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百团大战纪念碑 |
释义 | 百团大战纪念碑矗立在阳泉市区南 6公里,海拔1160米的狮脑山主峰上。这里是抗日战争时期,由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指挥的名震中外的“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主战场之一。 简介“百团大战纪念碑”矗立在阳泉市区南6公里,海拔1160米的狮脑山主峰上。这里是抗日战争时期,由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指挥的名震中外的“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主战场之一。纪念碑主碑高40米,形如一把锋利的刺刀;还有三座副碑、一座锻铜园雕、两座题字碑以及峰火台。“长城”围绕主碑周围和狮脑山公园的狮子阁、钟亭、蘑菇亭相配套,形成一个宏伟壮观的建筑群。 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略军一面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一面在正面战场上集结重兵,阴谋进犯西南、西北,妄图迫使中国投降。在这紧要关头,为了有力地打击敌人,粉碎日军的侵略阴谋,争取华北战局更加有利于我军的发展,并影响全国的抗战形势,八路军从8月20日起,在华北敌后出动105个团,约40万兵力,在2500公里长的战线上,发动了规模最大的“以彻底破坏正太路若干要隘,消灭部分敌人……截断该线交通”为目的的举世闻名的“百团大战”。 8月20日晚22时,由聂荣臻同志指挥的晋察冀军区预先埋伏在正太路旁的15个团的兵力,同时向铁路线上猛扑。坐落在阳泉火车站以西数里的狮脑山,是阳泉的屋脊,控制了狮脑山就等于卡住了正太铁路的咽喉。为了牵制驻阳泉的日军,掩护正太路西段军民破路,我军385旅主力团14团,由陈锡联旅长带领,在暴风雨中占领狮脑山后,便开始向驻守在阳泉的日军片山旅团司令部兵营猛攻。 片山被急得发了疯!21日,敌兵千余人在炮火掩护下,敌酋片山大佐手举军刀,先砍下8个长胡子日兵的脑袋,当作战斗的祭礼,然后威逼着敌兵向狮脑山上冲锋。此时,卧在泥水里的我军战士沉着应战,他们凭借有利的地形,用排子枪和集束手榴弹连挫敌军。25日,发了疯的敌人又纠集两千余人,出动百多架次飞机,轮番轰炸狮脑山。我军阵地上炸弹呼啸,整个山头烟尘弥漫,碎石飞溅,阵地上的工事多处被毁。 敌人涌上山头后,我军以500个刺刀与敌展开肉搏。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厮杀,直到天黑,敌军死伤三百多人,狼狈撤退。我军在这里与敌人浴血奋战了七个昼夜,使狮脑山阵地始终牢牢地固守在我军手中。 据有关资料记载,从8月20日到12月5日,在历时三个半月的“百四大战”中,我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伪军25800余人,俘日伪军18600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食品等;破坏铁路470多公里,公路1500多公里,桥梁、车站、隧道等260余处,使正太铁路停运月余;攻克日伪据点2993个,巩固和扩大了抗日军民占领区。 “百团大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拖住了敌军进攻西北、西南的后腿,配合了正面战场上的友军作战,遏止了投降妥协的逆流,挽救了时局危机,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斗志,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抗战必胜的信心,成为我国抗战史中最光辉的篇章。 为纪念“百团大战”的伟大胜利,缅怀为国捐躯的抗日英烈,1985年4月中共阳泉市委、阳泉市人民政府报请中共山西省委批准,决定在狮脑山主峰兴建“百团大战纪念碑”。 “百团大战纪念碑”坐北朝南,由主碑、三座副碑、一座大型圆雕、两座题字碑、四个烽火台和长227米蜿蜒起伏的长城组成,于1987年6月30日建成。 高40公尺的主碑,形如一把锋利的刺刀。主碑的三个面上,分别镌刻着彭真、徐向前、薄一波的题词。彭真的题词是“战绩辉煌,永垂史册”;徐向前的题词是“参加百团大战的烈士们永垂不朽”;薄—波的题词是“百四大战,抗日战争中最光辉的一页,必将载诸史册,永放光芒。” 第一座题字碑正面是“百团大战纪念碑”七个大字,背面镌刻着“百团大战示意图”。第二座题字碑的正面和背面分别镌刻着《百团大战纪念碑记》和《狮脑山战斗纪略》。 整个纪念碑建筑群,结构严谨,美观新颖,气势雄伟,威严壮观,反映了闻名中外的“百四大战”的宏伟气魄。在纪念碑周围是林木繁茂的狮脑山森林公园。公园内建有供人们游览和休息的狮子阁、钟亭、蘑菇亭,还有修复了的禅岩、蒲台两座古寺,使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狮脑山峰更加壮丽、秀美! “百团大战纪念碑”现已成为广大军民和青年学生瞻仰的胜地! 整个纪念碑建筑群,结构严谨,美观新颖,气势雄伟,威严壮观,反映了闻名中外的“百团大战”的宏伟气魄。