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信用管理
释义

所谓信用管理,就是授信者对信用交易进行科学管理以控制信用风险的专门技术。信用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五个方面:征信管理(信用档案管理)、授信管理、帐户控制管理、商帐追收管理、利用征信数据库开拓市场或推销信用支付工具。

第一节 概述

信用管理概念

所谓信用管理,就是授信者对信用交易进行科学管理以控制信用风险的专门技术。信用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五个方面:征信管理(信用档案管理)、授信管理、帐户控制管理、商帐追收管理、利用征信数据库开拓市场或推销信用支付工具。

信用管理与信用风险

讲到信用管理就必须提到信用风险,这样才能理解信用管理的宗旨和职能,以及由此引申出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信用风险是风险的一种,它专指在信用交易中存在的风险,即客户到期不付款的风险。造成信用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政治风险、信息风险、商业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等等。

信用管理的职能和目标市场

信用管理就是提供信用的一方利用管理学的方法来解决信用交易中存在的风险问题。信用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风险,并用经济、合理的方法综合性地处理风险。

在现实的市场环境下,由于信用交易主体和形式的不同,信用管理的目标市场被分成三个部分:资本、工商企业和消费者个人。在不同的目标市场上,信用风险的特征不同,信用管理的职能和内容也各不相同。

第二节 消费者个人信用管理

消费者个人信用管理概述

1、概念、功能和分类

消费者信用管理是以科学管理的专业技术,扩大信用消费、防范信用风险的技术手段。

消费者信用管理的主要功能为:客户信用调查、客户授信、帐户控制、商帐追收以及利用个人征信数据库推销信用支付工具。

在不同形式的个人信用销售中,风险要素也各不相同。按不同的信用交易形式、还款方式以及发放信用的不同主体,消费者信用可以分为零售信用、现金信用和房地产信用。其中,零售信用中还可以再分为循环信用、分期付款信用和服务信用。

2、消费者信用管理的特点

消费者信用管理与企业信用管理和商业银行信用管理在客户群和服务方式上有着显著的区别,这些区别决定了它们在信用管理技术和手段上的不同。

消费者信用管理的目标客户是消费者个人,而企业信用管理和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的目标客户是企业法人。个人信用消费的特点是单笔交易的金额小,然而交易的数量庞大。加之个人信用消费中的交易方式非常灵活,处理交易结算记录和信贷记录的数据量也相当巨大。

消费者信用管理在企业中的职能

消费者信用管理在企业中的职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信用审核的效率,降低营运成本

2、降低信用交易的风险,减少拖欠,及时收回欠款

3、为企业增加合格的用户,降低不良客户的比率

4、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协助企业完成产品创新

消费者信用管理的工作流程

信用管理的过程与营销的过程紧密相关。以一项信用交易的全过程为单位,消费者信用管理由客户授信、帐户管理、商帐催败等几部分组成。

1、客户授信

当消费者提出信用申请,企业的信用管理部门首先要对其进行信用审核,并依据企业的信用标准,最终决定是否授予信用、额度多少。信用标准是企业的内部文件,它统一规定了在各种情况下授信的标准和条件。企业的信用管理部门要依据这一标准,对消费者的信用申请发表意见,即是否授信、额度多少、期限多少。

2、帐户管理

 消费者接受了信用交易的条件后,企业的信用管理部门要为其开一个信用帐户,记录所有的交易数据、还款记录和信用记录。由于拖欠风险的存在,企业的信用管理部门要在信用期限内对消费者进行风险监控和额度调整,同时还要协助销售部门找到新的交易机会。

对消费者的风险监控主要是通过观察和分析消费者的行为表现,及时判断消费者的信用程度如何变化。如果出现信用恶化,企业的信用管理部门要及时进行预警;反之则要及时地提高消费者的信用额度,或延长合同期限。

3、商帐处理

 商帐处理要分两个部分:一是正常的帐款回收,即定期地向消费者提供帐单,提醒消费者及时还款;二是拖欠帐款的催收。

消费者使用企业提供的信用服务后,其消费记录会输入帐款记录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系统会定期自动打印帐单,由企业的信用管理部门统一提交给消费者,消费者则根据帐单的要求进行付款。

