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紫霄宫 |
释义 | 紫霄宫有2处实景,一处是淮安的道教宫管。据明正统辛酉举人金铣于成化十七年(1481)所撰《重修紫霄宫记》所载,淮安紫霄宫初建于晋,盛于唐宋,由于战火,至解放时紫霄宫已成一片废墟,八十年代初,淮安县人民政府在此遗址上修建了当时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汽车站。另一处是湖北紫霄宫,1982年02月2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紫霄宫坐落在湖北省武当山的主峰——天柱峰东北的展旗峰下。 淮安紫霄宫简介道教宫观之一。 淮安城内古建筑如文通塔、镇淮楼、韩侯祠妇孺皆知,而如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淮安汽车站,原是风景胜地和著名道院的古紫霄宫,现在则很少有人说及了。 初建于晋明正统辛酉(1441)举人金铣(字宗润,号省庵,官礼部员外郎、广信府知府)于成化十七年(1481)所撰《重修紫霄宫记》所载,淮安紫霄宫初建于晋,“盛于唐宋”,经元代失修,明代早期“虽有主者,不遑治理”,至正统辛酉年淮安太守杨理(耀州人)、总兵官武兴(宿州人)请高士焦惟一“主其宫”,焦“精修道行”1,徒“数十人”。“公大结人天之缘,更修前后二殿两庑三门,道房庖湢院,四周围缭以垣墙”,“更新饰三清元帝圣像”。其时宫内“旧井湮塞,僮仆汲水道远”。焦公于梅雪轩下掘挖,“得泉甘洌”,即后入传说之铜井。 经过这次整修,紫霄宫面貌焕然一新,“主山隐隐隆隆,如冈如阜,客山对峙,宛如复钟,山下有池”,“水声冷冷,风怡波静,倒浸林影、山之左,埤堄百垛,自北而东而南环抱委蛇。山之外,一水抱城,自南而东而北涟漪且驶。淮之胜概不外乎此。” 相关诗句明正德戊辰(1508)进士潘埙(字伯和,号熙台,官右副御史)与友同游紫霄宫,写下《九月登紫霄宫》诗一首: 为揖青霞上紫霄,经秋双鬓短萧萧。 风驱宿雨烟初净,霜落高枝叶半凋。 杯酒闲情应共得,桑田尘劫几同消。 兴酣还倚云林望,双鹤盘旋碧海遥。 明清两代又多次对紫霄宫进行修建。清雍正十一年(1733)安徽歙县流寓山阳经营盐业的商人程量越(字自远)出资修前殿,廊庑大门,创建紫霄宫后楼,塑己小像留在紫霄官。其玄孙程鸣风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正月五日到紫霄宫拜先高祖遗像,写诗一着,描绘了当时紫霄宫的面貌,诗曰: 地势甲城东,嵯峨太乙宫。 高楼留祖迹,佳咏记仙翁。 遮殿松千尺,干霄竹几丛。 凭栏新雪霁,城堞画图中。 乾隆中诸生吴进(字揖堂,号瓞die村)曾多次游紫霄宫,一次秋日傍晚再次经过紫霄宫,看到紫霄宫渐趋败落,想到以前听到宫中道人弹琴声随风飘出,赋诗一首《秋日重过紫霄宫》: 落叶舞城隅,道院柴关掩。 无人野犬吠,风乱寒鸦闪。 昔过满松阴,烟浓翠欲染。 琴韵出深竹,随风飘石崦。 气肃人意舒,物趣亦不减。 尚欲步高郭,门外夕阳敛。 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紫霄宫的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宫西有几十棵大树被毁,从富西南的依岱桥至伏龙桥韵一条河改了道,“自南而东而北”的渠水和“倒浸林影”的靓池已无迹可寻。一铜井尚在,井水甘甜,源源不断。宫的东边有一东向的小门,进门就看到供道士居住的朝东的三间小屋,北边是后殿,殿前东西各有一棵多年的老松,中间是一座供烧香烛的大铁鼎,小门往南沿墙是一片竹林,再向前便是一片空地,山坡尽处就是前殿,前门不开,北向的门里有一座神台,神台中间是灵官像,面南两旁亦塑有不少神像。殿前就是岳庙街,东距观风门不远,西过依岱桥就是东岳庙前门。此时宫中只有道士吴九华一人,吴字三峰,善弹七弦古琴,能诗善画。 由于战火,至解放时紫霄宫已成一片废墟,但原嵌在紫霄宫迎门墙壁上的石碑尚存,碑上镌七律回文诗一首,相传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驻足淮安紫霄宫时所题,诗曰: 宫近东城城近宫,松遮宝殿殿遮松。 