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竹象虫 |
释义 | 昆虫名,属鞘翅目,象甲科。分布于陕西省以南、长江中下游各省,主要为害毛竹、桂竹、红竹、金毛竹、篌竹等的竹笋。以幼虫蛀食竹笋,使笋枯死,还蛀食留养的嫩竹,使其生长不良,在成竹前易被风吹折成断头竹,即使成竹,也造成顶端小枝丛生及嫩竹纵裂成沟等畸型现象,结果竹材硬脆,不堪利用。成虫以笋为补充营养,影响笋竹的生长,对下一轮笋的产量有严重的影响。近几年竹象甲为害有进一步加重的的趋势。 中文学名:竹象虫 拉丁学名:Otidognathus davidis Fair 别称:竹笋象甲、杭州竹象虫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纲:昆虫纲 Isecta 目:鞘翅目 科:象甲科 分布区域:陕西省以南、长江中下游各省。 形态特征成虫体梭形,雌虫体长17mm,乳白至淡黄色。头管长6.5mm,黑色,细长,表面光滑。雄虫体长15mm,赤褐色。头管长5mm,粗短,有刺状突起。头部黑色,两侧各生漆黑色椭圆形复眼;触角置于头管基部的触角沟内。前胸背板后缘弯曲呈弓形,中间有一梭形黑色长斑;胸部腹面黑色。鞘翅上各具有刻点组成的纵沟9条,翅中各有黑斑两个,肩角及外缘内角黑色。腹部末节露于鞘翅外,腹面可见5节,黑色,第一节及末节两侧有赤褐色三角形斑,足与体色同,唯各节相连处为黑色。林间常有全黑色的个体。 卵长椭圆形,长径3.1mm,初产为玉白色,不透明。后渐成乳白色,孵化前卵的一半半透明状。 幼虫初孵幼虫体长3mm,体柔软透明,乳白色,背线白色。老熟幼虫体长20mm,米黄色。 头赤褐色,口器黑色,体有皱褶,气门不明显,背线浅黄色,尾部有深黄色突起。 蛹体长15mm,深黄色,足、翅末端黑色,臀棘硬而突出。 发生规律在小笋竹林1年1代,在大小年明显的毛竹林2年1代。成虫在地下8-15cm深土茧中越冬或越两个冬。4月下旬至5月中旬出土,白天活动,以笋为补充营养。4月中旬交尾、产卵,卵多产于最下一盘枝节到笋梢之间,卵2-3天孵化,其幼虫取食笋肉,被害处即停止生长。3龄幼虫食量增大,可将笋吃成空洞。老熟幼虫咬破笋箨入土,2-3天筑成土室,经半个月化蛹,7月即以成虫在土中越夏过冬。 防治方法人工捕捉对小面积发生的竹林,留养竹笋高3米内,从4月下旬起,在成虫出现期,利用其假死性,行动迟缓,可振落捕杀成虫,并将蛀食幼虫剪除杀死,大大降低虫害。 化学药剂防治可用绿色威雷300倍液喷洒竹笋。 营林措施劈山松土竹象虫出土危害时间一般是在4月,因此,在秋冬两季结合挖冬笋和施冬肥对竹林进行全面的劈山松土,可以直接捣毁象虫土室,改变越冬环境,使越冬成虫大量死亡,同时,促进竹林多行鞭孕笋,增强抗虫性。每年或隔年进行1次,可逐年压低象虫的为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