除了正常还款的情况,客户中还会出现拖欠或不还的情况。这时企业的信用管理部门要及时进入催收程序。催收工作是循序渐进的,从信函催收到电话催收,再到上门催收,直到进行诉讼催收。

个人信用评分技术

个人信用评分是消费者信用管理中常用的一个工具,在个人信用管理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用到。信用评分是利用个人资信报告中的信息,如付款记录、欠款帐户、帐户数量和信用记录时间等,通过量化和计算得出的分值。信用评分可以客观地预测消费者按时足额还款的可能性。对于银行和金融机构来讲,预测性评分是一种风险评估工具,它可以帮助贷款人估计贷款申请人在未来的信用表现,帮助贷款人做出迅速、有效地决定。

信用评分模型是个人信用评分的最重要工具,是可以得出评分的一系列计算公式。评分模型是利用统计学对大量的消费者信用记录进行处理而得出的。

第三节 企业信用管理

概念

企业信用管理包括对方信用管理和自身信用管理两部分。对方信用管理是企业对于信用销售行为(赊销)对象进行科学管理的专业技术,主要目的在于规避因赊销产生的风险,增加赊销的成功率。 自身信用管理是根据企业本体的经营特点和经营需求,有意识地对自身信用进行科学管理,以使信用等级处于较高档次,从而在获取贷款和投资时减少成本,掌握主动。

企业在信用交易中所面临的风险因素

通常企业在信用交易中面临的信用风险会有以下几种形式:

1、客户拖欠的风险

 正如信用交易是普遍存在的交易形式一样,拖欠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实际上,对于赊销产品的授信方,客户拖欠货款的风险总是存在的。然而,很多企业对拖欠风险的危害性认识有所忽视,甚至认为它是一种正常现象。这一方面是由于拖欠普遍存在、习以为常,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客户拖欠货款所造成的损失是隐性的,即使是非常有经验的赊销企业经理人员也会有所忽视。

企业赊销的实践证明,客户拖欠货款对企业造成的损失要比坏帐损失还要大。在众多的企业交易中,不同的企业对于拖欠问题也有着不同的态度,这也反映了不同企业的经营风格和经营理念。按照不同的付款行为,客户可以被分成收到货很快付款、快到期才付款、补提醒后才付款、受到强力催款压力后才付款、赖帐不付款等几类。

2、客户赖帐的风险

 赖帐是指客户恶意拖欠货款的行为,最终结果可能是不还款。赖帐是指有能力还款但拒绝还款。赖帐是产生赊销坏帐的主要原因之一。从性质上讲,赖帐是欺骗行为的前兆,是一种恶劣的商业行为。

为了减少客户赖帐的风险,信用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事前防范,具体的手段是选择与品质优良的客户进行交易,尽量避免与品质恶劣的客户打交道。

3、客户破产的风险

 客户破产意味着欠帐的客户可以免除所有的对外负债,而提供信用的企业将有可能损失全部的赊销款。这是企业赊销贸易中比较严重的风险之一。已经破产或已在破产过程中的客户将停止对外付款,赊销企业只能通过清算程序收回欠款。为了防范客户破产风险,企业在信用管理中除了要有事前防范措施,还要有必要的风险分散机制,如抵押或优先还款协议等。

企业信用管理的主要内容

1、收集客户资料

 买方市场形成后,由于客户资源有限,企业销售已经转变为一种竞争性的销售,赊销方式普遍流行。信息收集已经成为信用社会经济繁荣与稳定的重要基础。

信息缺乏导致在授予信息时只能凭借主观判断,没有任何基于事实依据的科学评估。于是,国内企业之间出现大量的拖欠和三角债,呆、坏帐问题十分普遍。

近年来,由于企业开始重视收集客户的信息资料,应收帐款逾期率、坏帐率大幅下降,企业效益明显回升。

目前国内征信(信用信息征集)市场从业机构较少,比较突出的包括华夏邓白氏、新华信、九蚁、中商、联信等,大约占据了整个市场份额的近90%。

2、评估和授信

 评估客户的信用,决定给予客户怎样的信用额度和结算方式,是企业控制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信用评估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很难保证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科学的信用评估应该建立在经验和对信用要素进行科学分析基础上。它首先要求对信用要素进行详细分析,然后综合本企业的经验以及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经验,经过比较权重、量化指标,最终达到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

