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长久
释义

黄长久,男,汉族,1954年生,中共党员,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江口乡上垅村小学教师,郴州市教学能手,郴州市北湖区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在由光明日报和北京电视台主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评选活动中,黄长久被评为全国“特别关注乡村教师”,是湖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教师。

中文名:黄长久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江口乡

出生日期:1954年

职业:教师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2011年,在由光明日报和北京电视台主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评选活动中,黄长久被评为全国“特别关注乡村教师”

人物简介

黄长久,男,汉族,1954年生,中共党员,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江口乡上垅村小学教师。黄长久当过乡干部,但为了山里娃娃,他毅然放弃了,选择当了一名无编制的民办教师,一干就是35年(截止2011年)。

35年来(截止2011年),他一直坚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在他的辛勤培育下,自恢复高考以来,上珑村这个仅1000余人的小山村先后走出博士后3人,硕士4人,考上大中专以上学校的学生人数累计有300余人。上垅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才子村”。

个人履历

1975年,高中毕业,在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江口乡农科站担任植保员;

1976年,任郴州市北湖区江口乡上垅村小学民办教师;

1993年,通过考试转为公办教师;

199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人物事迹

1975年,黄长久高中毕业后在郴州市北湖区江口乡农科站担任植保员。1976年,上垅村教师奇缺,想到山里的孩子,他不顾母亲的反对,毅然回村当上了民办教师。

黄长久爱护学校甚过他的家,上垅村小学经他做了4次“改头换面”,如今的教学楼成了小山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996年,黄长久看到教学楼顶无隔热层,他就栽种葡萄隔热,既节省了资金,又美化了环境。经他精心管护,茂盛的葡萄藤已经爬满了整个屋顶。

黄长久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2002年,上垅村山洪暴发,黄长久为了保护学生的安全,一步也没有离开学校。可是,他自家的房子却在山洪中倒塌了,年迈的老父亲幸好被好心的邻居转移,才安然无恙。父亲现在已有89岁(截止2011年),为方便工作又便于照顾父亲,他把“无家可归”的父亲暂时接到学校,住在闲置的教室里。

黄长久说,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上垅村现只有两个年级总共25名学生(截止2011年)。为避免复式教学相互干扰,他摸索出“异科搭配,高低搭配”的复式班课程安排方法,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35年来(截止2011年),上垅村学校入学率、巩固率都是100%,先后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王久华考入扬州大学获博士后并留校任职;黄江明考入公安大学;分配到湖南省公安厅工作;肖小明大学毕业后任一家外企东南亚地区总管;黄志亮、黄志军两兄弟双双考入军校,毕业分配在部队……

黄长久不仅是学生的老师,而且也是学生的厨师、理发师、医师。孩子们的家离村小学平均有5公里的路程,他每天用自制的大蒸笼为学生蒸饭菜。因村里没有理发店、医院,理发、看病都需要到10多公里外的地方去。学生头发长了,他购买理发工具为学生免费理发;学生病了,他就上山采草药为学生煎服。

妻子肖铁龙是国家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高考生,学的是幼师专业,1980年至1998年一直在上垅村当代课老师。1998年全国取消代课老师后,一直在上垅村小学协助黄长久管好学生。她会裁缝,经常将自己小孩的旧衣服改成小学生的衣服,也经常向村民“讨”一些旧衣服,放在家里给学生换。学生的衣服脏了,她为学生们换洗;学生的头发乱了,她又为学生梳洗;学生病了没来上课,她又代黄长久家访、补课;黄长久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她经常代他上课。长期以来,上垅村小学的孩子从没有落下一节课。

从2003年3月开始,由于师资力量长期不足,江口乡中心学校先后多次决定将上垅村小学合并。黄长久总说:“这里我人熟地熟,让我留下吧。”2008年冰灾期间,上垅村小学只有两位教师,女教师王路堂因患冠心病不能上课。乡中心学校领导考虑黄长久有病,便上门做工作把这所村小学合并到乡中心学校,他不同意。在外面的教师一时调不进的情况下,他一个人坚守学校,负责教授两个年级的课程。

