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壮文 |
释义 | 壮文(Sawcuengh,Zhuang writing system)是壮族语言使用的文字,用来书写他们的民族语言壮语。壮语的系属有争议,一般将其归入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台语族Kam-Tai),壮傣语支(台语支Tai);另有认为壮语更接近南岛语系。由于长期和汉族接触,壮族一直以来都借用汉字来书写他们的语言;另一方面,部分壮语词汇亦传入了汉族语言,成为粤方言的组成部份。壮族也像越南人(京族人)一样,发明类似字喃的文字来记录自己的语言,壮语称之为Sawndip,一般称之为方块壮字。 产生和发展方块壮字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萌芽阶段、成形阶段、流传阶段、盛行阶段: 萌芽阶段方块壮字成形之前,壮族先民曾借用汉字来记录壮语,这对方块壮字的成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以说这种借用文字是方块壮字的雏形。据记载,这种雏形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例如扬雄《方言》中的“犩,牛也”、“(黑+虎),式八切,虎也”、“蚆,鱼也”等都是记录壮语词所用的汉字,其中“犩”是壮语的vaiz(水牛),(黑+虎)是壮语的guk(虎),“蚆”是壮语的bya(鱼)。“犩”、“(黑+虎)”后来都成了正式的方块壮字(见《古壮字字典》)。又如《后汉书·南蛮传》有“为仆鉴之结,著独力之衣”的记载,其中“仆鉴”“独力”,千百年来一直无人知晓其义,唐太子李贤云:“仆鉴、独力,皆未详。”现代专家经过严密考评,终于发现这四个字是壮语记音用字,即: “仆”,中古音韵地位是滂母、宥韵、开口、三等、去声、在流摄,拟音是*phiǝu。比较接近壮语表示人一类的量词的读音:boux[pou]。“鉴”,中古音韵地位是见母、鉴韵、开口、二等、去声、在咸摄,拟音是*kam。比较接近壮语的gamj[ka:m](岩洞)。“仆鉴”组合起来的壮语音义就是bouxgamj(住在岩洞里的人)。这个词的意义体现了一部分壮族先民穴居的特点。《隋书》载:“南蛮杂类,与华人错居,曰蜒,曰獽,曰俚,曰獠,曰竾,俱无君长,随山洞面居,古先所谓百越是也。” “独”,中古音韵地位是定母、屋韵、合口、一等、入声、在通摄拟音是*duk。比较接近壮语中表示动物一类的量词duz[tu]。“力”,中古音韵地位是来母、职韵、开口、三等、入声、在曾摄,拟音是*liǝk。比较接近壮语的lwg。“独力”合起来的壮语音义就是duzlwg——孩子。虽然壮语的duz一般用于表示各类动物的名词之前,但有时为了修饰上的需要,也可以用于表示各类人的名词之前。这句“为仆鉴之结,著独力之衣”就可以解释为“扎起洞人一样的发结,穿上孩子一样的衣服。” “仆”“独”“力”后来也进入了壮语方块字的系统,分别成为壮语boux、duz、lwg、的记录符号(见《古壮字字典》),而且在此 上还造了新字,如“口+独”——doeg象声词,“独+下”——doek落,“独+禾”——dok榨,“劧”——lik剥,“釛”——lit戒指,“子+力”——lwg子女等。 初期诗歌直至在后来被人称为壮族史上第一部公之于世的以方块壮字书写壮族民歌的集子《粤风·僮歌》中,仍保留大量的早期人们借用汉字记录壮语词的痕迹。例如: 原文字:宽介留么妹? 宽的歌智广。 宽介留么妹? 宽解闷双巡。 壮语:Fwen gaiqlawz ma nuengx? Fwen dwg gociqgvangj. Fwen gaiqlawz ma nuengx? Fwen gaijmbwq song coenz. 汉义:唱什么呀妹? 唱个智广树。 唱什么呀妹? 唱个消愁曲。 可见,早期的壮语记音汉字是方块壮字的前身,它至少萌芽于汉代。 成形阶段经过语言学家长期研究、考评,大多认为方块壮字成形于唐代(也有不少争议)。但此时的方块壮字见于史籍的并不多,这就表明了方块壮字在唐代尚处于成形阶段,还未在壮族地区广泛流传。 流行阶段方块壮字到了宋代,屡见于史籍。据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载:“边远俗陋,牒诉券约专用土俗书,桂林诸邑皆然。今姑记临桂数字,虽甚鄙野,而偏傍亦有依附。‘不(上)+长(下)’(音矮),不长也。(音稳),坐天门中,稳也。‘大(上)+坐(下)’(亦音稳),大坐亦稳也。仦(音袅),小儿也。奀(音动),人瘦也。‘不(上)+生(下)’(音终),人亡绝也。‘不(上)+行(下)’(音腊),不能举足也。‘女(左)+大(右)’(音大),女大及姐也。‘石(上)+山(下)’(音磡),山石之岩窟也……他不能悉记。余阅讼牒二年,习见之。”宋庄绰的《鸡肋篇》载:“广西里俗,多撰字画,父子为恩,大坐为稳,不长为矮,如此甚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所载的字数更丰,有十三字之多。如书中载:“氽,音泅,言人在水上也。氼,音魅,言没人在水下也。‘毛(外)+几(内)’,音胡,言多髭。‘石(左)+井(右)’,东敢切,言以石击水之声也。”