信用评估系统通过大量的实践案例,分析出濒临破产企业、劣等企业、优良企业所具有的特征,再将这些特征分成各种项目和细目并授予不同的权重,力求最大限度地体现客户的信用特征。

从美国信用危机看我国的信用制度建设

“信用危机”——

2001年底以来?美国资本市场爆发了严重的信用危机,一连串有着巨大规模和影响力的公司造假事件的频繁发生,沉重地打击了投资者信心和美国经济的复苏势头。美国最新的官方数据显示,消费者信心已跌至九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连续数周内经济数字的疲软状况有增无减?显示美国经济复苏乏力。为刺激经济复苏,2002年11月7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 宣布,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下调50个基点,降至1.25%的水平。这是美联储2002年首次大幅度降低利率水平,创造了40年来美国联邦利率的最低纪录。

这次信用危机的发生,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和思考,美国作为公认的信用经济发达的典型代表,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有着一套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和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及有效的行业法规、完整的征信数据库、发达的信用管理教育和人力资源,但却发生了一系列严重的财务欺诈丑闻。本文试从美国信用危机的主要特征出发,探讨美国现有的信用制度及其存在的漏洞以及对我国信用制度建设的启

职业人信用管理

概念

“职业人信用管理”在国内还是一个崭新的名词,它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银行信用体系具有同等地位,是职业人从业经历的权威纪录,是职业人在从业过程中被所经历企业给予的各项奖惩等表现的总结,随着职业人职业信用档案的不断更新,职业信用能客观地反映职业人的职业发展历程以及个人职业发展潜力,是用人单位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

职业人信用现状

伴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许多行业也正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职业信用风险挑战,如旅游行业人员虚假报价,物流行业货物蒸发,炒单飞单、电子商务欺诈蒙骗等等,不仅严重影响各行业的经营秩序,而且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另外,企业的人才信用风险也在日益加大,企业招聘成本不断增加。人才信用信息的不对称、职业人简历渗水造假、无法对其真实能力做出客观判断;企业员工忠诚度降低,员工频繁跳槽,内部核心商业机密泄露,客户大量流失,加大企业运营成本和人力资源管理难度的同时,也伴随着了巨大的商业风险,阻碍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发展。

“职业信用档案”作为职业人信用管理评判和表现的载体,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信用认识的不断深入,对建立规范合理的职业信用管理模式越发迫切,据了解,目前我国公务员人事档案开始逐渐引入职业信用档案管理模式,而针对社会职业人方面,目前尚无完整职业信用评价和认证体系,存在较大的市场空白,面对社会和企业迫切的诚信需求,建立规范合理的职业信用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职业人信用问题的解决对策

职业人信用管理与人力资源发展和创新的关系,就是我们企业在这里到底能做一些什么事,信用如果无法量化的话,带来的损失不好评估。我们讲职业信用是在新时期员工关系管理、劳资关系管理一个有效的补充和有益的探索。从另一方面讲职业信用的建设和完善也是保证劳动者合法权益之内的事,也是我们企业,作为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企业可以做的,可以探索的事。做这件事情我们考虑有四个方面需要准备:第一,法律问题。第二需要可量化的标准。第三,统一的信息交流的格式、规则。第四,可操作的调查手段和方法。这就需要相关的政府部门主管单位还有我们的企业共同地来努力。

从国外发达国家的诚信体系建立历程来看,由政府主导逐步向市场化运作转化是一个必然的普遍趋势。国内最大的职业信用管理服务机构,新前程职业信用管理平台借鉴国外职业信用发展的经验,结合国内信用的发展现状特点,以建立职业信用档案为核心,采用多维度的职业信用评价结构模式,如个人学历基本信息、在职期间企业的工作信息、个人职业培训经历等相关信息认证等,综合客观反映出职业人的职业道德、工作能力,以及职业人基本的职业信用状况,为企业提供了可衡量的职业信用评价工具。

