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岱崮地貌
释义

“岱崮地貌” 岱崮地貌是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过去在地貌学上称之为“方山”,人们通常叫做“崮”。“崮”的顶部平展开阔,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缓,远处观望,像是戴着平顶帽子的山头。“崮”的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纪灰岩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区经过侵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地质作用,形成了现在外表呈圆形、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以下陡坡逐渐由陡到缓的崮,多呈驼、帽、桌和鸡冠等形态。

岱崮地貌—“方山”

介绍

“岱崮地貌”成为我国继“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喀斯特地貌”之后的新的岩石地貌类型。

成因

“崮”的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纪灰岩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区经过浸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动力作用,形成了现在外表呈圆形、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以下陡坡逐渐由陡到缓的崮,多呈驼、帽、桌和鸡冠等形态。 这种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地貌类型,在世界地质学上,并不为绝大多数地理专家和学者认知。

岱崮地貌—奇崛、云漫之美

在亿万年的地质演变中, “崮”这种独特的地质形态,称的上是一个惊人的奇迹。

亿万年来“崮”宛若世外桃源、恍若如精灵居所,不被世人所认知,而等到“崮”这种奇崛的形态一个个如花朵般宛如仙子映入你的眼帘时,你除了赞叹和惊奇,可能带给你更多的还有激动。。。。。。

秋、冬季节,“崮”也会忽然带给人类一种大漠荒凉之美,丘陵上一个个美丽的“花骨朵”—崮、落叶、斜阳、山头尖角,处处给人以云漫之美。夏日近了,雷雨过后,更是让人宛如置身幻境、桃源世外!

岱崮地貌钟灵毓秀、造化天工,一个个神奇的方山形态,造就了无数奇绝美景,仿佛上天赐给人类的一个个光芒惊目的神奇明珠。

岱崮地貌—坐落于山东临沂市蒙阴县境内岱崮镇,分布了30多座“崮”,数量多,造型美,分布密集,在我国造型地貌中首屈一指,在世界造型地貌上也十分罕见。

地貌分布—蒙阴·岱崮

“崮”主要分布在蒙阴、沂水、沂源等鲁中南山区,较为知名的有上百座,有“沂蒙72崮”之说,形成了美丽的沂蒙“崮”群。在临沂市蒙阴县岱崮镇就分布了30余个“崮”,数量多,造型美,分布密集,在我国造型地貌中首屈一指,在世界造型地貌上也十分罕见。 抱犊崮、吴王崮、孟良崮、纪王崮、岱崮、板崮、卧龙崮和唐王崮等是典型崮群。

地貌研究—中国奇葩、世界独秀

2007年8月21日,“中国岱崮地貌”论证会在蒙阴县召开。会上,由北京大学教授崔之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杨逸畴、青岛大学教授孙文昌等7位全国权威地质地貌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一致同意命名“岱崮地貌”,并列为继“张家界地貌”、“喀斯特地貌”、“嶂石岩地貌”、“丹霞地貌”之后的中国第五大造型地貌。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首都山区新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义丰带领课题组,在进行北京山区与鲁中南山区生态与新农村发展对比研究中,发现了“崮”这一独特的造型地貌。随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组成课题组,对全国崮型地貌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且深入岱崮山区进行了实地考察。一致认为,“崮”在中国北方个别地方虽有分布,但比较分散,地貌特征不明显,而我县岱崮镇在方圆十公里内就聚集了30余个崮,具有分布集中、类型齐全、造型秀美的突出特点,是中国崮型地貌最典型的区域,在我国造型地貌中比较稀缺,在世界造型地貌上也属罕见。因此,以岱崮镇名命名此类地貌为“岱崮地貌”。“岱崮地貌”崮群植被多为麻栎林和刺槐林,天然林和次生天然林较少,人工林和半人工林较多,植被发育状况一般,处于森林植被演替早期,若保持现状,该区域崮群植被都能朝向以麻栎林为主的落叶阔叶林群落演替。