在纪念碑周围是林木繁茂的狮脑山森林公园。公园内建有供人们游览和休息的狮子阁、钟亭、蘑菇亭,还有修复了的禅岩、蒲台两座古寺,使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狮脑山峰更加壮丽、秀美! 由来为纪念“百团大战”的伟大胜利,缅怀为国捐躯的抗日英烈,1985年 4月中共阳泉市委、阳泉市人民政府报请中共山西省委批准,决定在狮脑山主峰兴建“百团大战纪念碑”。 “百团大战纪念碑”座北朝南,由主碑、三座副碑、一座大型圆雕、两座题字碑、四个烽火台和长 227米蜿蜒起伏的长城组成,于1987年6月30日建成。 结构高40公尺的主碑 ,形如一把锋利的刺刀 。主碑的三个面上,分别镌刻着彭真、徐向前、薄一波的题词。彭真的题词是“战绩辉煌,永垂史册”;徐向前的题词是“参加百团大战的烈士们永垂不朽”;薄—波的题词是“百团大战,抗日战争中最光辉的一页,必将载诸史册,永放光芒。” 第一座题字碑正面是“ 百团大战纪念碑” 七个大字,背面镌刻着“百团大战示意图”。第二座题字碑的正面和背面分别镌刻着《百团大战纪念碑记》和《狮脑山战斗纪略》。 整个纪念碑建筑群,结构严谨,美观新颖,气势雄伟,威严壮观,反映了闻名中外的“百团大战”的宏伟气魄。在纪念碑周围是林木繁茂的狮脑山森林公园。公园内建有供人们游览和休息的狮子阁、钟亭、蘑菇亭,还有修复了的禅岩、蒲台两座古寺,使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狮脑山峰更加壮丽、秀美! 布局为了缅怀抗日英烈的丰功伟绩,市委、市政府于1987年6月30日竣工建成百团大战纪念碑、“长城”、钟楼、蘑菇亭等建筑群。纪念碑座北朝南,从低到高,由主碑、三座副碑、一座大型园雕、两座题字碑、烽火台、“长城”组成,整个建筑群占地25亩。最高处是一个巨大的三角形平台,平台中心高耸着大理石主碑,三角形的角上各一座副碑。主碑与三座副碑以及两座题字碑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箭头,直指石太铁路,寓意当年百团大战以破袭正太(石太)铁路拉开序幕。主碑高40公尺,形如一把锋利的刺刀,寓意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象征着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威武不屈、抗击外敌的革命精神。三座副碑,形如军旗,象征着参战八路军129师、120师和晋察冀军区三支大军。三座副碑之间相距105公尺,寓意着参加战役的105个团。3座副碑上镶着6块巨大的锻铜浮雕,生动地反映了百团大战中军民“出击”、“破路”、“攻坚”、“支前”、“转移”、“胜利”的情景。由三角形平台往下,从第一座题字碑到主碑之间形成了三个阶段,寓意着百团大战经历的三个阶段。再往下沿东西两侧设有4个烽火台,由227公尺蜿蜒起伏的“长城”连接,寓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阳泉市委、市政府于1985年8月15日建成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百团大战纪念馆”,整个展厅总面积301.4平方米,共展出照片126件138幅,绘画5件,书法10件14幅。 保护1997年,百团大战纪念碑(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使其真正成为阳泉乃至全国一流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这里,春日山花烂漫;夏季凉风习习,浓荫蔽日;秋来天高气爽,红叶遍野;冬季银装素裹,万绿丛丛,已形成初具规模的森林公园,成为阳泉人民和八方宾客旅游踏青、登高望远,鸟瞰市区全貌的惟一景区,年接待游客上百万人次。 背景自1939年冬以来,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并企图割断太行、晋察冀等战略区的联系,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交通破击战,重点破袭正太铁路和同蒲路北段,给日本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在华北交通线中,正太铁路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横越太行山,是连接平汉、同蒲两条铁路的纽带,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一。八路军的进攻战役首先在正太铁路发起,因此开始称为正太路战役。7月22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副参谋长左权下达《战役预备命令》,规定以不少于22个团的兵力,大举破击正太铁路。同时要求对同蒲、平汉、津浦、北宁、德石等铁路以及华北一些主要公路线,也部署适当兵力展开广泛的破击,以配合正太铁路的破击战。8月8日,朱德、彭德怀、左权下达《战役行动命令》,规定:晋察冀军区破击正太铁路石家庄至阳泉(不含)段;第129师破击正太铁路阳泉(含)至榆次段;第120师破击忻县以北的同蒲铁路和汾(阳)离(石)公路,并以重兵置于阳曲南北地区,阻击日军向正太铁路增援。