信用管理现状与对策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固然需要法律体系和必要的制度安排,但是,信用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靠社会主体之间的信任和诚信的理念来维系,靠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道德规范来维系。讲信用应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种基本公德。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主体的行为准则首先应该是守信用,无论是法人主体或公民个人,都应树立守信的公众形象,树立“以讲信用为荣,不讲信用为耻”的社会意识。信用度高实际上是一种财富,全社会应形成这样的共识和理念。这种意识和理念要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典型示范来进行,通过加强全社会范围内的信用教育、科研和培训来实现。从基础教育到大学教育,对信用观念、信用意识、信用道德的宣传和教育应贯穿始终。(二)加快制定信用管理的法律法规,构造失信处罚的有效机制完备的信用管理法律体系是信用行业健康规范发展的基础和必然要求。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信用立法工作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我们建议从两方面推进信用立法工作,一方面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在信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以比较完备的行政管理规定的形式颁布,尽早为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奠定制度框架;另一方面抓紧研究、率先出台与信用行业直接相关的基本法,如可先出台《信用报告法》,对信用行业的管理定下基本的制度框架,以促进信用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社会信用体系的运转,要求构建失信惩罚机制,使失信者名誉扫地,在相当长的期间内没有人再对失信者进行授信。失信处罚机制构建的基本原则是:以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则处罚市场上出现的失信行为。通过建立和完善失信惩罚机制,使人们明确在市场经济中,失信的法律边界是什么,失信到什么程度将给予何种程度和形式的制裁。通过这种失信惩罚机制的设立,加大企业或个人失信的成本,迫使其行为趋向守信,让守信成为守信者的通行证。(三)加快征信数据的开放与信用数据库的建立 各国的经验表明,征信数据的采集和使用首先是一个法律问题,各国都通过法律或法规的形式对此做出明确规定。一般来说,采集和共享的信息包括银行内的借贷信息和政府有关机构的公开记录等,由于信用信息包括正面数据(positive data)和负面数据(negative data)两部分,各国对共享信息的类型通常都有规定,一些国家限制正面信息的共享,比如在西班牙,信用信息局不能够共享正面数据,澳大利亚信用索引公司的运作仅被限定在负面信息。而美国、加拿大和智利等国家则允许共享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此外,由于各国国情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对信用信息(主要是涉及到消费者个人的信息)的采集和使用范围的规定也不完全相同。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适应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信用征信及查询信息系统,企业的信用记录分散于工商、税务、审计、银行、保险、法院等各个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中,居民更没有个人基本信用档案可供资信证明查询。根据一些国家的经验,对消费者个人信用信息的采集和公布应采取相对审慎的原则。同时,由于功能完善的信用数据库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必备的基础设施,目前建议一方面要鼓励信用中介机构注重自身信用数据库建设,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行业或部门的数据库,待条件成熟时,可将自建数据库中的部分内容提供给信用中介机构或与信用中介机构共享,为我国信用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持。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建立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征信及查询系统,以有效解决社会经济交往中信用信息缺乏和不对称的问题。虽然我国2000年4月实行的个人储蓄实名制和2001年6月在上海推出的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但就全国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加快建立起完备的社会经济信用信息系统。(四)促进信用中介机构的建立与规范发展目前,一些社会中介机构本身信用程度就很差,常常提供不真实信用信息,不仅不能起到客观公正的中介和咨询作用,有些还提供虚假评估、审计结论,误导和欺骗社会,欺骗企业和个人。如故意高估价格的房地产评估报告、虚假验资报告、财务报告、审计报告等,在很多上市公司骗案中出现,屡见不鲜,如银广夏、麦科特,东方电子等骗案,都是中介机构所为,给社会和投资企业及个人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和损失。由于信用中介机构在防范金融风险和促进信用交易方面非常重要,信用中介机构本身的信用就成为各国建立社会信用制度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以信用信息局的建立为例,在国际上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由私人部门发起设立,另一种是作为中央银行的一个部门建立。在由私人部门发起设立信用中介机构的国家,一般通常都有比较完善的信用立法作为保障。由银行发起设立的信用信息局,中央银行通常承担主要的监管职能。目前我国的信用中介机构都是采取公司制的市场运营方式,但由于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需求不足,业务量相对较少,特别是政府对信用信息的利用程度低。由于竞争激烈,从制度上保障信用中介机构能够客观、公正、独立的运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就信用中介机构的管理来看,根据我国行业发展现状和别国的经验,对于企业征信咨询类机构可以采取通过竞争的方式,使其业务逐步向有规模、有影响的征信公司集中;但是对于资信评级机构和个人信用信息征信咨询机构,建议通过比较明确的进入退出机制的办法加以规范。(五)加强政府对信用行业的有效监管 从国际上看,对信用行业的监管框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中央银行为监管主体,另一类是以完善的法律法规为基础。从国际经验看,政府对信用行业的管理方式与该国信用管理法律体系的状况密切相关。法律法规越完善,政府的直接管理职能就相对弱化,信用行业的发展也比较规范;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或中央银行的直接管理职能就更为重要,信用行业的发展状况更容易受政府行为的影响。我国信用行业的发展只有十几年的历史,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乏,因此,在加快立法进程的同时,还需要政府对该行业进行相应的管理和监督。当前,需要确立该行业的监管主体,改变长期以来我国的信用行业多头监管与无人监管并存的状况,而且单一监管主体的确立有助于信用管理法律法规的推出。 此外,政府应积极建立失信约束和惩罚机制并监督信用行业的规范发展,而不参与主办信用管理服务机构,否则就失去了信用管理服务的中立、公正性质。政府有必要大力扶植和监督信用中介服务行业的发展,积极推动这方面的立法,并保证政府各部门的公共信息向社会开放,让大家平等地取得和使用,同时监督市场经济主体间依法公平、公正地披露信息和取得使用信息的义务和权利得以实现,保护公平竞争。对与信用活动相关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师和律师等专业服务领域的人员也必须加强监督管理。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育来看,上市公司的经营和信用状况的真实披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证券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这些中介机构的虚假信息会导致证券市场失信于广大投资者。因此,必须加强管理,维护证券市场的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原则。同时,政府必须有效地解决信用执法过程中的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维护市场执法的公正