月筛竹影影筛月,风弄花香香弄风。 鹤伴孤猿猿伴鹤,钟偕暮鼓鼓偕钟。 去上紫霄霄上去,通玄妙道道玄通。 此碑现存放在勺湖公园碑林内。 八十年代初,淮安县人民政府在此遗址上修建了当时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汽车站。 湖北紫霄宫重点文宝单位紫霄宫,1982年02月2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紫霄宫坐落在湖北省武当山的主峰——天柱峰东北的展旗峰下。 建于明紫霄宫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是武当山上保存较为完整的宫殿古建筑群之一。自东天门入龙虎殿、循碑亭、十方堂、紫霄殿至父母殿,层层殿堂,依山叠砌,其余的殿堂楼阁,鳞次栉比,两侧为东宫、西宫,自成院落,幽静雅致,再加上四周松柏挺秀,竹林茂密,名花异草,相互掩映,使这片古建筑更显得高贵富丽。 富丽堂皇紫霄殿面阔五间,重檐九脊,绿瓦红墙,光彩夺目,其额枋、斗拱、天花,遍施彩绘,藻井浮雕有二龙戏珠,形态生动,宛若真物,由于彩绘,也使得全殿显得光彩夺目,富丽堂皇。殿前的平台十分宽阔,雕栏重绕,雄伟壮观。殿内供有玉皇、真武、灵官诸神像,形象生动,栩栩如生,雕刻手法细腻、逼真。殿后的父母殿,崇楼高举,秀雅俏丽,与紫宵殿相映成辉,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艺术。 铜铸艺术的宝库紫霄宫,原建宫殿、廊庑、斋堂、亭台等860多间,赐额“太元紫霄宫”。紫霄宫背依展旗峰;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有禹迹池、宝珠峰。周围岗峦天然形成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明永乐皇帝封之为“紫霄福地”。从刻有“紫霄福地”额匾的福地殿,进入龙虎殿、青龙、白虎泥塑神像侍立两旁,形成威严。沿数百级台阶循碑亭穿过十方堂,有一座宽敞的方石铺面的大院落,院上三层饰栏崇台,捧拱主殿紫霄殿。紫霄殿进深五间,重檐九脊,翠瓦丹墙。殿中石雕须弥座上的神龛内供奉真武神老年、中年、青年塑像和文武座像,两旁侍立金童玉女,君将等,铜铸重彩,神态各异,是我国明代艺术珍品。殿左放着一根数丈长的杉木,传说从远方飞来,故名“飞来杉”;又因在一端轻轻扣击,另一端可听到清脆的响声,而称为“响灵杉”,相传亦是明代遗物。大殿四周神龛内,陈列着数以百计的元、明、清代铸造的各种神像和供器,堪称我国铜铸艺术的宝库。 父母殿紫霄殿(武当山紫霄大殿)后为父母殿,崇台高举,秀雅俏丽,殿内正中的神龛上供奉真武神的父母,即净乐国王明真大帝和善胜皇后琼真上仙。左神龛内供奉的是观音,右神龛内供奉的是三霄娘娘等,称为百子堂,是昔日信女求儿女的地方。 紫霄宫附近还有赐剑台、禹迹池、禹迹桥等名胜古迹,可供游览。 道教宫观之一1931年曾为贺龙率领的红三军司令部所在处。是武当山历史上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为现存保留较完整的武当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全国道教重点开放宫观,是湖北武当山道教协会所在地。 紫霄福地紫霄宫,距复真观7.5公里。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有禹 迹池、宝珠峰。此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是武当山上保存较完整的宫观之一。主要名胜有龙虎殿、十方堂、紫霄殿、佳音杉、父母殿、东宫、西宫、太子岩等。 此地周围岗峦天然形成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故曾被明永乐皇帝封之为“紫霄福地”。从刻有“紫霄福地”匾额的福地殿进入龙虎殿,可见青龙、白虎泥塑神像侍立两旁,形象威严。