天井。如遇晴天,则蓝天白云石势惊天。崖上布满题刻诗章:“南州灵岩”、“眼中有宝”、“佛都”、“片云何处”、“非人间”等等。从第二层盘旋而上,至第三层,无房,仅有石洞,山水滴喀,汇为小池。第四层,有阁内塑像,阁前有石香炉,有矮栏,凭栏下视,老立虚空。从这里至上边一层,虽仅有五六十米,却都是陡险的猿径鸟道,基本上是缘岩凿石为旺,斗折蛇行。 为了便于攀登,有人在最需要攀附的地方凿了一个个小石窝,让游人好抠住它用力往上攀。游者多,长久磨,小石窝多已光滑。往上攀完石壁,再过一段线岩壁凿成的横路,须提心吊胆,侧身扶岩往前移,才到较宽的地方。这里有一小阁,内塑观音。临阁俯视,深渊冥冥,令人头晕目眩,不敢轻越半步;右上方危崖顶上,还有一座石塔,但已无路可上,只能到此止步。整堵岩石,层层叠叠,号称四台,虽有夸张,但层数的确很多。建有殿阁者,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险绝幽奥的宝相寺,始建于元代。原名“祝延”,与鸡足山的“祝圣”寺同为伯仲。 据《重建石宝山祝延寺碑记》载:因寺周“灵泉结乳,怪石磊磊,作仙佛相,鸟兽相,钟鼓琳琅相,种种天成”,改名为宝相。雍正乙卯(1735年)江西人高为阜曾为该寺作一联:飞岩万状俯层台,觑灵秀幽奇,谁云宇内无西竺;峭壁千寻攒叠阁,睹郁葱光怪,始信人间有洞天。 宝相寺 额为“何处得来”。现在的寺庙是50年代开始陆续建造的。除大殿外,岩窟中还有殿阁七所,它人与岩窟结为一体,蔚为壮观。由于宝相寺风光独特险奇,每当农闲季节,当地群众成群结队,邀朋呼友,上山游玩,连七八十岁的老人,也要在子孙们的搀扶下,看看它秀丽的容貌。每年秋季的石宝山歌会在这里举行,届时,成千上万的青年男女到这附近弹琴对歌,倾吐心曲,饱览名胜,清净的山野便成了白族欢歌的海洋。那浓荫覆盖的辽阔山野,也成为青年们的“佛地洞天”了。宝相寺以其奇峰、典阁、泉瀑、歌会编织成一幅民族画卷。太子灵踪塔:建于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2年建成,距今891年。宝塔为八角砖塔,底层呈莲花状,整体宏伟壮观,巍峨挺拔,充分体现了宋代建筑风格,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1977年公布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 汶上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该地在殷商(公元前17世纪初至前11世纪)称厥国,周代(公元前11世纪至 宝相寺 前256年)称中都邑,公元1208年,因汶水在上(北),更名为汶上。汶上历史文化非常丰厚。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公元前501年初仕中都宰。公元742年,诗仙李白漫游中都,留下了《别中都的府兄》等脍炙人口的诗篇。汶上现存有许多名胜古迹,汶上发掘的北辛文化遗址和细石器文化群距今约1万-1.5万年。文庙建筑群,始建于唐代,堪与曲阜孔庙媲美。县城西北隅的宝相寺是从唐朝始建的千年古寺,历经千载香火不衰,成为帝王将相、名流墨客礼佛观光的风水宝地,是齐鲁大地上的古寺名刹。 灵踪塔 其标志性建筑是寺北端的太子灵踪塔,1994年3月15日,在葺修塔体时,在塔宫内发现了佛骨、佛舍利等141件佛教圣物,经专家鉴定均为国家一级文物。佛教文物的出土,轰动了中国,震惊了世界。佛骨、佛舍利珍藏在石匣内,有金棺、银椁层层相套,银椁由银条封箍,上放水晶牟尼串珠,黄绢覆盖,金棺安放在精美的银座上,前后有银菩萨、水晶瓶七宝净水瓶、跪拜式捧真身菩萨等。宫室南壁、四壁各有墨书题字,石匣上刻有铭文,此为瘗藏佛教圣物的时间和人证。 发展 面世正值1994年3月15日,与瘗藏时隔整整882年,适合佛教界阴入阳出之说。1994年6月3日,新华社以“汶上将成为第二个法门寺”为题,用六种文字向海内外播发了消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自此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前后,有“佛光”奇观显现,为太子灵踪塔增添了更加神秘的色彩,参拜僧俗络绎不绝,每年吸引20多万中外游客前来礼佛观光,并呈逐年增多之势。另有国家一级文物“文殊般若碑”被存放在新建的百米碑廊中。 恢复 自1995年起,宝相寺开始恢复建设,现已建成供奉殿、中都博物馆(佛教圣物展示馆)、碑廊、地宫、僧院、浮雕牌坊,依照中都佛苑景区规划作为中轴核心的宝相寺,自南而北依次为大门、照壁、苦海普渡、天王殿、大雄宝殿、僧舍、地宫、碑亭、太子灵踪塔、世界广场、琉璃涅盘透彻佛、十二大弟子像等,现在大雄宝殿也开始施工,其它景点项目已在运筹之中。