信用管理人员的行为艺术

分清信用管理过程中的关系人

分析各种关系人的利益及利益链

如何达成利益一致、目标一致

如何处理与不同关系人之间的关系

图书信息

书 名: 信用管理 作 者:刘澄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3月

ISBN: 9787509608708

开本: 16开

定价: 38.00 元

内容简介

《信用管理》共分七章。导言部分通过具体的事例描述了信用的力量和失信的危害,强调了加强信用管理的重要性;第一章为信用管理概论,主要阐释了信用和信用管理的概念、信用分类、信用体系等内容;第二章集中介绍信用风险评级体系以及具体的信用风险计量方法,是全书的理论基础;第三章阐述企业信用管理,主要介绍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以及客户管理、赊销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的具体方法;第四章阐述政府信用管理,主要介绍政府信用管理体系和公债信用管理办法;第五章阐述个人消费信用管理,主要介绍消费信用分类和形式、消费信用管理制度、个人信用评价方法和个人信用报告等内容;第六章阐述银行信用管理,介绍了银行信用管理的方法、银行信用产品、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管理和授信管理制度;第七章阐述信用监管,介绍了信用监管制度、信用管理法律体系、信用管理外部环境建设等内容。

图书目录

导言:信用的力量

一、诚实守信的力量

二、信用危机的代价

第一章 信用管理概论

第一节 信用与信用管理的概念

一、信用:社会学视角

二、信用:经济学视角

三、信用与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四、信用的发展历程

五、信用分类

六、信用的基本形式

七、信用风险概念

八、信用管理概念

第二节 信用的经济学分析

一、经济学理论与信用

二、信用的经济表现形式

三、信用的作用

四、信用对市场经济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 社会信用体系

一、社会信用体系与征信国家

二、社会信用体系的功能

三、社会信用体系的结构

四、欧美发达国家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第四节 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一、中国信用状况

