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
释义

鄱阳湖水利枢纽是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大战略决策,项目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境内河段上,距上游的南昌88公里。它是鄱阳湖上第一座大型水电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流量、径流式发电以及航运、灌溉、水产养殖等功能于一体的水利枢纽之一。项目将服务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以及特大中心城市南昌的电力供应。

工程提出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庐山区长岭与湖口县屏峰之间。在2002年全国“两会”上,江西省40位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要求开展鄱阳湖控制工程项目建议书加快立项进程的建议》 的“一号议案”。这一方案随即遭到质疑,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工程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消极影响,长江下游省份对于这一方案可能影响长江下游流域取水安全也有担心。中国的腰带长江上系的宝葫芦鄱阳湖面临一道选择题。

但是外界质疑并未因此平息,即使是在鄱阳湖遭遇严重干旱的当下,仍有观点认为该工程不仅将引发诸多生态环境问题,且不利于长江下游省市的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更是利用三峡大坝模式求解三峡“后遗症”。面对这些质疑,江西方面选择了低调,6月2日本报记者致电江西省水利厅,对方表示不便讨论这个话题。

工程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江西省将加快实施一批重大战略性生态工程,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提出

早在上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就提出要在鄱阳湖建坝,当时他提出的目的是为连通赣粤水路航运交通。1946年,当时的《赣江流域水利建设计划》提出建闸方案。新中国成立初期,时任江西省政府主席的邵式平也提出在鄱阳湖建坝,他的想法是建坝挡长江洪水倒灌。1979年至1984年,着眼于抵御1954年规模洪水,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对湖控工程开展全面研究。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省科学院牵头,我省17个厅局、39个科研单位组织了大型鄱阳湖科学考察,形成了《人工湖控综合报告》。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后,江西师范大学提出以满足长江及鄱阳湖区防洪调度需要为主,非汛期则考虑湖区生态环境建设需要的湖控方案。

当今重提

一个几代人呕心沥血、孜孜以求的工程,为何一直停留在图纸上呢?这有历史的原因,在2000年之前,鄱阳湖以洪为主,1954年、1998年两次大洪水让人刻骨铭心。当时湖控方案目的是御长江水于湖口之外,工程大坝设计为21米高。”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说,“鄱阳湖是长江洪水最重要的分洪区,据测算,如果鄱阳湖不让洪水进入,湖口下游长江段水位会抬高0.7米,武汉、南京、上海等大城市防洪压力大所以,国家有关部门主张湖控工程缓行。

2002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江西省40位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要求开展鄱阳湖控制工程项目建议书加快立项进程的建议》的“一号议案”。2008年年底,我省成立了专门的推进工作小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开始了新一轮的推动。

对鄱阳湖经济区重大意义

2008年年初,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大战略决策,为该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理念,江西省水利厅随即提出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把鄱阳湖建闸思路,由此前的“调枯控洪”改为“调枯畅洪”,即鄱阳湖水利枢纽建成,采取“调枯不调洪”运行方式,汛期保持江湖相通,发挥鄱阳湖分洪作用,在枯水期则放闸蓄水。而原《鄱阳湖控制工程规划设想》中,计划在鄱阳湖口建闸蓄水,抵御长江洪水倒灌,拒长江洪水于鄱阳湖外,鄱阳湖与长江完全隔断。显然,“调枯不调洪”的设计理念是将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由防洪为主要目的,转为水资源的配置保护与开发利用。这是对鄱阳湖“湖控工程”方案的一大突破,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可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双赢,这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肯定。在2008年5月底的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规划意见报告咨询会上,一些到会专家学者了解新构想允许长江洪水倒灌后,他们不再质疑了。

巨大工程造价收益

江西省有关部门测算,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总造价为80亿元人民币,是三峡工程的1/25,蓄水能力可达200亿立方米,是三峡工程的2/3,蓄水成本大大低于三峡水库;此外,湖控工程还将有发电、航运、灌溉、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年发电量为10.33亿度。

选址与生态保护

据了解,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坝址选定为鄱阳湖入江水道,上距星子县城约12km,下至长江汇合口约27km,此处,右边是屏峰山,属湖口县;左边是长岭,属庐山区。两山之间湖面宽约2.8km,为鄱阳湖入长江通道最窄之处,两岸均为岩质边坡,地形、地质条件都很好,右岸是修建水坝的理想场所,并且右岸屏峰山的基岩埋深相对较浅,是修建水坝的理想场所。“身高”不足200米的屏峰山、长岭山谈不上巍峨,却如两把大锁,锁住了浩瀚的鄱阳湖水。

