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朱伟
释义
1 《三联生活周刊》主编

出生于上海,资深媒体人。1968年到黑龙江建设兵团上山下乡,下乡时开始小说写作。1978—1983年在《中国青年》杂志当记者、文艺部编辑。1983年—1993年在《人民文学》小说编辑室当编辑、编辑部副主任,曾在《人民文学》推出刘索拉、阿城、莫言、余华、苏童、格非等一大批作家。1988—1989年在《读书》杂志撰写《最新小说一瞥》专栏,主编《东方纪事》杂志。因喜好古典音乐,1993年到三联书店创办《爱乐》杂志,并编著大型工具书《音乐圣经》。1995年9月起任《三联生活周刊》主编。

代表作:《有关品质》等。

2 画家

简介

朱伟,1966年出生于北京,先后就学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现在居住和生活在北京。

艺术成就

自1993年开始以中国水墨画在国际大型展览露面,在世界各地举办多次个人展览。先后出版八种不同版本的个人绘画专集、回顾专集,其作品被国内外二十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

朱伟是中国当代艺术界极少数以水墨画蜚声海内外的艺术家之一,他的绘画作品使用传统工笔手法来表现社会批判题材,画风清晰而充满视觉张力,从他的水墨画中延伸出来的雕塑和版画作品也秉承了他传统和现代揉和的一贯风格。

3 郑州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男,1963年4月出生,1984年6月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系。在四川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从事卫生学,卫生统计学与社会医学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成果:主持、承担省、厅级科研项目3项,获省级奖励3项,厅局级奖4项。近年来,在公开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主要研究方向:卫生服务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卫生事业管理、医疗保健制度等。

4 美国东西方艺术研究院院长

(1958.1.24—)吉林长春人。擅长油画。1983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系。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创作研修班。历任部队美术创作员,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助教。曾任哈尔滨大学艺术学院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1993年被黑龙江省政府破格从助教晋升为副教授,1995年晋升为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黑龙江省AA油画学会主席。作品有《扑不灭的火》、《军魂》、《日日夜夜》等。作品曾参加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全国美展;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第一届、第二、第三届中国油画年展;中国油画肖像百年展;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中国青年美展;全军美展等国家美展。并获第六届、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优秀创作成绩奖、黑龙江省政府文艺创作大奖等;作品及论文曾多次发表在《美术》《美术研究》《中国油画》《美术文献》《美苑》《中国美术报》《中国美术家通讯》等国家级专业杂志上;出版个人专辑数本、合集数十本。曾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展,作品在94年、95年、96年连续参加英国HENRY拍卖行在香港举办的当代艺术品拍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及世界各地艺术机构、基金会、大学及收藏家广为收藏。1997年后旅居美国纽约,现为美国东西方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客座教授,美国永恒艺术公司董事长兼展览策划及艺术总监。先后在达拉斯、凤凰城、新泽西、罗德岛、长岛、康州、上州及纽约等举办个展,并与多家画廊签约,每年举办个展、联展数次,多次参加美国艺术机构协会举办的美展,并获美国温莎牛顿大将、联盟玛丽大学奖、美国艺术圣奖等。各大中英文新闻媒体对其艺术活动都做过做详尽报道和推介,受到中外艺术界广泛关注。并应邀在美国国家艺术联盟、长岛艺术协会、新泽西艺术协会及多所大学进行讲学、示范,均受到高度赞扬。2006年被美国国家艺术联盟(National Art League)聘为年度国家艺术联盟会员展奖顼唯一评审,享有极高荣誉。

5 河海大学教授

基本介绍

朱伟,男,汉族,1962年3月出生,甘肃平凉人,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十五”"863"首席科学家。于1999年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在河海大学教授,现任河海大学水资源高效利用及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为水资源高效利用及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淤泥污泥资源化及水生态修复技术方向学术带头人。现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常务理事、城市水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等。 研究主要涉及河湖污染控制、水质改善以及生态修复领域,在污水厂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河湖底泥清淤及淤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技术以及蓝藻爆发机理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课题组名言:系统地、深入地、踏踏实实地做研究。快乐地做研究,从问题的原点出发思考问题。

教育工作经历

1978年-1982年,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地质专业,学士;

1982年-1989年,中国有色工业总公司兰州有色金属建筑研究所,工程师;

1992年-1994年,日本大学,生产工学部土木工学科,硕士;

1994年-1997年,日本大学,生产工学部土木工学科,博士;

1997年-1999年,日本大学,生产工学部土木工学科,讲师;