岱崮地貌”典型特征为崮顶四周陡峭,与崮体存在明显断层,崮顶较为封闭,受“岛屿”面积影响,崮群外围区植被发育优于核心区,崮顶植被发育优于崮坡。首次发现约0.04 km2的大果麻栎群落野外存活种群,并开展种群研究,采集到株高187 cm、茎长80 cm、茎径4 cm的崮区内个头最大的黄精。

岱崮地貌全揭秘 在沂蒙山区,随处可见一些姿态奇特的山峰。呈圆形的顶部平展开阔,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坡度由陡到缓。崮的荟萃簇集之地,首推临沂市蒙阴县岱崮镇,在这方圆不足百平方公里的地方,居然有南、北岱崮,大、小崮,水泉崮,龙须崮等三十余座崮。

“崮”这种地理形态近日被地质地貌专家们认定为一种新的岩石造型地貌——“岱崮地貌”。崮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何要以“岱崮”命名?记者采访了为崮“取名”的地貌专家。

这里的方山很独特

“这里的‘方山’太典型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义丰告诉记者,今年春天,他一到岱崮镇,就被几十座方山吸引住了。

这种被当地人称为“崮”的方山,张义丰并不陌生。他几年前就开始关注这种独特的地形,但数量这么多、造型这么美的崮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崮的顶部平展开阔,崮顶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坡度由陡到缓。放眼望去,若狮、若豹、若龙,似游、似腾、似飞。方山下面是一片片果园,果园的尽头是一户户农家。

“这不就是我寻找的东西吗?”张义丰当时来临沂的目的是做山区发展典型研究。看到岱崮的群崮后,他眼前一亮,一头扎进对崮的研究中。

“岱崮”堪比喀斯特

回到北京,张义丰等人就组成了课题组。课题组历时五个月,六次深入沂蒙山区,通过实地考察和吸收众多学者的地貌研究成果,提出了“岱崮地貌”一说。

课题组还把“岱崮地貌”与我国几种主要造型地貌中的“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喀斯特地貌”进行对比研究。

“岱崮地貌”的说法提出后,得到了地质地貌学术界的广泛响应。由全国地质地貌权威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一致通过评议,把“崮”这种地貌正式命名为“岱崮地貌”。

“岱崮地貌”是经亿万年地质演化而形成的地质构造和岩石,属于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专家们指出,“岱崮地貌”不仅具有科学研究功能,还集风景旅游、生态旅游、农业旅游和文化旅游于一体,具有多种功能的开发价值。目前,蒙阴县岱崮镇已经制定了详细的保护和开发规划,把“岱崮地貌”风景群作为特色旅游目的地进行培育。

垒房子的石头里竟有三叶虫化石

在崮顶采访,记者发现,不少人家用来垒房子的石头上,竟然有三叶虫化石!

据专家介绍,在距今5亿-6亿年寒武纪时代,沂蒙山区还沉浸在汪洋大海之中,海底有一个个突起的山地。风吹雨打,河流摆动等外力作用无时不在侵蚀着山地,经过千万年之后,逐渐降低成平原。

当平原再遇地壳抬升时,再次被抬起,形成平顶的山地,从而进入新一轮侵蚀循环。崮就是新一轮侵蚀循环的残留物,平坦崮顶就是平顶山地的遗存,崮顶高度可以代表古平原的抬升高度,隐含了地壳抬升运动的重要信息。

岱崮辖区内有山崮三十余座。其中下寒武系地层115.6平方公里,该地层分布广,出露全,厚度大,富水性好,为华北地区罕见。当地居民曾多次在崮上的石头里发现三叶虫化石。

原生态之美-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岱崮地貌的美,处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近年来,人类对大自然与生态环境的日益关注,使得这种罕见的、未被现代人所挖掘的原生态之美逐渐的浮现出来。而追求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永远是藏在人类灵魂深处的美好情感。。。。。。

岱崮地貌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净化自我灵魂,接近大自然的最好居所,使我们的灵魂在喧嚣的、纷纷扰扰的世界中找到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心灵栖息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6: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