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蓼蓝(靛蓝) |
释义 | 基本信息来源搂蓼科植物蓼蓝(靛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 的地上部分。 形态一年生草本,高50~80cm茎圆柱形,淡紫红色,下部节处生须根。单叶互生。花序穗状,顶生或腋生,花淡红色,密集;花被5深裂。瘦果卵形,具3棱,黑褐色,含种子1枚,包于宿存的花被内。 分布多栽培或半野生状态。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山东、湖北、四川、贵州、广西及广东等省区。 采制一年可采集2次,5~6月采第一次,8~9月采第二次。割取地上部分,去杂质,切段,晒干。 成分青黛中含靛玉红、靛兰约3%~7%、色胺酮、青黛酮、异靛兰、N-苯基-α萘胺、虫漆蜡醇、β-谷甾醇。 应用药理靛玉红对小鼠白血病的抑制率较高,对大鼠瓦克瘤256,皮下和腹腔注射200mg/kg共6~7天,抑制率分别为47%~52%和50%~58%,灌胃500mg/kg,抑制率为23%~33%,皮下注射200mg/kg2次,可延长荷大鼠瓦克瘤腹水型大鼠生存时间43%,对小鼠肺癌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还能提高正常和带瘤动物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功能,提示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而发挥抗癌的作用。 临床用于治疗白血病、骨髓瘤、颌窦癌等。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青黛每次0.9~1.5g,吞服或冲服,日服3次。如青黛鳖甲汤:青黛、鳖甲各62g,生地32g,龟板、生牡蛎、太子参、生山药、地骨皮各31g,鸡内金、丹皮、赤芍各12g,当归、炮山甲各15g,红花、广木香各9g,甘草3g研末,炼蜜为丸,每丸9g,日服4~6丸。以此方剂配用马利蓝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6例,治疗生存10年以上3例,6~9年8例,5~6年14例,3~5年9例,不足3年2例。以靛玉红治疗慢性细胞白血病314例。完全缓解82例(26.1%),部分缓解105例(33.4%),进步87例(27.8%),无效40例(12.7%)。达最佳疗效时间平均66.1~70.2天,最佳疗效剂量10.43~14.16g。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