鄱阳湖水利枢纽由闸坝主体工程和自然保护区保护工程两部分组成。闸坝主体工程分别为船闸、泄水闸、电站厂房和过鱼建筑物。

在建设闸坝主体工程时,还设计安排了对鄱阳湖(吴城)、南矶两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取工程措施进行保护,拟将保护区用长达38公里的堤围起来,使保护区形成相对独立的保护圈,然后再在小保护圈内设立节制闸、排涝站,控制圈内水位,满足自然保护区湿地的正常运行要求,以适合冬季候鸟栖息。此外,一旦该工程实施建成,鄱阳湖14~16米之间约有600k㎡的草沼湿地,加上鄱阳湖(吴城)和南矶山自然湿地保护区445k㎡的草沼湿地,届时,至少有1000 k㎡稳定的草沼湿地供候鸟栖息。

为了使江湖相通顺利和满足鱼类洄游的需要,调控水位从21米降到了12~15.5米,大幅牺牲了发电与灌溉功能。又坚持改坝为闸方案,2.8公里长的枢纽工程开有111个泄水闸,每个闸宽16米,加起来总净宽1776米,全部开启后,江湖基本上处于自然连通状态,保证水流速度,减少泥沙淤积,保障水体更换速度。在5月至8月鱼类洄游高峰期水利枢纽闸门全开,保证洄游通道畅通无阻,并将建设仿生态鱼道让鱼类自由进出鄱阳湖。

此外,还可以满足鄱阳湖血防灭螺的需要,保证枯水期控制水位以下的钉螺杀灭,基本消灭鄱阳湖血吸虫病,以保障湖区人民生命安全。

建成后的巨大作用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水位将根据季节来调节:5月1日~8月31日的主汛期,闸门全敞开,江湖连通;9月1日~9月30日的蓄水期,当湖水位消落到15.5m时,控制闸门开度,使湖水位维持在15.5m左右,遇枯水年,9月1日湖水位低于14m,在满足航运、水生态与水环境用水需求的前提下,控制闸门开度,尽快充蓄,并控制湖水位不超过15.5m;10月1日~10月31日的补水期,加大枢纽泄量,将湖水位从15.5m降至调控高水位14m,以补充下游因三峡水库蓄水造成的外江水量减少;在11月1日至次年2月底的供水期,为满足通航、生态基流需求,枢纽最小下泄流量按925m3/s控制,尽量使湖泊维持在调控高水位运行,到3月1日~4月30日,加大枢纽泄量,至4月30日将湖水位降至调控低水位12m。

科学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将提供一个有效、可控的平台,保护、调节鄱阳湖生态系统新的平衡,促进鄱阳湖“水-草-鱼-鸟-人”复合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十大工程效益

据专家介绍,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尽显生态的治水工程,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巨大,具备蓄水净水、保护湿地、保护鱼类鸟类、防治血吸虫病等诸多功能。

归纳起来,该工程建成后可产生十大效益:一是有利于改善鄱阳湖枯水期水质,总体水质变得更好;二是有利于湿地保护,对生物多样与湿地均能产生积极影响;三是可减少湖区有螺洲滩面积72%以上,有巨大的血防效益;四是将大大改善沿湖圩区的灌溉水源条件;五是枯水期湖水位将有一定的抬高,使沿湖城市、乡镇用水更方便;六是有长江干流补水作用,有利于增加长江下游遭遇突发水环境事件的水资源调度的灵活性;七是航运效益,可改善湖区航道条件,新增湖区三级航道200km以上;八是水产养殖效益,可使鄱阳湖多年平均新增浅层水面290万亩,是发展水产养殖的良好场所;九是旅游效益,为发展湖区旅游事业、开发利用沿湖地区矿产资源等创造了条件;十是水能利用效益,可利用鄱阳湖水系丰富的径流资源和本工程内湖、外江的水位差发电。

工程进展

如今,涉及这一项目的工程建设指挥部等部门都已成立,前期工作正在紧张推进之中。不仅如此,据了解到,江西方面正在赣江上建设一个名为“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的项目,控制了赣江78%的流域面积,以防洪、发电、航运为主。公开数据显示,长江两岸在近50年内修建了近46000座水坝、7000多座涵闸,隔断了江湖联系,目前仅剩鄱阳湖、洞庭湖还与长江自然连通。外界认为,该枢纽主体结构本质上是一座大坝,而江西省水利厅厅长孙晓山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解释称,“没有大坝这一说,我们从来都叫闸”。“三峡工程对鄱阳湖影响巨大。”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晓鸿日前表示,“三峡工程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江湖格局针对环境方面的担忧,在今年4月份,江西邀请了《湿地公约》国际组织、国际鹤类基金会等代表实地考察鄱阳湖,旨在平息各方面舆论。针对外界有关大坝的质疑,江西方面还将“鄱阳湖水利枢纽”设计思路由此前的“调枯控洪”改为“调枯畅洪”,