1999年-2002年,河海大学,土木院岩土工程研究所,教授;

2002年-2010年,河海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

2010年-至今,河海大学,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研究领域

主要围绕河流、湖泊的水环境问题开展研究工作,研究领域涉及到河湖污染控制、水质改善以及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在城市河流评价与诊断、生态护坡技术、人工湿地技术、河湖底泥资源化利用技术、污水厂污泥处理技术方面展开研究工作。同时课题组也开展盾构隧道施工中的土质改良、泥膜控制等技术的研究工作。近些年承担了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863"《镇江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及示范》,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孕育环境灾害与可持续防控的基础研究》第四子课题《填埋场渗沥液污染地下环境及防污屏障》,参加了《五里湖底泥疏浚与生态修复技术及示范》、《深圳市河道底泥福永填埋场工程试验研究》,江苏省重点基金《防治淤堵、补充碳源的人工湿地技术》、《废弃生物质(污水厂污泥)超临界水气化产氢能源利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从土中水的转化特征定量研究疏浚淤泥的固化机理》、《污染淤泥固化后重金属的形态变化及溶出规律》等课题的研究工作。

(1) 河、湖水环境治理理论与技术

在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问题上,结合我国城市水体存在的具体问题构建了相关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形成因地制宜、适合我国国情的水环境诊断体系和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体系。在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镇江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苏州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2个“863”课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水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方面,开发了一系列的新技术、新方法,有水生态修复中的生态操纵技术、硬质护坡护岸的生态型改建技术,人工湿地技术已在镇江、苏州、甪直等地得到示范应用并取得了初步效果,目前在河、湖水环境治理理论与技术方面在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技术以及蓝藻爆发机理上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2) 疏浚淤泥的资源化利用理论与技术

针对我国湖泊、河流环境治理中产生的大量淤泥难以处理的问题,在国内率先研究固化处理再生资源化利用技术、淤泥与废弃EPS颗粒混合制取高价值轻质土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形成了多项专利和独特的技术体系。已在无锡长广溪堆场淤泥处理、管社山底泥清淤工程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得到了南水北调东线清淤工程、多项水库清淤工程的重视。

(3) 污水厂污泥的处理理论与技术

针对我国污水厂污泥大量发生但没有适合国情的处理方法和二次污染等问题,研究污水厂污泥固化/稳定化技术。对于含水率在80%左右的污泥,通过研究改变其物理性质和重金属形态变化等特点,开发出基于骨架构建的污泥固化/稳定化技术,在苏州甪直污水厂得到成功应用。目前,结合深圳下坪垃圾填埋场开展得污泥预处理填埋工程,深圳福永淤泥处理场工程,正在开展进一步的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

(4) 盾构隧道施工技术与设计理论

另外,结合我国大规模开展地铁隧道建设的背景,对于盾构隧道技术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开发了独自的设计软件和气泡材料,提出了盾构压力舱的喷涌模型和闭塞模型,在盾构压力舱土质改良、泥膜形成机理方面开展研究工作,解决了很多工程实际问题。其中自主开发的气泡剂已得到工程界的广泛接受,初步取得较好的效益。

学术兼职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城市水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国水利学会城市水环境分科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太湖富营养化对此技术委员会委员;

无锡市蠡湖富营养化对策技术委员会委员;

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会员;

日本土木学会会员;

日本地盘工学会会员;

江苏省地下结构与空间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力学学会会员。

行政职务

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固体废弃物研究中心主任;

江苏省十届人大代表,江苏省十一届人大代表;

九三学社河海大学基层委员会副主委。

科研与教育成果

个人成果

近年来在所从事的5个研究方向上不断开展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承担了国家"863"、“973”、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公益项目、国家水利公益项目、江苏省重点基金、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等60余项课题的研究工作。近五年来,在所属领域的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45篇,出版译著2本,参加编写教材2部,申请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入选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计划、江苏省优秀回国人员,全国优秀归侨先进个人。获大禹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海洋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

(1) 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综合示范工程《镇江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编号:2003 AA601100,经费来源:科技部,项目负责人(首席科学家),经费:6200万,2003-2006 (已结题,完成效果优秀)

(2) 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太湖水污染控制与水体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重污染水体底泥环保疏浚与生态重建技术》,项目编号:2002AA601013,经费来源:科技部,负责《疏浚底泥再生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子子课题研究,经费:20万,2002-2005(已结题,完成效果良好)