沿数百级台阶循碑亭穿过十方堂,有一座宽敞的方石铺面的大院落,院上三层饰栏崇台,捧拱主殿紫霄殿。紫霄殿进深五间,重檐九脊,翠瓦丹墙。殿中石殿须弥座上的神龛内供奉真武神老年、中年、青年塑像和文武仙人坐像,两旁侍立金童玉女、君将等,铜铸重彩,神态各异,是我国明代艺术珍品。殿左放着一根数丈长的杉木,另一端可听到清脆的响声,而称为“响灵杉”。大殿四周神龛内,陈列着数以百计的元、明、清代铸造的各种神像和供器,堪称我国铜铸艺术的宝库。紫霄殿后是父母殿。此殿崇台高举,秀雅俏丽,殿内正中的神龛上供奉真武神的父母像,即净乐国王明真大帝和善胜皇后琼真上仙像。左神龛内供奉的是观音,右神龛内供奉的是三霄娘娘、送子娘娘等,称为百子堂,是昔日善男信女求儿女的地方。1982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之一。 紫霄宫是武当山道协的办公地,每年举行三月三、九月九庆祝活动,就在此处做道教法事。 紫霄宫背倚展旗峰,面对照壁峰。展旗峰石色赤灰,有如一面猎猎卷动的大旗。峰下 的紫霄宫大殿,楼阁飞檐,雕粱画栋,顶脊上排列着各种飞禽怪兽的铜铁造像,极为逼真生动。紫霄宫素有“紫霄福地”“云外青都”之誉。整个建筑依山而筑,雄伟壮观,是武当山八宫二观建筑群的主体,也是山上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之一。宫廷内外,四时花卉,长开不败。宫内有龙虎殿、十方堂、紫霄殿、父母殿、碑亭、东西配殿等,清雅幽静。主殿紫霄殿建于三层崇台上,四周围以石栏,碧瓦重檐,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殿内供有真武祖师的铜雕坐像,两旁排列着玉皇、灵官诸神的泥塑像,雕塑细腻,庄严威武,此外还有多尊造型各异的真武像及明代铸造的武当山铜质模型。 殿前碑亭有两座保存完好的巨大鳌碑,高达10米,用完整的巨石雕制而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正殿后为父母殿(俗称荷叶殿),供奉净乐国王明真大帝和善胜皇后琼真上仙。殿后即太子岩,系一天然洞穴略加人工开拓而成的石室。紫霄宫现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紫霄殿位于武当山东南的展旗峰下,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一1125年),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建,清嘉庆八年至二十五年(公元1803—1820年)大修,是武当山八大宫观中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道教建筑之一。现存有建筑29栋,建筑面积6854平方米。中轴线上为五级阶地,由上而下递建龙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大殿、圣文母殿,两侧以配房等建筑分隔为三进院落,构成一组殿堂楼宇、鳞次栉比、主次分明的建筑群。宫的中部两翼为四合院式的道人居所。 宫内主体建筑紫霄殿,是武当山最有代表性的木构建筑,建在三层石台基之上,台基前正中及左右侧均有踏道通向大殿的月台。大殿面阔进深各五间,高18.3米,阔29.9米,深12米,面积358.8平方米。共有檐柱、金柱36根,排列有序。大殿为重檐歇山顶式大木结构,由三层崇台衬托,比例适度,外观协调。上下檐保持明初以前的做法。柱头和斗栱显示明代斗杠的特征。梁架结构用九檀,高宽比为5:2.5,保持宋辽以来的用材比例。殿内金柱斗栱施井口天花,明间内槽有斗八藻井。明间后部建有刻工精致的石须弥座神龛,其中供玉皇大帝,左右肋侍神像,均出自明人之手。 紫霄殿的屋顶全部盖孔雀蓝琉璃瓦,正脊、垂脊和戗脊等以黄、绿两色为主楼空雕花,装饰丰富多采华丽,为其他宗教建筑所少见。 网络小说中的紫霄宫位于三十三层天的混沌空间中,是鸿钧老祖的道场,鸿钧曾三次在此讲道。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