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朱高熙
释义

朱高熙-生平简介

朱高煦(1385-1426年),明成祖朱棣第二子,母亲为文皇后徐氏。洪武十八年生于北平燕王府,二十八年受封高阳郡王。永乐二年封为汉王,封国于云南,但因高煦言地处偏远,形同流放,不肯行,成祖从之。永乐十三年,改封青州(今山东青州)。此次朱高煦依然不愿前往封地,朱棣大怒,赐敕指责。但朱高煦并不无悔改,反而建私兵,纵使劫掠,还僣用乘舆器物,不臣之心昭然若揭。朱棣此时也不能再容忍,于永乐十四年废朱高煦为庶人,后经太子朱高炽(即后来的明仁宗)徙封乐安州(今山东惠民县)。其后朱高熙仍不悔改,终于明宣宗宣德元年造反,不成,赐死。

朱高熙-争夺储位

朱高煦性情凶悍,但作战勇猛,于靖难之役中屡立战功,在武将中威信很高,并曾多次救成祖于危难之际,成祖认为朱高熙很像自己。因为成祖的话,朱高煦更加自负,恃功骄恣。

靖难之后,朱棣登上了皇位,派朱高熙到开平守边。成祖即位不久,群臣就上奏请立太子。当时

明仁宗朱高炽、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都推崇朱高煦,并列举其所立之功劳。一时间,朱高熙的呼声大涨,几乎就要被立为太子了。但最后明成祖以元子(即朱高炽)仁贤,且为太祖所立,而高煦又多过失,所以没有立朱高熙为太子。永乐二年,明成祖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

太子之争以朱高熙败北而终结。究其立储不成的原因,或为以下两点:一、成祖起兵靖难,其名为复祖制,又朱高炽为太祖立为燕王世子,且深得太祖喜欢,解缙亦曾以“好圣孙”说成祖。故为表其维护太祖之心,必立元子;二、成祖数言其为太祖高皇后马氏之嫡子,以证其承皇位合乎礼法,且按礼法,立储当立嫡长子,无过不得废。为明其遵礼法之意,必立元子。故立朱高炽为情理之中之事。

朱高熙-窥视皇位

虽储君已定,但朱高煦并没有就这样屈服,他迟迟不肯就藩,留在京城伺机行动,他先是进谗言使得立储的第一功臣解缙遭到贬黜,几年之后惨遭杀害,又私养了许多武士图谋不轨。成祖因此几欲废为庶人,后在太子朱高炽

明宣宗的力保之下,只削夺了朱高煦的部分护卫,强令就藩乐安。高煦与高炽之争才算暂时告一段落。

谁知半路又杀出个程咬金,皇三子朱高燧在成祖得病期间曾密谋杀死成祖,然后矫诏即位,幸得有人告密,一场灾难才没有降临,事后,由于朱高炽为朱高燧求情,成祖总算没有再追究。

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十八,六十五岁的永乐皇帝在北征反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因此秘不发丧,将军中的漆器融成一口大棺材,将成祖的遗体装入棺材中。

每日还是照例进餐、请安,只是皇帝的车帘再也没有掀开,皇帝也在没有说话,军中一切如常,同时,派杨荣与太监海寿进京密报,朱高炽得知后立即派儿子朱瞻基(即后来的明宣宗)出京迎丧,由于大臣们的精心安排,总算没有爆发什么叛乱,政权得以平稳过渡。

仁宗即位后,高煦蠢蠢欲动,但仁宗在位时间不长,不到一年,即驾崩。仁宗崩,太子朱瞻基由北京回南京奔丧,高煦谋于途中劫杀瞻基,未果,阴谋泄露,高煦废,禁锢南京。朱瞻基即位,为明宣宗。宣宗念叔侄之情,往禁锢高煦之所探望,高煦由狱中奔出,欲扼死瞻基,为侍卫拿下,高煦数次挣脱,欲杀瞻基,瞻基命人用铜缸盖住高煦,于缸上点火将其烧死。高煦即死,除世子詹坦先卒外,其妃韦氏及九子俱从死。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3:16:03