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潘继纯
释义

常州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航空产品设计室主任、高级工程师。

潘继纯是苏州常熟人,出身于一个艺术家庭。小学的时候,潘继纯参加了常熟县(现改为市)少年之家的无线电小组,参加过常熟少年之家组织的航空航海夏令营。

1963年,潘继纯考上了苏州高级中学(简称“苏高中”),加入了学校的航空队,后来参加了苏州市的航空队。

1964年,《中学生》杂志社的赵维田到江苏省教育厅进行调查,了解到了潘继纯的情况。次年11月份,赵维田在《中学生》发表了文章《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典型》,介绍了潘继纯自行设计了一架适用于太湖水网地区的小型飞机,设计得到了权威部门的肯定。随后,《中国青年报》《中学生》杂志也转载了这篇文章。“飞机迷”潘继纯在全国中学生里一时名声大噪。

1966年,北京航空航天学院“内定”了潘继纯,不过,文革爆发打断了潘继纯的大学梦。作为“白专学生”的典型受到了批斗。1968年又含冤留校审查。1969年,他回到常熟的家乡,当了6年农民。在这个期间还搞了一个“山寨拖拉机”。当时,生产队里没有拖拉机,耕地用的“旋耕刀”水牛又带不动,但是当时电力已经通进来了,潘继纯就提出来拉一根电线,用电动机带旋耕刀,然后用水牛拉这个电动机。他就和当初搞“小火箭”的许铁桢一起搞了这个东西,没想到做出来之后,使用效果还不错。

1977年恢复高考,潘继纯凭着在苏高中的深厚功底,考上了北航,学习对数学要求最高的空气动力学。

1981年大学毕业之后,潘继纯为了能够照顾父母,来到常州机器制造厂。这是航空工业部最小的一个整机生产厂。当时上海在搞“运十”项目,而常州则在搞“直六”。在潘继纯到工厂的时候,直六并没有正式下马,但所需要的材料已经被停发。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13架直六被发送到全国各地的“少年之家”,现在中国航空博物馆还停放有两架直六。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有人开始筹划征用工厂试飞机场跑道搞房地产。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厂子里开始和一个公司合作,找了4架国产“运11”飞机搞农药喷洒业务。潘继纯负责飞机的修理,从此就和通用航空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8年,波兰领士馆商务处在常州“中小企业博览会”上开了一个摊位。潘继纯知道,波兰的通用航空算得上世界一流。当年在华约的体系中,波兰就专搞“小飞机”。潘继纯于是借着这个机会就引进通用航空飞机的业务与波兰的商务参赞接洽。双方谈定引进波兰著名的PZL-104“画眉鸟”四座螺旋桨飞机。“画眉鸟”不但外形极富特色,更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飞机。

1999年9月,一架“画眉鸟”飞机运到上海,将要进行飞行表演。在试飞之前,潘继纯与来自波兰的试飞员马林“约法三章”:哪些飞行动作不能做,高度不能低于150米,时速不能低于81千米。谁知道,马林“艺高人胆大”,一飞上天就大搞超低空超低速飞行,高度不足100米,时速不足76千米。可惜,当时遇上了顺风环境,飞机和空气的相对速度只有56千米/小时,马林不得不迫降,因为迫降环境不理想,飞机最终“拿了大顶”。不过,因为“画眉鸟”的安全性很好,所以驾驶员和乘员都只受了轻伤。尽管试飞并不顺利,但经过潘继纯和波兰商务部的努力,“画眉鸟”还是成功获得我国的适航证。可惜的是,这个机型一直没能在我国进行生产。

潘继纯感慨说,1981年他刚到航空部门工作的时候有些“生不逢时”。当时正是航空工业的低潮期。现在我国对航空更加重视,也有钱了,航空的家底也更厚了些,但距离航空强国的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从硬实力来说,我国的航空发动机水平还比较差,而从软实力来说,我国的航空普及还不够。我国的飞机研制集中在极少数几个研究所、少数的专家中间,所以群众基础太弱,很难实现集思广益,碰出智慧的火花。所以要开展航空的普及,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大力发展通用航空,让更多的人了解航空,热爱航空。这也将是潘继纯今后奋斗的目标。

【链接】

“通用”航空

在我国,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飞行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飞行活动。通用航空的主体是“小飞机”和民用直升机。和世界航空强国相比,我国的通用航空还非常落后,美国的通用航空飞行器超过18万架,我国只有其1/500。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7: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