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长春 |
释义 | 黄长春,多义词人名。本词条主要介绍了天体物理学家黄长春从事小行星轨道计算、耀星、变星、共生星和恒星光谱研究,发现金牛座一颗超短周期变星,该变星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变星委员会命名为金牛座第831号变星。本词条还简要介绍了中国工农红军黄长春的生平事迹。 天体物理学家黄长春人物生平黄长春,男,1934年生,四川省岳池县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1952年经全国统考进入南京大学天文系学习,1956年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工作,先从事小行星轨道计算研究,1958年参加组建紫金山天文台天体演化研究组(后改名为恒星研究室),并转为从事变星照相测光。1964年黄长春被选送到上海外国语学院留学生预备部进修法语,准备派往法国留学,后因“文化大革命”未能成行。 技术成就“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全国恢复科学研究工作,黄开始从事年轻恒星的观测研究,利用紫金山天文台和北京天文台的两架40cm双筒望远镜及北京天文台的60~90cm施密特望远镜进行了大量耀星和金牛座T型星的照相测光观测,与其研究小组发现了大量变星和可疑变星。黄一人便发现了超短周期变星一颗和耀星及再发耀星五颗,该超短周期变星的亮度约为16等,周期仅为93min,后来,黄长春于1979~1982年在法国上普罗旺天文台留学期间,利用该台1.93m望远镜对它进行了光谱和测光观测,文章发表后,该星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变星委员会命名为金牛座第831号变星。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向国外大量派出留学生,1979年黄长春被派往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上普罗旺斯天文台留学,最初,在该台台长、国际著名天文学家菲伦巴赫教授指导下进行恒星视向速度测定和恒星光谱分类观测研究。后来,黄长春利用该台1.93m和1.2m 望远镜开展了大量特殊恒星光谱的观测研究,特别是共生星的研究。共生星是一种既有晚型冷星的吸收光谱又有高温星云发射光谱并常出现剧烈爆发活动的特殊恒星,其物理性质十分复杂,一般认为它们是由K.M型冷红巨星和高温发射星云组成的天体。黄长春对Z And,CI Cyg和AGDva等多颗典型的共生星进行了系统的观测研究,特别是对共生星天龙座AG星的研究发现这颗星的冷星吸收光谱具有明显的超巨星光谱的特征,并把它分类为KO型超巨星,这一发现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重视并引起了关于共生星冷星光度级分类的热烈讨论。考虑到共生星的冷星吸收光谱在近红外光谱区较容易看清,黄又到美国麦克唐纳天文台等天文台进行共生星近红外光谱观测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结果。他对共生星研究的有关论文在国际学术界被广泛引用,计达五六十次之多,研究成果获得了中国科学院1990度自然科学奖三等奖。黄长春从法国回国后在进行共生星研究的同时还利用国内外设备开展了B型发射星、新星和超新星等特殊天体的光谱观测研究,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黄在中国《天文学报》和《欧洲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杂志》等国内外重要天文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在共生星等特殊天体研究领域在国际学术界具有一定地位(紫金山天文台恒星室由龚树模、熊大闰、苏洪钧和木村博组成的评审小组对黄工作鉴定中所做的评语)。由于他为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黄长春享受了政府津贴并获得了国务院颁发的证书。黄长春曾担任紫金山天文台恒星研究室室主任多年,是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和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会员,并曾担任中国天文学会总干事和中国天文学会恒星、行星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黄还被聘为日本京都科技、文化奖提名人,1994 年12月退休。 简历1934年 出生于四川省岳池县。 1952~1956年 在南京大学天文系学习。 1956~1994年 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工作,历任紫金山天文台恒星研究室主任、中国天文学会总干事、中国天文学会恒星、行星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1994年12月 在紫金山天文台退休。 1995年初 移居新西兰。 福建上杭烈士黄长春(1907-1931),福建省上杭县南阳乡人。出生于农民家庭。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受革命思潮影响,于1929年参加农民协会和赤卫队,同年6月参加南阳农民武装暴动,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率赤卫队配合红军作战。1930年3月率赤卫队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在闽西独立团工作。1931年春担任闽西独立团团长。同年4月,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二次“围剿”,十九路军侵入闽西苏区腹地,黄长春率独立团和地方武装阻击敌军,配合红军主力开展反“围剿”作战,在红十九军的支援下获得马洋洞战役的胜利。1931年9月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黄长春率部在连城县新泉阻击敌军,在战斗中不幸中弹英勇牺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