将建“坝”改为建“闸”。不过,到目前为止,包含大坝建设的《鄱阳湖区综合规划》尚未获批。’。”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江西方面就曾提出鄱阳湖建坝的设想,但直到2002年,这一建议才提上官方日程。2011年2月14日,水利部副部长矫勇在北京主持召开《鄱阳湖区综合规划》有关事项专题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官方指出,长江上游水库群调蓄已带来枯水期中下游水资源形势的重大变化等诸多连锁反应。因此,通过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来调整变化了的江湖关系,修复和改善鄱阳湖的生态承载力、经济承载力,是非常必要的。浩瀚的鄱阳湖引起专家们的极大兴趣

工程进展时间表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省科学院牵头,我省17个厅局、39个科研单位组织了大型鄱阳湖科学考察,《鄱阳湖控制工程研究》被列为战略主课题,并最终形成了《人工湖控综合报告》。

2002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我省40位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要求开展鄱阳湖控制工程项目建议书加快立项进程的建议》的“一号议案”。

2008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大战略决策,省水利厅随即提出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设计思路由此前的“调枯控洪”改为“调枯畅洪”。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并指出:重点研究、适时推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2010年1月6日,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揭牌,这是一个专门负责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立项、建设和管理的工作机构。

2010年1月19日,省委、省政府邀请国内著名科研机构的有关院士、专家曹文宣、李文华、刘兴土等领衔承担鄱阳湖水利枢纽“六大研究课题”,标志着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相关研究工作全面启动。

2010年12月12日,在国务院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一周年之际,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湖区模型启用典礼在九江共青城开发区举行。

2011年1月6日,省政府在北京举行鄱阳湖水利枢纽“六大课题”研究成果评审会,邀请国内著名院士与专家和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参加。鄱阳湖水利枢纽“六大研究课题”成果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

省委书记力排众议

2011年6月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飞临鄱阳湖视察旱情,陪同温家宝调研期间,苏荣对总理表示:“希望中央尽早批准兴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这个工程是民生工程、富民工程,还是生态工程”。

尽管鄱阳湖水利工程备受争议,但苏荣的表态还是可看出江西决策层要力排众议推进此工程的决心。

在政经观察人士看来,苏荣主政江西以来,最大的工作之一就是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下一步如何平衡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将成为苏荣主政江西的最大挑战。

在苏荣到任江西才两个多月,江西就在2008年初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带的概念,并向国务院上交申请。2009年12月12日《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被国务院批复,上升为国家战略,从提出申请到获批只用了695天,这创造了一个国家规划从申请到批准的最快纪录。

江西修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受到了各界的质疑,有相关专家认为此工程会破坏鄱阳湖生态环境,会导致长江下游水位更低。这种反对之声,最终导致鄱阳湖枯水调控工程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体规划中被分离出来,进行单独论证。

鄱阳湖枢纽备受关注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鄱阳湖拟建的水利枢纽工程,备受国人关注。2011年6月26日下午,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主任、江西省水利厅副厅长朱来友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回应社会各界的质疑。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每年7~9月,长江主汛期来临的时候,鄱阳湖承担着长江蓄滞洪区的角色,被称为长江的天然调节器。因此很多人担心,在鄱阳湖口建枢纽工程,会影响它的天然调节作用,威胁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

对此,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主任、江西省水利厅副厅长朱来友解释说:鄱阳湖水利枢纽是在长江入江水道的地方建一个闸,不会影响鄱阳湖作为天然的调节器的作用的发挥,也绝对不会影响长江下游的防洪安全。

