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芙蓉菊 |
释义 | 芙蓉菊基本信息种中文名:芙蓉菊 种拉丁名:Crossostephium chinense (Linn.) Makino 种别名 :香菊,玉芙蓉,千年艾,蕲艾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属中文名:芙蓉菊属 属拉丁名:Crossostephium 亚族中文名:菊亚族 亚族拉丁名:CHRYSANTHEMINAE O.Ttoffm. 族中文名:春黄菊族 族拉丁名:ANTHEMIDEAE Cass. 亚科中文名:管状花亚科 亚科拉丁名:CARDUOIDEAE KITAM.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命名来源:(广州植物志)[Bot.Mag.Tokyo 20: 133. 1906] 中国植物志:76(1):131 形态特征半灌木,高10一40厘米,上部多分枝,密被灰色短柔毛。叶聚生枝顶,狭匙形或狭倒披针形,长2—4厘米,宽5—4毫米,全缘或有时3—5裂,顶端钝,基部渐狭,两面密被灰色短柔毛,质地厚。头状花序盘状,直径约7毫米,有长6—15毫米的细梗,生于枝端叶腋,排成有叶的总状花序;总苞半球形;总苞片3层,外中层等长,椭圆形,钝或急尖,叶质,内层较短小,矩圆形,几无毛,具宽膜质边缘。边花雌性,1列,花冠管状,长1.5毫米,顶端2—3裂齿,具腺点;盘花两性,花冠管状,长1.5毫米,顶端5裂齿,外面密生腺点。瘦果矩圆形,长约1.5毫米,基部收狭,具5(一7)棱,被腺点;冠状冠毛长约0.5毫米,撕裂状。花果期全年。 生长习性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喜爱充足阳光、不耐阴,不宜长期摆放室内。土质以有机质丰富的疏松壤土为佳。生长期间每月追施含营养元素全面的肥料1次。生育期适宜温度为20~32摄氏度。本种植物具有耐热、耐旱、耐大风、耐碱的特性,不耐水渍。由于它不耐寒冷,华东地区及北方各省只能盆栽,温室越冬。 培育特点繁殖培育芙蓉菊繁殖可采用圈枝、播种和扦插法。圈枝在3~4月进行,此时华南一带降雨较多,空气温度大,在枝条成熟部位环状切除茎上的皮,轻轻刮去形成层,~3天后用泥浆包裹伤口,外包塑料纸,待新根生出后,可剪断枝条,脱离母株,单独栽培;播种繁殖通常在4~5月进行。一般采种后即行播种,大约2周后可发芽。在幼苗阶段最忌骤雨侵袭,往往造成全部幼苗毁于一旦。苗期防雨成为育苗阶段成败的关键,莫等闲视之;扦插法以春、秋季为适期。芙蓉菊生长缓慢。大苗比较粗生,易于管理,平时不需修剪,只有当植株老化开花时,才需及时修剪,去除花蕾,以保持球面状银白色的株型。 产地分布产我国中南及东南部(广东、台湾),中南地区时有栽培。中南半岛、菲律宾、日本也有栽培。 用途岭南民俗以芙蓉菊为辟邪吉祥植物。民间常用它作为疗病的中草药,治小儿惊风,解麻痘作痒有效。居家种植颇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