(3) 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太湖水污染控制与水体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重污染水体底泥环保疏浚与生态重建技术》,项目编号:2002AA601013,经费来源:科技部,负责《东西五里湖交换条件及其影响评价的数学模型计算研究》的子子课题研究,经费:40万,2002-2005(已结题,完成效果良好)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从土中水的转化特征定量研究疏浚泥的固化机理》,项目编号:50379011,经费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负责人,经费:24万,2004-2006(已结题,完成效果优秀)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污染淤泥固化后重金属的形态变化及溶出规律》,项目编号:50979028,经费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负责人,经费:30万,2010-2012(在研)

(6) 江苏省重点基金——《净化低碳源面源污染、防止淤堵的人工湿地系统研究》项目编号:2006535211,经费来源:江苏省科技厅,经费:30万,项目负责人,2004-2005(已结题,验收为优秀)

(7) 江苏省社会发展计划——《甪直古镇中心区水生态环境重建工程示范研究》,经费来源:江苏省科技厅,项目负责人,经费:30万,2004-2005(已结题,验收为优秀)

(8)江苏省社会发展计划——《污泥固化/稳定化处理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经费来源:江苏省科技厅,项目负责人,经费:25万,2007-2009(已结题,验收为优秀)

(9) 国家火炬计《复合型淤泥固化材料》项目编号:2003EB030413,经费来源:科技部,总经费:300万,负责固化材料方面的研究,2003-2005(已结题)

(10) 江苏省环保科技计划项目——《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技术开发与示范工程》,经费来源:江苏省环保厅,经费:9.8万,2005-2007(已结题)

(11) 国家高技术应用部门发展项目——《疏浚泥(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经费来源:科技部,负责固化技术方面的研究,经费:43万,2002-2005(已结题,完成效果优秀,获得2006年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

(12) 太湖流域管理局项目——《太湖水生态修复技术方案研究》,经费来源:太湖管理局,项目负责人,经费:30万,2003-2004(已结题)

(13) 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项目——《甪直古镇中心区生态环境重建工程示范工程》,经费来源:江苏省科技厅,项目负责人,经费20万,2004-2005(已结题)

(14) 水利部公益项目——《小堆场快速复耕的疏浚淤泥处理新技术》项目编号:2007507912,经费来源:水利部,项目负责人,经费:200万,2007-2009(已结题)

(15) 国家海洋公益项目——《疏浚泥资源化利用(固化)的中试示范研究》项目编号:2008510712,经费来源:海洋局,项目负责人,经费:280万,2007-2010(已结题)

(16) 深圳市水污染物治理项目——《深圳市河道底泥福永填埋场工程试验研究》项目编号:2008534713,项目负责人,经费286万,2007-2009(已结题)

(17) “863”探索导向类项目——《大面积吹填淤泥W-S-S工法》项目编号:2008510811,项目负责人,经费40万,2007-2009(已结题)

(18) 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孕育环境灾害与可持续防控的基础研究》,项目编号:2012CB719800,经费来源:科技部,负责第四子课题《填埋场渗沥液污染地下环境及防污屏障》,课题编号:2012CB719800,经费:541.94万,2012-2016(在研)

(19) 江苏省重点基金——《废弃生物质(污水厂污泥)超临界水气化产氢能源利用》项目编号:BK2011025,经费来源:江苏省科技厅,经费:200万,项目负责人,2011-2015(在研)

(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污染淤泥固化后重金属的形态变化及溶出规律》,项目编号:50979028,经费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负责人,经费:30万,2010-2012(在研)

(21) 国家海洋公益项目——《疏浚泥规模化利用成套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105024,经费来源:海洋局,负责第三子任务《疏浚泥固化技术深度研究及应用示范》,子任务编号:201105024-3,经费:338万,2011-2014(在研)

获奖情况

2009年 《基于水分转化原理的淤泥固化资源化利用技术》,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6年 《疏浚泥(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获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三

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优秀社员;

2005年 全国归侨优秀个人;

2004年10月,华东七省市水利学会优秀论文奖,同部省级;

2003年1月,河海大学优秀主讲教师,校级;

1998年10月,水分特征曲线的路径的研究,日本土木学会优秀发表论文奖,排名一;

1998年3月,非饱和土坡的稳定性评价研究,日本大学青年教师研究奖励,排名一;

1988年10月,饱和黄土硅化加固研究与应用,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排名一;

1991年3月,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变形特征,中国有色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1990年5月,饱和黄土硅化加固,兰州建筑研究所科技成果一等奖,排名一;

1990年5月,饱和黄土硅化加固,兰州建筑研究所科技成果一等奖,排名一;

1990年5月,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变形特征,兰州建筑研究所科技成果一等奖,排名一;

主要论著

[1] Zhu W, Zhang CL, Abraham C. F. Chiu.Soil–Water Transfer Mechanism for Solidified Dredged Materials [J].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SCE. 2007. 133(5): 588-598

[2] Wei Zhu, Bo Bian, Lei Li.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of road-deposited sediments in a medium size city of China [J].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2008, 147(1~3):171~181.

