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菝葜
释义

菝葜出自《名医别录》:菝葜,菝葜科,生山野,二月,八月采根,暴干。陶弘景:此有三种,大略根苗并相类,菝葜茎紫短小,多细刺,小减萆薢而色深,人用作饮。《唐本草》:陶云三种相类,非也。萆有刺者,叶粗相类,根不相类,萆薢细长而白,菝葜根作块结,黄赤色,殊非狗脊之流也。《本草图经》:菝葜,近京及江,浙州郡多有之。苗茎成蔓,长二,三尺,有刺。其叶如冬青,乌药叶,又似菱。

概述

菝葜,攀缘状灌木。高1-3m。疏生刺。根茎粗厚,坚硬,为不规则的块根,粗2-3cm。叶互生;叶柄长5-15mm,约占全长的1/3-1/2,具宽0.5-1mm的狭鞘,几科都有卷须,少有例外,脱落点位于靠近卷须处;叶片薄革质或坚纸质,卵圆形或圆形、椭圆形,长3-10cm,宽1.5-5(-10)cm,基部宽楔形至心形,下面淡绿色,较少苍白色,有时具粉霜。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生于叶尚幼嫩的小枝上,具十几朵或更多的花,常呈球形;总花梗长1-2cm,花序托稍膨大,近球形,较少稍延长,具小苞片;花绿黄色,外轮花被片3,长圆形,长3.5-4.5mm,宽1.5-2mm,内轮花被片,稍狭。雄蕊长约为花被片的2/3,花药比花丝稍宽,常弯曲;雌花与雄花大小相似,有6枚退化雄蕊。浆果直径6-15mm,熟时红色,有粉霜。花期2-5月,果期9-11月。园林用途:菝葜果色红艳,可用于攀附岩石、假山,也可作地面覆盖。本植物的叶(菝葜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植物形态

常绿攀缘状木质藤本,根茎横走地中,呈不规则的弯曲,肥厚,质硬,其上疏生须根,茎硬,节处弯曲,长0.7~2米以上,有倒生或平出的疏刺.叶互生,革质,圆形或广椭圆形,叶片长5~7cm(厘米),宽2.5~5cm(厘米),先端钝,基部圆形或阔楔形,有时近心脏形,3~5脉,有柄,全缘,背面绿色,叶柄长4~5mm(毫米),沿叶柄下部两侧扩大成翼状,托叶线形或成卷须状.花单性异株,黄绿色,腋生伞形花序,花萼3枚,花瓣3片,雄蕊6枚,雌花花被与雄花相同,退化雄蕊成丝状,子房上位,3室.浆果球形,熟时红色.

药品简述

药名:菝葜

汉语拼音:BáQiā

英文名:ChinarootGreenbierRhizom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milaxchinaL.

别名:金刚刺、金刚藤、乌鱼刺、铁菱角、马加勒、筋骨柱子、红灯果、金刚根、金刚骨、山梨儿、铁刷子、铁菱角、金刚刺、金刚头、假萆薢、山菱角、霸王力、沟谷刺、金巴斗、豺狗刺、马甲、硬饭头、冷饭头、龙爪菜、普贴、鸡肝根、路边刷、鲎壳刺、铁刺苓、饭巴铎、冷饭巴、金刚鞭、马鞍宫、马加刺兜、马加勒。

性味:甘、酸,平。

归经:肝经;肾经。

功能:祛风利湿;解毒消痈。

主治:性味甘、酸、平,无毒.主风湿痹痛;淋浊;带下;泄泻;痢疾;痈肿疮毒;顽癣;烧烫伤;解毒,驱风,疮科要药,有发汗,驱风,利尿及治淋病,癌症,消渴症的功用.叶捣烂外稃治恶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肠,10-30g;或浸酒;或入丸、散。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林下灌木丛中、路旁、河谷或山坡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台湾等地。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菝葜SmilaxchinaL.的根茎。其叶也入药。

采收储藏: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或用盐水浸泡数小时后蒸熟,晒干。夏季采叶,晒干。

炮制:将原药用清水浸洗,润透,切成薄片,晒干。

用药禁忌

《本草经疏》:忌茗、醋。

化学成份

根含菝葜素(smilaxin),异内杞甙(isoengeletin),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山柰素(kaempferide),二氢山柰素(dihydrokaempferide),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ylglucoside),薯蓣皂甙的原皂甙元A(prosapogenin A of dioscin),薯蓣皂甙(dioscin),纤细薯蓣皂甙(gracillin),甲基原纤细薯蓣皂甙(methylprotogracillin),甲基原薯蓣皂甙(methylprotodioscin)等。新替告皂甙元-3-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甙(neotigogenin-3-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新替告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1→4)-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甙{neotigogenin-3-O-β-D-glucopyranosyl-(1→4)-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伪原薯蓣皂甙(pseudoprotodioscin),异娜草皂甙元-3-O-α-L-吡喃鼠李糖-(1→2)-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甙{isonarthogenin-3-O-α-L-rhamnopyranosyl-(1→2)-O-[α-L-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e},薯蓣皂甙元(diosgenin)。