从诸史籍上看,宋代的方块壮字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使用范围也日趋扩大,已经涉及投诉文书(牒)、案事讼状(诉)、票证凭据(券)、合同契文(约)等各个方面。与此同时,流行的区域也相当广泛,“桂林诸邑皆然”便可见一斑。 盛行阶段明清时期,方块壮字进入了盛行期。出现许多以方块壮字撰文的长篇作品(包括歌谣、神话、传说、故事、谚语、剧本、寓言、书信往来、楹联碑刻、经文药方、家谱地名等)。这一时期较著名的有清代乾隆年间李调元所辑的民歌集《粤风》,作品收集了明清初广西浔江地区(今平南、桂平、贵县、武宣等县)的民歌110首,其中壮歌37首,300多行,约3000多字,这些字全部是方块壮字。明清时期兴盛的壮族歌圩以及歌圩的世代相传,也促进了方块壮字的普及。歌圩是壮族群众性聚会的一种传统活动,其中之一就是男女青年在歌圩中唱歌择偶,因此,不会唱歌的人要想找到理想的配偶那是很难的。这种习俗迫使壮族人人学歌,人人唱歌。学歌时主要以前人留下的歌本为教材。这些歌本均用方块壮字记录歌词,教员则由一位谙知方块壮字的老歌手担当。教歌时先教方块壮字,而学歌的人必须先学方块壮字,只有认识了方块壮字才能唱歌。这样,在歌圩盛行时期,壮族地区人人是歌手,同时,人人也识方块壮字,这就促进了方块壮字的普及。 现代使用进入50年代,仍有不少壮族人用方块壮字来记录壮歌,书写壮语地名,有的农民还用它来通信。广西德保县、靖西县等地甚至用方块壮字编写壮剧脚本,即使在推行拼音壮文期间也是如此。此外,民间还流传大量的方块壮字手抄本,例如壮族经诗《布洛陀》、壮族歌集《但唱歌》等。与此同时,壮族歌圩虽一波三折,但仍经久不衰,这样,方块壮字也世代相传。广西少数民族古籍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编撰了国内外第一本《古壮字字典》,收古壮字达10700个之多,显示了方块壮字发展的规模。 缺点方块壮字虽然从古到今一直沿用,显示了较强的生命力,但始终未能成为全社会通行文字,这与文字本身的缺点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方块壮字比汉字还要难写、难读、难记。这三难本是汉字的严重缺点,而方块壮字大多是用两个以上繁难的汉字组合而成,因此更显得笔画繁多,结构复杂,非常难写;此外,还有许多字不能不能见字读音,必须一字一字地认记,进分难读。 其次方块壮字不是超方言文字,不同的方言有不同的文字形体。 再次方块壮字以汉字的读音去记录壮语词的读音,难于达到准确性,因为汉语语音和壮语语音是两个不同的系统,两者有很大的差别,所以用前者去记录后者,必然有误差,而这种误差则使文字失掉科学性。 由于方块壮字上述的缺点,使它在公共场合很难有立足之地,只能囿于民间小范围内流行,不为历代政府和学校所采用,这就限定了它不可能成为全民族通用的文字。 不过,这些壮字使用起来不太方便,所以使用的人也不太多。 新老壮文阶段老壮文(195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为壮语发明了一套用拉丁字母书写,并加上数个特殊字符去标示壮族特有的发音和音调的壮文方案。这套字母方案一直在全国通用:不单只广西境内的官方机构都挂有汉、壮双语的门牌,人民币上亦印有这种新文字书写的发行方中国人民银行及面额。 新壮文(1982)到了1980年代后期,由于壮文的特殊字符在当时的计算机水平来说,对壮文信息化造成了妨害,政府又修订原有的壮文,将特殊字符用两个拉丁字母来标示,并将一些罕用的字母当作标调符号使用。这就是现时的壮语文字。在新版的人民币上亦采用了新版本的壮语文字。 比较我们可以比较新旧版人民币,比较一下新、旧版壮语文字的分别。 新壮文方案: 声母:b[p] mb[ʔb] m[m] f[f] v[v] d[t] nd[ʔd] n[n] s[θ] l[l] c[ɕ] y[j] ny[] g[k] ng[ŋ] r[ɣ] by[pj] gy[kj] my[mj] h[h] gv[kv] ngv[ŋv] 韵母(a、o后加e表示短音;i、u、w后加e表示长音或过渡音;e只有长音;韵母ae是aei的缩略): a[A] (ae)[ɐ] e[e] io[o] (oe) u[u] w[ɯ] ai ae ei ui wi au aeu eu iu ou aw am aem em iem im om oem uem um an aen en ien in on oen uen un wen wn ang aeng eng ieng ing ong oeng ueng ung wng ap aep ep iep ip op oep uep up at aet et iet it ot oet uet ut wet wt ak aek ek iek ik ok oek uek uk wk ab aeb eb ieb ib ob oeb ueb ub ad aed ed ied id od oed ued ud wed wd ag aeg eg ieg ig og oeg ueg ug wg 声调:舒声调有六个,促声调有两个(分长短音,四个调值) 调类: 第一调 第二调 第三调 第四调 第五调 第六调 第七调 第八调 调值: 24 31 55 42 35 33 长音35、短音55 长音33、短音3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