[3] G. F. hua,W. zhu, L.F. zhao, J.Y. huang. Clogging pattern in 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Insight from a laboratory study [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0, 180:668-674.

[4] Zhu Wei, Wan Lei, Zhao Lianfang. Effect of nutrient level on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in different water bodies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0, 22(1):32-39.

[5] C. Dong, W. Zhu, Y.Q. Zhao, M. Gao. Diurnal fluctuations in root oxygen release rate and dissolved oxygen budget in wetland mesocosm [J]. Desalination. 2011-1-14 accepted.

[6] Z.R. Xu, W. Zhu. Influence of moisture content on the direct gasification of dewatered sludge via supercritical wat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Accept.

[7] WANG Yongping, ZHU Wei, XU Zhirong, LI Lei. Applying solubilization treatment on the cell water of sewage sludg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In Chinese). 2011: V, No.6, pp.172-175.

[8] 孙晓辉, 朱伟, 徐志荣. 污泥固化/稳定化处理中强度发生机理研究.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rth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 2011, 06:397-400.

[9] 贺敏杰, 朱伟, 徐志荣. 污水厂污泥砂井固结排水试验及数值分析.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Technology, 2011:1791-1795.

[10] 李磊, 朱伟, 屈阳, 包建平. 低渗透污染土水动力弥散参数试验研究. 岩土工程学报, 2011, 33(8):1308-1312.

[11] Zhirong Xu, Wei Zhu,J.P Bao and J.W Chen. The fate of heavy metal during sub- and supercritical water gasification of sewage sludg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ater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1, 02:1260-1263.

[12] W. Zhu, Z.R. Xu, L. Li and C. He. The behavior of phosphorus in sub- and super-critical water gasification of sewage sludge.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1, 171(1):190-196.

[13] Z.R. Xu, W. Zhuand S. H. Htar. Partial oxidative gasification of municipal sludge in subcritical and supercritical wate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2011:1-7.

[14] 何洪涛,朱伟,张春雷,王亮. 分层抽取法在泥沙沉积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岩土力学, 2011, 32(8):2371-2378.

[15] 左佳,朱伟,闵凡路. 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材料固结-胶结特性研究. 2011年地球科学与工程国际学术会议. 2011, (5):536-540.

[16] 王永平,朱伟,徐志荣,李磊. 污水厂污泥胞内水溶脱试验研究.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ICEE2011.(6): 172-175.

[17] Qu Yang, Zhu Wei, Li Lei, Xu Zhirong. Research on the feasibility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for solidified sludge landfil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0, 4(1).47-51.

[18] Hua guofen ,zhu wei, zhao lianfang, zhang yunhui. Applying solubilization treatment to reverse clogging in lab-scale 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 61(6): 1479-1481.

[19] G.F. hua, W. zhu, Y.H. zhang. A conceptual approach based on suspended solids to estimate clogging time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Part A. 2010, 45(12): 1519-1525.

[20] Gan Zhao, Wei Zhu, Chun-lei Zhang, Shuncai Wang. Assessment heavy metal pollution of reservoir sediments in DongGuan, China. Six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Environmental Geotechnics. 2010.

6 莱阳农学院教授

简介

性别: 男

出生年月:1964-01-03

职称: 教授

学历(学位): 博士

所属院系: 生科院

研究方向: 水产动物营养生理

中国水产学会会员。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从事鲍鱼水溶性维生素营养的研究工作,研究了硫胺素、核黄素、泛酸、烟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的营养生理和需求;完成了“小麦胚芽粉替代对虾饲料中鱼粉的研究”等实验;参加的“皱纹盘鲍营养生理的研究”项目于2004年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海洋与渔业部“创新成果奖”。

