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
释义

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

作者:王超

ISBN:10位[753373811X] 13位[9787533738112]

出版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

定价:¥29.00 元

内容提要

本书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淡化理论,够用为度,培养技能,重在应用”的原则,参照国家高级技术工人和技师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编写。全书共十二章,主要包含两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为自动控制原理;第二部分为调速系统。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深入浅出,图文并茂,表达清晰,并力求按专业实践的规律和初学者的认识规律编写。编写宗旨是为了激励学生勤于思考,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可作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

目录

第一篇 自动控制原理

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第一节 自动控制系统术语

第二节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第三节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第四节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第五节 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

第六节 研究自动控制系统的方法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二章 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应用

第一节 拉氏变换的概念

第二节 拉氏变换的运算定理

第三节 拉氏反变换

第四节 应用拉氏变换求解微分方程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三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一节 数学模型简介

第二节 典型环节 的传递函数

第三节 框图

第四节 自动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第五节 MATLAB软件及其应用简介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四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

第一节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第二节 自动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第三节 MATLAB软件在系统性能分析中的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五章 改善控制系统性能的途径

第一节 系统校正的概述

第二节 串联校正

第三节 反馈校正

第四节 复合校正

第五节 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二篇 调速系统

第六章 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第一节 直流调速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转速负反馈有静差调速系统

第三节 转速负反馈无静差调速系统

第四节 单闭环调速系统实例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七章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第一节 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

第二节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性能

第三节 双闭环凋速系统工程设计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八章 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第一节 可逆调速系统主电路

第二节 可逆系统中的环流

第三节 逻辑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

第四节 直流调速系统的MATLAB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九章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

第一节 脉宽调制(PWM)放大器主电路

第二节 脉宽调速系统的控制电路

第三节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实例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章 位置随动系统

第一节 位置检测与位置驱动

第二节 位置随动系统的控制方案和基本类型

第三节 位置随动系统的控制性能与校正设计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一章 交流调压调速和串级调速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交流调压调速系统

第三节 异步电动机串级调速系统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二章 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

第一节 变频调速原理

第二节 SPwM逆变器

第三节 V/F变频调速系统

第四节 矢量控制变频调速系统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参考文献

文摘

1.控制系统的性能好坏与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在根平面(s平面)上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根轨迹法是根据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研究系统参数变化时闭环极点在根平面上变化的轨迹,从而进一步分析闭环极点位置的变化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2.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根据由闭环特征方程得到的幅角条件和幅值条件,可以推导出一系列绘制根轨迹的规则。利用这些基本规则,可以方便地绘制出根轨迹的大致形状。从而可以分析系统的开环放大系数(又称增益)K变化时,系统闭环极点的变化及其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3.利用根轨迹法可以对系统进行分析和综合。在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增加零点(例如采用比例微分(PD)控制器或超前校正环节)可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增加极点(例如采用比例积分(PI)控制器或迟后校正环节)可以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但会使动态性能变坏。为此,可以通过适当选择控制器的参数,使之既能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又不至于对动态性能影响太大,这一点是容易做到的。

4.用根轨迹法可以方便地确定高阶系统中某个参数变化时,闭环极点的变化轨迹。如果高阶系统存在一对主导极点,则可以根据主导极点近似地估计出系统的动态性能。

5.除了以开环传递函数的开环放大系数(增益)作为可变参数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图以外,也可以以系统中某一时间常数T作为可变参数来绘制根轨迹图,这样可以看出系统中某一时间常数T变化时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有时,在实际生产过程的控制中,可能会要求同时改变两个参数对系统性能施加影响。这时也可以绘制具有两个可变参数的根轨迹图(本章未作进一步介绍,读者可参阅有关文献资料)。

6.也可以利用MATLAB工具软件来绘制较精确的根轨迹图,进而对系统进行分析和校正将更加方便。

2 图书信息

书 名: 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第3版)作 者:孔凡才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07-29