药物分析

方法名称:菝葜-薯蓣皂苷元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应用范围:该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菝葜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百合科植物菝葜Smilax china L.的干燥根茎。

方法原理:该品加乙醇在索氏体取器中加热回流,回收溶剂浓缩加盐酸加热回流,冷却液加石油醚振摇,提取液蒸干,残渣加乙腈溶解并定容,摇匀,滤过,续滤液进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离,用紫外吸收检测器,于波长203nm处检测薯蓣皂苷元的吸收值,计算出其含量。

试剂:

1. 乙腈

2 .乙醇

3 .盐酸

4 .石油醚

仪器设备:

1 仪器

1.1 高效液相色谱仪

1.2 色谱柱

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理论塔板数按薯蓣皂苷元峰计算应不低于8000。

1.3 紫外吸收检测器

2色谱条件

2.1流动相:乙腈 水=90 10

2.2检测波长:203nm

2.3柱温:35℃

试样制备:

1. 称取供试品精密称定该品粉末(过二号筛)8g,为供试品。

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薯蓣皂苷元对照品适量,加乙腈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

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该品粉末(过二号筛)约8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醇适量,浸渍过夜,加热回流至提取液近无色,回收溶剂至约100mL,加盐酸16mL,加热回流水解2小时,冷却,用石油醚(60~90℃)振摇提取4次,每次40 mL, 合并提取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乙腈溶解并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乙腈至刻度,摇匀,滤过,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操作步骤: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20m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用紫外吸收检测器于波长203nm处测定薯蓣皂苷元(C27H42O3)的峰面积,计算出其含量。

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版,一部,p216。

药理作用

1、利尿,解毒作用:煎剂对犬急性利尿实验,不能使尿量增加,对急性汞中毒大白鼠亦无利尿作用,但能使尿中排汞量略增加,对正常家兔及急性汞中毒家兔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均无明显影响。

2、抗锥虫作用:25%与50%的煎剂,不论灌胃或腹腔注射,均能暂时抑制马疫锥虫的繁殖,延缓小白鼠的死亡时间,但不能清除血中锥虫使小白鼠得以治愈。不论灌胃或注射均使小白鼠出现鼓肠。前者与马齿苋合用疗效增加,副作用减少,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菝葜水煎液6%浓度,醇浸液3%浓度,平板法试验对炭疽杆菌有抑菌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外科急性感染。菝葜根1斤切碎,甘草25克,水煎两次,滤液合并文火浓缩至1000毫升左右,菝葜根浓度相当于50%。每次50毫升,日服2次。门诊治疗疖痈67例,随访27例均获显效;蜂窝织炎、淋巴结炎、乳腺炎63例,随访48例,显效43例,效果不明显5例;腹部炎性包块、阑尾脓肿8例,随访7例,显效6例,效果不明显1例。

2、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取鲜菝葜根2斤,用乙醇提取法制成300毫升注射液,每安瓿2毫升。每次肌注2毫升,每日1次。治疗52例,痊愈15例,显效10例,好转23例,无效4例。

3、治疗牛皮癣。取菝葜根20~40克,用温开水1500毫升浸泡10小时,煮沸40~80分钟,每日分2~3次饭后服。治疗107例,痊愈(症状消失,皮损消失,或尚留几小块损害)13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皮损消退约60~80%)26例,有效(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失约30~60%,或皮损普遍变平、缩小,红色减退,鳞屑减少)46例,无效23例。痊愈病例停药后,部分有复发,但一般较轻,再服菝葜仍然有效。

4、治疗癌肿。菝葜取菝葜根块洗净、切片、晾干,每日用干品0.5~1斤浸入6~7斤水中,1小时后用文火煎煮3小时去渣,加入肥肉1~2两再煎1小时,约得煎液500毫升,于1日内多次饮服。适用于胃癌、食管癌、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鼻咽癌,其中以胃癌和食管癌效果较好。具有增进食欲、减少呕吐、疏通狭窄食管,以及利尿消肿、增强体力、提高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和一定的止痛安眠作用。据200例(病情轻重不一)的观察,约45%的患者可获得近期疗效,症状缓解;个别病例可获得根治;有的控制1年多,没有症状;少数病例肿瘤缩小,但多数未见变化。该品对脾胃虚寒体质者较为适宜;此类病人服药后,感到胃肠舒适,胀气减轻,食量增加,食道癌患者粘液涎沫明显减少。反之阴亏偏热体质者,服后常易引起口干、烦躁、便秘、尿赤、口粘膜破溃,或便血、胃肠道出血。故对应用放射治疗后引起的一系列热性反应不宜应用。实践中观察到,本药对消化道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对肠道粘膜发炎的充血、水肿有收敛作用。因此,应用于宫颈癌放射治疗后的直肠结肠反应,出现粘液血便者,有良好效果。由于该品含有皂素及鞣酸等杂质,对胃肠道粘膜有一定的刺激性,所以加用猪肉同煎以中和皂素及杂质,以免刺激胃肠引起恶心、呕吐。

