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郢,古地名。湖北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荆州城郊外的东北处,距荆州古城约3公里。是历史古迹旅游景区。相传公元前278年春秋战国时期,楚平王所建,当时为秦代南郡治所。

基本资料

yǐng

(1) ㄧㄥˇ

(2)人们用郢人来称能歌善舞的人,来自宋玉问曰:“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次为《阳阿薤露》。又为《阳春白雪》,引商刻羽,杂以流徵。”讲有外乡人在郢州唱歌,最后跟唱的不过几人而已,却有了郢人善于歌唱,郢人善于歌唱是错误的。 南郢:古代中国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城北5公里纪南城遗址。

(3) 郑码:JCY,U:90E2,KGBH:DBAB

(4) 笔画数:9,部首:阝,笔顺编号:251112152

(5) 五笔:KGBH

详细注解

字形字义:形声。字从呈,从邑,呈亦声。“呈”意为“王者所在”。“呈”与“邑”联合起来表示“王都”。本义:楚国国都。

[名] (1) 古邑名 [Ying capital] 郢,故楚都,在江陵郡北十里。从邑,呈声。——《说文》。朱按,在今湖北荆州府江陵县北,楚武王自丹阳、今宜昌府归州徒此。 (2) 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在今湖北省江陵县纪南城 (3) 汉县名 [Ying county]。故址在今湖北省江陵县东北,纪南城东南 (4) 代称楚国 [Chu state]。如:郢书燕说(比喻曲解原意,以讹传讹);郢人(借指楚国人)

古楚国都城

湖北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荆州城郊外的东北处,距荆州古城约3公里。是历史古迹旅游景区。郢城,相传公元前278年春秋战国时期,楚平王所建,当时为秦代南郡治所。公元689年,昭王时,又迁都郢城,在郢城建都的几年间,是当时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战国时期,因被秦将白起攻破后,郢城随历史的变迁遂废。 郢城古遗址现为土城垣,城内地下遍布是古建筑遗址。土城垣为正方形,周长5.5公里,边长1.4公里,城垣高3-6米,宽15-20米,垣顶宽7-10米,城外有护城河,河宽30-50米。城垣四周中间有城门,四角有烽火台(即炮台)。至今,城门及烽火台依稀可见。在城垣的东、西两侧建有两座大碑(牌),碑名为“郢城”二字。90年代末,郢城人将古城垣上种植了桃树,一到春季,这里繁华似锦,春意盎然,不少游人前来观光旅游,一睹古郢城的历史风貌。

郢书燕说

一天夜里,楚国京城郢都的一个人在家给燕相国写信。因为烛焰偏低,飘忽不定的烛光夹着文房用具淡淡的影子,显得有一点昏暗,所以这郢人对侍者说了一声:“举烛。”明灯高照,写信就看得清楚了。谁知他在烛光不亮,心中犯急,脑子里想著“举烛”,嘴里念著“举烛”的时候,竟然不知不觉把“举烛”二字也写到信里去了。过后他没有检查就把信交给了侍者。

燕相国收到那郢人的信以后,反覆看了好几遍。他始终觉得信中的“举烛”二字非常费解。久闻四海之内唯楚有才,难道这就是一种莫测高深?燕相国想到这里,忽然灵机一动。他若有所悟地说:“举烛的意向是崇尚光明,而崇尚光明的人必定会推举光明磊落、才能出众的人担当重任。照这样看,郢人致书突出‘举烛’二字,其用意原来是为我献策!”

燕相国把这一想法告诉了燕王,燕王听了十分高兴。他以相国的政见为原则,广招贤士,从而使燕国政通人和,日益强盛。

郢人,有时也指艺人

闽越国国王

(?-前135年)是闽越国历史上的一位国王。

郢是闽越开国君主无诸之子,姓驺氏。无诸死后,子孙为争夺闽越国王位发生了强烈冲突,最后,郢夺取了王位。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封无诸为闽越王。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又封越人南武侯织为南海王。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以高祖时“闽君摇功多”,再封摇为东海王。秦代闽中郡被一分为三。

经过数十年发展,到汉武帝即位时,闽越国已很强大,拥有“甲卒不下数千、万”。当时在位的闽越王郢野心勃勃,力图恢复越王勾践时代的业绩。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闽越举兵围东瓯,东海王向汉廷告急,汉武帝命中大夫严助发会稽兵往救。汉兵未至,闽越军已解围去。汉廷应东海王之请,迁其民于江淮之间,东瓯土地遂为闽越所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闽越又发兵击南越,南越王也向汉廷告急。武帝命大行王恢和大司农韩安国为将军,率兵分别从豫章(今江西南昌)、会稽(今江苏苏州)出发,讨伐闽越。郢分兵在仙霞岭一带拒守。

