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茌平尚庄遗址 |
释义 | 茌平尚庄遗址茌平尚庄遗址位于茌平县城西尚庄村东20米 处隆起的土岗上,为大汶口、龙山文化遗址,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东西长300米 ,南北宽250米 ,面积7. 5万平方米。1975年秋和翌年春,山东省博物馆和聊城地区文化局组织人员先后对遗址进行局部发掘,揭露面积1120平方米 。遗址文化层堆积厚2~5米,共分为6层。根据地层叠压及遗迹间打破关系,遗址的文化遗存分为3期:第一期属大汶口文化,发现墓葬17座,全系长方形土坑竖穴墓葬,出土随葬品102件,主要有铲、斧、纺轮等石器和部分骨器、蚌器、陶器;第二、三期属山东龙山文化,遗物包括生产工具316件,其中以蚌、骨、石、陶质料器最多,角、牙器极少,主要器型有斧、铲、锛、刀、凿、矛、镞、纺轮、锥、镰、网坠等。生活用具947件,绝大部分是陶器,以夹细砂为主,泥质次之,器表以素面最多。常见纹饰有篮纹、方格纹、弦纹、附加堆纹、划纹等。器型主要有鼎、鬶、鬲、罐、盆、瓮、杯等。该遗址遗迹、遗物丰富,为探讨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分布、类型和分期以及邻近诸原始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史料。 1994年底,山东省考古研究所、聊城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及茌平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该遗址进行实地勘探,在此发现一龙山文化时期古城,平面呈圆角方形,面积3万余平方米。龙山文化城址的发现,对研究中国文明起源、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等史学课题,具有重大意义。 大汶口文化,因首先发现于山东省泰安县大汶口而得名,其分布范围北濒渤海、南抵苏皖、西进河南,始自公元前4300年,到公元前2500左右发展成山东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的陶器特征明显,发现的许多刻划符号被认为是古老的象形文字。大汶口文化时期社会已产生严重的贫富分化,私有制逐渐形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