在博士后工作期间,参与了“863”项目“海水鱼虾蟹高效系列微颗粒饲料的研究”成果转化项目,成功地实现了该项目成果的产业化。主持的“刺参营养需求及高效环保饲料的研究”于2003年6月通过了专家鉴定,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持的“刺参高效环保饲料的中试开发”运行良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正在进行刺参营养生理的研究和大黄鱼仔稚鱼营养生理等课题的研究。在《水产学报》、《<Aquaculture》、《<Journal of Nutrition target》以及《<Journal of Shellfish Research》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SCI、EI收录的有5篇。

已发表的论文

Thiamin requirement of juvenile abalone, 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 Aquaculture,207(2002);

水产动物B族维生素营养研究方法进展,水产学报,2001(4);

A study on the meat and bone meal and poultry by-product meal as protein substitutes of fish meal in practical diets for Litopenaeus vannamei juveniles,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3(2004)(2);

Dietary Pantothenic Acid Requirement of Juvenile Abalone, 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Journal of Shellfish Research,23(2004)(4);

A study on protein substitutes of fishmeal in practical diets for Paralichthys olivaceus,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2005);

用麦胚芽粉替代对虾饲料中鱼粉的可行性研究,中国饲料,2000(12);

刺参稚参对蛋白质和脂肪需求量的初步研究,海洋科学,2005,2;

Abalone, 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 can synthesize Myo-inositol de novo to meet physiological needs,Journal of Nutrition. 131(2001);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leaching dynamic properties of five kinds of microparticulate forms of vitamin B1. High Technology Letters,7(2002)(2);

Dietary biotin requirement of juvenile abalone, 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 Journal of Shellfish Research,21(2002)

7 天津市环湖医院副主任医师

男,副主任医师,1987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后分配到环湖医院神经外科,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已经17年。对于脑胶质瘤的临床治疗研究较深入,侧重于脑肿瘤的临床治疗。在国内多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在全国神经外科研讨会上作专题发言。

8 律师

朱伟律师:合伙人,曾获法学学士、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学位。一级律师(教授级),具有《律师从事国家大中型招标投标法律业务资格证书》和《从事证券业务律师资格证书》。

朱伟律师擅长于国际投资、收购与兼并、税收、银行、房地产、知识产权及公司法律顾问等业务,曾参与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政府间及财团间的核心谈判,担任苏州市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政府指定项目的法律顾问,参与若干大型谈判的全过程及若干企业资产重组、上市及美国市场发行债券等工作;担任包括永鼎光缆等多家上市公司在内的数十家大型企业及政府的法律顾问。

朱伟律师系苏州市、扬州市、泰州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全国律师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律师协会常务理事、苏州市律师协会副会长、江苏省高级律师评委会委员、苏州市人民政府及人大立法咨询员、江苏省333新科技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十佳律师、江苏省知名律师和苏州市十大杰出青年、苏州大学兼职教授、苏州市WTO实务中心主任、苏州市市长专家顾问等社会职务与荣誉。

朱伟律师还撰写多篇论文,内容涉及外商投资、公司运作、税收避让、信用证、公司管理、知识产权、劳动法律等。朱伟律师曾荣获司法行政三等功,其专业水平及敬业精神获得了客户的广泛好评。

9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1942年12月生,1964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物理系。现任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教研室主任,教授。

研究领域:微扰QCD理论和粒子唯象学。

主要工作:用组分夸克模型解释EMC效应;部分子重组的非线性演化方程;时序微扰论在高扭度部分子过程中的应用。

获奖情况: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91)

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1991)

10 CVC(北京)投资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

1962年出生于北京,美国公民, 美国乔治城大学外交学学士,芝加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1986-1990年和2002-2003年间服务于美国道康宁公司,先后任职公司战略发展、财务、市场营销和亚太区业务发展等部门;1993年初加入美国科尔尼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担任管理咨询顾问, 并于2001年成为公司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2004年初至2005年任职德国罗兰贝格管理顾问公司,任高级合伙人兼中国区总裁;2005年朱先生加入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任董事总经理,2008年7月朱先生加入CVC亚太基金,担任CVC(北京)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11 驻马店平舆二高校长

简介

平舆二高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男,1969年10月生,平舆县东和店镇人,研究生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省班主任工作研究会会员,省数学学会会员,驻马店市第一、二届人大代表,县“十佳教师”,1991年7月河师大数学系毕业分配到平舆二高工作,一直担任高三数学教学工作。

朱伟同志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中,不断地探讨总结出适合农村高中发展的工作思路,成绩斐然,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教育教学方面

1995年9月被平舆县政府评为优秀教师;

1996年9月被平舆县政府评为优秀教师;