ISBN: 7111050800

开本: 16开

定价: 34.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1996年出版的高专规划教材《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第2版)的基础上,根据当今高新技术的发展和高职高专更侧重现场技术应用的特点而进行更新与修订的。全书分为两篇,第1篇为自动控制原理,它包括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分析系统性能常用的方法,对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探讨改善系统性能的途径,其中包括时域分析法,频率特性法和MATLAB软件的应用。第2篇为自动控制系统,它包括直流调速系统、交流调速系统、位置随动系统和实际系统的分析与调试。其中新增加了BJT-PWM控制系统,IGBT-SPWM—VVVF交流变频调速系统,微机控制的、采用专用集成芯片的位置随动系统等。 本书第3版修订时,仍将保持原书获得好评的特色,以自控理论作为分析的工具, 自控系统则作为分析的对象,围绕系统性能的分析与改善途径,以方法论为主线,通过应用举例的形式,着重物理含义和物理过程的阐述,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细致、通俗易懂和切合实用。 全书每章均有小结、思考题与习题,它们多为生产实际中的问题。书中还安排了较多的阅读材料、实例分析和读图练习,以利学生的自学、分析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为便于新版教材的使用,本书还附带一张配套的多媒体光盘。光盘内容包括[教学指导]、[参考电子教案]、 [自学辅导]、 [疑难问题解答]及[实例分析]等。该光盘对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都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本书可供高职高专院校、应用型本科、职工大学的自动化类专业、电气类专业、机电一体化类专业和应用电子类专业使用,也可作自学考试教材,并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第1版获第二届全国高校机电类优秀教材一等奖; 第2版获机械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篇 自动控制原理

第1章 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1.1 引言

1.2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1.2.1开环控制系统

1.2.2 闭环控制系统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1.4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1.4.1 按输入量变化的规律分类

1.4.2 按系统传输信号对时间的关系分类

1.4.3 按系统的输出量和输入量间的关系分类

1.4.4 按系统中的参数对时间的变化情况分类

1.5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1.5.1 系统的稳定性

1.5.2 系统的稳态性能指标

1.5.3 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1.6 研究自动控制系统的方法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2章 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应用

2.1 拉氏变换的概念

2.2 拉氏变换的运算定理

2.3 拉氏反变换

2.4 应用拉氏变换求解微分方程

小结

习题

第3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3.1 系统的微分方程

3.1.1 系统微分方程式的建立

3.1.2 微分方程建立举例

3.2 传递函数

3.2.1 传递函数的定义

3.2.2 传递函数的一般表达式

3.2.3 传递函数的性质

3.3 系统框图(结构图)

3.4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和功能框

3.4.1 比例环节

3.4.2 积分环节

3.4.3 理想微分环节

3.4.4 惯性环节

3.4.5 比例微分环节

3.4,6 振荡环节

3.4.7 延迟环节

3.4.8 运算放大器

3.5 自动控制系统的框图

3.5.1 系统框图的画法

3.5.2 系统框图的物理含义

3.6 框图的变换、化简和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求取

3.6.1 框图的等效变换规则

3.6.2 自动控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求取

3.6.3 交叉反馈系统框图的化简及其闭环传递函数的求取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4章 分析自动控制系统性能常用的方法

4.1 时域分析法4.2 频率特性法

4.2.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4.2.2 频率特性的表示方式

4.2.3 典型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

4.2.4 系统的开环对数频率特性

4.2.5 系统的闭环频率特性

4.3 MATLAB软件在系统性能分析中的应用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4.3.1 MATLAB的安装与启动

4.3.2 MATLAB指令窗

4.3.3 MATLAB中的数值表示、变量命名、运算符号和表达式

4.3.4 应用MATLAB进行数值运算

4.3.5 应用MATLAB绘制二维图线

4.3.6 应用MATLAB处理传递函数的变换

4.3.7 应用MATLAB求取输出量对时间的响应

4.3.8 SIMULINK仿真软件及其应用

第5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

5.1 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5.1.1 系统稳定性概念

5.1.2 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5.1.3 奈氏稳定判据和对数频率判据

5.1.4 稳定裕量与系统相对稳定性

5.1.5 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举例

5.2 自动控制系统的稳态性能分析

5.2.1 系统稳态误差的概念

5.2.2 系统稳态误差与系统型别、系统开环增益间的关系

5.2.3 系统稳态误差与输入信号间的关系

5.2.4 由系统的开环对数频率特性去分析系统的稳态性能

5.2.5 自动控制系统稳态性能分析举例

5.3 自动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5.3.1 系统跟随动态指标的求取及分析

5.3.2 跟随动态性能分析

5,3.3 系统动态性能与开环频率特性间的关系

5.4 系统分析举例——水位控制系统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6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改善系统性能的途径)

