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捉狐 |
释义 | 原文孙翁者,余姻家清服之伯父也。素有胆。一日,昼卧,仿佛有物登床,遂觉身摇摇如驾云雾。窃意无乃魇狐耶?微窥之,物大如猫,黄毛而碧嘴,自足边来。蠕蠕伏行,如恐翁寤。逡巡附体:着足足痿,着股股耎。甫及腹,翁骤起,按而捉之,握其项。物鸣急莫能脱。翁亟呼夫人,以带絷其腰。乃执带之两端,笑曰:"闻汝善化,今注目在此,看作如何化法。〃言次,物忽缩其腹,细如管,几脱去。翁大愕,急力缚之,则又鼓其腹,粗于碗,坚不可下;力稍懈,又缩之。翁恐其脱,命夫人急杀之。夫人张皇四顾,不知刀之所在。翁左顾示以处。比回首,则带在手如环然,物已渺矣。 译文孙老翁素来胆量过人,常遇鬼魅而无所惧。一日他在家中午睡,忽觉脚下毛茸茸的,身子软绵绵如驾云雾飘飘忽忽起来。睡梦中一惊,心想莫非压狐?此时他已有些清醒,乃微睁睡眼,乜斜地看着,见一黄毛绿嘴小动物,如猫一般大,正从脚边往上缓缓爬行。小狐狸似乎是想附体在他身上,但又怕惊醒了他。如此一寸一寸,且爬且附。一路爬过,老翁只觉双足麻痹,大腿酸软。眼看就到腹部,他骤然惊醒,一弹就起来了,忙伸手将它一把按住,掐住脖子提了起来。小狐狸被擒,欲逃无路,呜呜鸣叫不已。老翁则唤他夫人过来,拿绳子捆住它的腰。随后拉紧绳子两端,笑道:“都说狐狸善变,老夫今天就看着你变,你变呀。”看他那么嚣张,狐狸气得两眼放光,忽将身子一缩,顿时身细如管,老翁大骇,忙使劲拉绳子,险些让它逃脱,而此时它又鼓起肚子,如碗口般粗,似钢铁般硬,再怎么用力也捆不起来,但稍一放松,它又缩如细管。老翁有些慌了,忙叫他夫人赶紧拿刀来杀了它,免得逃脱。可叹此时却不知刀在何处,他夫人在房间里四处寻找,心急如焚,毫无所获,问老头子平时刀都藏哪。老翁不耐烦地偏过头去,说一把刀我藏什么,喏,那不就是。可等他再回过头来,手上就只剩下一圈绳子,狐狸早已不知所踪了。 作者蒲松龄(1640-1715),明崇祯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小说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年近40年,直至7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郭沫若对他的评价是“写人写鬼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直至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余首;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考词 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俚曲14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魇殃、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著,总近200万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