1997年9月被平舆县政府评为优秀教师;

1998年3月荣获县“十佳教师”称号;

1998年获省高中数学优质课二等奖;

1999年6月《为有源头活水来————从教材中一道引题说开去》在全区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

2000年10月被聘为全市高三数学复习研讨会示范课执教教师;

2001年7月在全市高中数学应用问题教学科研活动中评为二等奖;

2001年5月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获“优秀辅导员”称号;

2002年8月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数学会授予会员;

2002年荣获“市级优秀教师”;

2003年4月《圆锥曲线最值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法》一文获河南省中学数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3年5月荣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河南省优秀辅导员; 2003年5月荣获《金版新学案》高三数学分册一等奖和优秀副主编; 2003年5月荣获《金版新学案》高二数学分册一等奖和优秀副主编;

2003年8月《新课程.新挑战.新对策》一文在“教改百校行”中被评为一等奖。

2003年8月被授予数学奥林匹克一级教练员称号;

2003年10月获驻马店市高中数学优质课一等奖; 2004年8月荣获驻马店市高中数学优秀指导教师奖;

2004年9 月获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

2005年3月被评为驻马店市优秀教师;

班主任工作

1999年5月所撰写《谈谈班主任工作的体会》论文获河南省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

1999年7月被河南省班主任工作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1999年8月撰写的《对班主任工作的几点认识》论文获河南省首届论文大评三等奖;

2000年4月所带的3.1班被驻马店地区教委、团地委表彰为“先进班集体”;

2000年8月撰写的《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获省级论文大赛二等奖;

综合业绩

1998年2月评为平舆县教育系统工会积极分子;

1998年7月在“为平舆县做出突出贡献者”事迹报告中被评为特别优秀奖;

1999年5月被评为平舆县教育系统工会积极分子;

2003年10月在全市教育系统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中获二等奖;

2003年12月在河南省教育厅与河南省教育工会举办的全省教育系统2003年度职业技能竞赛中获三等奖; 2005年4月获驻马店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2006年1月被评为驻马店市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2006年6月被中共平舆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6年6月《浅谈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一 文获市二等奖; 2007年4月被团省委授予“五四”青年奖章;

2007年9月被市委宣传部评为师德标兵

12 战胜神的人

简介

在民间,一直有一种说法就是朱伟是拯救世界的神。(无误)

13 海南大学教授

人物简介

女,博士,1989年9月-1994年7月在牡丹江医学院临床医学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94年9月-1997年7月在白求恩医科大学免疫教研室,硕士。1997年7月-2001年7月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新药研究开发中心,细胞室主任。1998年9月-2001年7月在吉林大学免疫教研室,博士。2001年7月-2003年9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博士后。2003年10月起在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制药工程系,副教授。

研究工作

自1994年攻读硕士以来,一直从事中药免疫药理、新药研发工作。硕士论文题目为:西洋参多糖的免疫调节及抗肿瘤作用研究。证实分离得到的多糖组分可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博士论文题目为:蜂毒多肽的分离、纯化及其抗炎作用机制研究。通过萃取、超滤、凝胶层析、亲和层析及HPLC等方法分离,并经活性实验筛选后得到蜂毒抗炎组分BVI-2H。同时证明:BVI-2H可通过抑制T细胞、巨噬细胞的功能,IL-1、TNFα等细胞因子的产生,细胞周期及p38蛋白激酶、IκBα蛋白磷酸化等途径发挥抗炎作用;并可有效地抑制佐剂诱导的大鼠足肿胀。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题目为:黄芩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及其抗炎作用机制研究。通过超高压方法分离得到黄芩甲醇提取物SBM,并证实SBM可干扰细胞功能,抑制LPS诱导的COX-2、PGE2、IL-1β的合成,COX-2蛋白表达;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及角叉菜胶、甲醛诱导的大鼠足肿胀等急慢性炎症反应模型,该研究内容已申请专利。科研成果如下: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黄芩甙元类有效成分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负责项目整体设计及主要研究工作,项目批准号:30371334);申报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黄芩甙元抗肿瘤作用研究(项目负责人,项目批准号:80413);申报专利一项:黄芩甙元提取及其在抗炎制药中的应用(授理号:03127601.6)。

著作论文

1.《边缘免疫学》,科学出版社,2002,参编;

2.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BVI-2H from bee venom and analysis of its biological actio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2;47(11):910;

3.蜂毒新多肽部位BVI-2H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物学活性,科学通报,2002,47:198;