35年里(截止2011年),许多老师来了,又走了,黄长久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三尺讲台。看着一个又一个孩子走出大山,黄长久说:“我是最开心的那一个。”

人物故事

甘当“傻子”,坚守山区小学

“上垅高山多,出门就爬坡。上垅村海拔1200多米,山高路远地方穷,教师来一个走一个,怎么留都留不住。后来黄长久愿意来村里教书,我们真是高兴万分啊!”上垅村前支书黄文明回想往事,不胜感慨。

1975年,刚参加工作的黄长久在乡里当植保员,但上班不到一年,听说村里缺教师,孩子们读书有一阵没一阵,便萌生了回村当教师的念头。经再三考虑,他不顾父母反对,毅然从“米箩”跳进“糠箩”,回村当了民办教师,每月工资只有5元。对黄长久这个决定,有人不理解,说他犯傻。也有人说他是一时冲动,坚持不了多久。但黄长久却凭着对家乡、对孩子们深深的爱,度过了他漫长的坚守。这期间,黄长久仍有多次改变“命运”、走出大山的机会,但他还是选择了留在村里,把教育山里娃当成一生的事业。

上世纪80年代初,在郴州办公司的堂弟要黄长久帮忙做管理,年收入相当于他当时一年工资的20倍,黄长久拗不过堂弟和其他亲戚的一再劝说,利用暑假到公司“试”做了一个月,最终还是放不下山里的孩子,回到了学校。

黄长久一心扑在教学上,其教学成绩一直排在全乡前列。学区为了给他提供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多次要调他到中心小学工作,都被他谢绝了。他说:“都是教书育人,到哪里都一样。如果我走了,这里的孩子谁来教呢?”

黄长久的担忧不无道理。35年来,先后有6个教师来上垅村小学教书,但都没呆多长时间就走了,只有黄长久始终坚守在上垅村的三尺讲台。

痴心教学,育出众多“凤凰”

江口民间有“高塘的席子,上垅的才子”之说,讲的是高塘村以编制竹席出名,而上垅村以出人才闻名。这些年来,上垅村这个不足1000人的偏远小山村,考上大中专学校的孩子占了全村总人口30%以上。村民们清楚,这与黄长久的付出分不开。

“黄老师把我从一年级带到五年级,为我启蒙和成才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汗水,我衷心感谢他。”现在扬州大学任教的博士后王久华每次回村,都要到黄长久家坐坐。

上垅村小学偏远闭塞,教学条件差。为了给孩子们成才打下坚实基础,多年来,黄长久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取得好效果。

针对许多学生作文能力差的问题,黄长久改变以前到小学3年级才教作文的做法,在一年级就开始教作文,学生作文水平大幅提升。

近些年来,由于生源减少,上垅村小学由原来5个年级,压缩到两个年级,人数只有20多人。针对这个情况,黄长久实行复式教学,即两个年级合成一个班,摸索出了“异科搭配,高低搭配”课程安排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

为了把课上得生动有趣,黄长久还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写成“小语课堂教学开场激趣六法”,其论文在全国优秀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并被收入《全国优秀教育论文》一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35年来(截止2011年),上垅村小学除了入学率、巩固率保持100%外,教学成绩也一直排在全乡前列。今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其成绩又排名全乡第一。

爱生如子,练成多面好手

黄长久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他一人撑起一所学校,既是校长也是教师,还是学生的厨师、理发师、医师……为了学生,他把自己练成了一个“多面手”。

上垅村有13个村民小组,散居在20余个山旮旯里,学生到学校平均要走3公里多路,大部分学生在学校吃午饭。为了让孩子们吃上热饭热菜,黄长久用自制的大蒸笼给他们蒸饭。怕孩子们吃不饱,他还经常让妻子多煮点饭。

