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朱永全 |
释义 | 男,中共党员、著名隧道专家、教授、博导、全国劳模,现任石家庄铁道大学地下工程系主任,学术带头人,国家“地下工程教学团队”和河北省“隧道教学团队”负责人,国务院特殊津贴,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铁路优秀知识分子”称号,铁道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茅以升“铁道科技进步奖”等; 朱教授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承担本科隧道相关课程教学。首席主讲的本科《隧道工程》课程,2004年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首席主讲的本科《地下铁道》,课程2005年评为河北省精品课程。主编《隧道工程》被评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的精品教材。带领的教研室被评为河北省和国家优秀教学团队。在教学的同时主持国家重特大工程项目的研究,中国最长的铁路隧道——秦岭隧道洒下了他的汗水,世界海拔第一高的铁路隧道——风火山隧道融入了他的心血,世界高原多年冻土区第一长隧道——昆仑山隧道凝结了他的智慧,亚洲陆地第一长隧道——乌鞘岭隧道、中国客运专线第一长隧道——太行山隧道及汶川大地震受阻的109号隧道,都有他的神来之笔…… 朱教授积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铁道部攻关与开发项目、河北省科技研究项目等,系统的科研工作实践,不断凝聚人才队伍,也提升了团队教学业务水平。2008年被评为“河北省教学团队”,2010年被评为“国家教学团队”。 朱教授在隧道稳定性、洞内施工环境控制和施工技术学科领域作出创造性贡献和理论建树。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铁道部、河北省等科研项目3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EI收录和引用,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出版了《隧道结构可靠度》、《大断面黄土隧道建设技术》学术专著2部。 参加的“青藏铁路”研究成果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高海拔寒区、冻土隧道洞内施工环境控制技术领域作出了创造性贡献。参加的“乌鞘岭隧道修建技术”研究成果,获2008年铁道学会科学技特等奖,成果系统揭示了复杂(高)地应力软弱围岩挤压大变形规律,形成挤压大变形系统控制技术。 积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黄土隧道施工地表裂缝规律与形成机理研究”(50978172)、铁道部基础性研究课题“隧道施工过程力学及安全施工技术研究” (2009G005-C), “关角隧道地应力场特征与富水软岩支护技术研究”(2008G030-A)、“铁路隧道结构设计参数研究—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施工沉降控制标准研究(2008G024-B)”铁道部计划科研项目。 2009年成功申报“交通工程结构力学行为演变与控制试验室”国家重点试验室培养基地,“长大隧道围岩稳定性理论与控制技术”作为其研究方向之一。 学术团体: 1.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小组成员 2.中国铁道学会高级委员 3.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理事 4.河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