二、中国信用缺失的危害

三、中国信用缺失的原因

四、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构架

第二章 信用风险计量

第一节 信用评级概述

一、信用评级概念

二、信用评级特点

三、信用评级作用

四、信用评级的分类

第二节 信用评级体系

一、信用评级发展历程

二、主要国家的信用评级制度介绍

三、信用评级工作程序

四、信用评级原则

五、信用评级方法

六、信用评级指标

七、信用评级标准

八、信用评级机构

第三节 征信

一、征信的基本概念

二、征信的法制环境

三、征信渠道

四、企业征信调查

五、个人征信调查

六、信用数据中心

第四节 信用风险计量技术

一、信用风险计量技术发展历程简介

二、信用评级法

三、专家法

四、信用评分法

五、信用风险模型

第三章 企业信用管理

第一节 企业信用管理概论

一、企业信用管理的内涵

二、企业信用管理目标

三、企业信用管理必要性

四、企业信用风险分析

第二节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一、企业信用管理模式

二、企业信用管理机构

三、信用政策

四、新客户授信

五、赊销跟踪

六、客户信用重估

七、信用危机管理

八、企业信用管理成功经验

第三节 企业客户管理

一、客户管理概论

二、客户信用评级

三、信用报告

四、客户档案管理

第四节 企业赊销管理

一、企业赊销的必要性

二、赊销成本分析

三、赊销政策制定

四、赊销额度确定

五、债权保障措施

六、信用部门的考核

第五节 应收账款管理

一、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二、应收账款作业流程

三、应收账款账龄分析

四、应收账款催收

第四章 政府信用管理

第一节 政府信用管理概述

一、政府信用概念

二、政府信用的思想来源

三、政府信用的作用

四、政府信用危机

五、政府信用管理体系

第二节 公债信用管理

一、公债信用的内涵

二、公债信用风险

三、公债信用管理

第五章 个人消费信用管理

第一节 个人消费信用概论

一、个人消费信用概念

二、消费信用理论

三、消费信用的特点

四、消费信用的原则

五、消费信用的分类

六、消费信用的形式

七、消费信用的作用

八、经营消费信用的机构

第二节 个人消费信用管理概论

一、个人消费信用风险

二、个人消费信用管理概念

三、个人消费信用管理流程

四、个人消费信用管理体系

五、个人消费信用风险防范体系

第三节 个人信用评价

一、个人信用征信机构的经营模式

二、相关国家的个人信用体系

三、个人信用评价的运作框架

四、个人信用评价系统建立的步骤

五、个人信用评价方法

六、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

七、个人信用报告的内容

八、个人信用报告的查询

九、个人信用报告的错误更正

十、提高个人信用等级的途径

第六章 银行信用管理

第一节 银行信用管理概论

一、银行信用

二、银行信用风险

三、银行信用管理

四、银行信用管理体系

第二节 银行信用产品

一、银行传统信用产品

二、银行信用衍生产品

第三节 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管理

一、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程序

二、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要素

三、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

四、银行贷款客户信用评级

五、信贷风险识别与评估

六、银行贷款的风险定价

七、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方法

八、银行信用风险评级制度

九、不良贷款预警与处置

第四节 授信管理

一、授信管理概述

二、授信管理机制

三、授信操作流程

四、授信限额确定

第七章 信用监管

第一节 信用监管概论

一、信用监管的概念

二、信用监管的主体

三、信用监管的目的

四、信用监管的特征

五、信用监管的内容

第二节 政府专业机构对信用的监管

一、中央银行/国家银行业监督机构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二、国家证监会对证券市场的监督

三、国家保监会对保险市场的监管

四、国家财政部对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财务监管

第三节 个人信用的监管

一、个人信用监管的定义

二、个人信用监管的特殊性

三、对个人信用监管的机构

‘四、个人信用监管的内容

第四节 信用管理的法律保障体系

一、法律在信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国外信用管理的相关法律和法规

第五节 信用管理外部环境建设

一、信用文化环境建设

二、不良信用惩罚机制建设

三、信用保险制度

参考文献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3: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