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红尾水鸲指名亚种
释义

红尾水鸲指名亚种(学名:Rhyacornis fuliginosus fuliginosa)是鸫科水鸲属的小型鸟类,全长约13cm。雄鸟通体大都暗灰蓝色;翅黑褐色;尾羽和尾的上、下覆羽均栗红色。雌鸟上体灰褐色;翅褐色,具两道白色点状斑;尾羽白色、端部及羽缘褐色;尾的上、下覆羽纯白;下体灰色,杂以不规则的白色细斑。活动于山泉溪涧中或山区溪流、河谷、平原河川岸边的岩石间、溪流附近的建筑物四周或池塘堤岸间。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实和种子。

中文学名:红尾水鸲指名亚种

拉丁学名:Rhyacornis fuliginosus fuliginosa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雀形目

科:鸫科

属:水鸲属

种:红尾水鸲

亚种:红尾水鸲指名亚种

命名时间:Vigors, 1831

英文名称:Plumbeous Water Redstart

外形特征

红尾水鸲指名亚种雄性通体暗蓝色,翼黑褐色,尾及其上、下覆羽均栗红色。雌鸟上体灰褐色,翼褐色并有两 道 白色点斑,臀、腰及外侧尾羽基部白色,尾余部黑色,下体灰色,布以由灰色羽缘形成的鳞状斑。雌鸟上体暗蓝灰褐色,头顶较多褐色,翅上覆羽和飞羽黑褐色或褐色,内侧次级飞羽和覆羽具淡棕色羽缘、尖端具白色或黄白色斑点,在翅上形成两排白色或黄白色斑点。大覆羽、初级飞羽和外侧次级飞羽具褐色或淡色羽缘。尾上覆羽和尾下覆羽白色,尾羽暗褐色,基部白色,并由内向外基部白色范围逐渐扩大,到最外侧一对尾羽几全为白色。下体白色具淡蓝灰色‘V’形斑,向后逐渐转为波状横斑,颏沾黄褐色并延伸至颊、眼先和额基等处。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雄鸟黑色、雌鸟暗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17-28g,♀15-24g;体长♂117-140mm,♀110-137mm;嘴峰♂9-12mm,♀9-12mm;翅♂70-80mm,♀66-78mm;尾♂47-62mm,♀40-56mm;跗蹠♂21-26mm,♀21-25mm。

(注:雄性——♂;雌性——♀)

分布范围

分布于阿富汗,喜马拉雅山东部,泰国西北部,中南半岛。中国内蒙古(林西),宁夏(南部),甘肃(天堂寺,兰州),青海,河北(北部),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湖北(西部),四川(马尔康,松藩,康定至巴塘,木里,雅安,峨眉,万源,万县),贵州,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地区,向西至云南(西部),西藏(聂拉木,亚东,波密,错那,墨脱,察隅),向南达云南(西双版纳)。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山地溪流与河谷沿岸,尤以多石的林间或林缘地带的溪流沿岸较常见,也出现于平原河谷和溪流,偶尔也见于湖泊、水库、水塘岸边。

生活习性

红尾水鸲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多站立在水边或水中石头上、公路旁岩壁上或电线上,有时也落在村边房顶上,停立时尾常不断地上下摆动,间或还将尾散成扇状,并左右来回摆动。当发现水面或地上有虫子时,则急速飞去捕猎,取食后又飞回原处。有时也在地上快速奔跑啄食昆虫。当有人干扰时,则紧贴水面沿河飞行。常边飞边发出’吱-吱’的鸣叫声,声音单调清脆。

主要以昆虫为食,如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半翅目、直翅目、蜻蜓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此外也吃少量植物果实和种子,如草莓、悬钩子、荚蒾,胡颓子、马桑和草子等。

生长繁殖

繁殖期3-7月。通常营巢于河谷与溪流岸边,巢多置于岸边悬岩洞隙、岩石或土坎下凹陷处,也在岸边岩石终逢隙和树洞中营巢。巢呈杯状或碗状,通常隐蔽很好,不易被发现。巢主要由枯草茎、枯草叶、草根、细的枯枝、树叶、苔藓、地衣等材料构成,内垫有细草茎和草根,有时垫有羊毛、纤维和羽毛。巢的大小为外径10-13cm,内径5.7-7.0cm,高6.5-7cm,深3-4.5cm。主要由雌鸟营巢,雄鸟仅偶参与营巢活动。每窝产卵3-6枚,多为4-5枚,卵呈卵圆形或长卵圆形,白色或黄白色,也有呈淡绿色或蓝绿色的,被有褐色或淡赭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7-20mm×13.5-15.5mm。雌鸟孵卵,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

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5:2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