有人担心,鄱阳湖拦湖建闸会影响水体的自然流动,破坏“一湖清水”。对此,朱来友表示,水资源水生态的保护是鄱阳湖建水利枢纽工程的主要目标。

应对大干旱

都未曾想到,进入2011年5月,鄱阳湖会变成一望无际的草原。近日在鄱阳湖水利枢纽坝址看到,江心洲长满了郁郁葱葱的野草,尚未有大规模动工的迹象。这个被地方列为江西头号工程的项目如今因为鄱阳湖干旱而再次受到了外界的关注。谁都未曾想到,进入2011年5月,鄱阳湖会变成一望无际的草原。“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青山嘴不再是波浪滔天,超万亩裸露的湖底长满绿草,如同塞外的大草原。而在鄱阳湖西边几百公里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也因为旱灾,湖水面积大幅减少六成,洞庭湖腹地昔日烟波浩渺的地方,同样变成了辽阔的草地。截至2011年5月27日,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5省共有3483.3万人遭受旱灾,其中423.6万人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3705.1千公顷,其中绝收166.8千公顷。5月25日,江西省新建县南矶乡红卫村,鄱阳湖干涸湖底因前些天的一场雨略显湿润,这只螃蟹却没能幸存5月25日,江西省新建县南矶乡红卫村,村民万长柱承包的1万亩鄱阳湖水域干涸,湖草长到一尺多高,如同身处大草原5月25日,在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鄱阳湖区,小朋友在干涸开裂的湖床上捡贝壳。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丰水年份水域面积最大可达4000平方公里以上,如今却因持续干旱严重“瘦身”。中心湖区荒草疯长,鱼蟹死伤一地。靠养殖为生的附近乡民损失惨重,初步预算超过1500万元

应对三峡工程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江西境内的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水系均汇聚到鄱阳湖,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长江,约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每年7~9月长江主汛期来临时,鄱阳湖成为长江的一个蓄滞洪区,接受江水倒灌,堪称长江的天然调节器。许多人担心,在鄱阳湖口建个枢纽工程,会影响这个天然调节器作用的发挥,威胁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

长江洪水倒灌入鄱阳湖多发生在7~9月,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按拟定的调度方式,4月1日~8月31日,闸门全开,除工程建筑物对水流稍有阻碍作用外,不会影响长江的防洪,也不会影响长江洪水的倒灌。鄱阳湖水系完整,流域水资源丰富,流域年降水量约1645mm,经湖口站出湖入江的多年平均水量为1436亿m3,入江水量占长江年径流量的15.5%。许多人因此担心,鄱阳湖建水利枢纽工程把湖水拦在湖内不入江,会改变江湖关系,影响长江下游的用水安全。 三峡等上游水库汛后蓄水,确已对长江中下游枯水期水资源产生重大改变,导致长江干流枯水期来水减少,水位低枯,对中下游及鄱阳湖区水资源利用将造成严重不利影响。而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坚持“江湖两利”的原则,按“调枯不控洪”的方式运行,工程上马运行后通过适时调度,不但不会恶化江湖关系,而且还会缓解三峡对下游水资源的影响,改善江湖关系,提高长江湖口以下河段水资源综合利用安全保证率,增加长江干流下游水资源调度的灵活性及用水安全。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运行后,拟分为江湖连通期、鄱阳湖闸蓄水期、三峡水库蓄水期、补偿调节期、低枯水期等5个时段进行不同的调度。其中,江湖连通期(4月1日~8月31日)闸门全部敞开,江湖连通;鄱阳湖闸蓄水期(9月1日~9月20日)利用鄱阳湖洪水尾巴下闸蓄水,水位一般控制在16~17.5m;三峡水库蓄水期(9月21日~10月31日),将闸前水位由17.5m降至16m左右;补偿调节期(11月1日~12月31日)和低枯水期(次年1月1日~3月31日)按下游用水需求和候鸟习性科学调控水位,达到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之目的。

八大认识

(1)鄱阳湖流域天然水资源情势未发生趋势性变化, 湖区“高水湖相, 低水河相”特征明显, 制约了湖区水资源有效利用。

(2) 鄱阳湖上游用水增加, “五河”入湖流量减少, 枯水季节湖区用水困难, 存在工程型缺水问题。

(3) 三峡水库运用后, 造成长江中下游河道冲刷、水位下降, 鄱阳湖蓄水量减少。三峡水库蓄水期间出湖流量增加, 加剧了枯水期湖区用水困难。枯水期三峡水库加大泄量对抬高湖区水位作用不明显。

(4)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可基本解决湖区枯水期缺水问题。采用合理的运行调度方式, 对长江下游水资源利用没有明显影响, 并在一定程度上可补偿三峡及以上水库蓄水期对长江下游的影响。

(5)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基于“调枯不调洪”运行方式, 对长江下游及湖区防洪影响较小。

(6)鄱阳湖区现状水质较好, 但随着污染负荷增加, 水质总体呈下降趋势。枢纽工程将改变湖区水动力和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 枯水期部分尾闾河段污染物浓度较现状升高、水体富营养化风险增加, 对湖区水环境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7)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将导致鱼类江湖交流减少, 珍稀水生生物资源可能进一步衰退, 但湖区经济鱼类总产量增加。修建过鱼设施、实施鱼类增殖放流等措施, 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工程对鱼类的不利影响。

(8)综合考虑生态、水资源利用、防洪、水质等因素,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宜采用17.5——14.5——13.0m运行调度方式。为满足工程双向过流需求,可采用鼓型弧门的闸门型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2: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