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棕翅鵟鹰 |
释义 | 棕翅鵟鹰(学名:Butastur liventer)体型与鹰相近,身材、尾羽和跗 足庶 都显得很修长;但它们的翅型又接近于鵟,不像多数鹰类那样显得宽圆,而是呈长矩形,后翅缘显得平直,翅膀收起后飞羽尖几乎伸到尾羽稍。棕翅鵟鹰背部尤其两翼泛较艳的砖红色,迁徙中常常结成大群,又爱盘旋,所以深得猛禽观察爱好者青睐。性情不是很凶猛,主食小鸟、鼠类、小型两爬和大型昆虫,它们既能树冠上筑巢也会在地面筑巢,这点在林栖的鹰类中比较特殊。 中文学名:棕翅鵟鹰 拉丁学名:Butastur liventer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隼形目 科:鹰科 亚科:鵟亚科 属:鵟鹰属 命名时间:Temminck, 1827 英文名称:Rufous-winged Buzzard Eagle 外形特征动物简介: 全长约35cm。头顶、颈项、上背灰褐色,具微暗色羽干纹,逐渐至下背和尾上覆羽转为赤褐色。尾亦褐栗色,具四条窄的黑色横斑和黑色端斑。飞羽粟褐色,具黑色横斑和暗色尖端,翼下粉红白色,具暗色横斑。下体大都灰色,喉微具白色条纹,胸灰色而具暗色羽干纹。腹、腿和尾下覆羽雪白色。嘴黄色,具黑色尖端。脚橙黄色。 分布范围分布于缅甸南部到印度尼西亚等地。中国国内6月见于云南景东和西双版纳的勐养。 生活习性栖息于山区森林地带,见于山地林边或空旷田野。飞行轻快,动作敏捷。飞行时两翅不断鼓动,有时作直线飞行,有时围绕着某一地点作圈状翱翔。迁徙时通常下午3~4时成群在栖息地上空不停地盘旋,直至黄昏,才在栖宿地山坡树林中停息。通常贴近地面飞行或栖于窥伺猎物,也常徘徊于地上捕捉食物。通常分散活动觅食,但在迁徙期间,常结成小群,伴随追逐小型鸟类南迁。主要食物有小形啮齿动物、小鸟、蛇类、蜥蜴、蛙类和各种大型昆虫等。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10年鸟类红色名录。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Ⅱ濒危物种。 (图片:概述图、图2、图3、图4、分布图)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