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帻 |
释义 | 帻(1) 帻 zé (2) (形声。字从巾,从责,责亦声。“责”本指“利息”,转指“欠债”。“巾”指头巾。“巾”与“责”联合起来表示“作为欠债标志的头巾”。本义:欠债者戴的头巾。转义:一般人戴的头巾) (3) 同本义(包裹着头,中间露出头发,帻前高后低,然后加冠) [turban] 元帝额有壮发,不欲使人见,始进帻服之。――蔡邕《独断》 文武官皆免冠著帻。――《晋书·舆服志》 (4) 又如:丧帻;帻梁(古代包头的头巾) (5) 犹冠。类似帽子的东西 [hat] 乃有秋花实,全如鸡帻丹。――宋·梅尧臣《鸡冠》 (6) 又如:帻巾(头巾) 帻 (帻) zé ㄗㄜˊ 古代的头巾。 郑码:LICL,U:5E3B,GBK:E0FD 笔画数:11,部首:巾,笔顺编号:25211212534 帻在古代常在冠下,或单用。 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 帻在我国古代是文武百官平民百姓都可以戴的首服,只是为官的在商超行公时候要与冠配在一起用,单戴帻往往是家居时候。先秦时帻只是武士的头箍,系在前额防止头发披散挡住视线妨碍战事。之后演变为较宽并缠裹住头。汉前称帻,汉后由于种类增加而称某某帻。照今看来,汉后的帻实为巾的一种特殊形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