6.1 校正装置

6.1.1 无源校正装置

6.1.2 有源校正装置

6.2 串联校正

6.2.1 比例(P)校正

6.2.2 比例—微分(PD)校正(相位超前校正)

6.2.3 比例—积分(P1)校正(相位滞后校正)

6.2.4 比例—积分—微分(PID)校正(相位滞后-超前校正)

6.3 反馈校正6.4 顺馈补偿

6.4.1 扰动顺馈补偿

6.4.2 输入顺馈补偿

6.4.3 顺馈补偿应用举例

小结

思考题习题

第2篇 自动控制系统第7章 直流调速系统

7.1 转速负反馈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

7.1.1 系统的组成

7.1.2 系统的框图

7.1.3 系统的自动调节过程

7.1.4 系统的性能分析

7.2 小功率有静差直流调速系统实例分析(阅读材料)

7.2.1 系统结构特点和技术数据

7.2.2 定性分析

7.2.3 系统框图

7.2.4 系统的自动调节过程

7.2.5 系统性能分析

7.3 速度和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7.3.1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

7.3.2 系统框图

7.3.3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自动调节过程

7.3.4 系统性能分析

7.3.5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优点

7.3.6 给定积分器的应用

7.3.7 调节器的实用线路(阅读材料)

7.4 双极晶体管脉宽调制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7.4.1 双极晶体管(BJT)一脉宽调制(PWM)型直流调压电路

7.4.2 由专用集成电路控制的BJT-PWM直流调速系统

7.4.3 BJT-PWM控制系统的特点

7.5 晶闸管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7.5.1 可逆直流调速电路的几种形式

7.5.2 可逆拖动的四种工作状态

7.5.3 逻辑控制的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7.6 转速、电流双闭环数字式直流调速系统

7.6.1 数字式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

7.6.2 数字式直流调速系统的软件功能

7.6.3 数字式直流调速系统的硬性组成

7.6.4 数字式与模拟式直流调速系统的比较

小结

思考题

习题读图

练习

第8章 交流调速系统

8.1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正弦脉宽调制(SPWM)型交流变频电路

8.1.1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及其驱动、保护电路

8.1.2 二极管整流器一IGBT逆变器构成的交一直一交变压变频电路

8.2 交流调速的基本方案与变压变频的基本控制方式

8.2.1 交流调速的基本方案

8.2.2 变压变频调速的基本控制方式

8.3 模拟式IGBT—SPWM—VVVF交流调速系统

8.4 微机控制的IGBT—SPWM—VVVF交流调速系统简介

8.5 矢量控制的交流变频调速系统简介

8.5.1 三相交流电机(绕组)和直流电机(绕组)物理模型的等效变换

8.5.2 矢量控制的基本思路

8.5.3 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变频调速系统的框架结构

8.6 直接转矩控制交流变频调速装置实例(阅读材料)

8.7 通用变频器

8.7.1 通用变频器的功能

8.7.2 通用变频器的结构

8.7.3 通用变频器的使用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读图练习

第9章 位置随动系统

9.1 位置随动系统概述

9.1.1 位置随动系统的组成

9.1.2 位置随动系统的特点

9.2 位置随动系统的主要部件

9.2.1 线位移检测元件(感应同步器)

9.2.2 角位移检测元件

9.2.3 直流伺服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与工作特性

9.2.4 交流伺服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

9.3 位置随动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9.3.1 系统的组成

9.3.2 系统的组成框图

9.3.3 系统的工作原理

9.3.4 系统框图

9.4 位置随动系统性能分析

9.4.1 系统稳态性能分析

9.4.2 系统稳定性分析

9.4.3 系统动态性能分析

9.5 位置随动系统实例读图分析(阅读材料)

9.5.1 系统的组成

9.5.2 专用集成控制芯片的工作原理

9.5.3 微机控制的、由L290/1/2芯片组成的直流位置随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读图练习

第10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调试与故障的排除

10.1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步骤

10.1.1 了解工作对象对系统的要求

10.1.2 搞清系统各单元的工作原理

10.1,3 搞清整个系统的工作原理

10.2 自动控制系统的调试方法

10.2.1 系统调试前的准备工作

10.2.2 制订调试大纲的原则

10.2.3 系统调试过程

10.2.4 由专用的(或通用的)控制器驱动的自动控制系统的调试

10.3 自动控制系统的维护、使用和故障的排除

10.3.1 系统的维护和使用

10.3.2 系统故障的检查与排除

小结

思考题

习题附录

附录A 常用文字符号

附录B 自动控制技术术语的中、英名词对照参考文献

图书信息3

书名:新编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教材--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定价:18