常用药方

1、治关节风湿痛:铁刺苓、活血龙、山楂根各三钱至五钱。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2、治患脚,积年不能行,腰脊挛痹及腹屈内紧急者:菝葜净洗,锉之,一斛,以水三斛,煮取九斗,以渍曲及煮去滓,取一斛渍饭,酿之如酒法,熟即取饮,多少任意。(《补缺肘后方》)

3、治筋骨麻木:菝葜浸酒服。(《南京民间药草》)

4、治消渴,饮水无休:菝葜(锉,炒),汤瓶内碱各一两,乌梅二个(并核捶碎,焙干)。上粗捣筛。每服二钱,水一盏,瓦器煎七分,去滓,稍热细呷。(《普济方》菝葜饮)

5、治小便多,滑数不禁:金刚骨为末,以好酒调三钱,服之。(《儒门事亲》)

6、治下痢赤白:金刚根和好腊茶等分,为末,白梅肉丸如鸡头大。每服五丸至七丸,小儿三丸。赤痢甘草汤下,白痢乌梅汤下,赤白痢乌梅甘草汤下。(《履巉岩本草》)

7、治沙石淋:菝葜二两。捣罗为细散。每服一钱匕,米饮调下。服毕用地椒煎汤浴,连腰浸。(《圣济总录》菝葜散)

8、治乳糜尿:楤木(鸟不宿)根、菝葜根茎各一两。水煎,分早晚二次服。(《全展选编·传染病》)

9、治食道癌:鲜菝葜一斤。用冷水三斤,浓缩成一斤时,去渣,加肥猪肉二两,待肥肉熟后即可。此系一日量,分三次服完。(《中草药治肿瘤资料选编》)

10、治赤白带下:菝葜半斤,捣碎煎汤,加糖二两。每日服。(《江苏药材志》)

11、治流火:铁刺苓煎汁与猪脚煮食,或配土牛膝二钱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文献论述

1、《别录》:主腰背寒痛,风痹,益血气,止小便利。

2、《日华子本草》:治时疾瘟瘴。

3、《品汇精要》:散肿毒。

4、《纲目》:治消渴,血崩,下利。

5、《本草原始》:利小便。

6、《医林纂要》:缓肝坚肾,清小肠火,化膀胱水。治恶疮,毒疮,虫毒。

7、《南京民间药草》:化痰止咳。浸酒服,可治筋骨麻木。

8、《福建民间草药》:治疝气。

9、《江苏植药志》:泡酒服治心头痛。

10、《浙江民间草药》:治流火。

11、《四川中药志》:清热,除风毒。治崩,带,血淋,瘰疬,跌打损伤。

12、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除湿。治腰腿疼痛,风湿性关节炎,肠炎腹泻。

13、江西《中草药学》:解毒祛风,为疮痈要药。治历节痛风,肌肉麻痹,食道癌,牛皮癣。

14、《纲目》:菝葜,气温味酸,性涩而收,与萆薢仿佛。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根茎扁柱形,略弯曲,或不规则形,长10-20cm,直径2-4cm。表面黄棕色或紫棕色,结节膨大处有圆锥状突起的茎痕、芽痕及细根断痕,或留有坚硬折断的细根,呈刺状,节上有鳞叶;有时先端残留地上茎。质坚硬,断面棕黄色或红棕色,粗纤维性。气微味,味微苦。以根茎粗壮、断面色红者为佳。产于江苏的较细而长,俗称"金刚鞭";产于浙江的较粗壮,俗称"铁菱角"。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浅棕红色。

① 淀粉粒类圆形或半圆球形,直径5-30μm,脐点点状、裂缝状或飞鸟状;复粒较少,2-4分粒组成。

② 石细胞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淡黄色或红棕色,类圆形、长椭圆形、类方形或不规则形,直径40-195μm,壁厚8-45μm,木化,孔沟明显,胞腔较小,有的含红棕色物。

③ 短纤维易见,淡黄色长方形或短梭状,壁微木化。

④ 草酸钙针晶长75-140μm,偶有成束存在于粘液细胞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5:5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