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爪鲵 |
释义 | 爪鲵,成鲵体形细长,雄性全长154毫米-181毫米,雌鲵164毫米-178毫米。头部扁平,无唇褶。 资料爪鲵 Onychodactylus fischeri (Boulenger) Fischer's Clawed Salamander爪鲵成鲵体形细长,雄性全长154毫米-181毫米,雌鲵164毫米-178毫米。头部扁平,无唇褶,犁骨齿列较长程^^形,每侧有齿13-19枚;前颌骨和鼻骨间卤门大而圆。躯干圆柱状,皮肤光滑,肋沟14-15条。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末端相遇,指4,趾5,内侧指、趾较短,末端均具有黑爪;雄性在繁殖期间后肢甚宽大。尾长大于头体长而侧扁。无肺。体背面棕褐色或淡橄榄褐色,散有均匀褐色斑,腹面污白色,栖息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林郁密、杂草丛生、水流湍急的小溪中或其附近。 物种特征爪鲵(学名:Onychodactylus fischeri)为小鲵科爪鲵属的两栖动物,俗名水蛇子。是我国罕见的有尾两栖类动物,雄性全长154毫米-181毫米,雌鲵164毫米-178毫米。头部扁平,无唇褶,每侧有齿13-19枚;前颌骨和鼻骨间卤门大而圆。躯干圆柱状,皮肤光滑,肋沟14-15条。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末端相遇,指4,趾5,内侧指、趾较短,末端均具有黑爪;可在急流中用以紧握岩石或其它固着物。 体侧腋胯间有肋沟14~15条。生活时,头背茶褐色,散有不规则小黑斑,眼前缘具一长形黑斑,沿上颌前缘成带状暗褐斑,沿下颌缘缀有少量深色点斑。躯尾及四肢背面赭褐,散有黑色点斑,缀成网状,尾背黑斑较浓密;体侧淡褐。腹面污灰色。雄性在繁殖期间后肢甚宽大。尾长大于头体长而侧扁。无肺。体背面棕褐色或淡橄榄褐色,散有均匀褐色斑,腹面污白色,栖息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林郁密、杂草丛生、水流湍急的小溪中或其附近。 生活习性爪鲵 成鲵以陆栖为主,多昼伏夜出,黄昏雨后活动频繁,常以爪攀登岩壁。5-6月繁殖,卵鞘袋纺锤形,成对固着在溪内岩石、石块或枯树枝上,每条鞘袋内有卵16-20粒,幼体需3-4年完成变态。吞食蛞蝓蜗牛、鞘翅目、直翅目等有害昆虫。 生活于山区郁闭度较好、杂草丛生的溪流中,昼伏夜出,白天多潜伏于水边洞穴、岩缝、泥土或落叶堆下,晚上外出觅食。 繁殖方式爪鲵是卵生。5月初到6月初为繁殖季节,产卵于阴湿岩壁附近的流溪中,卵胶囊纺锤形,以柄固着于水草、枯枝上或悬于为水淹没的岩石上。卵胶囊长18~40 mm,径粗 6~10 mm,每一卵胶囊内有卵6~12粒。卵略呈椭圆形,淡黄色,卵径约为3.5 mm×5 mm。幼体于第三年完成变态。 分布状况分布于黑龙江、吉林(通化、白河、浑江、延吉)、辽宁(岫岩)。国外见于朝鲜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模式标本产于俄罗斯乌苏里边区哈巴 保护措施爪鲵,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大家要保护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