要求各部在破击交通线的同时,相机收复日军占领的一些据点。在这些地区和交通线上,驻有日军3个师团全部、2个师团的各2个联队、5个独立混成旅团全部、4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各2个大队、1个骑兵旅团的2个大队,共20余万人,另有飞机150架和伪军约15万人。 战争结果 据有关资料记载,从8月20日到12月5日,在历时三个半月的“百团大战”中,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伪军25800余人,俘日伪军18600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食品等;破坏铁路470多公里,公路1500多公里,桥梁、车站、隧道等260余处,使正太铁路停运月余;攻克日伪据点2993个,巩固和扩大了抗日军民占领区。 “百团大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拖住了敌军进攻西北、西南的后腿,配合了正面战场上的友军作战,遏止了投降妥协的逆流,挽救了时局危机,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斗志,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抗战必胜的信心,成为中国抗战史中最光辉的篇章。 百团大战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军区等共一百零五个团二十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的百团大战示意图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自1939年冬以来,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并企图割断太行、晋察冀等战略区的联系,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交通破击战,重点破袭正太铁路和同蒲路北段,给日本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在华北交通线中,正太铁路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横越太行山,是连接平汉、同蒲两条铁路的纽带,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一。八路军的进攻战役首先在正太铁路发起,因此开始称为正太路战役。 百团大战中的彭德怀7月22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副参谋长左权下达《战役预备命令》,规定以不少于22个团的兵力,大举破击正太铁路。同时要求对同蒲、平汉、津浦、北宁、德石等铁路以及华北一些主要公路线,也部署适当兵力展开广泛的破击,以配合正太铁路的破击战。8月8日,朱德、彭德怀、左权下达《战役行动命令》,规定:晋察冀军区破击正太铁路石家庄至阳泉(不含)段;第129师破击正太铁路阳泉(含)至榆次段;第120师破击忻县以北的同蒲铁路和汾(阳)离(石)公路,并以重兵置于阳曲南北地区,阻击日军向正太铁路增援。要求各部在破击交通线的同时,相继收复日军占领的一些据点。在这些地区和交通线上,驻有日军3个师团全部、2个师团的各2个联队、5个独立混成旅团全部、4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各2个大队、1个骑兵旅团的2个大队,共20余万人,另有飞机150架和伪军约15万人。 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军区等共一百零五个团二十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按百团大战八路军总部原来规定,参战兵力不少于22个团。但战役发起后,由于八路军广大指战员和抗日根据地民众痛恨日军的“囚笼政策”,参加破击战的积极性非常高,因此各部投入了大量兵力,计晋察冀军区39个团、第129师(含决死队第1、第3纵队等)46个团、第120师(含决死队第2、第4纵队等)20个团,共105个团20余万人,还有许多地方游击队和民兵参加作战。 (全部加起来可能200个团都不止) 当彭德怀、左权在八路军总部作战室听取战役情况汇报、得知实际参战兵力达到105个团时,左权兴奋地说:“好!这是百团大战。”彭德怀说:“不管一百多少个团,干脆就把这次战役叫做百团大战好了!” 由此,正太战役就发展成为百团大战。 1940年8月,八路军指挥部动员了一百多个团,再华北地区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对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大规模攻击,拔掉了敌人靠近根据地的碉堡,据点,炸毁了铁路,桥梁,公路,使日军的交通线瘫痪.这就是著名的百团大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