村里没有理发店和卫生室,学生头发长了或生病了,要跑20多公里到山外去理发、看病。黄长久自己掏钱买来理发工具,为学生免费理发。他还自学中医,采摘草药,免费给学生治病。

如今,黄长久理起发来动作娴熟,像专业理发师。黄长久还像个“保姆”,细心照料每个孩子。一些学前班的学生弄脏了,他便叫妻子向村民“讨”一些旧衣服,改成小孩衣裤,给他们换。

“我读小学三年级时,母亲因在医院照顾父亲做手术,不能回家做饭,是黄老师把我接到他家,吃住了一个多星期。”现已成年的王凤萍对当年的事记忆犹新。

让山里孩子都能上得起学,是黄长久最大的愿望,他也一直用行动去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在国家免除九年义务制教育学费前,村里经常有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面临辍学,为此,黄长久总是拿出他微薄的工资予以垫付,先后为60多名学生共垫付学费8000多元。在他的努力下,上垅村小学从没流失过一个学生。

他自己动手,对学校简陋的设施进行修缮加固,给孩子们一个“安稳的家”。

有一年,上垅村发生山洪灾害,为保护学校财产,黄长久守在学校。学校平安无事,而他家的房子却被山洪冲倒了,年迈的父亲被邻居紧急转移,才幸免于难。

问及将来有什么打算,快到退休年龄的黄长久深情地说:“只要身体撑得住,我想一辈子跟孩子们呆在一起。”

个人荣誉

湖南省郴州市教学能手;

郴州市北湖区优秀共产党员;

郴州市北湖区优秀教师;

郴州市北湖区“十佳师德模范”

被郴州市教育局记功一次;

2011年,黄长久的先进事迹被全国各大媒体报道,在由光明日报和北京电视台主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评选活动中,黄长久被评为全国“特别关注乡村教师”,是湖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教师。

个人作品

《小语课堂教学开场激趣六法》,获全国优秀教学论文二等奖,被收入《全国优秀教育论文》。

社会反响

2011年7月22日,《光明日报》第4版发表《带着父亲去教书》一文,同期,光明网登载《长久播撒希望的种子》等文章,对黄长久的先进事迹进行报道。

2011年9月8日,《湖南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通讯《长久的情怀—记郴州市北湖区乡村教师黄长久》,报道黄长久的先进事迹。

2011年9月教师节前,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委作出《关于开展向黄长久同志学习的决定》,郴州市北湖区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学习黄长久同志先进事迹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的通知》,组织全区各级党员干部进行了集中收看收听,认真学习黄长久同志先进事迹。

2011年10月17日,《光明日报》第1版发表《“在我心中您最美”“特别关注乡村教师”黄长久感动郴州》一文。文章介绍,郴州市广大干部群众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认真学习黄长久事迹,受到了心灵的洗礼。黄长久曾经的学生、北湖区委宣传部干部黄飞仙在博客中这样写道:“您,虽然平凡,但在我心中您最美。”

2011年10月17日,《光明日报》第13版发表长篇通讯《“我以奉献为荣”—乡村教师黄长久35年的“价值”坚守》,报道黄长久的先进事迹。

2011年10月20日,《郴州日报》在头版报眼位置发表《〈光明日报〉专题报道乡村教师黄长久》一文。文章介绍,《光明日报》的报道再现了一名山村教师35年坚守山村教育事业的感人事迹,展示了黄长久老师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国内知名理论家江苏省委党校教授、副校长杨明,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倪素香分别撰写了题为 《平凡人生因何绽放光芒》、《奉献的人生最有价值》两篇述评文章,从理想精神的层面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层面深刻剖析了黄长久老师优秀事迹的精神内涵和时代意义。

2011年7月至10月,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湖南教育电视台等媒体报道黄长久同志35年来扎根山区、坚守讲台的的感人事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0: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