汉朝镇压吴楚等七国之乱后,吴王刘濞的儿子刘子驹逃亡到了闽越,劝说郢起兵讨伐东瓯。于是郢在建元三年(前138年)大举进攻东瓯国,包围其都城,东瓯国王贞复阵亡。东瓯国向汉朝求援。汉武帝遣严助率军,自会稽从海上增援东瓯。郢见汉军兵至,退兵回国。此后,东瓯国被汉朝迁到了江淮一带,闽越成为了汉朝东南方最强大的国家。

在汉军压境的形势下,原来与郢共谋击南越的余善乘机发动政变,鼓动闽越国权贵们:王(指郢)事先不请示汉天子,擅自发兵击南越,因此天子前来讨伐。汉兵众多,力量强大,闽越国即使一时侥幸取胜,汉兵还会源源而来,不到灭国不止。现在只有杀王,向天子谢罪,才能保存自己。得到众人同意,余善便杀掉郢,把首级献给王恢。

由于问题已经解决,汉军未逾仙霞岭便北撤。在议立闽越的嗣王时,汉武帝以“郢等首恶,独无诸孙繇君丑不与谋”,故立丑为越繇王,“以奉闽越先祭祀”。余善不服,自杀郢后便“威行国中”,民众多已归附之,便自立为王。越繇王无力控制,而汉廷为避免再次用兵,只好迁就,立余善为东越王,“与繇王并处”。

余善统治闽越后,前后20余年,与汉廷相安无事。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南越相吕嘉反汉,汉廷出兵讨伐。余善自告奋勇,请以兵八千从楼船将军杨仆击南越。但行至广东揭阳,便以海上“风波”为借口,不再前进,一面却遣使暗通南越,“持两端”。翌年冬,汉军攻破番禺后,杨仆上书建议顺便引兵击东越。汉武帝以“士卒劳倦”而不许,令诸将屯于豫章、梅岭(在今江西宁都县)待命。

建元六年(前135年),闽越王郢发兵攻打南越,南越王赵胡上表汉廷请求增援。汉武帝遣大行王恢率军自豫章出发,大农韩安国自会稽出发,水陆并进攻打闽越。郢立即发兵拒险。其弟余善认为汉军强大,不可与之为敌,与大臣合谋,用鏦击杀了郢,向汉朝投降。随后,余善被汉朝册封为东越王,而另一位闽越国宗室繇君丑则被册封为越繇王。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余善闻知消息后,便先发制人,用驺力等为“吞汉将军”,连占白沙(今浙江绍兴)、武林(今江西鄱阳)和梅岭三要隘,击杀汉军3名校尉。并刻玉玺,自称“武帝”,公开反汉。至此,汉武帝决定分4路进兵,大张挞伐。第一路由楼船将军杨仆率领,出武林,由崇安分水岭入闽;第二路由横海将军韩说率领,出句章(今浙江余姚东南),乘船由海路入闽;第三路由中尉王温舒率领,出梅岭,入闽西;第四路由越侯戈船、下濑将军率领,出若邪(今浙江绍兴东南)、白沙,进攻闽越东北部。到年底,4路汉军均进抵闽境。

当汉军分路进逼时,余善分兵在今邵武、建阳、浦城、崇安一带筑城防守,自己则统兵据守今浦城县北的泉山进行顽抗。原留居汉地的越衍侯吴阳奉汉命回闽,劝余善放弃抵抗,余善不听。吴阳便率本邑兵700名攻占汉阳城(今浦城县北),余善腹背受敌,不得不放弃天险泉山,撤退到冶都(今福州市)。时汉军水陆并进,越建成侯敖便与繇君居股(繇君丑之子)合谋,杀死余善,向横海将军投降。事平后,汉武帝以“闽越悍,数反覆”,下诏徙其民于江淮间。至此,闽越国亡。余善死后,葬候官宁棋里。

相传闽越首都东冶附近的鳝溪中有大鳝危害百姓,每年正月十五,都要吃掉村中的一对童男童女。闽越王郢的第三子白马三郎得知此事后为民除害,用箭射死了它。但白马三郎也在搏斗中被大鳝卷入水中溺死。后世的福州人为了纪念白马三郎,尊他为神,建立“白马尊王庙”对他进行祭祀。

卫灵公夫人南子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7: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