条形码:9787505389083

ISBN:ISBN 7-5053-8908-4

作者:熊新民

印刷日期:2003-7-1

出版日期:2003-7-1

精装平装_开本_页数:平装16开,207页

中图法:

中图法一级分类:

中图法二级分类:

书号:

简介:前 言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为满足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基本建设的需要,在教育部高教司和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关心和指导下,于2002年11月在杭州召开了由电子工业出版社牵头组织的全国高职高专机电信息类专业教材建设研讨会。全国近百所高职高专院校100多位专家学者经过充分讨论,一致确定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材应该遵循“淡化理论、加强应用、联系实际、突出特色”的总体编写原则,同时落实了60本教材的编写规划和编写任务,并组织了编写班子和审订了编写大纲。本教材就是根据这次会议的基本精神和审定的编写大纲组织编写的新一轮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之一。

“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课程是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主要课程,其教学内容既包含作为专业基础的自动控制原理部分,也涵盖实践性很强的自动控制系统部分,同时还受到教学时数的限制。为此,本教材在内容选取和编写思路上力图体现高职高专培养工业、工程生产第一线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力争做到重点突出、概念清楚、层次清晰、深入浅出、简明易学,力求达到紧密联系实际、学用一致的目的。

本教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下述两个方面:一是体系组织方面,在原有同类教材基础上进行了较大调整和扩充。全书可分为控制理论和控制系统两大部分,对控制理论进行了删削重组,把时域法和频率特性统一整合成三性分析;同时对控制系统进行了类别增补,特别是增加了过程控制系统,既改变了以往系统类别过于单调的局面,也有效地扩大了教材应用面。二是内容取舍方面,主要介绍经典控制理论和常用控制系统,并且做到删繁就简,去旧推新,加强了对基本理论和应用的阐述,减少了公式和结论的理论推导过程,去掉了应用较少的根轨迹法,增添了应用日益普遍的、基于MATLAB的计算机辅助系统分析和优化设计的内容,既为教师进行CAI教学提供了条件,又使学生有机会掌握一种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现代工具。

本教材由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熊新民副教授担任主编,由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刘红运、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张泉担任副主编,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郭再泉副教授担任本教材的主审。

本书第1, 2, 3章由熊新民编写,第5, 6, 7章由刘红运编写,第4, 8, 9章由张泉编写。全书由主编统稿,后又根据主审的意见进行了必要修改和定稿。

本教材的参考学时为60~80学时,适用于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各专业的教学需要,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建议控制原理部分全讲,控制系统部分可以根据学校性质和行业需要选讲。如机电行业可以侧重讲授调速系统及相关内容,化工行业可以侧重选讲过程控制系统及相关内容,以求更具针对性。

书中错误和不妥之处,恳请广大师生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03年4月

目录: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自动控制与自动控制系统

1.2.1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1.2.2 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

1.2.3 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1.2.4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

1.2.5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1.3 MATLAB软件及其应用简介

1.3.1 MATLAB的命令窗口

1.3.2 MATLAB中的命令函数和M文件

1.3.3 MATLAB中的变量和语句

1.3.4 MATLAB中的运算符

1.3.5 用MATLAB绘制响应曲线

1.3.6 Simulink简介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第2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

2.1.1 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

2.1.2 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求解

2.2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2.2.1 传递函数的定义

2.2.2 传递函数的求取

2.2.3 传递函数的性质

2.3 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

2.3.1 动态结构图的组成与画法

2.3.2 动态结构图的等效变换及简化

2.3.3 用梅逊公式(S.J.Mason)求传递函数

2.4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2.4.1 频率特性的概念与定义

2.4.2 频率特性的求取方法

2.4.3 频率特性的表示方式

2.5 典型环节的数学模型和典型系统的传递函数

2.5.1 典型环节的数学模型

2.5.2 典型系统的传递函数

2.6 数学模型的MATLAB表示与变换

2.6.1 数学模型的MATLAB表示

2.6.2 数学模型的MATLAB变换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第3章 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

3.1 概述

3.1.1 典型输入信号及其时间响应

3.1.2 高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

3.2 稳定性分析

3.2.1 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3.2.2 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