4.蜂毒新多肽BVI-2对T细胞及THP-1细胞的影响,中国免疫学杂志,2000,11:583;

5.西洋参多糖5-2的分离性质和活性研究,中国药学杂志,1998,33:497;

6.西洋参多糖组分(PPQ-1)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合成细胞因子的影响,中国药理学通报,1997,13:76;

7.西洋参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影响,白求恩医科大学报,1997,3:236。

14 山东大学教授

人物简介

汉族 中共党员

出生年月 :1977年8月

籍贯:山东省莱芜市

现任职务: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团委书记

山东省文化产业研究基地办公室主任学习及工作简历:

1996.9——2000.7 山东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本科,法学学士

2000.7——今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工作

其间:

2004.9——2007.6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近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吕伟俊教授),历史学硕士

2007.9——今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近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路遥教授、吕伟俊教授)

2008.07——2009.1 参加“全团选派百名优秀干部支援地震灾区基层团组织工作计划”,挂职团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委副书记

2009.06 借调至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秘书处办公室、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办公室、《高校辅导员》杂志编辑部(合署办公)帮助工作

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研究;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文化政策与法规

科研简介

承担科研课题项目:

1、2005.11国家文化安全相关立法规划研究,省级(社科规划基地重点),主持人,省社科规划办;

2、2007.5中国历史上的清官与贪官,山东省纪委重大委托课题,2/3,山东省纪委

3、2007.10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内涵研究,校级,6/8,山东大学;

4、2008.04,山东省公共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大学生人格培育的综合互动研究,校级,主持人,山东大学校团委;

5、2008.12“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人格塑造”的三位一体:公共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与青少年培养的综合互动研究,团中央2008-2009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规划研究课题,(项目号:2008GH188),主持人(同时为山东省2008-2009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重点研究课题)

6、2009.11 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山东省2009年度全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项目号:2009110),2/6

7、2009.12现代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山东省2009年度社科规划项目(项目号09CKSZ01),2/5

论著 :

1、2001.2论行政强制权的归属(独立);《行政与法》

2、2006.9山东省公共历史文化资源综合研究论纲,《理论学刊》,与王育济教授合写;

3、2007.7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及作用分析,《山东行政学院学报》(第一作者);

4、2008.8知识传授·精神培育·人格塑造的三位一体——文化人类学视域下的大学生人格培养,《成才之路》, 第一作者

5、2008.12关于做好学院共青团工作的几点想法,《成才之路》,第一作者

6、2009.2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共青团工作的几点想法,《山东省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独立

7、2008.12《清官鉴——中国历史上的清官》,中国方正出版社,副主编

8、2008.12《贪官诫——中国历史上的贪官》,中国方正出版社,副主编

9、2009.12 《中国文化产业学术年鉴》(1979-2002),山东大学出版社,主要参编人员并分课题组第一负责人

10、2009.10 《中国文化产业学术年鉴》(2003-2007),文化艺术出版社,主要参编人员并分课题组第一负责人

11、2009.10 《中国文化产业学术年鉴》(2008),文化艺术出版社,主要参编人员并分课题组第一负责人

获科研成果奖励情况:

1、2001年山东省档案研究成果一等奖(集体)

2、2003年山东省共青团系统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第一位)

3、2007年山东省高等学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第一位)

4、2008年山东省高等学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第一位)

5、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独立)

主要学术兼职: 山东省文化产业研究基地研究人员

15 青岛农业大学教授

性别 男

年龄

[1964-01-03]

职称 教授

学历(学位) 博士

所属院系 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 水产动物营养生理

导师简介(包括近期科研项目)

中国水产学会会员。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从事鲍鱼水溶性维生素营养的研究工作,研究了硫胺素、核黄素、泛酸、烟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的营养生理和需求;完成了“小麦胚芽粉替代对虾饲料中鱼粉的研究”等实验;参加的“皱纹盘鲍营养生理的研究”项目于2004年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海洋与渔业部“创新成果奖”。

在博士后工作期间,参与了“863”项目“海水鱼虾蟹高效系列微颗粒饲料的研究”成果转化项目,成功地实现了该项目成果的产业化。主持的“刺参营养需求及高效环保饲料的研究”于2003年6月通过了专家鉴定,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持的“刺参高效环保饲料的中试开发”运行良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正在进行刺参营养生理的研究和大黄鱼仔稚鱼营养生理等课题的研究。在《水产学报》、《Aquaculture》、《Journal of Nutrition》以及《Journal of Shellfish Research》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SCI、EI收录的有5篇。