汶上东北部的水牛山摩崖石刻,向为书法家所欣赏。 宝相寺与石钟寺石窟,同在石宝山上,相距约6公里。它是石宝山又一诱人的去处。由剑川出发,向西 宝相寺 南行约22公里,在明涧哨下车登山,约一公里半,见绿树丛中,寺庙隐约,这是海云居。滇著名高僧大错和尚曾有“白云千万缕,一片即为居”的诗句。这大概是“海云居”寺名的来由。该寺格局较小,但剑湖远环,岗峦起伏,丽江玉龙雪山遥遥在望,四山苍翠。寺门有康熙时新安黄元培题联云:剑海开明镜,雪山列画屏。额日:雪岭在望。联语虽短,却如实地概括了当地的景观特色。 门的左侧,有石宝山的高僧寂定、普联和尚基,葫芦塔形,造型精美,保存完好。从墓侧入山,渐行渐深,愈深景观愈好。至一山青口,有石坊矗立,为宝顶寺(又名慈云寺)山门。额日:“路接慈云”。这座山的岩石一层层,一叠叠。路旁清泉淙淙,大树伸技遮阳,群鸟调嫩,不绝于耳。沿山青行约3公里,至宝相寺山门,也是一石坊,额目:“名山仙境”。进坊,过小石桥,入丛林,上陡坡,在林荫中攀援而上,行约数百米,便见危崖耸峙,峨崖层叠,高数百米,岩舌长伸,崖层间嵌有建筑精巧、五色彩绘的殿阁,这便是宝相寺。 因建筑奇险,被誉为“云南的悬空寺”。为明正统年间鹤庆土知府高伦所建,初为道观,后来佛教兴盛,除玉皇阁外,大多庙宇均祀佛像,成为一个佛道合流的场所。寺建在佛顶山高耸险峻的悬崖上,盘岩层叠,云回雾拥,层层建楼,令人目眩心骇。 宝相寺坐西朝东,由箐底入石坊后,沿山凹的石阶登山,进山门而至天王殿、大雄宝殿均层层升高,弥勒殿与玉皇阁则凌空建造在深凹的崖窟内,凿石抬梁,有欲附不附之险,需从左右攀岩扶壁方能到达,从天梯上九十九级可登金顶,有石塔、“石宝灵泉”及金顶寺,登高览胜,趣味无穷。每年秋季的石宝山歌会在这里举行,届时,清静的山野成了白族欢歌的海洋。宝相寺以它的奇峰、典阁、泉瀑、歌会等编织成一幅动人的民族画卷。 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塔现已被评为AAAA景区,宝相寺历经千载香火不衰,成为帝王将相、名流墨客礼佛观光的风水宝地,是齐鲁大地上的古寺名刹。 建筑规模山东汶上宝相寺宝相寺景区占地1240亩,主要景观有:苦海、菩提树、须弥山、宝相寺、地宫、太子灵踪塔、琉璃境界透彻卧佛、蓝毗尼园、菩提伽耶、鹿耶苑、南海、观音院、东海、东瀛佛教、东方三圣、佛教文化博物馆、塔林、西方三圣、舍卫城、阿育王柱、南传佛教文化、藏传佛教,在景区内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四个方向有佛祖四大护法天王,即持国天王、多闻天王、广目天王、增长天王。 其它相关汶上宝相寺始建于唐朝,原名昭空寺,宋真宗封禅泰山时驻跸汶上,御赐昭空寺为宝相寺。历经千年,香火不衰,成为帝王将相、名流墨客礼佛观光的风水宝地,是齐鲁大地上的佛寺名刹,寺中文物古迹历经千百年沧桑,至今仍保存完好。1994年3月15日,在葺修宝相寺塔时,与塔宫地宫内发现佛祖释迦牟尼真身佛牙、舍利等佛教圣物141件,轰动了全国,震惊了世界,使宝相寺在国内外享有“第二法门寺”之美誉。寺中现存佛塔一座,为8角13层楼阁式砖塔,底层东、西、南各一券门佛龛,原有佛像。塔高41.5米,精工细作,古朴典雅,造型优美而雄伟。北向群圆拱门,可通塔内。五层以上四面辟洞门。塔层外檐饰斗拱,上承圆椽连檐,皆作蝉肚形。惟四层外檐环雕大型莲花宝座,莲花瓣长宽各达0.3米,形成高大端庄的平座。塔内设螺旋阶梯直达顶层。整个塔身自下而上逐层收敛,顶置黄琉璃圆葫芦塔刹,金光闪闪,故有“黄金塔”的美称。佛教圣物出土后,每年农历3月15日都开展朝拜圣物的重大佛事活动,吸引众多佛界人士及游客前来朝拜。宝相寺供奉殿现供奉释迦牟尼檀木贴金大佛、青石彩塑十八罗汉。塔宫面积80平方米,塔宫深处供奉释迦牟尼真身佛牙。 佛都圣迹珍宝馆陈列了汶上从远古至民国时期汶上境内发现的历代文物和太子灵踪塔塔宫内发现的石匣、舍利、金棺、银椁、释迦牟尼珠、捧真身菩萨、水月观音、七宝净水瓶、水晶净瓶等圣物。碑廊中有汶上历代著名碑刻。太子灵踪塔佛光是宝相寺一大奇观,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前后宝相寺太子灵踪文化节人山人海,佛教信徒、游客云集,静观佛光显现。 景点级别:AAAA 门票价格:50元/人 自然景观:山岭,沼泽,湿地,河谷,乡野,海滨,海域,岛屿,泉潭 适合人群:家庭,个人,情侣,公司,朋友,小孩,老人 最佳时间:一月,二月,三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出游方式:旅游专线车,火车,游船,飞机 景区类型:历史文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