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利率期限结构假说
释义

利率期限结构预期假说(expectations hypothesis)基本命题是:长期利率相当于在该期限内人们预期出现的所有短期利率的平均数。因而收益率曲线反映所有金融市场参与者的综合预期。例如,人们预期在未来8年中短期利率平均水平为9%,那么按照预期假说的解释,8年期债券的利率大致也是9%;如果预期8年后短期利率会升高,未来20年中短期利率平均水平为12%,那么20年期债券的利率大致也是12%。

预期假说隐含这样几个前提假设:

1.投资者对债券的期限没有偏好,其行为取决于预期收益的变动。如果一种债券的预期收益低于另一种债券,那么,投资者将会选择购买后者。

2.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有相同的预期。

3.在投资人的资产组合中,期限不同的债券是完全代替的。

4.金融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5.完全代替的债券具有相等的预期收益率。

预期假说解释了利率期限结构随着时间不同而变化的原因。若收益曲线向上倾斜,这是由于短期利率预期在未来呈上升趋势;若收益曲线向下倾斜,则是由于短期利率预期在未来呈下降趋势。同理,平收益曲线的出现是由于短期利率预期不变,拱收益曲线由于短期利率预期先升后降。

预期假说也解释了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一起变动的原因。一般而言,短期利率有这样的特征,即短期利率水平如果今天上升,那么往往在未来会更高。因此,短期利率水平的提高会提高人们对未来短期利率的预期。由于长期利率相当于预期的短期利率的平均数,因此短期利率水平的上升也会使长期利率上升,从而使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同方向变动。

预期假说又称纯预期假说(the pure expectations hypothesis),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歇尔(Irving Fisher)于1986年提出,当代经济学家们还在不断完善预期假说理论。目前,预期假说理论已分化为不完全预期假说、完全预期假说

制度预期假说和误差修正预期假说等几个分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