3.2.3 系统稳定性的代数判据

3.2.4 系统稳定性的频域判据

3.2.5 系统稳定性的MATLAB分析法

3.3 动态性能分析

3.3.1 动态性能的时域分析

3.3.2 动态性能的频域分析

3.3.3 动态性能的MATLAB分析

3.4 稳态性能分析

3.4.1 系统误差与稳态误差

3.4.2 稳态性能的频域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第4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

4.1 系统校正概述

4.1.1 系统校正的概念

4.1.2 系统校正的方式

4.1.3 系统指标的确定

4.2 串联校正

4.2.1 串联校正装置及其特性

4.2.2 串联校正方法

4.3 反馈校正

4.3.1 反馈校正及效果

4.3.2 反馈校正方法

4.4 复合校正

4.4.1 按输入补偿的复合校正

4.4.2 按扰动补偿的复合校正

4.5 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

4.5.1 设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步骤

4.5.2 系统固有部分开环频率特性的确定

4.5.3 系统预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的确定

4.5.4 系统校正环节频率特性的确定

4.5.5 系统校正示例

4.6 MATLAB在系统校正中的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第5章 直流调速系统

5.1 直流调速系统概述

5.1.1 直流调速系统的基本概念

5.1.2 直流调速方式

5.1.3 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的机械特性

5.1.4 生产机械对直流调速系统的要求及调速指标

5.2 单闭环调速系统

5.2.1 有静差单闭环调速系统

5.2.2 无静差单闭环调速系统

5.2.3 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限流保护

5.2.4 其他单闭环调速系统

5.2.5 检测装置

5.3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5.3.1 最佳过渡过程的基本概念

5.3.2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原理结构和数学模型

5.3.3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静特性分析

5.3.4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特性分析

5.3.5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工程设计

5.4 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5.4.1 直流调速系统的可逆线路

5.4.2 可逆直流调速系统中的环流分析

5.4.3 有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回馈制动

5.4.4 逻辑控制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5.5 直流调速系统的MATLAB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

5.6 直流调速系统的调试与维护

5.6.1 系统调试

5.6.2 系统的维护使用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第6章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

6.1 脉宽调制基本原理

6.1.1 脉宽调速原理及特点

6.1.2 不可逆PWM变换器

6.1.3 可逆PWM变换器

6.2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的控制电路

6.2.1 脉冲宽度调制器

6.2.2 逻辑延时及限流保护

6.2.3 驱动电路

6.3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实例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第7章 张力控制系统

7.1 张力控制系统概述

7.1.1 张力系统简述

7.1.2 张力控制方案

7.1.3 张力控制的必要性

7.2 张力检测的方法

7.2.1 直接检测张力的方法

7.2.2 间接检测张力的方法

7.3 直接反馈张力控制系统

7.4 扰动补偿张力控制系统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第8章 位置随动系统

8.1 位置检测与位置驱动

8.1.1 位置检测元件

8.1.2 相敏整流与滤波电路

8.1.3 放大电路

8.1.4 执行机构

8.2 位置随动系统的控制方案和基本类型

8.2.1 位置随动系统的控制方案

8.2.2 位置随动系统的基本类型

8.3 位置随动系统的控制性能与校正设计

8.3.1 系统组成及数学模型

8.3.2 系统的自动调节过程

8.3.3 系统的稳态性能分析

8.3.4 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8.3.5 系统的校正设计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第9章 过程控制系统

9.1 过程控制系统概述

9.1.1 过程控制的概念

9.1.2 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9.1.3 过程控制系统的特点

9.1.4 过程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9.2 过程参数的检测与变送

9.2.1 测量误差

9.2.2 检测仪表的结构

9.2.3 温度检测与变送

9.2.4 其他参量的检测与变送

9.3 过程控制仪表

9.3.1 DDZ-Ⅲ型调节器

9.3.2 可编程调节器

9.3.3 执行器

9.4 单回路过程控制系统

9.4.1 单回路过程控制系统的原理结构

9.4.2 单回路过程控制系统的特性分析

9.4.3 单回路过程控制系统的选型分析

9.5 串级过程控制系统

9.5.1 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与模型

9.5.2 串级过程控制系统的特点与应用

9.5.3 串级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整

9.6 过程控制系统的其他形式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参考文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6: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