已发表的论文有:

水产动物B族维生素营养研究方法进展,水产学报,2001(4);

用麦胚芽粉替代对虾饲料中鱼粉的可行性研究,中国饲料,2000(12);

刺参稚参对蛋白质和脂肪需求量的初步研究,海洋科学,2005,2;

16 河南农业大学老师

基本情况

朱伟,男,1973年6月出生, 汉族,中共党员,现为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技术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作物学,研究方向为棉花遗传育种和分子生物学。

教育经历:

1994-1998年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攻读学士学位;

2000-2003年 安徽农业大学攻读作物遗传育种硕士学位;

2003-2006年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攻读作物学博士学位。

任职经历:

1998-2000年,在河南省郑州市邙山区水稻中心站工作,

2006年7月博士毕业后进入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学术和社会兼职:

中国棉花学会会员、河南棉花学会会员

学术成果

一、科研项目

1、河南省科技扶贫开发项目,《优质高产棉花“新七2018”栽培新技术推广》。

2、河南农业大学博士科研基金,《优良的高配合力棉花不育系的选育及应用研究》。

二、论文

1、Wei Zhu, Kui Liu, Xuede Wang. Heterosis in Yield, Fiber Quality, and Photosynthesis of Okra Leaf Oriented Hybri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Euphytica,2008, 164: 283-291 (SCI收录)

2、Peidong Jiang, Xiaoquan Zhang, Yunguo Zhu, Wei Zhu, Haiyan Xie, Xuede Wang.Metabolism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cotton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and its restoration.Plant Cell Reports,2007,26:1627-1634 (SCI收录)

3、朱伟,王学德,华水金,张小全,蒋培东.鸡脚叶标记的三系杂交棉光合特性的研究.中国农业科学,2005,38(11):2211-2218

4、朱伟,王学德,华水金,张小全,蒋培东.鸡脚叶标记的三系杂交棉杂种优势的表现.棉花学报,2006,(3):64-66

5、朱伟,张小全,王学德.不同叶形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的表现.中国棉花,2008,(1):14-15

6、朱伟,马宗斌,李伶俐.三系海陆杂交棉杂种优势的初步研究.河南农业,2008,(9):13-14

7、朱伟,吴跃进,童继平.水稻品种抗裂颖资源的筛选与初步研究.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4,5(1):52-55

8、朱伟,吴跃进,童继平,等.水稻种质谷壳裂颖率差异研究初报.安徽农业科学2002,30(2):162,168.

9、张小全,朱伟,吕有军.棉花杂种优势利用途径研究进展.种子,2008,27(6):39-42,46

10、ZHANG Xiao-quan, WANG Xue-de, ZHU Yun-guo, ZHU Wei, JIANG Pei-dong. Breeding for Male-Sterility Line with G. barbadense Nuclear Background and Cytological Observation of Its Microsporogenesis.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7, 6 (3): 275-280

17 宿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党组成员

朱 伟 ,男,汉族,1974年5月出生,江苏宿迁人,大学学历,200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7月参加工作。时任宿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总工程师。现任为宿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

工作实绩:组织实施市新老城区和经济开发区北区主次干道改扩建工程,完善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参与市管道燃气的市场主体选定工作,负责编制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对全市104个乡镇“1+4”工程推进情况进行考核。积极参与第七届省园博会工程建设和展务会务工作,组织国际会议中心大楼和宿迁展园等工程建设工作。

18 7.清末画家朱伟

朱伟,字逸楼,号柳溪钓叟。清末湖州画家,获港人。擅画“锦灰堆”。朱逸楼的山水画大都是极工细,画中往往有猴子,有二十四猴(候),喻二十四节气,有五猴的,喻五子登科。

湖州吴迪庵先生称,在民国年间还能经常看到朱逸楼所画的“锦灰堆”。

19 中国刑警学院教授

朱伟,男,汉族,1958年9月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技术职称教授,警衔二级警监,现任警察技能战术训练部主任兼书记。1982年本科毕业沈阳体育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沈阳市体委,担任田径队教练。1984年10月调入中国刑警学院任教,先后担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 附属公安学校校长、研究生处书记,从事教学训练27年。从工作至今曾荣获三等功一次,嘉奖七次。

朱伟教授在警务体能教学训练方面具有独到之处和较深的造诣,先后发表专著5本,论文30余篇。出访过俄罗斯、匈牙利、香港警察院校和警察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1:4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